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华民族应该学习并尊重我们对手和仇敌大和民族_ ...
没有硝烟的较量

日本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自丰臣秀吉以来,日本始终视中国为“生命线”,入侵掠夺,扩展生存空间,xxx口过剩问题。清末,日本饼干上都有中国地图形状和“灭清”字样,日本人在吃掉饼干时,也吃掉了“中国”,以此培养对中国的野心。风靡日本一时的《大陆流浪者之歌》唱道:“我们住够了狭隘的日本,想到宽敞的大陆上自在地生活。”用中国谚语形容这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日本军国主义把侵略战争当作“创造之父”、“文化之父”,但是由于资源过少野心过大,战争能力超过承受限度,不仅没得到想掠夺到的东西,更好地生存,本已拥有的也损失殆尽。
到二战结束时,日本310万人死去,650万军民回国,1300万人失业,国民财富40%损毁,工业生产仅为1936年的28%。曾用于制造飞机、坦克的军工厂只能生产锅、铲、刀之类的生活用具;人们像老鼠一样生活在废墟间,用砖块、木板抵挡风雨;自民党总裁鸠山一郎宴请贵宾也只是红薯;公园内写着“禁止xx”。
    侵华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签订投降书后在日记里哭叫:“日本呀!你将走向何方?”不过,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大胆地预言,日本“终究还是会起来的”。
    而今,许多人像当年担心西方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那样认定日本军国主义会复活,坚信日本是一个凶赳赳的恶魔,随时会扑过来再次侵略。
   1988年,美国《新闻》周刊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日本经济威胁大于苏联的军事威胁。索尼前总裁盛田昭夫认为:“虽然我们不能在军事上击败美国,但在经济领域却能击败它。”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将被迫重演历史。”战后60多年以来,中国和日本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战争的认识和学习。实践证明,日本虽然对战争责任的承担严重缺乏,但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发展上,比中国更多地从战争中吸取了教训。中国的老师是苏联,日本的老师是美国。日本学习美国远比中国学习苏联成功,从而实现了迅速发展和复兴。
在侵略战争中,日本资源有限,以为精神无限,迷信武士道精神可以战胜一切,根本不把美国的优势军备和国力放在眼里,鼓吹“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的较量,而是日本人信赖的精神与美国人信赖的物质的战争,在这场较量中,物质力量注定失败”。由于武器落后和战争的非正义性,日本还是战败了。
中国人说原子弹让日本人怕美国,其实日本人更深刻地看到了原子弹背后是美国{lx1}世界的科技力量,裕仁天皇和败军之将山下奉文都认为是科技落后导致了日本失败。当时美国刊登东京废墟的照片,文字是“没有技术民族的末日”,深深地刺痛了日本人;一台美国巨铲清理废墟{yt}可进行1000人3天才能完成的劳动,也让日本人惊讶不已。
     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饥饿的日本人排队买书籍,争先恐后学习昨天还被视为“鬼话”的英语。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对科学技术缺乏应有的重视。革命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宣扬“小米加步枪能打败敌人的飞机和大炮”,“双脚能赛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精神可贵,业绩光辉,但是显然不利于装备改进。
日本以“拿来主义”著称,战后到美国学习新工艺和生产技术,仅仅花费25亿美元,占美国每年研究经费的10%,就几乎把西方所有技术搞到了手。
    日本侵华带给了中国巨大的苦难,但不自觉地促成了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力的提高。然而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加上新中国发动“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没有敌人也要找出敌人,将因祸得福的凝聚力成果破坏殆尽。
    1950年9月,中国参加朝鲜战争与美国作战,日本首相吉田茂高兴得大叫“此乃天助我也”。日本国民像支援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一样努力生产,日本大部分电力、煤炭、海陆交通和100多万人为朝鲜战争服务。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是纯粹的消耗,日本则是大大获益。丰田卡车满足了美军需用,摆脱了积压,而中国从苏联购买的汽车75%被摧毁。中国建设被推迟了10年,日本却意外地渔翁得利,赢得10年以上发展时间。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美国如早日与红色中国和解,也许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悲剧。诚然,作为这两次战争主角之一的中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但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多年封锁。美国加速其亚太战略调整,把日本作为美国控制亚洲的基地和反共堡垒,不仅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偿,25年内还至少援助日本200亿美元。
    当日本开始沿外向型经济发展时,中国却不得不搞交通闭塞的“山”、“散”、“洞”的“三线”建设,重要工厂要在美国远东空军攻击距离以外。而中国在自己吃不饱穿不暖时,在激进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勒紧裤带援助亚非拉国家,乃至比中国人生活水平还高的国家。援外数额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在6%左右,远远高于而今的日本、美国。
    1962年9月18日,xxx应日本工人学习积极分子代表团之约题词:“只要认真做到xxx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日本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日本革命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当时日本政府和日本共产党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两党断交。1998年,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实现两党关系正常化,比两国关系改善还晚了26年。
   “xx”结束后,xxx对国际局势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韬光养晦”策略,坚决实行改革开放。近年来,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宏伟目标,树立了建设性的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人口变成人才

    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要求国民具有与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制度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写道: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国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现代工业程序设计体现了一系列现代行为准则,要求人品、人格与职业实践活动互相作用,要求从业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竞争进取、团结协作、讲求效率、技艺精湛。日本工人掌握复杂的制造管理机理,能够消化吸收改进新技术新工艺,对自动化给出恰当的指令,并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广泛知识,有重大技术贡献的工人可获得“人间国宝”称号。本田公司技术研修项目是给新工人有故障的摩托车,要求把车拆散,再重新组装完好。
   中国拥有8000多万文盲,还有半文盲、电脑盲、科技盲和功能性文盲等等,达几亿之众。有人抱怨中国人口多不好治理,还以西方封锁、买不来先进技术机器为自己落后辩解。殊不知,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实行“洋跃进”,以为买来先进设备就会迅速现代化,但是由于国民素质无法引进,消化使用不了,许多设备成为一堆废铁。在现代化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沉重的人口包袱迫切需要变成宝贵的人力资源优势。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使明治维新以来的一切物质文明成果丧失殆尽,唯独剩下了高素质的人才资源。1995年,日本科学技术厅发表《科技白皮书》称:“二战结束时,我国保存下来的{zd0}资产就是国民经过努力和培养所具有的智慧。经过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领域在对人才和资源投入的再分配和配置后,我国国民将聪明和智慧与不懈的努力相结合,不断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务实地面对时代所提出的课题,从而取得了今天的繁荣。”
    日本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的人口是中国的2.5倍,却没有形成像中国这样严重的人口问题,失业率长期居世界{zd1}水平,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起飞。
   1994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日本每1000人中有科学家、工程师4.7人,居世界{dy},中国仅为0.65人。中国产业职工1.4亿人,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型人才短缺十分突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所占比重分别为4%、24%、72%,而日本分别为38%、49%、13%,高级技工比重更多,与中国恰好相反。
日本企业遵循“现场优先主义”的技术传统,工人的技术素质很高,大批优秀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以能够到生产{dy}线工作为荣。而中国却出现了优秀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远离生产现场的倾向。有的企业从日本引进先进生产线后,却无法在全国招聘到熟练工人,只能出高薪从日本聘请。
业内人士常说,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zg}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有的是力气,只好在低端干苦力。日本靠着技术优势,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形成互补,实现国际分工,中国人是日本{zh0}的“打工仔”。
    1964年,日立、松下、三菱、三洋、夏普、东芝等日本家电巨头的头面人物几乎都在旧xx中服过役,但是他们不因循守旧,富于想象、创新和进取精神,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品牌,树立起日本式经营的典范。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分别创立索尼公司、松下公司、本田公司,他们是战后日本经济神话最杰出的代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1980年,日本4万多个总经理中有44%是大学毕业生。
    1981年前,中国县处级以上干部绝大多数在解放前从农村投身革命,“长征路上扛过枪,抗日战争吃过糠,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在战火洗礼考验中,形成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思想政治觉悟,但是他们没读过几年书,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有限,建设治理国家能力不足。
     日本众议员30%左右为出身于经济界的知名人士,拥有管理经验和全面广泛的能力。对日本复兴起巨大作用的吉田茂首相曾在中国东北任殖民官员,对经济政策有独特见解。池田勇人、田中角荣、福田赳夫等首相都曾就日本经济问题著书立说。池田勇人精通生产、贸易,出访法国时还推销电子产品,被称为“半导体推销商”。岸信介在东京帝国大学读书时,成绩位居全校{dy}名,年轻时担任“满洲国”实业部次长,担任首相时主张统制经济。搞不好经济的日本政府有被弹劾乃至跨台的危险,任职时间也缩短。
     美国成功吸收各国精英,成为世界{dy}强国;日本落后于美国,在于日本是以自己一国的人才和聚集了全世界人才的美国竞争。目前,日本让外国人学日语,培养他们成为技能型劳动者,每年吸收数千外国科技人才为日本工作,接纳成为日本公民,打破日本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传统。外来劳工大都从事日本人不爱干的脏、累、险的工作。
    日本目前有新老华侨、归化者等至少75万人,其中八成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去日本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结婚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远远高于和其他国家公民结婚的数量。据统计,2000年超过了1万对,2007年为12942对,这是10年前的1.7倍,占日本国际婚姻总数的32%。其中中国女性嫁给日本男士的情况占了九成。
    有媒体这样形容,“中国媳妇成为日本社会的‘生力军’”。日本新生儿出生每年都保持平稳,而中日混血的新生儿出生人数却连年大幅上扬,2005年为4430人,2006年为4874人,2007年为5411人,增长率惊人,为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日本注入新鲜血液。
    日本另一个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手段是发展机器人,机器人产量及拥有量占世界的50%,是中国的100倍。在40年时间里,日本工人劳动工时数缩短45%,社会劳动量总工时增长300多倍,主要靠机器人获得。日本农村机器人可进行喷药、嫁接、育苗、全自动挤奶等。日本还用机器人在黑暗、恶劣、肮脏、危险的环境中作业,并开发智能化、拟人化、实用化的机器人,以及进行探雷、扫雷、作战的xx机器人。
日本深海巡航探测机器人“浦岛”号,安装有高精度的导航装置及观测仪器,能够潜入3000米深的海水中作业,可向海面停泊的母船传送水中摄像机拍摄的高清晰彩色图像,具备深海打捞能力。
到2025年,机器人将填补日本350万个劳动力空缺。由于机器人迅速“繁衍生息”,日本每个家庭在不远的将来将至少拥有一台机器人。

把资源点石成金

     日本资源极度贫乏,除硫矿储量丰富,铜矿、锌矿有一定储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元朝赴日使节赵良弼断言,日本“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
千百年以来,中国人以物产丰富与无所不有的心态自傲于世,“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更让国人备感自豪。   鲁迅却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中国因为曾经像肥胖的猪和温顺的羊,引得西方列强多次磨刀霍霍,肆意侵略掠夺,清政府只能割地赔款。慈禧太后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今,日本还需要进口中国的资源、食品,xx给中国开发原料基地和交通线。
    人口和资源多少并不能决定财富的多少,后天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弥补先天的不足,日本鲜明地证实了这一点。1995年9月,世界银行根据自然资产、产出资产、人力资源、社会资本计算,日本总国民财富56.5万亿美元,是中国的8倍。日本人均国民财富33万美元,居世界前10位;中国人均国民财富6600美元,居世界第162位。由此可见,只有“空气和阳光”的日本取得了比资源丰富的中国更大的经济奇迹。
中国曾经从阶级分析角度出发看待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认为垄断资本从海外掠夺廉价原料,经过加工后以高昂的价格向海外市场销售,从中榨取剩余价值,攫取巨额利润。对于科技进步和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视而不见的观念,影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
     地大物博,并不意味着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陶醉于人口众多,却忽视了人口素质和人均资源水平的低下。这种观点也误导我们的思想,不知有效利用资源,甚至肆意破坏,提前从子孙那里预支资源,造成环境恶化。事实上,中国比日本更受资源困扰。
     中国人口占世界20%多,但是淡水和耕地仅占世界的7%,森林占世界的3%,石油占世界的2%,人均耕地、土地、草地、矿产资源不到世界的50%。1986年,70%的矿山综合利用率不到2.5%。每创造1美元GDP消耗能源是日本的11.5倍。GDP总量仅占世界的4.4%,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却分别占世界的7.4%、31%、30%、27%、25%和40%。中国资源用量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4倍,资源存储量日益降低,不仅不能满足自己需要,想要多出口给日本都不可能,许多种资源进口量几乎与日本并驾齐驱,甚至高于日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已变成“地小物薄、人口过多”的严峻现实,国际上甚至出现“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不值钱”的现象。中国人评价日本获取资源是“殖民主义”、“掠夺”、“造成生态破坏”,这些评语正被其他国家用来指责中国。
     无论资源多么富有,如果不能注入知识含量,进行点石成金般的深加工,到头来如同拿着金饭碗乞讨,还是受穷;如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能逼日本人跳崖投河,但是日本穷则思变,开发头脑资源和精神资源,这是更重要的资源。
     日本在世界上进行资源的参股和开发,达到供应多元化,还签定长期购货合同,资源进口价格在所有国家中{zd1},并实行战略储备,从而满足了资源需求。
     日本xx依靠进口铁矿石,建立了世界最强大的钢铁工业。中国铁矿石利用率25%。按日本铁矿石利用率计算,1993年,中国多消耗生铁和铁矿石接近5000万吨。
     日本依靠参股,控制了世界大半铁矿石资源,应对铁矿石涨价的能力远强于中国。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75亿吨,占所需量的50%以上,超过日本,跃居世界{dy}。由于日本新日铁公司同澳大利亚和巴西达成协议,决定铁矿石涨价71.5%,中国被动接受高价,单价比日本高出30多美元,总共多支出90亿美元,而钢铁过剩跌破成本价。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每吨136.2美元,比上年又增加了近48美元。xx一项,全行业就多支付成本达1460亿元,出现严重亏损。
     中国煤矿开采率低,浪费严重。中国煤炭交易量占世界一半,却无法确定xx价格。改革开放前,中国煤价比美国低一成,但是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的4%。日本从澳大利亚进口一直占70%以上。而今,中国也需要进口煤炭,进出口量基本相抵。
     2002年,中国石油产量1.6亿吨,被迫进口曾视为屈辱象征的“洋油”7000万吨,耗资150亿美元。如按日本的耗能标准,中国根本不用进口,反而会出口3000万吨。2004年,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原油长期贸易项目终止,但是日本经济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现在日本每周进口石油数量相当于1941年其对外侵略而至困顿时的年用量,日本目前战略石油储备9000万升,可满足160天用量。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国石油储备量仅够使用12天,大大少于90天的国际标准,导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厂家停业。而日本在开战一周后,石油价格反而急落。中国石油储量不容乐观,进口占亚洲进口的50%,居世界{dy}。
     日本核电站52座,核电占能源的比重为40%,中国仅为2%。2007年,东芝公司收购美国西屋公司后,和其他日系核电企业垄断了全球核电市场,积极参与中国核电建设。
     1998年,中国矿产品进口额290亿美元,成为净进口大国。2002年,进口资源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耗资1200亿美元。有人推算,2030年,中国45种重要矿产只可保证6种;2050年,除煤以外,将全面短缺。
为{zd0}程度减少运输成本,减轻本国环境污染,日本尽量进口半加工材料,把大部分废料留在出口国。日本大型工厂设在海岸,原料上岸即可生产出成品,再用码头装船出口,形成畅通的生产流水线。
日本与某国商量用纤维板换花生,双方在指定海域交货。日本把对方花生运到自己的船上,去皮加工成纤维板,让对方看得目瞪口呆。
     日本把初级产品化腐朽为神奇,生产出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产品,从而取得更大的利益和价值。1吨铁矿石成本只需2000日元,加工成钢板后,1吨可以卖5万日元,再用钢板制造成汽车,每吨100万日元。日本把稀土加工后,单位售价是中国的10倍。1万日元手表原材料成本仅仅33日元,但是经过几百道工序,就能产生9967日元的附加值。苞米粒大小的1兆位芯片过去仅日本能生产,xx占领世界市场,美国航天飞机、核潜艇也必须依赖,而这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
     日本是世界上{zd0}的原材料进口国,年进口重量是出口的7倍,但出口额远多于进口额,就形成了世界上{zd0}的贸易顺差国。中国缺乏高附加值的输日商品,长期处于被动局面。中日建交23年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450亿美元。有的年份即使是顺差,也是出口过量的初级品所致。近些年来,中国对日贸易已经改变了过去单一出口资源的局面,而中国的资源进口额也超过了出口额,中国对资源的饥渴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日本。
     尽管日本缺少资源,但是日本经济危机对策提出成为“资源大国”的设想,就是通过废物回收利用,开发“城市矿山”。日本大约有6800吨黄金,相当于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6%;大约有6万吨白银,相当于全球已探明储量的22%;制造液晶显示面板必不可少的铟,占全球探明储量的61%。日本已然成为全球贵重稀有金属{zd0}的聚集地。
      日本粮食自给率40%,但是大米自给率{bfb},日本在海外的耕地为日本本国耕地的3倍,因此日本没有受到世界粮价上涨的较大冲击,自朝鲜战争以来,也没有出现过饥荒和饿死人的现象。
日本地少人多,精耕细作,科学种田,楼顶和地下室里也生产新鲜蔬菜和水果。植物工厂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生产,可用计算机自动控制,不受旱涝、台风等恶劣气候影响。1985年,日本科研人员培育出一颗年产1万个果的西红柿树,每年结果16次,展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日本并非xx依赖中国农产品,从美国进口最多;日本也并非饥不择食,因为农药残留等问题,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目前,日本每年还出口到中国30多亿美元农产品,有一斤上百元人民币的大米和苹果。北京酒店里的日本鲍鱼,每只三两达到5800元。中国的富士苹果、京欣一号西瓜、伊丽莎白甜瓜也是引进日本品种出产的。
     2004年,中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首次出现55亿美元逆差。2005年,大豆进口量是国产量的1.6倍,成为农产品逆差的{zd0}来源。澳门、香港食品的97%,台湾食品的75%左右都需进口,而且其人均消费远高于大陆。
     日本资源进口最重要的来源国依次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南非,距离日本最近的中国仅排在第5位。中国自然资源对日本的地理和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吸引力越来越小。随着资源开采增多、储量减少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本经验正被许多国家效仿和学习。

生存空间无限伸展

     日本寸土寸金,地狭人多,历史上以此为借口多次侵略他国,以扩展生存空间。而今还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巧于利用,充分利用,精打细算,合理布局,入地进海上天,立体化延伸,日本列岛被加工为人工岛,一个日本变成“十个日本”,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中国的50倍以上。
     东京图书馆深达地下八层,城市地下40米内基本被地铁、煤气管道等公用设施占用。在50~100米以下大深度地下空间,建设核电站、储油罐、试验场、垃圾处理场等,公路铁路系统已开发到1000米深处。日本地下街面积在世界最多,大阪地下街可容纳50万人以上,能够{zd0}限度地疏散人口。
      日本正构想建造一座4000米高、拥有800层楼、可住100万人的超级“都会建筑”。这座摩天巨塔仿照富士山形状建造,但要比富士山还高213米,底座面积6平方公里,造价达9000亿美元。根据设计,居民们将主要生活在2000米以下的楼层中,而更高的地方由于空气寒冷,可能会建成滑雪场等设施。这样的建筑能够反映日本的综合发展水平,是对各项产业的一次系统演练。
      1993年,日本成立月球资源委员会,计划开发月球上的燃料氦3,每年20吨就可满足地球电力所需。日本又继美俄之后向月球和火星发射探测器,并准备建成通往月球和火星的中转基地以及依靠太阳能发电运转的宇宙工厂,生产人工蔬菜和合成肉。还要在月球上建旅馆、向月球移民等。而今,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超过日本,取得很大进步。
如果说中国是地大物博,日本则是海大物博。河流哺育了中华民族,海洋则养育了大和民族。日本在海洋开发上远远走在前面,口号是“开发海洋新边疆”,海洋开发产业的产值约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域,而日本海域则达到600万平方公里,人均是中国的20倍。中国海岸线18000公里,1985年有临海城市37座,平均每500公里一座。日本有30000公里海岸线,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日本xx巨轮运输,使成本大幅下降。前首相田中角荣说:“利用大型油轮,就等于在国内拥有世界最庞大的油田。”1972年,日本30万吨油轮从8000公里外的中东装载石油运到日本,每吨运费仅为1000日元,相当于用小货轮自日本的东京湾至濑户内海的价格。1962年至1971年,由于采用巨型船舶,日本进口铁矿石价格降低83%。1973年,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运至日本,每吨运费仅为3.5美元,而美国从明尼苏达州运到匹兹堡却要6.5美元。日本生产的世界{zd0}的滚装船可装载8000辆汽车,也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东北铁路、海路运输条件欠佳,大连码头只能停靠5万吨级船舶,加上工作效率低下,造成成本上升。大庆油田距日本仅是中东距日本距离的1/10,但运费大体相同。日本还掌握世界铁矿石和石油海上运输的垄断地位,中国就使用日本货轮运输。
日本列岛四周环海,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日本人还到世界各地捕鱼,极大地弥补了耕地和粮食缺乏状态,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位居世界{dy}。1948年,嗷嗷待哺的日本出动1200艘次渔船侵入中国渔场到长江口一带,进行掠夺性捕捞,捕鱼价值大大超过对中国的战争赔偿数额。1980年至2000年,日本捕鲸40多万头,占世界的75%。日本每年还消耗70万吨金枪鱼和箭鱼,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
日本用垃圾填海造地3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香港岛面积。还用15年时间,建成面积4.36平方公里的神户人工岛,年吞吐货物1.5亿吨。日本还计划在海上建设700个人工岛,总面积1.75万平方公里,以有效解决日本土地面积有限的问题。
东京以南1200公里外的冲之鸟岛,涨潮时仅剩几块礁石。日本对其加固拔高,种植珊瑚礁加固,试图确保以其为圆心、半径200海里、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法律地位,但这一举动遭到中国的反对。
中国曾经大搞群众运动,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加上滥砍滥伐、肆意放牧开采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整体上日趋恶化,一半地质灾害由于过量开采等因素造成。中国还具有日本所没有的自然和人为灾害很多种,干旱、半干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50%,90%的草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风蚀面积、荒漠化面积达到数百万平方公里。
有日本利益就有日本的边疆和触角。日本人把自己看成摩天大楼,把世界当成家乡。日本经济向海外扩张,在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海外生产额超过出口额,海外资产居世界{dy}。
日元升值时,仿佛只要全世界有的,财大气粗的日本就要拥有,于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买下了香港的证券中心、法国的酿酒场、德国的国宾馆、欧洲{zd0}的商业中心,还有许多国家的葡萄园、工厂、古堡、街道,甚至美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
1988年前后,在日本偷袭过珍珠港的夏威夷,日本投资占90%,商场、球场、旅馆、海滩也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珍珠港事件再度爆发”、“纽约告急”、“日本接管美国”、“美国成为日本第47个县”、“购买美国”的惊呼四起,连自由女神像也被人用漫画改成穿和服的模样。2006年,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是中国对美国投资的233倍。
日本人高消费、法定假日多,半月工资可在欧美玩半月,于是到处旅游、定居、工作,每年有1500万人出国旅游,几乎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外国。1995年,日本出外旅游人均消费2261美元,居世界{dy}。日本是中国{zd0}的旅游客源国,但中国一度只排在日本出游国的第11位。2007年,日本访华人次接近400万,中国人访日人次为125万。
二战后60多年来的日本,无须使用枪炮,而是靠“空手道”白手起家,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很强,大大化解了地狭人多、资源贫乏的窘境。

产品也是艺术品

儒家重视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士大夫们饱读经书,认为“奇技淫巧”是“玩物丧志”、“贱工末艺”,于是嗤之以鼻。
日本是工匠国家,手艺是立足之本。靠过硬手艺吃饭的“职人”师承与家传,经久不衰,以宗教般的虔诚追求器物xx,茶具、盆景、佛龛都小巧精致,连火柴盒、牙签也满足视觉审美,让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仿制品惟妙惟肖难辨真伪,哪怕肉眼难及的产品都极其认真细腻,独具匠心,凝聚着大和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古代,中国制刀技艺传入日本。日本人采用精钢为原料,用独创的锻造锤法及淬火工艺造刀,刀锋利xx,至刚至柔,连西班牙托利多刀剑工匠们都羡慕不已。宋代,日本刀和折扇出口到中国,宋人称赞“巧夺天工”。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我怀着不仅仅是钦羡,而且还是痛苦的心情看待日本工艺和技术……我们的专家会看得目瞪口呆。”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日本的产品有一种很高价值的精神结构……一种美学或鉴赏力。这种价值观是日本产品获得成功、创造奇迹的奥秘。”
设计是生产的先导。有人说,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现代设计,80年代成为国际设计中心,并完成了商品从“厚重长大”向“轻薄短小”的转化,每年有1万多种新设计投产。有的企业收益中,设备技术投入回报只占总收入的12%,设计成果回报却达51%。
索尼公司把世界不同地域人群的消费情趣及色彩爱好作为设计的依据,原则是:{dywe}的xx性;美观、优质、坚固、耐用;批量生产;相对的独立性和统一性,使用中可分可和;便于保养、维修、搬运。
佳能相机人机兼容,结合简约操作及精工科技,表现无懈可击,多次囊括国际大奖。
本田雅阁以轻巧的车身与充满时代动感的线条相结合,长期占据美国和中国中xx轿车销售量排行榜xx。
市场如战场,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和企业的良心,甚至可以影响战局。
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炮弹铁质不好,有弹无药,或是xx极少,甚至用洋灰、煤灰、泥沙充填;有的铜箍太大,无法装进炮膛;有的未及发射便自动爆炸。北洋水师的济远舰发射一枚直径15厘米的炮弹,击中日本海军吉野号军舰的右舷,贯穿钢甲进入心脏部位却没有爆炸,使这艘日本海军最快的主力巡洋舰逃过一劫,而吉野发射的鱼雷却将致远号击成两半。日舰赤诚、西京丸、旗舰松岛也被北洋水师击伤,但无一沉没,中国却有4艘军舰沉没。
二战前,日本货也有质量低劣时期。美国西部片枪战中,持枪者打不出子弹时,就愤然骂道:“嗨,日本造!”观众哄堂大笑。而今日本货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占领了世界市场。日本政府宣传购买外国货,以减少贸易顺差的时候,轮到日本人发笑了。
二战后初期,美国质量专家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QC在美国被忽视,他就来到日本传经布道,讲座场场爆满。他告诉日本人生产不良产品必然赔偿,受害者也会告诉别人,损伤信誉。当质量提高时,利润也必定随之提高,因此高品质比低品质成本低。
日本企业设立戴明奖,奖励为提高产品质量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为提高产品质量,推行全员质量把关,提出“下一道工序是顾客”,“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从设计、工艺、设备、原材料、生产过程等各个环节上全面贯彻。佳能相机的员工早上集会时,双拳紧握,齐声发誓:“今天不出废品,开始!”
日本制造业的经验表明,越是追求质量,越可能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因为废品率越低,浪费就越少,{jd1}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产品质量高,价格就高,相对成本降低。这两个因素不仅能抵消因提升质量增加的投入,而且能使总成本相对下降。
日本提高了产品质量,被触动的美国才推广全面质量管理,落后了日本15年。中国将生产与质量检验控制从职能和工序上分开,从日本引进质量月活动仅实施7年即告中止。
中日合资生产xx旅行包,按规定旅行包上面的线必须一根到底,不能有接头,而中国工人时常作出接头,日本代表大怒,将旅行包付之一炬。中国厂长说:“这可以当二等品、三等品,卖掉不吃亏。”日方郑重告知:“xx不能有二等品、三等品。”
当中国用百分比计算次品率时,日本已使用百万分比计算,次品率几乎降到零;当日本洗衣机一根排水管需要经得起6300次实验才算合格时,中国仅为500次。一次,日立洗衣机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日立公司把已售出的全部收回,将几十万台库存全部报废。
就日本产品本身而言,也许哪个国家都能学习个大概,但很难学习日本人紧密合作开发的产品制造体系和文化传统,因此,日本产品才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1956年,日本商品在北京展览,其中也有次品,日本人感到耻辱。xxx认为没有必要,“这样的事,哪一个国家也不少”,“看了日本展览会,觉得很好,祝贺日本人民的成功。”
商品得民心者得天下。日本消费者最挑剔,但是对本国货{jd1}放心,不爱用外国货,买本国货不像中国人那样反复检查。日本销售的{zgd}和最昂贵的商品往往是本国货,{zd1}档、{zd1}廉的往往是外国货。
影星成龙批评中国的一些企业不愿意创新,就会抄袭。他认为中国的一些产品不顾及质量,往三鹿奶粉里添加有毒的三聚氰胺是偷鸡摸狗。成龙曾拥有56辆三菱汽车,他曾说:“中国需要有消费者能信任的品牌,只有安全质量得到保障,中国制造才会变成中国创造。”
越是重视质量的企业越能发展壮大。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当着600名职工的面,砸掉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也砸掉了海尔人产品有一二三等品分级的观念,海尔现在发展成连世界家电巨头都有些敬畏的国际xx企业。

“日本造”的进攻

二战后日本迅速复兴,其商品以极具杀伤力的价格、{zy1}的质量和有效的销售渠道,发动一场全面持久、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攻势,到达过去日本坦克、战机、军舰都未曾到达的地方。并且不用枪炮和传布宗教的福音,师出有名,言之凿凿,代价极小,获利极大,还受到所在国法律的保护,连昔日的战胜国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实现了战争没能达到的目的。
中国人最擅长军事术语的他用化——“马家军”、“战胜非典”、“抗洪攻坚战”。东北人有钱就称为有“子弹”。民族决战岂止在战场,商场也如战场,国际竞争就在身边。中日竞技场上,不是一个需要军事家的时代,但同样是一场战争,一场影响更为深远的战争。没有硝烟炮火,依然你死我活;没有枪林弹雨,依然弱肉强食,甚至比真刀真枪更为可怕,攻击力、穿透力更强。
过去,衰落的中国不断给日本做梦和胜利的机会。侵略战争中,日本企图首先征服中国,进而征服整个亚洲;经济中,日本先征服世界,包括欧美这种重量级对手,依托着地缘优势和文化的共融性,市场嗅觉灵敏的日本商品开始逐步登陆中国市场,更加得心应手。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dy}个广告是上海{zg}建筑国际饭店顶层的东芝广告,被当成“鬼子进村了的消息树”。当时,中央电视台播放日本电器广告采用童声和儿歌,“东芝东芝新时代的东芝”、“松下电器”不绝于耳。20年后,当年耳濡目染的儿童正好成为消费者。
1985年是日本投降40周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zd0}的债权国。曾被美军炸为平地的日本日立公司总部指示驻美办事处:“瞄准先进电子公司的破绽,以低于10%的幅度定价;如果他们再降价1%,我们也要以比他们再低10%的价格推销,务求必胜!”
1985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当年日本汽车出口650万辆,为中国年产量的16倍。中国进口汽车33.5万辆,其中进口日本车25万辆,相当于1949年至1979年进口数量的总和,用汇25亿美元,导致外汇储备告罄。
1985年的海南汽车事件被当作日本对中国一次{zd0}的“经济入侵”。当时还使用日本侵华时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的海南,滥用中央给予的外贸自主权,借助开放政策漏洞和地理优势,花费10多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每人长一级工资的费用,走私日本汽车8.9万辆,几乎买光了日本汽车现货库存,还走私日本日本彩电、录像机25万台。这些汽车可排成300公里的长队,横贯海南南北。各地采购人员一时云集海南,用相当于两倍走私汽车的价格大肆购买,运输甚至动用xx船舶。一辆辆轿车于是跨过琼州海峡,通过雷州半岛的国道,源源不断地流向内地。中国汽车业的低水平和地方势力的无法无天,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理论在提供了绝好的诠释。国务院领导批评:“太大了,太出格了,太严重了!”
当时日本还以傲慢的姿态和歧视心理,趁机倾销一批过时落后的机械设备和伪劣产品,让虔诚的中国消费者大受伤害。1985年9月,北京大学生抗议日本首相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经济政策,并贴出带有反日倾向的大字报。
1995年4月9日,长虹电器公司总经理倪润峰在苏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日本东芝公司也开对策会。10日,倪润峰到常熟半小时前,东芝彩电每台降价250元。据说,当时日本企业要不惜花费30亿美元挤垮长虹,xx海尔和格兰仕微波炉,倪润峰因此要发动“第二次抗日战争”。
2000年,中国向日本出口额{zd0}的前五种商品是妇女衣料、针织筒形布和套头衫、男西服和夹克、原油、T恤;日本向中国出口额{zd0}的前五种商品是半导体、产业用机械、半导体制造装置、办公设备零器件、电视机与雷达等设备用的零部件。这说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纺织等轻工业品,而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是高技术产品,处在不同层次上。
在电子信息时代,日本虽然和美国比相对落后,但其在打印机、显示器、硬盘、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及部件供应上仍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融合,日本的数码相机、超薄电视、DVD录像机等都占有很大优势。
日本企业经过长期的生存竞争和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很多“ONLY ONE”产品。比如中国各级电视台xx摄像机几乎xx为日本品牌,呈垄断式覆盖。即使观看的电视机不是日本品牌,但是观看的电视节目也离不开日本摄像机的拍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国外,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
半导体被称为“信息化的粮食”,而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CPU用的高级光刻机的世界市场70%被日本企业所垄断。光刻机号称人类迄今所能制造的一切机械中最精密、最关键、最昂贵的机械,对晶片进行光刻操作时,定位精度达到0.1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万分之一。
日本许多企业位于产业链最顶端。日本液晶相关制造设备占世界份额的96%,等离子显示面板零部件和数码影像产品的关键部件CCD为{bfb}。美国的三大汽车制造企业使用的轧制模具用的就是日本生产的模具。美国模具只能轧制3万次,而日本模具可以轧制6到10万次。
日本学者长谷川庆太郎在《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文中认为,没有日本的机床和钢铁,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没有比中国国内价格高20%的日本建筑用H钢和耐用机械,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他认为,离开日本,中国就会一筹莫展。

富裕贵在平均

地缘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富强与否取决于邻国的富强与否,生存威胁主要来自周边。
日本领土面积37.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1/25,占世界的0.25%;人口1.26亿,不到中国的1/10,占世界的2%。也许是造化弄人,日本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地震台风频繁,仿佛任何成功都与日本无缘。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穷兵黩武,虚拟一个金光闪闪的“大东亚共荣圈”,说让亚洲人民“共存共荣”,过上好生活。中国人说我们自己也能富裕,于是奋起抵抗。
战后初期,美国将军麦克阿瑟说:“美国已经是45岁的成年人,日本不过是12岁的小学生。”多年后,日本从向美国要饭变成向世界施善,手心变手背,自诩为成年人的美国人坐卧不安,向日本政治上求援,经济上求救,军事上求助。1992年1月,老布什总统带着美国汽车老板们访日,要求日本减少对美国出口,购买美国汽车。当时,中国人何泽武撰文《变态的小日本》写道:

昔日附庸竟成了美国{zd0}债主,骑在美帝头上动辄拉屎撒尿,气得布什总统狗急跳墙,带着一大群厂主上门求他高抬贵手,羞恼交加,竟气晕在国宴席上。有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近邻,可不警惕乎?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认为,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的29.8%,大大高于日本所占的2.8%。甲午战争时期,中国GDP是日本的5倍多,仍然免不了挨打受欺。日本战败后的1950年,中国GDP为日本的2倍。1962年日本GDP超过中国,1964年超过法国,1965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德国,1989年超过苏联,地价4倍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仿佛黄金遍地,人间天堂。
1995年,《中国青年报》进行“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发现,认为世界最富裕国家是日本的占80.4%,认为是美国的占58.4%。克林顿嫉妒得双眼冒火:日本富得不能再富了。
日本GDP一度曾占世界的15%,相当于拥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洲的60%,还相当于10个非洲、10个俄罗斯、1个南半球和世界上处在较低生活水准的50亿人口和160个国家。
2005年,中国GDP为2.2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日本为4.6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3000美元,相当于日本30年前的水平。
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NP代表国民生产总值。中国GDP并非都属于中国人,因为许多美国人、日本人等国人都在中国生产。在中国的外国资产有1.8万亿美元,中国GDP接近一半都是外国的GNP。2006年,中国产品出口后又重新进口回来的有733.6亿美元,使中国成为自己的第七大进口国,占1775亿美元贸易顺差的逾四成,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日本海外制造业产值、海外资产居世界{dy},都不包括在日本GDP之内,甚至与中国的GDP相当,日本个人金融资产更高达11万亿美元。
在经济学中,经济效果的含义是指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zd0}的有用成果。日本学者都留重人形象地比喻,一个社会由于有意识地引进蚊子,为杀虫剂和蚊帐创造了市场需求,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失业问题,但这并没有带来社会财富的有效增长。
有资料认为,2003年中国在经济年增长10%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却占GDP的15%。据世界银行公布,“七五”至“九五”期间,中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4000亿到5000亿元。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由于决策失误,地方政府债务在1万亿元以上。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异程度,0.3以下为平均状态,0.3~0.4为合理状态,0.42以上为收入差距过大状态。有统计认为,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5,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日本为资本主义国家,生活富裕的中产阶层占90%以上,基尼系数仅为0.25,十分公平。
1964年,日本彩电普及率92%,日本进入电视、洗衣机、电冰箱时代。20世纪70年代,日本又进入空调、彩电、轿车时代,汽车普及率接近一半,职工两个月工资可买辆轿车。中国同类商品出现的时间和普及率远不如日本。
日本人居住的房间狭小,曾被西方称为“兔子窝”。但是2000年日本人均住房30平方米,中国城镇人均住房1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25平方米。日本房价相当于普通劳动者年收入的5倍,中国则高达10倍乃至30倍或更高。
恩格尔系数是饮食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系数越小就说明生活越富裕,越大就说明越贫穷。2000年,日本恩格尔系数为22.3%。2005年,中国城镇的恩格尔系数为37.7%,农村人口的恩格尔系数为47.2%。
《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较2004年有所下降,有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提到了贫穷。65.7%的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大约1/4受访者无力支付医疗费而放弃医疗。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郑重声明:资讯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华民族应该学习并尊重我们对手和仇敌大和民族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