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世博会的两大创新是:城市{zj0}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
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何时诞生的:2007年12月18日。
4.上海世博会的意义是: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zd0}盛会。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zx1}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dy}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正如俞正声书记所言,办好世博会,是增进与国际间交往的机会,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机会,也是上海贯彻国家外交方针和意图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第三,世博会是展现人类创意的伟大舞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世博会的魅力特别欣赏。截至2009年3月23日,已有23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加2010年世博会,其中46个是国际组织。这是世博会150年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届。可以预料,2010年,全世界人民将相聚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她将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美好生活的盛会;她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她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漫延的形势下,搭建好这个大舞台,不仅能像奥运会一样全面展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面貌,是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而且,上海世博将成为拉动与提振内需的重要契机,将对会展、建筑材料、创意、旅游服务、酒店、文化等产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据专家分析,上海世博对扩大投资、消费需求、贸易合作和创造就业机会等四个方面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上海世博会有望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克服困难、助推世界尽早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难得契机,世博会几年内产生的需求总和,保守估计也有3000亿左右。有些外国朋友甚至表示,“中国经济将进入世博周期”。“世博效应”不仅仅惠及上海,而且将辐射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上海世博对展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媒体报道,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时间是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进入2009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已处于全面临战状态,目前已进入400天xxx,这就意味着,今年是上海世博会筹办的关键之年,也是冲刺之年,今年5月1日是上海世博会xxx一周年,年底前世博会的准备将基本就绪,明年1月1日进入试运行。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这是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全面动员令,对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世博会组委会的统一部署,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尤其是上海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就一定能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5.上海世博会历史由来: 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dy}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0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示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867年巴黎世博会已经具备了现代世博会的雏形。
二战后,世界人民在满目疮痪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并在恢复生产,复苏经济的基础上,于1958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战后{dy}个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了体现科学的这个主题思想,布鲁塞尔世博会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型展馆,代表着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的象征,它独特新颖的造形,虽然时隔快半个世纪之久,但仍然历历在目。博览会的辉煌和丰富,几乎便以往的所有世博会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次规模不大的专业性的博览会 “太空时代的人类”。博览会展出全新的先进科技,自动售货机和单钢轨铁路,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为了纪念纽约建城300周年,纽约又一历届世博会标志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虽主题的格调高雅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然而这次世博会浓重的商业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失去了纪念活动的意义。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日本人称之为万国博览会,体现“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向观众展现了继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在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得益于这次博览会,日本在以后10年的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
1985年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会址是在新城筑波市,一座距东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学文化城。博览会的主题是:“居住与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时隔一年,加拿大为纪念温哥华建城100周年,又举办了一次以“交通运输”为主题的博览会。
1988年是英国人在澳洲建立居住点200周年,为铭记这一日子,澳大利亚在东部黄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体现了人类在当今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中休闻和娱乐。各国都围绕这个主题大做文章,以体育、文娱、旅游、休闲、烹调、园艺等等各种内容来体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
6.上海世博会五大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淌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同时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城市是从集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基于其研究实力,但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固然和城市的财富有关,但其实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而城市是否具备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吸引{yl}人才的能力,又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经济前途。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毋庸讳言,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减少生产中的资源利用(reduc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reuse)、以及废弃物再利用(recycle)的3R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总之,未来城市的经济将更充满活力,而这种活力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市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城墙之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由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与此同时,城市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未来城市中,科技将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利用能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人居模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城市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重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如何才能让贫困社区从城市的社会地图上消失,曾经是城市发展史上最鲜明最持久的困惑。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长令这项任务更为繁重。联合国人居组织在其《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设“无贫民窟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使世界城市中的一亿贫民区内居民的生活获得重大改善。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21世纪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必须创造“均衡社区”,而“均衡社区”应当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构成、合理的房屋所有权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所环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深厚的社会凝聚力。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
城市的扩张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建筑和能源科技的运用可以{zd0}限度地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农业地区丧失了竞争优势,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业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与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差异促使有关国际组织呼吁充分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xx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xx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7.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海宝
海宝(HaiBao)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2007年12月18日晚上8点,万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形让所有人耳目一新。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他的欢笑,展现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的真诚邀请。设计者:巫永坚。
设计理念 历届世博会标志和形象已经成为独特的无形资产,成为世界公认的遗产之一。世博会吉祥物,不仅是世博会形象品牌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它已经成为世博会{zj1}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吉祥物”作为代表东道国特色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它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功能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在设计理念上,努力实现以下功能:
充分体现主办国家的文化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上海承办的全球盛会,也是{dy}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必须包含中国的文化特征,彰显中国的文化精神,反映上海世博会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同时,符合中国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
充分体现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应当成为主题演绎的形象截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或其他国际大型活动已有的吉祥物形象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吉祥物形象要通过创意提炼、造型设计、理念阐述、性格设定、动作演绎等手段,充分表达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通过吉祥物形象生动演绎城市、城市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刻表达脚印、梦想之间的内在关联。设计思路和理念要清楚而独特,契合主题且易于为广大受众理解。
具有产品衍生和开发的价值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要符合“好看、好懂、好记、好用”的原则,具有产品衍生、市场开发的形象基础和造型前提,具有认知度高、应用性强等特点,适合各种各类玩具、文具、服装、礼品、饰品等系列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适用于不同载体对主题演绎和表现样式的需要。
与会徽珠联璧合 3年前,上海世博会诞生了由三人合臂相拥而成、以汉字“世”为原形的会徽。此次揭晓的吉祥物以汉字“人”作呼应,可谓珠联璧合,进一步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强化了人与地球、人与世界的紧密关联,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告诉世人,构成城市的主体是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是人,享受美好生活的主体也是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人,既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
8.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
9.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副口号是:“志在,愿在,我在”、“2010,心在一起”和“城市有我更可爱”。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以汉字“心”形、英文字母“V”形为造型,由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 平鸽构成。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V”是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赋予其清楚的含义;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10.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这意味着世博会是超越了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人类文明的盛会,是人类迈向和平与进步的阶梯。
上海世博会理念是沟通与融合、创新与进步、成就与体验、传承与未来、和谐与发展。
〔世博会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球沟通的平台,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
世博会鼓励人类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有创新才有进步。
世博会为人类展现其{zx1}的科技成就提供了一个舞台,人们在各种互动和体验中感受世博会的独特魅力。
世博会是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传承历史、探索未来为世博会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世博会开启了体现多元世界和谐共存之窗,和谐社会的缔造、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
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何时诞生的:2007年12月18日。
4.上海世博会的意义是: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zd0}盛会。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zx1}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dy}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正如俞正声书记所言,办好世博会,是增进与国际间交往的机会,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机会,也是上海贯彻国家外交方针和意图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第三,世博会是展现人类创意的伟大舞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世博会的魅力特别欣赏。截至2009年3月23日,已有23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加2010年世博会,其中46个是国际组织。这是世博会150年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届。可以预料,2010年,全世界人民将相聚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她将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美好生活的盛会;她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她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漫延的形势下,搭建好这个大舞台,不仅能像奥运会一样全面展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面貌,是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而且,上海世博将成为拉动与提振内需的重要契机,将对会展、建筑材料、创意、旅游服务、酒店、文化等产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据专家分析,上海世博对扩大投资、消费需求、贸易合作和创造就业机会等四个方面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上海世博会有望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克服困难、助推世界尽早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难得契机,世博会几年内产生的需求总和,保守估计也有3000亿左右。有些外国朋友甚至表示,“中国经济将进入世博周期”。“世博效应”不仅仅惠及上海,而且将辐射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上海世博对展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媒体报道,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时间是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进入2009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已处于全面临战状态,目前已进入400天xxx,这就意味着,今年是上海世博会筹办的关键之年,也是冲刺之年,今年5月1日是上海世博会xxx一周年,年底前世博会的准备将基本就绪,明年1月1日进入试运行。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这是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全面动员令,对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世博会组委会的统一部署,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尤其是上海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就一定能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5.上海世博会历史由来: 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dy}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0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示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867年巴黎世博会已经具备了现代世博会的雏形。
二战后,世界人民在满目疮痪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并在恢复生产,复苏经济的基础上,于1958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战后{dy}个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了体现科学的这个主题思想,布鲁塞尔世博会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型展馆,代表着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的象征,它独特新颖的造形,虽然时隔快半个世纪之久,但仍然历历在目。博览会的辉煌和丰富,几乎便以往的所有世博会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次规模不大的专业性的博览会 “太空时代的人类”。博览会展出全新的先进科技,自动售货机和单钢轨铁路,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为了纪念纽约建城300周年,纽约又一历届世博会标志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虽主题的格调高雅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然而这次世博会浓重的商业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失去了纪念活动的意义。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日本人称之为万国博览会,体现“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向观众展现了继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在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得益于这次博览会,日本在以后10年的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
1985年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会址是在新城筑波市,一座距东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学文化城。博览会的主题是:“居住与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时隔一年,加拿大为纪念温哥华建城100周年,又举办了一次以“交通运输”为主题的博览会。
1988年是英国人在澳洲建立居住点200周年,为铭记这一日子,澳大利亚在东部黄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体现了人类在当今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中休闻和娱乐。各国都围绕这个主题大做文章,以体育、文娱、旅游、休闲、烹调、园艺等等各种内容来体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
6.上海世博会五大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淌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同时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城市是从集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基于其研究实力,但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固然和城市的财富有关,但其实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而城市是否具备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吸引{yl}人才的能力,又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经济前途。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毋庸讳言,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减少生产中的资源利用(reduc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reuse)、以及废弃物再利用(recycle)的3R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总之,未来城市的经济将更充满活力,而这种活力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市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城墙之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由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与此同时,城市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未来城市中,科技将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利用能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人居模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城市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重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如何才能让贫困社区从城市的社会地图上消失,曾经是城市发展史上最鲜明最持久的困惑。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长令这项任务更为繁重。联合国人居组织在其《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设“无贫民窟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使世界城市中的一亿贫民区内居民的生活获得重大改善。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21世纪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必须创造“均衡社区”,而“均衡社区”应当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构成、合理的房屋所有权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所环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深厚的社会凝聚力。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
城市的扩张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建筑和能源科技的运用可以{zd0}限度地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农业地区丧失了竞争优势,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业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与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差异促使有关国际组织呼吁充分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xx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xx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7.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海宝
海宝(HaiBao)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2007年12月18日晚上8点,万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形让所有人耳目一新。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他的欢笑,展现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的真诚邀请。设计者:巫永坚。
设计理念 历届世博会标志和形象已经成为独特的无形资产,成为世界公认的遗产之一。世博会吉祥物,不仅是世博会形象品牌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它已经成为世博会{zj1}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吉祥物”作为代表东道国特色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它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功能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在设计理念上,努力实现以下功能:
充分体现主办国家的文化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上海承办的全球盛会,也是{dy}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必须包含中国的文化特征,彰显中国的文化精神,反映上海世博会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同时,符合中国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
充分体现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应当成为主题演绎的形象截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或其他国际大型活动已有的吉祥物形象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吉祥物形象要通过创意提炼、造型设计、理念阐述、性格设定、动作演绎等手段,充分表达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通过吉祥物形象生动演绎城市、城市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刻表达脚印、梦想之间的内在关联。设计思路和理念要清楚而独特,契合主题且易于为广大受众理解。
具有产品衍生和开发的价值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要符合“好看、好懂、好记、好用”的原则,具有产品衍生、市场开发的形象基础和造型前提,具有认知度高、应用性强等特点,适合各种各类玩具、文具、服装、礼品、饰品等系列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适用于不同载体对主题演绎和表现样式的需要。
与会徽珠联璧合 3年前,上海世博会诞生了由三人合臂相拥而成、以汉字“世”为原形的会徽。此次揭晓的吉祥物以汉字“人”作呼应,可谓珠联璧合,进一步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强化了人与地球、人与世界的紧密关联,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告诉世人,构成城市的主体是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是人,享受美好生活的主体也是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人,既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
8.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
9.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副口号是:“志在,愿在,我在”、“2010,心在一起”和“城市有我更可爱”。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以汉字“心”形、英文字母“V”形为造型,由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 平鸽构成。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V”是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赋予其清楚的含义;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10.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这意味着世博会是超越了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人类文明的盛会,是人类迈向和平与进步的阶梯。
上海世博会理念是沟通与融合、创新与进步、成就与体验、传承与未来、和谐与发展。
〔世博会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球沟通的平台,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
世博会鼓励人类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有创新才有进步。
世博会为人类展现其{zx1}的科技成就提供了一个舞台,人们在各种互动和体验中感受世博会的独特魅力。
世博会是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传承历史、探索未来为世博会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世博会开启了体现多元世界和谐共存之窗,和谐社会的缔造、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