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有三部代表中国清洁能源前端技术的创新之作,给这场全球盛会带来惊喜和新鲜感受,它们分别是中国国家馆33米层“低碳城市”系统能效节能减排解决方案、“沪上·生态家”家居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加氢站”车用清洁燃料解决方案。 三部作品,一个是中华智慧的节能减排之道、一个是“零耗能”生态示范住宅、一个是本次世博会的能源科技专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能源技术应用给城市带来的美好前景。 而这三部作品,都出自中国的同一家民营企业——总部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奥集团。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近一些,今年3月份,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饶有兴致地造访新奥;8个月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也点名参观新奥,这是他访华行程中{wy}访问的中国企业;早在2005年10月,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的保罗·沃尔福威茨也访问过新奥。 作为中国绿色能源领域的一面旗帜,新奥是“国际能源前沿组织”E—FI的{wy}中国会员。2009年2月,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赴美国参加了EFI组织的“下一代能源技术”专题会议;2009年4月20日,新奥在廊坊承办了EFI“碳转化”国际论坛。2009年10月23日,新奥与美国杜克能源公司合作,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为北美光伏电站提供系统集成服务,实现了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集成技术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新模式,颠覆了以往中外能源合作以“中国的市场+外国的技术和资本”为主的合作模式;同年,新奥集团与全球信息科技{lx}企业IBM公司签署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使新奥站在新的战略制高点变成一个“清洁能源服务公司”。新奥建立的煤基清洁能源生产“零排放”技术实验室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建设环境友好社会成果展中荣获金奖。 截至2009年底,新奥拥有员工2.5万余人,总资产超过330亿元人民币,100多家全资、控股公司和分支机构分布在国内80多座城市及美洲、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新奥从用别人生产的清洁能源替代不清洁的能源,到自己生产清洁能源,再到向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正在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清洁能源企业。 一个1989年才创立的民营企业,新奥何以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并跻身世界新能源领军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一语中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忧患”,所以“抢先一步”从2004年至今的7年时间,新奥上演了战略变革的“两级跳”,演绎出一首快速转变发展方式、占领未来能源制高点的民营企业发展“变奏曲”。 2004年,新奥的燃气业务如日中天,已发展到全国14个省60多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全国{dy}。 然而,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却没有丝毫放松。他觉得,虽然燃气行业稳定,但自身没有气源,项目发展空间也趋于饱和,关乎国计民生的燃气产业利润不高,如此稳定的业务也不利于激励人的创造潜能,实现更大发展。何况再好的行业,也有一定的周期,必须从繁荣中看到未来的变数。 看到危机,就想突破危机。研究可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每个国家都在争先开发能源利用的新途径,而赢得这场竞争的国家将在全球经济中处于{lx1}。作为一家不断成长的民营企业,新奥始终站在世界前沿看待能源危机。在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煤相对来说是一个{zj0}的可替代资源。自从王玉锁得知了能把煤变成气的煤化工项目,他睡不着觉了,因为这让他找到了xx未来危机的办法。为在未来新能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新奥要自己生产气源,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转型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次转型可以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2004年,新奥的年销售收入是25个亿,而上煤化工项目需投入21.6亿。在决策前召开的企业民主生活会上,有人当面说王玉锁好高骛远,不讲究实际,有人写信说这是企业在慢性xx。当时王玉锁向大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三问”:随时可能受到资源制约的新奥10年以后卖什么?没有自主品牌的新奥20年以后是什么?经营权合同到期后的新奥30年后干什么?正是有了当时的果断决策,才有了以煤基能源为切入点,以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为核心,逐步构建起一个涵盖煤基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的生产、转化、储运、分销和应用的产业链,为公司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新奥又走在了前面。 即便赢得了先机,新奥的决策者仍在思考。尽管有了成熟的煤化工、物流、市场产业链,但这还是一个传统能源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国有的、老牌的能源企业相比,企业辛辛苦苦赢得的竞争优势只是暂时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脆弱的。既然煤基清洁能源技术的探索让新奥形成了系统的“碳循环”理论,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能不能把新奥变成一个靠“技术”发展的轻资产公司? 2009年11月21日,新奥与世界IT巨头IBM在北京签约,这个创意在现实中开始“开花结果”。基于“C经济—智能化”理念,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系统能效技术和一系列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新奥将通过与IBM合作全方位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与节能环保需求,成为一家“轻资产”公司。 如果说是三个充满“忧患”的提问,让新奥在7年内书写了战略创新的大文章。那么,新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始于忧患”、“生于忧患”的历史,应该说,没有忧患就没有新奥,没有忧患就没有新奥与能源的不解之缘,没有忧患更没有今天新奥抢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将来在能源领域的一幕幕精彩大戏。“洞察”,因而“抓住机遇” 只有“忧患”还是不够的。新奥能够在7年内实现战略创新“两级跳”,在每个机遇来临时总能“抢先别人一步”,还在于其对发展机遇的深刻洞察。回顾20多年的成长史不难看出,新奥的发展应和了廊坊的产业定位,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节奏同频,牢牢把握了四大战略发展机遇期。 一是1986至1992年的创业起步阶段。抓住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燃料结构变革的需求,通过个人早期液化石油气的创业尝试和组建廊坊开发区燃气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增加了对能源的认知,为后来战略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是1993至1998年的业务拓展阶段。抓住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要素市场开始开放和廊坊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率先向民营资本开放的政策,迅速与廊坊周边石油管理部门合作,获得零散油气井取得气源供应,成功把天然气引入廊坊开发区,奠定了能源主业地位,积淀了新奥文化底蕴,培育了管理团队,形成了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三是1999至2004年的快速发展阶段。抓住国家公用事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契机,基于对改革方向及能源行业趋势的分析,制定了做强燃气主业、进入能源利用领域的战略思路,形成规模化扩张的态势,依托城市燃气走出廊坊,开拓外埠城市,井成功在香港上市,奠定了能源分销的事业版图。 四是2004年至今的战略转型阶段。抓住了能源和环境压力凸显,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大爆发,为探索和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始探索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并形成光伏能源和生物质能产业。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基于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并进入了智能能源服务领域。 总结新奥快速发展的四大阶段不难发现,新奥每次都能踩着点。用王玉锁的话说:“这与我十分关注国家改革开放系列政策有关”。伴随改革开放一路成长,新奥已经尝到了追随国家政策方针的甜头,炼就了抓机遇的“火眼金睛”。 现在,身为全国政协常委的王玉锁,时常会拿中央的政经政策来考一考自己的管理团队。“胡总书记的讲话谁看了?你们怎么想的?”不管是早餐会上、还是会议间隙,王玉锁都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提问,和大家讨论分享。而在新奥每年的司庆日——8月6日,新奥都会发布战略报告,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阐述新奥未来3年的战略。每年司庆日之前的“战略年会”更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讨论会,新奥的精英们会闭门论“战”,确定新奥的发展走向和大政方针。分析形势甚至已经渗透到新奥管理的细节、员工做的工作规划、职业发展规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奥正是以敏锐的机遇洞察力,做到了总是“抢先一步”,随时准备着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责任”,驱使“产业报国” “不可能有人提着耳朵告诉你机遇来了,机遇也不是就摆在那随手可得,要靠企业家去感悟、去奋斗、去把握,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王玉锁谈到企业如何抓机遇时如是说。 是什么让新奥总是这么努力去寻找机遇、抓住机遇的呢? 王玉锁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责任”。 大力发展能源安全产业,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新奥眼光很高,直接瞄准国际竞争,主动将集团使命和国家战略相结合,集团的发展方向与廊坊的产业定位相吻合,新奥致力于创新清洁能源,绝不单单为了追求利润,更重要的是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出一份力,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也让新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前景。 2008年11月14日,新奥集团的1200多位管理干部的邮箱里,都收到了一封题为《除了伟大的创业,我们别无选择》,署名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的8000字长信。这封信真挚、深刻地阐述新奥为什么进行二次创业,应该怎样进行二次创业,其核心主旨就是号召新奥的管理干部要把以清洁能源产业报效国家的事业平台当成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将全体新奥员工称之为“事业伙伴”,呼吁大家“做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英雄”,让产业报国的责任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紧密相联,使得新奥的发展拥有了不可阻挡的力量。 只有善于“忧患”,才能擦亮眼睛;只有善于洞察,才能看到机遇;只有在责任的驱使下,才能把握每一个机遇、梦想成真。这就是新奥战略创新的三部曲,是新奥20多年来在战略上始终能够突破的成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