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有关户外自救互救_马桂林_新浪博客

说在前面的话,在蓝天救援队的网站上,我看到了一则帖子,觉得不错。希望去户外玩得朋友在出游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已备不测。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自救互救,建议大家{zh0}先接受红十字会的初级急救培训。

 

黑丑的话
先介绍一下自己:黑丑,男,38岁,92年毕业东南大学临床医学系,后为北大医学部外科学硕士、协和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现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15年,历经骨科、腹部外科、脑外、胸外、泌尿等科室,其中外科急诊3年。
自从走入户外后,我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驴友提供一点帮助。刚到绿野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多数驴友户外医疗知识欠缺的问题。可惜,因为种种的原因,想法没有落到实处。
我将陆续给大家介绍有关户外医疗的知识,如果驴友们还有希望了解的内容,我会查找有关资料后给出回答,有不同的意见,盼不吝指出,我们一起讨论后找到{zj0}的答案。
我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处理的原则和基本的操作,在应用时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这个能给大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初步设想,内容不是特种兵的生存指南,也不是到了医院急诊室后的处理,应该是针对准备充分的、一周以内的户外活动时所发生意外时,非专业人员可以进行的相对专业的医疗救护。为了说明问题,在所写的内容中,我会给出一些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较为专业的东西,如果你不感兴趣,尽管跳过去好了,xx你有可能要用到的、该怎样进行正确处理的知识。
我所写的东西,部分内容有引用他人的地方,但保证是原创。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减轻意外发生后的后果,驴友们可以自由转帖。谢谢!

黑丑

走进户外最重要的事

在进入户外活动之前,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是买一个{dj0}的背包,一双舒适的好鞋?还是选择一只成熟的队伍,找一个负责的领队?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准备好你自己!

不知热衷于户外的驴友中,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清醒的、理智的认识?有多少人做过定期的、详细的体检,作过身体素质测评?有多少人对即将出行所需的体力有准备?我想,这样的驴友所占的百分比不会高。

说两件自己的经历:

去年我在去西藏以前,在知道全程有人接待的情况下,我利用职务之便作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在没有问题后才有了一次愉快的高原之旅。

去年参加的一次柏峪到灵山之行,也和夏子的路线一样。在山上才知道队中一位mm患心肌炎出院后才一个月,而且以前还没有参加过这样大运动量的活动。大家反复劝说也不肯下山。说实在的,虽然我不是领队,但一路上我的心一直是在嗓子眼里,只能替她背背包,减轻她的负重,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谢天谢地,大家平安走完了全程。但我想,这次行程对她以后的身体状况会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去年的小倩和今年的夏子,她们一个是在酷热下,一个是在寒冷中离去,给户外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震动之余,我看了网上的资料。因为没有尸解的报告,我不敢断言,但从所看到的资料中认为:酷热和寒冷只是诱因,她们离开的直接原因不是中暑和xx。她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一个理智的认识,应该在事件中占有一定的责任。

一只队伍中出了类似这样的事,对于当事者本人,对于领队,对于队友都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希望驴友们将买装备的钱省一点下来,先去作一次详细的体检和体质测评,准备好你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清醒的认识。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自己的队伍和领队,把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未雨绸寥,防止意外的发生,应该是进行户外活动前最重要的事情。
在进行户外救护时,有几点非医疗的因素。应该是救护者和被救护者都应该知道的:
1、  冷静理智:发生意外,产生慌乱是正常的。但惊慌失措、七嘴八舌不会对事情有任何帮助,只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要反复告诉自己不要慌乱,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冷静下来。理智地判断发生事情的严重性,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能够做什么?该怎样做?手边有的工具是什么?怎么样用到它们?怎样尽快求助专业医疗机构?等等。在越短的时间里做到这点,所取得的救治效果就会越好。
2、尽力而为:作为救护者,只要自己用正确的救治方法,尽力而为,那么不管以后出现的结果是好是坏,都可以问心无愧,不要让自己在将来有遗憾。
3、判断风险:要知道,许多救治的方法都是会产生并发症的,而且有的并发症比原发病所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应该采取对被救护者最有益的方法,不要只是为了救护而救护,盲目采用自己没有把握的手段,导致悲剧的发生。要迅速判断自己和被救护者所处的环境,是否还有威胁存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脱离险境,避免使自己和被救护者置于危险的境地。
4、  无私奉献:户外救治要求救护者无私奉献,要放弃很多东西,但我想队友的生命和健康,将会是对奉献{zh0}的回报。
5、  全力合作:在救护时,救护者应该相互配合,全力合作,切忌相互指责,相互拆台。有不同意见提出时,要冷静考虑,选择{zy}方案。
6、  持之以恒:救护一旦开始,就要做到竭尽全力,不到{zh1}一刻决不放弃,往往奇迹都是在{zh1}的时刻发生的。
7、  自我保护:救护者在救护时要做到自我保护,防止自己被交叉感染。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到被救护者的体液,应该使用无菌手套,及时清洗自己的双手。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有条件尽量使用人工呼吸面罩
随身医药包的准备
户外出行,长途跋涉,减负非常重要,但随身的医药包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没有随身的医药包,一旦发生意外,光靠两只手是解决不了太多问题的。

医药包的内容随出行的目的地、季节可以有所增减。下面提供随身应该携带的东西,其用途在以后的内容中会有所介绍。考虑到大家不容易得到专业的医疗器械,我尽量用大家手边容易得到的工具来替代,虽然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在使用上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供驴友们参考,不足之处请补充:

器械:无菌手套2副,弹力绷带1卷,纱布绷带1卷,医用酒精50ml(或者碘伏50ml),创可贴5只,麝香壮骨膏或类似膏药4帖,无菌纱布4块(或独立包装卫生巾4只),止血带1条(或避孕套5只)。

还有一些重要的器械如三角巾、镊子、剪刀、刀片、缝合针线、胶布、固定器、甲板等,因为可以利用手边常用的户外用品替代,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但在救援队的装备里,是应该准备的。

药品:根据所要去的地点、时间长短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准备的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有所不同。应该准备的xx有:xxx、止泄药、抗感冒药、抗晕动药、抗过敏药、蛇药、驱蚊剂、xxx软膏、止痛药和防暑药等等,以后我会在各有关内容中提到。
这些东西应该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出行时能随时携带,定期检查和更换到期药品。
大家都在讨论心肺复苏,那我们的户外医疗救护就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复苏术开始。因为户外活动主要是成年人,所以这里只提及有关成年人的心肺复苏的问题。

复苏的定义很简单:一切为了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都属于复苏的范畴。因为复苏的重点是恢复心跳与呼吸,所以一般也称为心肺复苏。特点是:现场性、社会性和时间性。

呼吸、心跳停止的初期复苏必须强调迅速和有效。于最短时间内判断出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这样才能达到迅速及时的要求;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技术操作必须正确无误,如此方能认为有效。

当怀疑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可先轻轻摇动病人并作简单询问,借以明确神志是否尚存。然后触诊颈总动脉是否有脉,只要病人的呼吸脉搏均已消失,且颈总动脉无脉搏可以触之,意识丧失,瞳孔放大,皮肤发紫或苍白,即可断定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复苏术。

1、  使伤病者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保持仰卧,使其头部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平放其双腿。

2、    救护者跪在伤病者身体右侧,位于其头部和胸部的中间位置。

3、最常见和有效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者一手将患者下颌向上、后方勾起,使头部后仰,使后缩到喉内的舌头抬起,不阻塞气道。如果有异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该xx。一手将患者鼻孔捏闭,然后深吸一口气,对患者的口内用力吹入。要点是:每次吸气时必须尽量吸入,吹出时必须用力。如此反复,每分钟12次。

4、  维持血液循环:用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不可以用拇指)按在伤病者靠近你一侧的颈动脉上,测脉搏5-10秒。如果没有脉搏或任何血液循环迹象,要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按压胸部的位置、姿势:救护者两手掌伸开,彼此重叠或交叉,两臂伸直,凭身体重力前倾,使交叉的手掌根部压迫患者的胸骨下部,施压的力量使胸骨下沉3~4cm,压下即放开,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

5、  如果是两人进行操作,可一人进行人工呼吸,每分12次,即每5次心外按压后加入一次人工呼吸。如果自有一人进行,则宜每分钟挤压80次,每间隔15次加入2次人工呼吸。

6、  复苏有效结果判断:肤色转红,可以触及大动脉,瞳孔没有继续放大或有回缩。

7、  放弃指针:触不到动脉搏动、瞳孔固定不回缩,尸斑或尸僵出现。

8、心肺复苏的并发症:肋骨骨折,折断的肋骨刺伤心、肺、气管以及腹腔内脏器。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果看的人没有见过或者操作过心肺复苏,看完后应该还是什么都不懂。不知各位驴友是否有同感?的确,有些东西光看文字而不实际操作,是理解不了的。以后的搬运术、包扎固定技术等都存在这个问题。

我个人的想法: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可否进行操作的培训,只要实地操作一次,就会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可否将操作内容拍成DVD,看实物应该比看文字要好的。

在目前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只有先将文字内容贴上。如果各位驴友有什么想法,请提出,以便是大家能尽早掌握户外救护技术。

搬运工作在户外医疗救护中应该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搬运工作及时正确,不但可以使被救护者迅速得到全面的检查和xx,还能减少该过程中的再伤害。搬运不当,则会在该过程中使病情加重,使以前现场的抢救工作前功尽弃。所以,搬运术是值得强调的。

搬运的方法有许多,我这里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主要强调一下我们在户外能实际用得上的方法。

一、     器械搬运法:该法最为常用且合适,应该掌握。

1、 帆布担架:相信大家都见过,不多说。

2、 绳索担架:坚实的木板或竹竿二根,两边以横木固定后形成方框,中间缠有比较坚实的绳索。

3、被服担架:玩户外的人都应该掌握的方法,很简单但有效。以衣服两件,将衣袖向内翻,形成两个管后,插入木棍、竹竿或强度足够的登山仗,再将纽扣和拉链拉好即可,注意防止运输过程中纽扣或拉链松脱。毕竟,正规担架虽好,但不可能每次出游都要扛副担架的,所以该法一定要了解和掌握。

搬运时,将被救护者移上担架,头部向后,脚向前,这样,后面抬担架的人可以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抬担架的人应步调一致,前面的出左脚,后面的出右脚,平稳前行。在向上攀登时,前面的人放低,后面的人抬高,是被救护者保持在水平状态。下山时则相反。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贴 有关户外自救互救_马桂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