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民:一个时代的背影_CPU的地盘_百度空间

王江民:一个时代的背影

        4月5日下午,江民科技公司的一纸讣告震惊业界:王江民因心脏病突发在京去世,享年59岁。这个因小儿麻痹而导致终身残疾、一辈子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在38岁后才开始学习电脑,凭借自己坚韧的努力缔造了中关村的xx。王江民的逝世,是中国新技术产业童话时代的谢幕,这使得许多人,不仅是他生前的好友,也包括他生前的竞争对手都倍觉感伤。

  王江民,1951年生。江民新技术有限公司前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中国光学学会会员。1979年,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1985年,获“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称号。

  1989年以前,王江民主要从事光机电设计和工控软件设计。主要科研成果有YJS3激光水准仪、YHe-Ne激光综合xx仪、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机、YJQ机车汽缸激光救心检测仪、YQ激光轴系准直仪等二十多项。

  1989,王江民开始学习计算机。随后,开始从事微机反病毒研究,开发出KV系列反病毒软件,占反病毒市场80%,正版用户接近100万。不出几年,他就成为中国最早的反病毒专家。1991年,王江民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1996年,他打一辆黄色“面的”到北京中关村,开始创业之路;2003年,靠着杀毒软件,他跻身“中国IT富豪榜50强”,成为新世纪“知识英雄”典范。2010年4月,王江民因心脏病突发在京去世。

  不幸的童年

  1951年,王江民出生于上海。在王江民记事的开始,他的腿就“已经完了”。王江民腿部的残疾是3岁时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我只知道自己下不了楼,一下楼,就从楼顶滚到了楼梯口。”下不了楼,王江民每天只能守在窗口,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寂寞时候,拿一张小纸条,一撕两半,将身子探出窗外,一捻,往楼下“放转转”。

  王江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条不方便的腿又被人骑自行车压断了一次;他站在小桥上看河里的鱼,被过路人一碰,就一头栽到水里去了;在烟台海边的礁石上钓鱼,潮了,回不到岸上,只会潜水不会抬头游泳的王江民,一个猛子扎进海水里,虽然饱尝了苦涩的海水,从此也学会了抬头游泳;腿不方便,可王江民偏偏喜欢爬高山;腿不灵,王江民偏要学骑自行车,结果摔得鼻青脸肿,眼冒金花,但结果他还是学会骑自行车;王江民小学四年级时就学会了熬夜,熬出了双波段八个晶体管的收音机、无线电收发机以及电唱机。

  对于身上的残疾,王江民只是“有感觉但不痛苦”,让王江民感到痛苦的是初中毕业后,没有工厂愿意要他。“找了很多单位,不要工资白干,人家都不愿意接收。我觉得我被社会抛弃了。”孤独的王江民一边为自己的腿暗自伤心,一边在家里自学了一年针灸,试图医治自己的腿。这期间一个接骨医生曾经想收王江民为徒,但看到王江民身单力薄,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摁住病人的腿脚,就不提这事了。

全国首批新长征突击手

  再大一些后,他参加了社会上的各种学习班。1971年初中毕业后他回到老家山东烟台,在一家街道工厂找到了工作。王江民很争气,一两年后就成为该厂的技术骨干和革新能手。三年之后,王江民上了职工业余大学,等王江民成为工厂里的生产负责人,除了支部书记就数他{zd0}的时候,再想去参加高考,厂里面就不放他了。王江民因此丧失了1977年通过恢复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

  由于王江民在当地树立了身残志坚的榜样,他先后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79年,因为在激光产品方面获得多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王江民被评选为全国105个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之一。不管曾经失去了多少,最终能成为全国一百零五分之一,王江民认为自己的努力值了。

  38岁开始学计算机

  王江民被称为“杀毒王”,但是他在38岁之前连计算机是什么都不知道,{dy}款软件还是在儿子的逼迫下做出来的。

  1988年,王江民接触计算机开始于工控。王江民意识到要搞光机电自动化,必须依靠计算机来控制,不学计算机肯定会落后。“我38岁开始学计算机,没有感觉我老了,没有感觉我不行,只感到我的英语基础不好。再说,计算机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搞计算机是用计算机,不是学计算机。”

  他刚刚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单位有台“IBM”,但是当时计算机是个很贵重的办公用品,单位领导规定不经过允许任何人不许动。1989年,王江民就自己买了台计算机自学。当时的国产计算机叫中华学习机,花费了820元。这种中华学习机把电视屏幕当做计算机屏幕,能做一些简单的编程。第二年,他买了一台真正的台式计算机。

  王江民首先学的是BASIC语言。当时他儿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王江民就琢磨着怎样用计算机教育孩子。学校经常让家长出题,王江民就编了个程序让计算机自动编写,这套软件内容包括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练习、语文练习等,包括默认生字、包括给汉字拼音、包括拼音注汉字等等,这是中国{dy}套按照教学大纲进度要求,成体系的一二年级数学、语文教学软件。在《电脑报》组织的全国教育类软件评选中,这套软件获得了{dy}名,经过《电脑报》推广后王江民赚到了800元钱,正好是当初自己买中华学习机的价钱。王江民从一开始就是在用计算机,而不是在学计算机。

  三年级以上的教学软件,王江民没再开发,因为此时他已把目光投向了杀计算机病毒。

45岁 “进村”

  接触计算机多了后,他发现计算机经常遇到病毒,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他就又开始琢磨如何杀毒。有人主动找上门:你别免费送软件了,我替你卖吧。于是,他研制的杀毒软件走向市场,并获得很多用户的喜欢。

  1996年,已经45岁的王江民决定自己到北京的中关村看看,看看自己的产品能不能向社会公开招标代理商。当时他开价120万元,虽然他的杀毒软件已经很出名了,但是大家并不敢接。没有办法,他就停薪留职。自己到中关村来创办公司,自己来卖产品。

  最初公司租赁的两间房只有36平方米,一间生产软件,一间对外接待、接受咨询和做升级服务,他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杀毒软件KV300软件程序是王江民自己编写的,接到的前三个订单每个都是50万元。时至今日,王江民创造的这一xx依然被许多创业者赞不绝口。江民科技公司的杀毒软件,目前依然是国内{yl}的杀毒软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还受聘为奥运会信息安全专家。

  “天使”良师

  被广大网友称为老师,被业界同人称为老师,王江民受之无愧。他“良师益友”的名头由来已久。

  对于从中关村打拼出来的IT人而言,王江民这个名字内涵很多。这个名字既是激励年轻一辈创业的榜样,同时也是很多年轻人成长道路上的伯乐。

  业内流传最广的故事发生在联众公司的3位创始人鲍岳桥和简晶、王建华身上。

  1997年,鲍岳桥和简晶、王建华用一顿饭的时间为王江民阐述了他们面向互联网的新项目。然而,技术具备、只欠资金的3个人却没有一个人能拉下脸向王江民开口借钱。

  出人意料,王江民不仅主动提出为3人提供50万元注册公司的资金,还当场大方表态:“做得好,你们就把钱还给我,做得不好,就不用还了。”

  很多年后,创业有成的鲍岳桥回忆起成功借款后的情景,他这样描述:3个人心中顿时落了块石头,xx的敞亮,不断地举起手中酒杯敬王江民。

  类似的故事发生了不止一次,以至于王江民被称为中关村最早的“天使投资人”。然而,正如一位IT界的业内人士所评价的,中国最早的一批中关村创业者往往都是从写程序开始,成功者对后来者的帮扶是那一代程序员之间的惺惺相惜。

沉默的 “英雄”

  与王江民惺惺相惜的大有人在。“他身残志坚的品质让很多后辈的程序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中得到鼓舞。”做过金山WPS的求伯君说。

  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这些年,王江民大多选择沉默。然而,沉默背后,他依然坚持如昔。“他给我的印象是并不太爱说话,但是个做实事的人。”王江民的家乡、烟台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主任科员丛建国的评价十分中肯。

  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后来,王江民的“坚持”都让人肃然起敬。从金山、瑞星和江民三大杀毒软件厂商三足鼎立到金山转战网游成功上市,瑞星被“误杀门”等xxxx搅得焦头烂额,外界提出王江民可能难以将江民软件带上新高度的质疑,江民始终是做杀毒软件的那个江民。

  如今,江民走了。人们开始感叹英雄不再。沉迷在上市和炒作中的IT业已逐渐与“英雄”二字无关。江民的离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不过,这并不妨碍逐渐投身资本怀抱的IT行业缅怀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中国软件20年,知识英雄再聚首’的高峰论坛上,王老师是{dy}个到达会场的嘉宾,他看上去有些憔悴,但当回顾起中国软件发展的历史,王老师表现得异常兴奋,与王老师的那次交谈让我终身难忘。”求伯君至今还清晰记得2008年11月12日上午10点与王江民的一次会面。

  蓝港在线董事长王峰表示:“王江民的辞世令人震惊。一下子心里沉了下来,想起了八年前杀毒市场风云。一个{jd1}的大哥级人物。一个技术市场两全的天才,一个属于中关村的时代。我还记得对他的印象,‘有长者风范,说话很讲道理’。”王峰直言,虽然之前在金山毒霸事业部工作时与江民是竞争对手,并且在市场上也打得很厉害,但他一直都对王江民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佩服,“杀毒市场风云变幻,有人令人恨,有人令人怕,但是王江民一直是圈子里令人敬重的人物。”

 终结行业英雄时代

  熟悉IT行业前生今世的人都承认,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人物推动的行业。就像柳传志之于联想、王选之于方正、求伯君之于金山一样,20年前创立的{dy}批知名IT公司中,往往都有一个精神{lx}存在。

  在王江民离去之前,国内的杀毒软件行业经过多年混战,在这种名为相互拆台,实则共同成长的竞争中逐渐壮大。

  王江民让人怀念,还因为其承载着道德期盼:讲义气、重感情。反观今天的中关村,逾繁华,逾冷漠,没了王江民时代的温情。

  上述一切还不是王江民带给这个世界的全部价值。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有两个源头需要厘清:一是中国企业的创新精神的源头,二是中国的创业精神的源头。而追思王江民,恰能厘清这两个源头。

  其中一个源头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出来的企业,比如联想、方正,可称之为官方源头;另一个来自脱离体制束缚的技术人员、大学生,比如江民、金山、用友、巨人,也包括华为,或称之为草根源头。

  随着风投、纳斯达克等概念的引入,大批海归回国创业,微软、英特尔式的团队协作研发模式取代个人作坊式研发,上述两个源头逐渐融合,典型的代表如新浪、百度、腾讯等。王江民的时代逐渐远去,游戏规则、成功标准都被重新定义。

  只要自己的作品被装进每个电脑,即使没有赢利,追随王江民们的淘金者也会狂喜。而今天,登陆纳斯达克才是最终目的。

  那时的天空跟现在的天空不一样,群星闪烁,透着纯净。那个时代对很多人来说,是值得怀念的,那是中国新技术产业的童话时代。王江民的逝世,是一个时代的谢幕,这使得许多人,不仅是他生前的好友,也包括他生前的竞争对手都倍觉感伤。



郑重声明:资讯 【王江民:一个时代的背影_CPU的地盘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