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铁时代”的是与非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随之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对中国建设高铁的质疑和普通阶层“被高速”隐忧。事实上,这种声音已经不是{dy}出现了,在京沪高铁项目动工之时,质疑的声音就一度甚嚣尘上。持怀疑论者的观点,无非就是这么多钱花的值不值,能否收回投资;在现有铁路运力和航空运力发展的情况下,高铁项目该不该上马两类。以我看,提出这些观点的人多为文化经济领域的专家,他们多是算的当时当下的经济账,并没有用长远的目光看到未来。

       正如钱学森谈到科学精神时说到:“我们不能人云亦云,那不是科学精神。”铁路出现在中国已经有130多年了,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有关铁路的家国情怀的事件。而放眼世界,铁路也有对各国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从1825年英国铺就了世界上{dy}条铁路,到19世纪后期形成全国铁路网,铁路以其经济、便捷、运力巨大成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的助推器,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一个象征就是连接工厂、矿山和港口的繁忙的铁路运输。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dy}个建设太平洋铁路法案,而在此一年前,南北战争已经爆发,为募集修路资金,政府发行国债,并以法案形式规定铺轨两旁的土地归筑路公司所有。当1869年,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贯成接通时,前加州州长利兰-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创办人)把一颗纯金的道钉砸进了枕木中,那颗道钉上刻有这样的一句话:“愿上帝如同这条铁路连接两个海洋一般,保佑我们国家的统一。”通过这条铁路的修建,新近加入xx的西部各州同东部发达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这个新兴国家在内战以后的工业革命中的飞速发展。

       1875年,为了将有分离倾向的西部省份留在xx,加拿大开始修建一条同样贯通北美大陆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那时的加拿大,刚刚立国不久,劳动力缺乏,铁路要穿越的很多地方都是大片的无人区,修建难度可想而知,最终还是靠着大批坚毅耐劳的华工完成的工程。铁路修通不仅带来了加拿大国家的统一,而且为国内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如果硬要说太平洋铁路的修建是国家统一层面的意义更重,如同青藏铁路一样,那么日本新干线的修筑就xx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了。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行时开始运行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成为世界上{dy}条运营时速到达20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随着后续项目的陆续竣工,新干线运营网络将日本的各大工业区和商业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沿太平洋伸展的“太平洋工业带”,成为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象征。

        日本开发新干线时,正是欧美国家着力发展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时候,铁路运输在这些国家被视为“夕阳产业”而受到冷落。但是,随着石油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的发生,最节省能源、运力庞大的铁路运输再次受到xx,各国纷纷调整以汽车为中心的交通运输政策,大力发展高速铁路。

        1978年,xxx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对随行记者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当时的xxx就已经有了引进新干线的意思。 如果说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动乱,百废待兴,有着许多比高铁更紧迫、更重大的事情要完成,那么经过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在具备的充足的资金、技术条件下,在传统铁路运力达到极限(看看每年的春运)的情况下,高铁项目的上马应该说已经是必然之选了。

         通过高铁项目的实施,中国锻炼了自己的技术力量,培养、带动了一大批的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在国际高铁市场的竞争中,也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09年10月,俄罗斯总理普京来华洽谈高铁技术的引进就是{zh0}的证明。

         如同青藏铁路一样,任何期望高铁项目在短期内收回投资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但账不能只算眼前,新干线也是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实现盈利的。同时不容质疑的是,发达的高速铁路网将大大缩短不同区域之间的城市时空距离,为人员、物资的流动带来极大的便利,由此为高铁周边城市带来无限商机。由此必将为缩小沿海与内陆发展差距,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国家的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 以时间来检验,高铁项目必定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的代表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的伟大象征之一。       



郑重声明:资讯 【也谈“高铁时代”的是与非】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