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被指内外有别- 冬日阳光的日志- 网易博客

石油巨头被指内外有别

2010-05-06 10:23:32 阅读9 评论1 字号:

  一方面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向海外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国内谋求成品油提价。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巨头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制造内外有别的油价,实在令人费解。

  成品油低价出口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成品油的出口量为264万吨,同比上扬了70%以上。此外,卓创资讯公布的数据还显示:3月,国内汽油、柴油的出口价(折合为人民币后)每吨分别约是5012元、4644元。上述价格要比中国众多加油站挂出的汽油、柴油零售价低出一截。

  记者对比了沈阳、北京、上海及广州4个地区发现,93号汽油的{zg}零售价每吨8666元至9137元,0号柴油{zg}零售价略低一点,但{zpy}的每吨也要7408元。这样算下来,汽油、柴油出口价每吨要比国内零售价至少便宜3400元、2700元。

  据了解,各类“税费”是造成价格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者每购买一升汽油、柴油,就会向国家上缴城建税、消费税、增值税、教育附加费等税费。计算发现,以上海每升6.87元的93号汽油为例,税费约是零售价的29%。扣除税费后,上海汽油、柴油的零售价每吨约为6700元、5573元,这仍比出口的汽油、柴油价格高出一截。经计算,出口的汽油、柴油价格要比上海的税前汽油、柴油{zd1}批发价折让8%到12%左右。

  “作为炼厂,出口其实并没有什么利润可图。”一位中石化下属炼厂的内部管理人员说。

  为何出口量大幅增加

  尽管出口并没有太高的利润,但汽油、柴油的出口量在放大。

  今年前3个月,中国累计出口了694万吨成品油,同比增加66.4%。这已是中国成品油连续4个单季出口量在600万吨以上。2006年到2009年一季度期间,单个季度的{zg}出口量不过是480万吨左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国内需求不足,企业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卖掉产品。虽然中石化、中石油都试图以{zx1}的数字表明,中国汽油、柴油的产销量都在大幅上升,需求显然在好转,但是,今年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零售量、批发量并没有超过2008年同期。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石化自行掏出了一些补贴来鼓励各炼厂加大出口力度。

  上述事实至少说明,中国的汽油、柴油价仍是有降价空间的。但现在,让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大幅降价又是难上加难。

  一方面,根据定价机制,只要22个工作日原油加权价波动率达到4%的标准,中国的成品油就符合提价标准。而经济复苏之后,原油价很有可能不断螺旋式上升,两大石油企业不但不会在这种局面下降价,还有可能继续提价。

  另一方面,国内石油巨头控制着炼厂、批发及销售网络等整条产业链条,上下游利益趋向一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各个环节都期望创造{zd0}利润。而降价显然不符合各方的利益。 (据《{dy}财经日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石油巨头被指内外有别- 冬日阳光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