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华网的一条不可思议的新闻_常非常_新浪博客

天安门广场现非法音像品 曾列工商总局

新华网5月6日报道  举报人称,早在2006年,有关部门就在全国范围内对此系列非法音像出版物展开了大规模的查禁工作。4年后,这些非法音像出版物不仅没被禁售,反而有了另一条复制生产线将相同非法产品投放市场。

“天安门广场有人在售卖被国家工商总局明令禁止销售的非法音像制品,这种情况持续了4年之久。”近期,有知情人向《法制日报》提供了这样一条线索,本报记者为此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暗访调查。

正如举报人所反映的那样,一个半月前,记者来到位于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及广场西侧的公共厕所的3处音像专卖柜台时,看到涉及“xx”、四人帮、天安门事件等内容的光盘正在这里售卖。当时,记者还买下了4张被国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售卖的光盘。

5月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天安门地区的这3处音像专卖柜台时,从售货员口中得知,这些非法音像制品“现在都没有了”。

天安门广场售卖非法音像制品?

一个半月前———3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天安门东侧的公共厕所前厅内的音像专卖柜台前暗访。

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五六张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光盘,便询问一名女售货员“这些光盘是否为正版光盘”,对方回答说“没问题”。记者挑出《xx十年》(上、下) 两张,花30元钱买下,售货员给记者开出了一张盖有北京市发陆经贸有限公司xx专用章的收据。记者向她讨要正式xx,女售货员说,“买200元以上的商品才给开”。

随后,记者前往天安门城楼西侧的公共厕所,那里同样在门厅里设有音像专卖柜台,记者从货架上买到了《文化大革命》光盘。

对于记者开具正式xx的要求,一名男售货员给出了同样的答复,“200元以上才给开”。记者问,“除了货架上摆的,还有没有其它相同品种的光盘”,对方回答说, “还有一些存在货柜里没摆出来”。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公共厕所的音像专卖柜台。在这里,记者也买到了《四人帮》光盘并开具了收据。

记者发现,这四张光盘的售卖单位均为北京市发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在此次调查前,记者已从知情人的举报中获悉,从2008年举办之前至今,这3处音像专卖柜台一直在持续售卖被国家工商总局严查彻究的众多非法音像出版物。

记者的暗访,印证了知情人举报的事实。

“正版合法”还是“非法盗版”

“初步判断,十有八九是正规出版物。”3月17日,记者带着4张光盘连同收据,走进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举报中心,办公室里一名中年男子接过4张光盘,经过仔细查看后对记者这样说。

记者以举报人身份按程序写下购买过程,并在举报材料上抄录下4张光盘名称及封面印有的相关版号,并留下了光盘、收据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3月26 日上午,记者再次前往北京文化执法总队举报中心询问查处情况。经举报中心确认,东城文化执法支队反馈的查处结果是那些被举报的光盘“正版合法”,该支队负责天安门广场东侧厕所音像专卖点售卖光盘的稽查;另外两个厕所音像专卖点的售卖由西城文化执法支队负责。此时,西城文化执法支队尚未反馈查处结果。

蹊跷的是,几天之后,被记者举报的这些所谓“正版合法”的音像出版物,均已从天安门广场两处厕所的音像专卖柜台撤下。

3月29 日中午12时许,记者接到北京文化执法总队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

这个人自称是分管东城文化执法支队的负责人,他说,他与中国唱片总公司联系过,中唱有关人员回复称,早在2006年就有人冒用中唱名义出版重大历史题材的非法音像出版物,过去和现在在市场上露面的那些光盘都是非法盗版物。

记者问这位负责人这些音像出版物数量有多少、从何而来,对方回答“尚不清楚”。

“严查彻究”四年仍未绝迹

邢宝强曾是中国唱片总公司的职工,持有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和中国音像协会颁发的音像市场监督员证书,曾经专司北京市内音像市场预防和打击盗版之职。

据这位监督员向记者介绍,他在2006年年初就发现市场上出现大量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非法音像光盘,其中包括印有中国唱片总公司与广州环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版的 42张DVD光盘。当时,他曾先后多次从天安门广场3家厕所的音像专卖货架上发现此系列非法音像出版物,并保留了相关证据,同时向中国唱片总公司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

2006 年3月17日,中国唱片总公司致信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称“最近北京音像市场上出现了一批盗用我公司名义和版号销售的纪实类音像制品,严重侵害了我公司的名誉,该系列音像制品属于非法出版的音像制品,敬请贵办通告各地‘扫黄办’予以收缴处理”。

2006 年6月1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查缴系列非法音像制品的通知》。在北京市工商局法规处,记者查询到了这则通知。通知里写道:“据有关部门反映,近期音像市场发现大量……非法音像制品。这些音像制品,有的假冒正规音像出版社名义、版号非法出版、发行,有的由正规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涉及我国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扰乱了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

通知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认真清查音像市场。对上述系列非法音像制品,一经发现,立即收缴,并追根溯源,严查彻究。通知还详细罗列了假冒各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非法音像制品目录和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但内容存在问题的音像制品目录。

经记者统计,目录中涉及“假冒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的非法音像制品”多达42个光盘。经对照发现,《xx十年》(上、下)、《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这4张光盘的名目均出现在那份目录中,而4张光盘封面上印制的出版单位均为中国唱片总公司。

然而,从知情人的举报和记者的暗访中可以看出:4年来,天安门广场公共厕所音像专卖柜台售卖重大历史题材非法出版音像制品的情况,并没有受到“追根溯源,严查彻究”的根治。

严查期间仍在复制生产?

在此期间,记者曾以举报者身份前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天安门广场公共厕所售卖非法音像出版物一事,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具名举报。

五一节前,记者电话询问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查处情况,被告知“近期将会有查处结果,届时会通知记者”。

记者向一位音像界专业人士咨询后得知,要查清封面印有中国唱片总公司的光盘是否为非法盗版光盘并非难事,只需从音像出版物版号、出版社自定版号、条形码、光盘片芯数字入手,即可断明可疑音像出版物到底是“正版合法”,抑或非法盗版,还是正版违法之物。中国正版音像市场上销售的音像制品都有上述4类标识。

据这位人士介绍,音像出版单位每年向相关部门申请预计出版物的数量,经由相关部门审批后获得被指定的相应的国际标准音像制品出版版号;音像出版物封底的条形码由相关部门统一派发,以对应每个国际版号,用于监控音像制品的出版;封面上音像出版社的商标下印制的字母和数字属于出版社自定版号;光盘片芯中的IFPI+数字则是国际上对全世界合法音像出版物碟片复制生产流水线的统一识别标识,依据每张成品碟片上的特定数字标识,就能查出光盘产品出自哪一家复制生产流水线。

记者还获悉,依照规范程序,音像出版单位必须持有规范的4类标识,将相关部门统一派发并印有公章及音像出版单位公章的一式四份“音像出版委托加工批准证书”,交由各复制加工生产单位的“监察人员”批准,才可以复制生产。

邢宝强告诉记者,尽管中国唱片总公司声称有人盗用其版号出版了重大历史题材的非法音像出版物,但鉴于版号诞生的特殊性和{wy}性,没有人可以在那些“非法盗版”音像出版物的版号诞生之前就可以编制出相同的国际版号以及相应的条形码。而那42个“非法盗版”DVD的国际版号的确为中唱拥有,只要对42个“非法盗版”DVD的版号仔细统计后就能发现,其中的版号涉嫌非法套号,一号多用。

 

邢宝强拿出数次从天安门广场厕所前厅购买的《xx十年》光盘片芯IFPI标识与记者购买的光盘片芯IFPI标识一一进行比对,发现内容同一的这几张光盘,其片芯IFPI 标识分别为“227”、“233”和“U487”。一位音像界专业人士对此给出的解释是:“U487”的出现,说明至少有另一条新的复制生产线在国家相关的查禁令施行之后又开启了对此光盘的生产。另外,从2006年和2008年两次购买的《xx十年》的封面设计上的修改,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 2006年,有关部门就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些非法音像出版物展开大规模的查禁工作,4年后这些非法音像出版物不仅没被禁售,反而有了另一条复制生产线将相同非法产品投放市场”,在邢宝强看来,非法盗版的猖獗与监管执法的不力,有着不可推卸的关联。(法制日报)

(本文来源: 作者:杜萌 任雪)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来自新华网的一条不可思议的新闻_常非常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