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课堂实_星座安然_新浪博客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课堂实录

时间:2006年11月23日       地点: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学术报告厅

授课人: 陈湘龙(特级教师)    整理:孙丰华

 

(屏幕显示标题及宋代江南《耕获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必修2。必修2是学习经济的内容。必修1与必修2什么关系呢?(投影xxx有关经济地位的阐述)屏幕上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xxx说的:人类的{dy}活动是经济。很显然,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一个什么地位呢?

生:基础地位。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是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大家看一下教材目录 ,看本专题要学习哪几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目录)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投影本专题结构示意图)

本专题要学习4个问题。我们简单归结为三个字:一个是本,农业是国之本;一个是末,古代工商业是末。中国古代有一句话,说得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生:重农抑商。

师:这是第三个字“策”。今天我们来研究{dy}个字也是{dy}个问题:中国古代农业。(投影古“农”字,如图)

 

师:请看图片:这是什么?

(学生议论、猜测)

师:这是古汉字。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创制的象形的、会意的字。

(投影农字的演变历程,学生齐喊出“农”)。

师:对。这是农字。农字如此结构,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投影继续显示)上面那些星星之类的东西它肯定不是星星,是什么呢?

生同:菜、草、苗。

师:对。中间是什么呢?

生齐:田。

师:可以理解为田,田里长着草、菜。也有人说这是一张网。在田里弄一张网干什么呢?

生:种水稻。

师:种水稻?用网种水稻?

生:引水。

师:捞鱼呀?

(师生笑。)

师:你看庄稼地里面有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小东西……

生同:哦,害虫。

师:对,虫子。我们小时候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捉蜻蜓的时候用什么来捉呢?

生:用网。

生:还有用手。

师:手快的可以用手。(生笑)下面这部分是什么?

生同:虫。

师:最下面这部分呢?

生同:耙 、 爪子。

师:我们学过中国历史的“史”,(板书古“史”字的部分)这是什么?

生同:手。

师:左手还是右手?

生同:右手。

师:也就是说,他寓意着一双手,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农字寓意深刻。用今天的话来讲,科技含量很高,好多的科学道理在里面。

我们中国古代农业在产生过程中有个重要人物,有可能还是传说中的人物,大家能不能说出来?

生同:神农氏。

(投影神农氏图片及介绍)

师:谁能讲讲神农氏的故事?

生1:我了解的都是一些书上写过的:神农氏尝遍百草。

师:尝遍百草干什么呢?

生:了解草的作用,(以)战胜疾病。

师:还有谁来补充?

生2: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工具。还教导人民耕作。

师:神农为什么能成为“神”农呢?有三点:

师生:一尝百草;二制作农具;三教导人民耕作。

师:古代有神农,现代也有一位在农业方面有重要贡献的人物,他是谁?

生齐:xxx。(投影:xxx图片及介绍)

师:xxx,我们称之为现代神农。我们今天进入历史的隧道探究的是从远古传说中的神农氏到现代的xxx这个历史区间内的古代农业的发展史。

(投影:农业的起源)

师:我们先来探究农业的起源。有个概念要清楚;说到农业经济,它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种植业;一部分是养殖业。由此,我们马上想到两个成语:

师生:五谷----杂粮(师生笑,有生说出五谷丰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现在来看看习惯上所认为的五谷、六畜是什么?(投影五谷图片)黍、稷、麦、豆、稻。有句话叫做社稷江山。社是什么?是庙。稷是什么?就是这种农作物了。我们的古人上敬天,下拜地,天地之间就是人了。(投影六畜图片)六畜,一方面和我们有食物的渊源;一方面大概和中国一半的人有关系……

(有学生作不可思议状,也有学生议论与属相有关)

师:对,与属相有关系。

今天主要研究原始农业中的作物栽培。它的发生——也就是从采集到种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男人做的贡献大还是女人贡献大?

生齐:男人。

师:啊,采集野果子的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

生齐:妇女多。

师:妇女多。那男人呢?

生齐:狩猎。

师:因此有人问:神农氏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呢?

(生争论男或女)

师:神农氏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呢?我也不知道。有兴趣,你们去探究,有可能永远是个谜。好了,前面我们探究了一些关于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腹中可能有些饥饿,想一想,我们明天所要吃的主食是什么?

生:饭。

师:什么饭?

生齐:米饭。

师:据考古证明,我们浙江地区水稻种植在7000年前。河姆渡人最早种植。北方主食是什么?

生齐:面食。

(投影早期的农业格局

师: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北方半坡人开始种植的是黍,后来是麦。南方我们这个地方种植的是水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为什么南方北方的农作物不一样呢?什么决定的?

生齐:气候。

师:还有呢?

生齐:地形。

师:好了。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气候、地理,还有哪些因素呢?尤其是人的主观因素?请大家讨论。今天大家座位不一样了,就按现在的座位讨论吧。

(学生热烈讨论一分钟左右)

师:今天不推代表了,谁想好了,先起来发言。

(师随机请一学生回答)。

生3:老师,我一点也不知道。

师:我提示你一下。今年四川、重庆大旱四十多天,但川西平原的农作物没被旱死。因为通过人工的方式把水弄到了田里。这是什么?

 生3:灌溉,水利工程。

师:还有呢?

生3:还有交通。

师:与交通什么关系呢?

生3:比如说一个氏族先发现麦子,然后带到另一个氏族。

师: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作物传播,有道理。(生笑)还有吗?

生3:农业工具、劳动技术、主观能动性。

师:后面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4:农业知识。

师:农业知识,科技技术,请坐。大家归纳了许多知识,概括一下:请看屏幕:(投影: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教师简单点拨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探讨前3个因素。其他因素有志趣的同学课后研究。这三个因素,同学们最想了解的是哪一个呢?

(学生决定先了解水利。)

师:好,我们先研究水利工程。课前我让大家收集过关于水利工程的资料。我们每次课前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请一位同学汇报他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人物的了解。

(请一生回答收集的资料。)

生5:郑国渠、都江堰、龙首渠、芍陂、灵 渠等

(教师用重音强调学生念错的“芍 陂”二字,众生会意而笑。)

师:好多同学收集了很多水利工程,包括家乡1975年兴修的水利工程,这也对。但要注意我们研究的是古代。我把中国古代治水的内容分为三块内容:一是治水人物。有哪些呢?

生同:大禹 、西门豹。

师:大禹的陵墓在哪里?

生同:绍兴。

师:西门豹小学学过课文吧?西门豹治邺,战胜了巫婆神汉,战胜了妖魔鬼怪。

生:还有李冰。

师:李冰做了什么?

生同:都江堰。

师:此外还有地方特色的———坎儿井。最早在哪一地区?

生:西域。

师:今天在新疆很多。最早在哪里?

(学生回答不出)

师:打开书本第8页。(学生看书)

生同:关中地区。

师:关中在哪里?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名词:函谷关、潼关以西。黄河呈几字形,黄河的支流渭河平原,就都属关中地区。后来(坎儿井)传到新疆地区。

第三个方面是农业著作。

在水利工程兴修方面,我收到了同学们的很多作业,其中课件9个。有一位同学做的很好。现在请她把学习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有请徐青贝。

(学生鼓掌。生6上台演示课件《都江堰》,生6与其他学生互动。用时5分钟。结束学生鼓掌。)

师:谢谢徐青贝把她的学习成果与我们分享。其他同学的课件以后有时间再交流。刚才介绍的都江堰今年有两千多岁了,2000多年了依然发挥功效,其原因是什么?大坝引水和都江堰的无坝引水,区别在哪?(师停顿,学生思考)是不是由于都江堰设计的科学,兼顾了人与自然,因此才能和谐相处并造福人类?

(生显顿悟状)

好,我们学习了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利工程,下面还有两个(内容),同学们选择哪一个?

生同:工具。

师:好,研究生产工具。请大家打开教材第4页第二子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进行快速阅读。看看讲了农业哪些方面的进步情况。

(学生阅读教材约一分钟。)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农业工具方面的进步有哪些?归结起来有几个点?

(随机请一学生。学生不能马上答出,经教师提醒后回答。)

生7:从“刀耕火种”到牛耕。

师:这是耕作方式的变化。还有什么变化?

生同:农具从石器到铁器。

师:请坐。彭尧同学给我们总结出两个方面:耕作方式的变化;农具的变化。我给大家收集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屏幕,来归纳农业生产的进步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投影工具的变化)

师:总结制造工具的材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齐:从石器到骨器到铁器;

师:这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铁器比石器、骨器锋利的多。那么铁制农具什么时候出现的了呢?(屏幕显示“始于春秋”,学生齐诵)

师:这个点要记住。再来看耕作方式的变化。(投影刀耕火种到牛耕图片4幅)

先是刀耕火种,是原始的耕作方式,没有翻地的过程。再是铁犁牛耕。一起看牛耕的发展过程:{dy}幅图两头牛三个人;第二幅图是两头牛两个人;第三幅是两头牛一个人;第四幅图是一牛一人。这是耕作技术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牛和人越来越少,反映了什么?

生同:效率提高。

师:效率提高,生产力提高。再来看看牛耕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生同:春秋时期。

师: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变革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师生),这个社会政治变革的根源在哪里?

生同:生产力的进步、铁器的使用。

师:再来看犁的进步。(投影从直辕犁到曲辕犁图片)从直辕犁到曲辕犁。曲辕犁便于深耕调节。一直到现在有的农村还在沿用曲辕犁。

(投影耧车、秧马图片)

师:这是生产工具的多样化:左边是旱田、右边是水田。这就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工具。

(投影春秋槔桔、三国翻车、唐朝筒车图片)

师:再看灌溉工具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桔槔靠什么来提水?

师生:人力,利用的是杠杆原理。

师:三国的翻车,用脚登踏,靠的是人力;唐朝的筒车的动力是什么?水力。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生:由人力到自然力的变化。

师:再看这反映了什么?

(投影反映集体劳动、分散个体劳动图片3幅)

生:劳动的组织形式也变化:由集体的到分散劳动。

师:这个变化的根源在哪里?

生:生产力的提高。

师:好。刚才大家总结的内容就是生产力进步的具体表现 。(屏幕显示归纳的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历史漫漫几千年,这个农业进步是一朝一夕吗?

生:不是的。

师:对。要不断对前人经验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有两种方式。一是口碑传说,二是文字记载使生产经验总结和推广。请看历史上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的著作。(学生看屏幕:古代部分农业著作)

师:请同学们看《农桑辑要》。谁编写的?政府。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同:政府重视农业。

师:我们刚才探究了影响农业发展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水利建设一个是生产工具。这两个因素都是从正向说的,也就是对农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来说的。那么影响农业发展还有不利因素,除了自然、气候的恶劣还有哪些呢?

师生:赋税制度。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zh1}一个问题:土地赋税制度。(投影表格: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大家从总体上把握:分三个阶段:{dy},原始社会的土地是公有的,但它是氏族公有,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第二个阶段是奴隶社会,初中我们学过,它的表现形式是井田制。上面这个字(投影)就是古代的田字。在奴隶社会,“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了封建时代土地所有制有三种表现形式:国家所有、地主所有、农民所有。哪些人占有土地多?国家和地主。农民占有的土地少。农民人多但是地少。再加上地主对农民的土地兼并,所以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投影国家、地主、农民关系示意图)

再来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地主、自耕农围绕土地问题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子。我们来看:自耕农从国家分配到土地,就要向国家缴纳田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教材上提到有的朝代赋税很重,达到多少?2/3。泰半之赋。役也很沉重。比如秦朝。秦朝人口两千万,常年从事戍边、修陵墓、长城等工程的精壮劳动力300万人。按男女人口各一半计算,男的1000万里面有300万常年在外从事这些非农的,那谁来从事农业生产?

师生:妇女和老弱。

师:由此可见赋税非常重,阶级矛盾必然尖锐。再一层是地主,他也要向国家缴纳田租。农民碰到歉收之年向地主借债以土地做抵押。还不起了,农民就失去了土地,沦为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给地主交地租。这样农民所受的压迫有国家的,有地主的,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国家也意识到土地兼并对维护统治不利,对国家的税收不利,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但由于政权是大地主的代表,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xx旧王朝建立新王朝。产生新的自耕农,又开始一个新循环。这就是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农民革命不断,但是始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原因。

   好了,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三个问题。分别说的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工具和水利是从积极的方面说的,土地和赋税制度是从消极方面说的。那么中国古代的农业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农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投影天仙配图片、音乐《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响起,教师提醒学生听歌词。音乐约两分钟。)

师:看来这段黄梅戏同学们都听爱听的。请看歌词(投影显示)唱词描绘的我国封建社会是什么样的经济类型??

有生抢答男耕女织。

师:那这种男耕女织是什么类型?

生同:小农经济。

师:这种小农经济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内容,结合唱词的暗示,前后左右讨论。

(学生讨论,《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音乐再起。学生讨论约三分钟)

师:请同学归纳:你认为特点是什么?

生8:我认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和手工业相结合。

师:什么和手工业结合?

生8:农业。

师:谁为主谁为次?

生8:农业为主,手工业为次。还有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除了要缴纳赋税(外)。

师:请坐。讲的很好。他讲了两点。一点是形式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一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又是以农业为主的。还有吗?

生9:是自给自足的。

师:自给自足的经济叫什么经济?

生9:自然经济。

师 :还有吗?

生:还有规模不是很大。

师:规模小。很好。请坐。我们把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内容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请看屏幕:

(屏幕显示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师简单点拨)

师:这种经济模式长期存在,为什么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稍顿)同学们想想:一家一户就那么几亩地,它适合大机器生产吗?

师生:不适合。

师:因此没有必要采用机器。再有呢,农民的劳动力是很低廉的,而其他经济又不活跃,农民不种地能干什么?现在不一样了。农村中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能出来打工?因为其他经济如工业、商业都发展起来了。而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

师:几千年来农业都是这一模式,农村、农民要想富起来就必须进行生产变革。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未来农业是什么样的?

生同:机械化、自动化  科学化

师:再如太空椒,是太空育种,因此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景非常灿烂的。现在来看看当代神农xxx的畅想:

(播放视频:xxx的畅想)

师:xxx还说了一句话:中国农业一是“谋事在人”,二是“成事在天”(投影)。那么这里的“天”指的是什么?

生同:气候、自然、环境

师:还有规律。xxx提出农业发展要创新,必须遵循两个“两个尊重”,即尊重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尊重规律,这样才能科学发展。这样,农业未来的前景才会光明。

师:这节课我们在这短短的40多分钟把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情况概括了,讲的很快。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缓慢的,有好多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和研究。我也给大家提出了几个课后探究的问题。由于我们同学来自于省内各个市,所以问题比较有针对性。

(投影显示课后探究题、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1:
中国古代帝王“春耕”仪式由来、演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民间传说等有关资料。

课后探究2:想象和描绘七千年前余姚人的生活状况。

课后探究3:

           宁波鄞州 “它山堰”的由来、功用。

           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民间口传等资源。

课后探究4:

          2006年1月,鄞州区业余文保员卓启根把一件在鄞州区横溪镇钱岙村发现了一个古代器物(如图),上交到鄞州区文物部门。此物叫什么名字?这是何时遗物?是干什么用的?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农”字幻顶片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课堂实_星座安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