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草根演义:再难也不走回头路-商业地产投资管理-搜狐博客

    

 

  核心提示

  2008年末的白沟,高楼林立,先进的交易方式、品牌化精品化的交易场所,庞大的产业集群,让这个位于保定市高碑店市(原新城县)、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的小镇,成为北方最xx和最现代化的市场与箱包生产基地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萌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起步最早的商品市场,差不多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种种质疑和压力。而在1993年,这种压力几乎导致白沟市场中途夭折。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不断的压力中百折不挠并不断进步?

 

    背景

 

    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逐渐繁荣起来的白沟,到1993年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箱包、小商品、服装、针织品、鞋帽、五金饰件等众多的专业市场群体,对活跃地方经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极大作用。

    但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只重繁荣,不重管理,假冒伪劣、“枪黄丑”、欺行霸市等现象愈演愈烈。

    白沟在治理整顿丑恶现象的同时,迎难而上,推动市场和产业升级,不但有效xx了种种不良现象,而且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8年一个冬天的上午,郭洪岐独自一人,在白沟镇内各个市场边走边看。

    他没有通知任何人,而在这个各色人等熙来攘往的北方小镇,也很少有人能够认出来,面前这位老者,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主管河北省数千个商品市场的副省长。

    这位曾经为河北省商品市场建设倾尽心力的老人,已经整整14年没有来过这里,而这正是他支持发起一场波及全省、乃至全国的“白沟现象大讨论”的地方。

    “1993年之后,我只是在国家某部委领导点名让我陪同的时候,到过白沟一次,那还是1994年的事情了。”坐在办公室里,面对自己仔细收集的高高一摞关于白沟的材料,郭洪岐说。

    1993年,在白沟,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明星市场,还是丑恶渊薮?

 

    从全国闻名的“明星市场”,到“没有一丝社会主义味道”,白沟似乎在一夜之间,就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

    1993年前的白沟在京津冀地区已经颇有名气。

    上世纪70年代末,白沟{dy}代个体经营者开始在路边摆摊设点,生产价格低廉、样式新颖的箱包。

    80年代初期,随着白沟箱包业的急速发展,这里的人们收入颇丰,有人将这种农民自发的商品经济视为一股强大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把市场说成是“只讲八方生财,不讲社会主义道路”的邪恶之物。甚至组织“追剿队”,把市场定为“黑市”,强行取缔。

    顶着取缔之风,白沟市场上的经营户和箱包制造企业,仍然在咬牙坚持,并最终在10年后,形成了一个繁荣活跃、闻名全国的箱包制造、集散市场。

 

    到底怎样看待白沟市场的发展?

 

    1992年3月开始,《河北日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轰动一时的“白沟现象大讨论”。在3个月的时间里,这场讨论迅速吸引了全省媒体、工商、税务、商贸等领域的专家和干部群众。余波所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类媒体到白沟采访过,《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对这次讨论也予以xx,对白沟市场给予积极报道。当时的《农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十万农民闯白沟》的社论,{zh1}一句是“白沟乡农民在商业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到1993年的时候,白沟由一个地方性的市场,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明星市场”。

    看上去,白沟也对得起“明星市场”这四个字: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参观、购物、投资,这其中甚至包括外国客商。白沟这个冀中腹地的农村集市,商业设施林立,宾馆鳞次栉比,一座商业城的雏形已经形成。

    “当时白沟还很小,主要就是镇政府前面这条街。”朱文池,原白沟个体协会主席,回忆当时的状况时说,当时白沟市场每天的客流量都在25万人以上。朱文池在镇里开了一家旅馆,“一年能挣20年的钱。”

    在朱文池看来,当时的白沟,进入了一个快速膨胀的发展阶段。“市场发展太快了,管理跟不上,有些人胆子挺大,开始搞邪门歪道!”朱文池说。

    疏于管理,白沟市场出现了枪支、警具、黄色音像制品等大模大样摆上柜台的景象,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时有发生。城镇和市场则由于人流过于集中,而显得脏乱不堪。

    1993年初,白沟的这些问题在《法制日报》曝光,不久,一家媒体的记者甚至采写了一篇叫做《白沟市场没有一丝社会主义味道》的内参,直接呈送高层领导。

 

    舆论一片哗然。

 

    “脏乱差,枪黄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责白沟。似乎就在一夜之间,白沟已经由明星市场变成了丑恶现象的聚集地。

    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

    当时正在担任新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平文郁明显感受到这种压力的巨大。

    作为当地有名的“笔杆子”,退休之后,平文郁受白沟镇政府之聘,编纂《白沟镇志》。而在1993年初,他的工作也和白沟有关——为当时的新城县委书记,赶写一篇接一篇、没完没了的检查,“经常加班熬夜,战战兢兢。”平文郁说。

 

 是坚持发展,还是干脆取缔?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刚刚繁荣起来的白沟,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前途渺茫,白沟商户与企业人人自危

    市场得以保留,但整顿行动接连展开。

    大批公安人员进驻白沟,逐个门店、逐个摊位地检查,对经营的那些xxx、弹药、淫秽音像制品,一律没收。最多的时候,市场上贴了3000份布告、5000条标语,几天换一茬。市场里的高音喇叭,中午和晚上各播一次。

    在整顿高潮时,当时的保定地委曾经一次性调集200多名公安和武警,查抄枪支和淫秽音像制品。

    一时间,白沟大街上,到处是着装的公检法人员,空气异常紧张,人们缩在各个角落里窃窃议论。“应当说,治理整顿成效是很明显的。市场上的丑恶现象基本绝迹。”15年后,曾经在1992年到1993年间担任白沟镇党委书记的王洛武说。但在他看来,过于严厉的整顿手段,同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那段时间里,一些外商和国内投资者,经常向王洛武发问:“怎么满街都是布告?是不是又要搞运动了?有人传说要取缔白沟,真的假的?”还有的问:“白沟{yt}广播三次扫黄,难道这里的环境就这么差吗?”

    一片怀疑声中,大批厂家和商户撤离了白沟。

    白沟{zd0}的协议项目——泰国龙腾泰记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兴建的18层购物中心,搁浅了。计划投资3000万元兴建华北商业城的香港联纬集团公司也没了投资的迹象……

    白沟和它的箱包产业还能存在下去吗?

 

是借机升级,还是坐以待毙?

 

    看准的路子一直向前走,xx放弃,在前路最为迷茫的时期,白沟从来也不曾“向后转”,他们在危机当中寻找着转机,并最终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在外界对白沟市场的未来充满疑虑的时候,1993年5月,白沟箱包交易城正式破土动工。次年7月,箱包交易城正式启用。

    许多人是在多年之后,才理解了这种逆势而上的举动的意义。

    “在白沟市场发展历程中,建设箱包交易城是真正走向规范、提升档次的起点。”尽管没有等到交易城正式交付使用就调离了白沟,但王洛武对当初的决定深感自豪。

    在王洛武看来,白沟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平台,经营户随意摆摊设点,“游击队一样”,无法实行有效管理。而低档次的地摊市场,也无法有效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升级。

    箱包交易城投入使用后,90%以上的商户都进厅经营,白沟箱包市场“十年沿街为市”的历史,就此结束,封闭式管理、统一收费时代终于到来。箱包市场从规模、档次和管理水平上,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就在白沟市场逐渐走出“枪黄丑”阴影,箱包产业开始又一次飞速发展的时候,又有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风波袭来。

    2002年3月,6名来自河南许昌的打工者,在白沟箱包企业发生苯中毒,其中两名不幸死亡。

    舆论再次哗然,“取缔”的声音再次响起,白沟又一次走到了悬崖边上。

    李洪强至今仍然记得他刚刚到达白沟担任镇长时的情形:大批小企业关门倒闭,仍在进行生产的,头上戴着防毒面具,手上戴着厚厚的橡胶手套,本来想要投资建厂的,出现了犹豫……“白沟箱包业有基础,有市场,有前途,不能说丢就丢!”几乎就在履新的{dy}天,李洪强就下定了这样的决心。关闭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引导生产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手段,推行品牌战略……

 

    白沟再一次在危机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到2008年,白沟已经拥有箱包企业3000多家,箱包品牌1500多个,年产值超过80亿元。而以“箱包交易城”、“服装服饰城”、“精品鞋帽城”等10大现代化交易场所为首的市场群,今年预计成交额超过270亿元。

    一个以市场为龙头、相关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和北方商品交易中心,正在形成。

    人们无法设想,如果不是选择勇往直前,而是放弃或者干脆走回头路,白沟会有今天的风貌。“千方百计实现发展是白沟人的{dy}选择,这种选择决定了白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也从不走回头路。”李洪强感叹着。

白沟今日之繁荣,来之殊为不易。

    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白沟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不少弯路,无论是“枪黄丑”还是“苯中毒”,都曾经使这个市场的声誉受到极大影响,市场和产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处于萧条状态。

    实际上,白沟走过的道路不仅是我省一些市场的缩影,也同样是我国大部分市场的缩影,甚至福建石狮的鞋业、广东狮岭的箱包、浙江温州的小商品和服装业,也都曾经经历过从最初的繁荣到随后的问题显现,经过治理和产业升级,又恢复繁荣的曲折。

    毕竟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问题在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

    无论是对待市场,还是对待产业发展,有些地方有些人对待问题总是乐于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办法:要么祭起“姓社姓资”的大帽子,要么高举“取缔”、“关闭”的大棒。

    在有些人看来,只要取缔了,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我们吃这样的亏也很多:有些本来有前途的行业、产业和企业,因此而彻底沉寂,乃至消亡。

    而反观那些成功的地方,无论白沟、义乌,还是温州、石狮,都是在坚决治理丑恶现象的时候,坚持改革方向,坚持发展是{dy}要务,借治理整顿之机升级自己的产业,最终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取得了很大发展。

    xxx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xx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刻,我们的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一些问题和困难还会出现。但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来解决,也只有用发展才能够解决。这也许就是白沟发展历程带给今天的启示。

郑重声明:资讯 【白沟草根演义:再难也不走回头路-商业地产投资管理-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