上海人和广东人为何自感遭受歧视

“上海人说上海方言没文化”的风波还没xx消停,广东省政协委员刘纪显又开始质疑春晚侮辱了广东人形象。在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协常委刘纪显发现,在央视春晚节目中,广东人的形象始终没什么进步,刘委员打算向大会提交一份提案,呼吁改善广东人的形象。他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疑问:为什么春晚节目中的广东人形象总是那么“雷人”?(《广州日报》)

刘委员质疑“广东人一上春晚就变傻”的证据之一是,在《北京欢迎你》的节目中广东人总是使用蹩脚的普通话,把“是”说成“系”,把“婚纱”说成“分萨”,把“飞机”说成“灰机”。这些“粤式”语言引发了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但也引发了众多广东观众的不满。但是这种不满也被众多网民形容为“矫情”,这小品不就是图一乐和么?有些包袱需要不同的口音来表现,这样效果才好。这又算是哪门子歧视啊?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几年前坊间谈论各地方言的“洋”与“土”",粤语还是我们心中洋气派的代表,上到歌星影星,下到民间走卒,动不动都想学几句粤语表明自己很时尚,现在它怎么就成了有损广东人形象的标志了呢?

细细掂量其中的“奥妙”,其实这与说什么话发什么的音关系不大。作为身居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人,骨子里隐隐约约多少是有些精英意识的。与其说“广东人一上春晚就变傻”,倒不如说广东人是不愿被人拿来“娱乐”的。如果说春晚节目中蹩脚的普通话毁了广东人的形象,那现实中广东省政协常委温洋将小商小贩们称为“走鬼”又该作何评论?

前几天,《新民晚报》刊登文章《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因为文中的一句“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引起轩然大波。可这篇的本意只是想呈现上海吸收大量外来人之后的语言分布生态,尤其是浦东,非上海本土人口占了相当比例,大部分变成了不会讲上海话的新上海人。陆家嘴是金融贸易区,国际化程度{zg},集聚中国各地乃至世界性的企业和人员,普通话甚至英语才是沟通的主要语言,与最广范围的交际语言相比,上海话在那里退居其次反而被边缘化成了“弱势语言”。但这篇文章却被众多本土上海网友和退休干部曲解为“外地人侵袭上海人空间”,报社迅速致歉,编辑被停职。

不得不承认,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是有一定的心理优越感的。在这种心理优越感的保护下,他们很难容忍别人说自己的不好,他们格外注重保护自己的形象,甚至对形象保护都有些敏感。相比之下,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反而更具有被挑刺的承受力,河南人被全国人民热议了好多年,也没见河南人作出什么不理性的举动来。与身处发达地区胸怀精英意识的阶层相比,农民兄弟们反而更具有娱乐或被娱乐的精神,赵本山每年都要在春晚上娱乐农民兄弟,谁又看见农民兄弟站出来抗议了?

注重对自身形象的维护没有错,但是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维护自身形象呢?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维护、改善自身的形象,而不是动辄就以被歧视的脆弱胸襟来抗议,如此,倒真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况且,我们又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谁会老闲着没事出来“歧视”别人呢?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人和广东人为何自感遭受歧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