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6 | 长安合资PSA,负负是否能够得正?
据《汽车商业评论》在搜狐博客的{zx1}报道,5月4日,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已经正式与长安汽车签署了股权比例为50%比50%的合资协议。有关消息称,6号也就是今天下午,长安汽车集团将与法国PSA集团在深圳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两者的合资协议。
三年的努力终于尘埃落定,两者神速合资的动机?
三年前,PSA集团与当时的哈飞汽车的合资传闻就已经快成事实,但终因二汽的介入而不了了之。时间转到2010年5月,在长安汽车并购哈飞刚刚五个月之后,PSA集团即与长安汽车达成了正式协议,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长安汽车虽然并购哈飞和昌河之后,已经成长为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但显然,去除微车的销量,在狭义乘用车领域,长安汽车还远远不能排进全国乘用车前十位以内。长安汽车虽然拥有福特、马自达、铃木、沃尔沃等四大品牌合资产品,但这些合资品牌的汽车产品在中国的运作都不能称得上成功。再加上沃尔沃被民营企业吉利收购之后,其新车型的引入再次变成了一个未知数。虽然之前沃尔沃新款S60确定在长安国产,但后来又有传闻称吉利将与长安和福特达成协议,把沃尔沃新车型引进到吉利的新工厂生产,而吉利将给予长安一定的经济补偿。对长安来说,要想真正成为实至名归的全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必须在乘用车领域有新的突破,这或许是长安急于与PSA达成合资协议的根本所在。
而对PSA集团而言,虽然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09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在中国的其他合资厂商面前,PSA始终无法抬头做人。事实证明,PSA集团要想迅速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仅靠武汉的东风神龙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这也是为什么从07年以来PSA就想在中国再次寻找一个新合资伙伴的原因。
长安是否能长期保有{jd1}话语权?
据报道称,长安与PSA的新合资企业与以往的合资将有根本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合资汽车企业都是由外商品牌提供车型、技术和品牌,内商提供资金,而长安与PSA的合资企业新产品将以长安汽车的车型平台为基础开发新产品,挂上PSA的品牌LOGO上市销售。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长安具有比其他合资企业的中方具有更强烈的话语权。
这一合资模式让我想到了当年奇瑞与美国量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其模式与长安与PSA的这种模式有相似,也是由奇瑞出技术和车型,由量子出品牌在国外进行销售。两种合资公司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dy}是量子公司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的汽车公司,第二是产品的销售区域xx不同。虽然当年奇瑞占有量子合资公司的51%的股份并拥有控股权,但后来这一股权分配悄悄发生了变化,最初中方控股的局势也发生了变质。
如今长安与PSA成立的合资公司,业内普遍认为长安占有更加强势的话语权,但我认为,PSA的忍气吞声只是暂时的,只是因为它比长安更急于寻找到新的合资伙伴。随着合资公司的发展,先期产品一旦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以PSA产品平台进行新车型的开发将是势在必行的。那时,或许就不一定由长安说了算了。而且我认为,两者之所以前期用长安的平台作为基础来进行新产品开发,是因为目前PSA集团的多数A级和B级车型已经在东风神龙国产,确实没有合适的车型再引入到长安与PSA的合资公司中。
长安与PSA,负负是否能够得正?
对于这两者的合资前景,笔者持保留态度。对长安来说,如果一个品牌不能做大做强,就再去寻找一个新的合资对象,这似乎并不是十分可取的选择。对PSA来说,这么多年来,法国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清中国市场是怎么回事,看上去很努力,也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但推出的车型却总是慢市场半拍,得不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虽然另外选择一条路也不失为一种途径,但如果不吸取先前的教训,那未来长安和PSA的新合资公司就将是下一个东风神龙。这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企业只要工作不顺心就耐不住性子,跳槽到下一个企业,他就只能周而复始的在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无法自拔。
总结:在长安入驻后哈飞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即和PSA集团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表面上看这次两者办事确实够雷厉风行,但同时也反映出这两家公司对于新合资公司的迫切。两个在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都并不能称得上十分成功的企业进行合资,是否能够负负得正还是个未知的谜题。如果两者只有野心,没有静下心来总结学习的耐心,则其前途让人担忧。(予墨)
原创文章和图片,版权归搜狐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近期精彩日志推荐:
2010-05-05 |
2010-04-29 |
2010-04-26 |
2010-04-26 |
2010-04-26 |
2010-04-23 |
2010-04-23 |
2010-04-23 |
2010-04-23 |
2010-04-15 |
2010-04-14 |
2010-04-12 |
2010-04-08 |
2010-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