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一文章, 公交车理论。


      和我一样挤公交的上班族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上班高峰的公交是很难挤的,如果不是在起点站,座位基本上就与我们无缘了。这时的公交比较壮观,前、后车门挤满了人,力气大的还可以勉强将自己塞进去,力气小的就只有等下一次车,还有一个呢就是,挤在前后车门多是年轻人(老年人这会大多在晨练呢,或者他们知道挤不上车所以行动的更早些)。

      这个和社会资源的配置很相似,既得利益者占着座位,如果在他下车的情况下,很显然他身边的人最容易上位,而前后车门口的人是属于上位的机会最渺茫的人。绝大多数身强力壮的人都挤在前、后车门,挤在了京津、长三角、珠三角,集中北京上海深圳的 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

     问题出现了:很多知识精英是在车门口的,他们集中在了一个个的软件园、写字楼、实验室,为中国的移动通信、软件外包、微电子、互联网奉献着青春和智慧,他们在加班后的无数个夜晚慨叹命运的不公,叹息时运的不济,感慨没有慧眼的伯乐。他们曾经是时代骄子,有着通信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无线电、机电的专业背景,可当他们离开了校园时,他们发现:世道变了。再也没有45美元的补助,再也没有几十万的年终奖金,所在的行业已经进入正常利润期,甚至微利期。这时候,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成了挨踢(IT)民工,在科技园排队打8块钱的盒饭,去拉面馆等十分钟要碗拉面,就连看电影也要等到21点之后的半价(上海的好几家影院是这样的,深圳一般是周二,当然华为的员工可以去东海太平洋看半价的)......无奈下,他们聚会的时候就开始骂娘:TMD老子xx大学的本硕博,怎么混不过一个深圳农民,混不过一个早几年来深圳的中专生。

这就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公交车模型(原创概念、请勿模仿~)。

怎么办呢?我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
可是,当他们开始这么想的时候,很多声音又出现了,年轻人,别浮躁,慢慢熬,谁不是熬出来的。
熬呀熬,终于有{yt},有个叫CN的家伙意识到是该和这种状态说NO的时候了,人生不能这么过,不冒风险才是{zd0}的风险。

这时候,我们回头再来观察公交车模型,我们就会发现,机会一直都有,奇迹也一直在发生。原来后车厢始终是比较空的,没有站几个人。假如这个时候我们勇敢的从车后门挤到后车厢(过2-3个人),那么,蓝海出现了:{zh1}车厢站着的人拥有着8个座位的选择权,{zh1}一排4 个,倒数第二排4个。
这时候我们不用感慨生不逢时了,我们和别人同时上车的,只是没走这几步而已。


转载的一文章, <wbr>公交车理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的一文章, 公交车理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