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选择 等待 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_TING_新浪博客
尊重 <wbr>选择 <wbr>等待 <wbr>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4月15日、16日,为期两天的温州市实验小学、温州市实验中学办学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两场研讨会,吸引了温州市300多名校长和来自北京、上海、福建等全国各地的专家与会,面对面地交流中,不时闪现思维的碰撞。两所学校都展现了很多实验性的新尝试、新做法,而他们的基点与目标是一致的——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方温力 阚兴韵 文/摄

  问题一: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案例】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撰稿人丹尼尔·平克曾经写了一本轰动北美地区的畅销书《全新思维》,他认为时代发展需要一种全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高概念和高感性。

  高概念的能力包括:具有美感、富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能将表面上毫无关系的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东西。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别人、懂得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细微之处、找到乐趣并感染别人、超越平凡寻求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校长观点】

  何民(温州实验中学):首先是成“人”,拥有健全的人格——乐观、进取、自尊、自信、善于沟通、富有同情心、热爱生活。这些人格品质是成为一个未来“人”的最基本标准。其次才是成“才”,具有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基础教育就是要为培养这样的人才奠基。

  白莉莉(温州实验小学):我们提出“全人发展”的概念,“全人发展”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一辈子”的发展。实验小学把“做{zh0}的自己”作为我校学xx展的目标,并从三个维度进行展开:做自己、做快乐的自己、做能够自我完善的自己。

  问题二:什么是适合孩子的发展?

  【案例】

  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之一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淀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

  【校长观点】

  何民:我们提出“适性发展”的概念,内涵之一是“个性化发展”每一个方向的发展都得到激发;内涵之二是“可持续发展”——把成功放在更长远的时间段上去考量。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最有可能成为{gj}的绝不是那些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的暂时{lx1}者,而是那些哪怕位置稍后、但仍保持有旺盛体力、充满乐观与坚韧精神的运动员。我们的教育必须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白莉莉:适合孩子的发展是“每一个”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发展(这是我们强调面向每一个孩子设置课程、实施教学、布置作业、开展活动的原因);是“对外看世界,对内看自己”的发展,能内外兼修,视野宽广的发展(这是校训“xx世界,关爱生命”的内在要求);是孩子的快乐发展,创造性发展(这是我们提出“来学、来玩、来创造”的内在原因)。

  问题三:分数重要还是学习力重要?

  【案例】

  在教育上有一个“第十名效应”。1989年,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受邀参加一次毕业学生的聚会。他暗自吃惊:那些已经担任副教授、经理的学生,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相反的,当年那些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成就却平平。

  【校长观点】

  何民:教育最忌急功近利,我们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太多的高期待。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白莉莉: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这是我们的基本教育信念。这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差异和潜能之所在,然后选用最合适的方式,用{zd0}的热情来促进每一个孩子的{zd0}可能的、符合其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问题四:教育何以全民焦虑?

  【案例】

  近两年,一个网络奇才颇受xx。他写的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卖出了近千万册。他叫张牧野,只有30岁出头。他认为自己是“中国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次品”。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里的“差生”。曾有一位高中老师对他大吼:“你就玩吧,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你就这点出息。”

  这个案例值得玩味。从那位高中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成功的标志是“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这不是个例,而是一种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这个张牧野是幸运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但还有其他千千万万个张牧野们呢?

 

  【校长观点】

  何民: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我们的教育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学生、家长及教育者的身上,从而引发了全民教育焦虑。这种焦虑导致很多家长都把阶段性的分数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wy}标准,以分数论英雄,只要能升入重点xx学校,可以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可以不管学生能力的发展,即使是学生的特长的培养也一定带着升学的目的。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被异化。

  白莉莉:基础教育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立价值。简单地说,我们小学不是上一级学校的预备学校,不是一种依附性的存在,不是只为初中提供生源而存在,我们应该为本身的存在而存在,存在的价值要从自身的存在当中体现出来、发掘出来。我把相对复杂的学校责任简化成三个短语“面向全体”、“全人发展”、“幸福生活”。

  问题五:学校还能做些什么?

  实验小学:

  学校探索了“配方制课程”、“差异课堂”、“36个孩子36种作业”、“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评价”、“生命德育”、“家庭实验室”和“整理课教学”等做法。

  “配方制课程”,通过课时xx、弹性课时,套餐课程开发,能力分层和选课走班等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表,都得到适合的教学,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套餐式分层作业”是差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作业产生了“四变”,即:从“机械式”到“情趣式”之变;从“陈述型”到“产生型”之变;从“知识化”到“生活化”之变;从“被动型”到“主动型”之变。

  “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学校的基本评价理念。学校建立了免试、免检,跳级和“超常儿童培养”、自选强项评价等“上不封顶”的机制,也在如何照顾全体,如何扶植后进的“下要保底”的探索办法。

  整理课是{zj1}实验小学特征的一个研究项目。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己任。

 

  实验中学:

  “尊重”,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实验中学的一个实践是“分层走班”,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起跑点。第二个探索实践是“个性评价”。每年,全校有2千多名学生获得各类单项奖,300多名学生获得“阳光少年”或“风采少年”称号。学生的{zd0}收获就是自信力的增强和阳光的心态。

  “选择”,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东西,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兴趣。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是可供自由选择的平台。

  “等待”,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让墙壁说话”,让每一颗留有希望的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都能生根发芽。

  “特长非天赋,促之可长之”。学校搭建了很多“促长”的平台,强调一个词:“全员参与”。开展创建德育特色班活动,给学生直接参与德育目标的选择权,彰显班级个性,重新构建其独特而丰富的班级生活。

  ·专家点评·

  温州实验中学的办学思想研讨会,原定17:30结束,但结果是18:30才不得不收尾,连着两天,每天都是紧凑的8个小时观摩,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与会的校长们想听、想说。在专家点评环节,专家们更是有感而发——

  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这两天的研讨会有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小学所有的设置和展示到实验中学的分层教学、个性评价、德育特色班等内容,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对教育来说,我们就是为了学生这个主体去做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每一所学校办好,学校要把每一个孩子教好。

  我们举办这个办学思想研讨会,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校长去整理、去梳理、去思考加盟这个事情,而不是天天忙于行政事务。校长要有教育思想,并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再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只要你是热爱教育,真心想把教育搞好,你就会有想法。想法上升为思想,通过实践上升提高。

  我们每个校长都要去思考,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点在哪里?怎样去落实我们的教学理念?学校教师团队该怎么带?你怎么使你的教师团队有事业心、有责任感,会奉献,奋发向上?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 林卫平

  

  温州实验中学的办学思想中,最让我触动的是“等待”,等待的核心就是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在错误中成长”提法非常好。谁小时候没有犯错误,我们的教育太急躁了。不要老是围绕着升学转,不要把升学作为{wy}的目标,应该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很多途径同样可以提高升学率,温州实验中学开展了那么多的活动,并没有影响升学率。公开课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一个讲授者变成了一个主持人,师生之间的课堂形成了互动,这就是一种等待。

  ——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展画

  

  实验精神就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实验学校的责任就是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实验中学的办学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性教育就是要尊重人的天性、人性、本性、个性,也包括人的社会性。践行教育民主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所谓的教育质量就是指人的发展。我们要让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周湘浙

  

  实验中学的“教育民主,适性发展”理念和实践互相印证,互相辉映,给人很深的印象,不管是原创的德育特色班,还是基于教师发展的生命周期的校本教研都让人耳目一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提供{zy}质的教育服务,一种用心的、精细的教育服务。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郑信军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尊重 选择 等待 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_TING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