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红楼与围棋_红楼梦世界园_新浪博客

闲聊红楼与围棋

                                             李一之

“琴、棋、书、画”,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四大嗜好,同时也是四大特长。在这四个领域中,文人、士大夫的成就也是{zg}的。中国文人的四大喜好和所作出的成绩,不仅影响了历代的统治者,也对贵族宫廷艺术,传统民间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早已深深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有许多生动的描写。

“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原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环们收了。”(第七回)

“却说宝玉自出了门,他房中这些丫环们都索性恣意的欢笑,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抹牌的,磕了一地的瓜子皮儿。”

“彼此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  ,都是闲时,正遇见宝钗、香菱、鶯儿三个赶围棋作耍。”(第二十回)

“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环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第二十三回)

“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嬸娘二人说话随便,或和宝玉宝钗等姐妹赶围棋摸牌作戏。”(第五十三回)

    从文摘中,可以看到在贾府里,把围棋当作游戏,是多么普及,深入到青年、老年男女皆玩的地步。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围棋、象棋早已出现,但是在贵族和知识阶层中更倾向于围棋,市俗平民则多热心象棋。从历史上来看,似乎围棋在中国出现的比象棋还要早。两种棋类均是中国古先人发明的,是古代文化和娱乐的重要成就之一。

围棋,在古代被称为“弈”。《说文》曰:“弈,围棋也。”围棋名称的产生是在西汉初年,西汉杨雄《方言》曰:“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在文字上多以弈而书之,在口头上却常常称之为围棋。弈字的古文字,是指两个手持棋字对局的形象和意思。而围棋,则是指棋盘上黑白二子互相包围、堵截、厮杀的情景。文字所描述的对象不同,事情却是同一件事,同一个名称。针对下棋的人,称为“弈”。是形容对战对方的斗志、斗勇、斗心,又称作“博弈”。另一名称是对棋子在棋盘上的千变万化,是针对“物”的,黑白两种棋子,互相围堵、拼搏,态势瞬间巨变,如战场之激烈杀,围追堵截,所以才称之为“围棋”。

                               剔红台式围棋具——棋盘

围棋,是在纵横各十道的线上,用“子”在线的交叉点上落子。双方按先后次序,每人一次一子的方式,在棋盘上对弈,各展“着法”。各布局势,以占地多少定输赢,以数字多少决胜负。其判定方式有“数实子法”和“填目数空法”。从古至今,其棋盘的道线由当初各十道,后来演变为十三道、十七道,如今皆统一为十九道,这是目前正规国际通行的竞赛棋盘。但是在民间,在乡间,乡民们则在地上划道,用石子摆陈游戏的方式,并不计较道线的正规性和道数,仅仅是娱乐或以小赌为快的乡土方法,却依然遗留着弈围棋的原生态痕迹。

至于围棋究竟何时发明,何人发明,历来说法不一,史论也并非统一。《左传》曰:“ 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公元前548年卫国的太叔文子,讲解的做事如下围棋,不可“举棋不定”,那是难以战胜对方,取得成功的道理。

《孟子·告子上》中曾讲过,有两个学生学习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人在学堂,心在射鸟,结果两个人的棋艺大不相同。这时老师弈秋感叹道:不是一个聪明,一个笨,而是每个人的志向兴趣不相同。一个热爱弈棋,专心致志,一个热爱射箭猎鸟。其志趣迴异。他说道:”学弈者不其专心之所主,致其志之所向,则不得其数之精灵。“显然,围棋到了春秋战国时,已经相当普及。人们十分热衷成立专门的弈棋学校,召收培养从事围棋的人才。大概春秋战国是围棋蓬勃发展阶段,也并非是初始的起源。

围棋到底起源何时何代。据先秦史官编纂的《世本·作篇》中讲:“尧造围棋”。晋代张华《博物志》曰:“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这些史料证明围棋起始于尧舜时代。唐代诗人皮日休认为围棋是以战争博杀为戏,不是尧舜仁义君主的作风。而战国时各地征战不已,追求奸诈、拼杀,扩大保存自己,消灭打败对方是战国时的社会风气,因此他说:“则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之流作矣。”认为围棋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发明的。当然皮日休只是推测,并无实证。他仅仅是依据尧、舜、禹三代乃古代圣贤仁义{zw},讲究和平,人人平等,不倡导争执战争的主观臆测推断的。实际从远古历史上,就是在原始社会阶段,部落间的争斗扩张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尧、舜、禹之前的炎帝、黄帝之战,炎帝与蚩尤之战,以及后来炎黄联合与蚩尤的涿鹿大战,均是远古xx的战争。在夏禹时期,大禹还发动了对黎,对苗的两次战争,均获胜利。所以皮日休认为围棋不会在没有战伐争斗的尧、舜、禹时代,好象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也有人说,象棋产生在战国时期,因为棋子中已有帅将、相士、车马炮兵等称谓。显然有了等级之分,出现了阶级、官兵。所处的位置和棋子代表的功力,都反映了地位、权势的差异。而围棋只分黑白,没有大小高低等级的分别,均都是一个棋子,表现为一种原始的平等思想。因此认为象棋产生于商周奴隶社会,而围棋则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尧舜禹时代。这种分析也不无道理。即围棋、象棋与社会的等级有关,与战争有关。

但是,还有一点,即棋弈活动也可能与古人类的占卜有联系,还可能与古人类的劳动娱乐有关。特别是围棋带有明显的占卜迹象,阴阳学说的萌芽。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一先一后,一生一灭,大化小,小而大,强弱之变,胜负之分,皆在于应变之中。一切皆有可能,所有应当属于变化之内。于千变万化之中观察、计算、猜测、谋划、预测。自己于其中,避凶驱害,以取吉利,充满了原始朴素的哲学观、数思想学、预测学和心理管理掌控能力。是一种原始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在棋盘上的折射。也是集社会环境、战争、智慧、哲学、游戏于一体的智力活动。所以才把围棋归为“六艺”之中。《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其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数”就是围棋。

由于孔子、孟子的大力倡导,给古代围棋又增加不少社会道德色彩。因此在宫廷、贵族、士大夫阶层极受推崇。古代“六艺”为贵族必学、必备的才艺和修养。《论语》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中国古代皇帝几乎没有不喜欢围棋,而文人诗客对“琴棋书画”,则奉为雅艺,更是情有独钟,终日乐此不疲。汉高祖与戚夫人每年八月四日下围棋,并把这天定为围棋日,历来被当作美谈。关公刮骨疗毒,神色若定,帐内只听刮骨的惊怵之声,而关公依然平静的下围棋,毫不在意,被 后世当成英雄。唐代诗人辈出,诗人喜棋者颇多,诗中论述围棋的更是比比皆是。李白、杜甫都偏好围棋,尤其是杜甫除吟诗,便是围棋。杜甫的夫人也好棋,杜甫为此还赋诗曰:“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老婆陪他下棋,儿子陪他钓鱼,连棋盘、鱼钩都帮他弄好,与他同乐。宋代皇帝人人好棋,宋太宗还亲自创制棋谱,著有“棋图”一书。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观棋》诗曰:“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履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坪坐时,谁究此味……胜因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把下棋的乐趣,下棋时对输赢的态度剖析到很高境界,为后来人捧为至哲至理。“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对那些过分计较胜败,争强好胜,忘记了快乐的意义,尤其是对那些以xx为目的的下棋,确是一种高尚的警劝。

                                      元 荷亭对弈图

到了元、明、清,围棋更为兴盛,不仅有专门的学校培养弈棋人才,还实用竞赛评考制度,设立棋局,金銮殿专门试弈,大力推广棋艺。出版棋艺棋谱书刊,同时围棋战术,围棋理论也开始形成不同流派风格:宫廷派、江南派、长安派、山东派等。还利用严格的比赛,评出棋圣、棋主、国手等不同大师级别。清末中国围棋与国运一样横遭摧残,江河日下,而临近的日本、韩国的围棋却乘势而上,反而名声胜过华夏。其实日本、韩国围棋是在唐代由中国传去的,后来在宋元明时又倍受中国影响,渐成国棋。近百年来日韩两国围棋更盛,反过来促进了中国围棋的复兴崛起。如今中日韩三国,撑起了古老围棋在世界的蓬勃兴旺大局,成为国际间娱乐体育、智力体育的重要项目,让人感到十分欣慰。

不可否认的是在200多年前,中国围棋无论在政府、宫廷中,还是在民间士人之中,都是一片昌盛景象。只要看看清代初期的《红楼梦》,便可窥视一斑。荣宁二府的公子、小姐 ,甚至老祖母、小丫环都能够随手下围棋,视为极平常娱乐活动,更不用提贾政和那些清客、闲士们,更是擅长此技。

下围棋是清雅之事,其娱乐形态不是外表张扬、热闹的方式,多是内敛、静处,以斗智斗心为主。考究一个人思维是否慎密周全,能否不动声色,锻炼一个人的胸襟、耐性和通局权变之能力,所以才会使皇帝将帅们喜欢,又让文人青睐。在第六十二回中。贾宝玉生日,因为当朝太皇妃子死了,全国哀悼,一年内停筵止乐,庶民三个月不得婚姻,有官爵职称的都要随朝守灵。贾政、贾赦、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均不在家中。加上王熙凤小产休养,内府事暂由探春、宝钗、李纨临时管理。李纨为人少说为佳,宝钗又多不出头,就只有探春出头露面主持大局。在这个时候,留在家中 的人们,只好困守在府内,由探春出头,大家出份子,悄悄为宝玉过生日,倒也热闹。

正在大家各自欢娱快乐之际,又有人来向她请示工作,她一边下棋,一边听汇报。探春处理一件件棘手之事,却是轻重利害,拿捏恰到好处,尤如围棋。“探春便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只见林之孝家的和一群女人,带了一个媳妇进来,那媳妇愁眉泪眼,也不敢进厅来,到阶下便朝上跪下磕头。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儿,两眼只瞅着棋盘,一只手伸在盒内,只管抓棋子作想。林之孝家的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问:‘什么事?’……探春点头,仍又下棋。”这段描写,把一个沉缅于棋局之中的人,那沉思入迷的状态,刻画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又把探春那种知识女性的淑女状态,温文尔雅,外柔内刚的形象塑造出来。更衬托出处于竞技比赛状态中的探春,在处置突然遇到的家中管理事务时,那份沉稳和智慧。反映出棋谋与事谋的一致性,也鲜明刻画出,同样都是处理家中繁杂冲突事务,探春与王熙凤那种飞扬跋扈,淫威张扬,贪私忘义的作法之间,有着巨大区别。

在《红楼梦》中,除了上述“下围棋”之外,还有一种叫做“赶围棋”人玩法。“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抹牌的。”“正遇见宝钗、香菱、鶯儿三个赶围棋作耍。”“或和宝玉、宝钗等姐妹赶围棋摸牌作戏。”

“赶围棋”,不同于“下围棋”,却比下围棋要简单得多,通俗易学。是利用丢骰子数点数来推进棋子进行的路程。每一点数一格步,大点多步,小点少步。每人掷丢一次,按点数前行挪步。先到者为胜。这种玩法,没有什么布局、计谋和着法,只要简单丢骰子就可以。因为是你追我赶,先后常常互相变化,所以称之为赶棋子。为了使娱乐增加趣味,过去常常赌点彩头,用些小钱来刺激赢输。“下围棋”是文棋,也有赌物,但比较文明,以竞比棋艺、棋力、棋智为主,而xx为次。但是赶围棋则简单明了,是以赌为主,其他智谋则难以表现,纯粹是以骰子点数定输赢。明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大将徐达下围棋,朱元璋指着南京莫愁湖说,若你能赢了,湖边的阁楼归你。结果徐达不但赢了棋,而且还迫使朱元璋的落子在棋盘上摆成了一个“万岁”二字。朱元璋又惊又喜,遂把此楼给了徐达,并起名为“胜棋楼”。

    宝钗、香菱、鶯儿三人赶围棋,贾环看见,非要上炕来玩。宝钗对待他如同宝玉,也就同意他一起玩。“一注十个钱,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喜欢。谁知后来接连输了几盘,就有些着急。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了,若掷个六点也应赢,掷个三点就输了。因拿起骰子狠命一掷,一个坐定了二,那一个乱转,鶯儿拍着手儿叫‘么!’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的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么来,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就要拿钱,说是个四点,鶯儿便说:‘明明是个么!’”看到贾环已经面红耳赤,一脸急色,宝钗就压制受委屈的鶯儿放下应得的十文钱。而丫环鶯儿,在两个主子面前,只得放弃,却心中不服,口中嘟着:一个男人,还是爷们,还赖小小丫环的钱,让人噍不起!为此贾环还大闹一番。从中又牵扯出哥哥宝玉,母亲赵姨娘,管家大嫂王熙凤。在一件极为平常的游戏中,曹雪芹把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人物的独特行为、品行、描写得活灵活现,酣畅淋漓。

棋内棋外皆是棋,神笔酣畅痴弈迷;

谁知世间黑白子,千变万化赶围急。

 

  • (2009-09-16 17:42:35)
  • (2009-12-18 13:23:05)
  • (2009-12-24 22:28:33)
  • (2010-01-11 16:58:24)
  • (2010-02-05 12:11:39)
  • (2010-02-14 10:17:29)
  • (2010-04-25 20:44:54)
  • (2010-04-28 10:37:04)
  • (2010-04-29 16:06:29)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闲聊红楼与围棋_红楼梦世界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