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不可能的建筑”_海鸥的心意_新浪博客

英国馆——种子圣殿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展区中的“绿色城市”、 “开放城市”、 “种子圣殿”、 “活力城市”和“开放公园”等几段参观旅程引导人们xx自然所扮演的角色,并思索如何利用自然来迎接城市面临的挑战。

展馆外观

英国馆{zd0}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所有的触须将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也寓义深远,它就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

展示内容

在英国馆,参观者将通过“绿色城市”、“户外城市”、“种子圣殿”和“活力城市”的展示进入“开放公园”。 “绿色城市”中,参观者可以“鸟瞰”英国的四大首府——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当城市建筑和街道被抹掉后,这些地图中剩下的是这四大城市中大片的绿色区域和茂盛苍翠的城市景观。 在“户外城市”,参观者头顶上是一个“倒垂”着的缩小版的典型英国城市,还将感受到“光雨”散落在身上的效果。 “种子圣殿”是英国馆创意理念的核心部分,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植物的活力将在“活力城市”迸发出来,这里将展示种类丰富的植物,通过8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和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展现植物与自然如何铸就城市生活的未来,介绍在英国的{sjj}{dj1}科学家们的{zx1}科研工作。 “开放公园”是对城市律动的鲜活展示,在这块足球场大小的开放空间里,参观者将有可能看到以独特方式呈现的莎士比亚剧目演出,和足球运动员来个互动,欣赏前卫时尚的现代艺术表演,甚至是在板球运动中试一下身手。

6万粒种子的震撼

进入“种子圣殿”之后,参观者进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的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们可能是一颗松果、一粒咖啡豆,也可能是你叫不上名字的种子……这些种子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昆明植物研究所精心挑选了890多种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种类繁多,有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粮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植物大部分来自中国,包括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如珙桐、银杏等。


包含有种子的透明亚历克杆




日本馆——会呼吸的建筑

概况:

展馆爱称“紫蚕岛”,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以及守护自然的市民活动。

日本馆馆标

日本馆馆标为“微笑相联”,日文“笑顔のつながり”,英文“Smile to Smile”。这一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日本馆所要传递的核心信息——联接,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珍视“心灵的联接”这一主旨。设计者用JAPAN的首字母“J”柔和的曲线勾勒出了相互联接在一起的笑脸,呈现给人们充满幸福笑容的美好未来社会。笑脸的色调选择了朱鹮色,象征日中友好。

展示内容

日本国家馆分为过去、现在、未来3大展区,形态融合了日本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参观者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受到日本馆所传递的信息和魅力。日本馆的建筑理念是“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环保建筑”,展馆外部覆盖一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超轻“膜结构”。 “过去”展区展示保护文化遗产的“精密复制”技术,参观者可近距离鉴赏日本名作。 “现在”展区通过照片xx画及实物展示、影像装置呈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 “未来”展区展示具有超高清及望远功能的“{wn}相机”、会演奏小提琴的“伙伴机器人”和实现客厅墙壁与电视机一体化的“生活墙”。 

展馆外观

日本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800人进行参观,预计每天接待的人数约为1.7万人。走进世博园区,远远望去,日本馆犹如一个巨大的紫蚕宝宝趴在黄浦江边,极富个性的外观宛如拥有生命的生命体。展馆外观的基调色为红藤色,红藤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可以说是自然的颜色。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隔江相望,浦江对岸的上海民众也能一睹日本馆的风采。



印度馆——和谐之城

展馆大门、广场及中央穹顶的设计灵感分别来自印度的“Siddi Syed”寺、兰普尔宫殿和桑奇佛塔。馆內设置由古至今的城市时空之旅,精彩演绎“城市与和谐”的主题。参观者可通过影像“时空隧道”游览四五千年前的古印度、中世纪印度和现代印度,感受印度丰富的传统文化、多样化的宗教信仰、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融合。

建筑外观

印度馆的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将是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建筑,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造型类似xx的泰姬陵,还将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 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等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印度xx的泰姬陵也有着巨大的中央穹顶。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植物与金属的融合,让这个中央穹顶显得既有造型感,又散发出勃勃生机。穹顶的中央区域采用360度全息投影视听装置,放映出印度千百年来的城市变化。

展示内容

将展现印度丰富的文化传统,多样化的宗教信仰、文化和语言,传统与现代科技发展,以及城镇和农村的融合。 印度馆携带千年文化、传统美食来到上海黄浦江畔。参观者将通过“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印度,再穿越中世纪时期,直至现代的印度。 通过展馆陈列,中世纪时期的Mohallahs城市生活形态也被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在那个时代,人们从属于特定的同业工会进行生产和贸易,各个领域密切相连,和谐共荣。 展现印度城市生活的演变,展现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不断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社会不同部门、不同阶层、城乡之间如何以贸易和服务的交换,获得{zd0}程度的和谐共处。 创意设计、科学技术等也将成为展示重点,包括信息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多家印度前沿公司都将在世博会展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世博会中“不可能的建筑”_海鸥的心意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