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虎之——坐地虎:陈济棠(七) - 连阳标统的日志- 网易博客

广东十虎之——坐地虎:陈济棠(七)

2010-05-04 04:12:25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1933年刚落成的中山纪念堂,广州的地标建筑。

 

   8.猪棠的成绩单

 

    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搞地方经济建设,从成就建树及手腕,猪棠当属{dy}人。阎老西也算是热衷搞建设的军头,但胸襟气魄及视野,是无法与猪棠比肩的。{wy}能把他比下去的,除了陈炯明建设闽南的速度与成效,其余的民国诸公,一边呆着凉快去。

 

    自从清末洋务运动以来,广东先后举办了一些具有近代色彩的工商企业。但是很遗憾,因为革命任务的轻重缓急,南粤大地上战火不断,根本没空间时间安下心来搞建设,这其实不单是广东同时也是中国的悲哀,与其它内陆省份相比,广东算是比较悲惨那类,近代各种革命思想在广东轮番上演,可就是没有经济革命,让本来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人,沦落街头,揸兜乞食。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猪棠在这方面为广东做了一些补救工作,使广东倏然间成为中国潜心于工农商林文教等各业建设的一块难得的偏安之地。

 

  回顾上世纪30年代上半页的民国风云,才能感觉到猪棠建设广东之艰难。那时整个国家七灾八难,救亡与革命的呼喊响彻中华。老毛子把内蒙从中国分裂出去还意犹未尽,接着在江西再搞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时又在新疆毛手毛脚。日本人看着老毛子对中国大施咸猪手,民党徒呼奈何,不由得大喜过望,于是不甘示弱,在东北也整个满洲国出来给苏联还予颜色。当时的内忧外患,真的是叫蒋光头挠破头皮。

 

  而广东的外患也是让猪棠有苦难言,先不说蒋阿拉对广东觊觎不止,福建高佬蔡的十九路军一边假装“剿共”,一边却是对广东频频回望,打算抽冷子抢地盘;而桂系与家贼土匪张勾结在一起,自有一番企图;更可怕的是穷得叮铛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逐渐富裕的广东充满了仇富心理,一直就对钱粮相对充足的南粤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突破粤军的防线,杀进广东大搞一票。

 

   “在夹缝中奋斗”的口号是汪美男、土匪张派系在1927年喊的,但真正体现在猪棠身上,他在左挡右杀的困境中建设广东,其军政技巧真的是不亚于号称在鸡蛋上跳舞的阎老西。

 

  在他主持下,广东的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都有很大发展,广州更一跃而成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和繁华大都市,1935年广州人口达一百多万。那时市郊四乡的农民常将农产品担到市场卖,换了钱买一箩面粉,一箩饼干,担返屋企吃;广州的茶楼生意象圩场一样喧哗墟冚,可见平民能普遍享受;外江佬初到广州游览,常叹广州近年物质之进步。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颇足眩人耳目。梁漱溟说:“民国十六七年,兄弟曾到广州,现已隔七八年。现在之广州,与以前之广州又不同,码头增多,市面扩大,建筑物、汽车都日有增加。”

 

  为了建设“模范之新广东”,猪棠说“广东是革命的策源地,破坏之后。自应速谋建设,以回复地方元气”。1933年,广东的经济从战后恢复性增长转变成发展型增长,他为此制定了正式实施的“三年计划”40多万字,这是对广东{zj1}影响的总体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认为是猪棠推进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三年汁划”包括乡村和城市、政治、经济、教育、交通建设等内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纲,他为编制“三年计划”颇费心血,并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甚至包括其以前政敌的意见,完成后竟然大病一场,呕心沥血,可见一斑。连梁漱溟亦叹为“用尽心力”。他很感性地向部下说:“无论消费建设、生产建设,均应以能够适应人民的需要为前提。若果人民的痛苦不能解除,则一切的主义都是空谈。”

 

  连带前面他主军的五年,三年之后截止1935年底。猪棠主政广东八年,交上的成绩单可以说是沉甸甸的,但不能说奇迹。众所周知,奇迹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发生,别的政治集团都是垃圾,不能也不可能有。所以邓伯伯给他“治粤八年、确有建树”的评语,那是看得起他。

 

  不服者,可以从几方面来看看他当时的一些点滴成绩。

 

  财为庶政之母,没启动资金,猪棠再会赚钱也是煲冇米粥。秦庆均原来是猪棠省政府里担任统计的工作人员,内战末期任平远县县长,晚年任黄浦区政协副主席。他记载说当时世界金贵银贱,美国通过了白银法案,全世界范围内银价飙升。广东的货币刚好采取银本位,因此币值稳步走高,物价显得相对低廉。当时广东一个银元可买花布20码,一个仙可买一份早餐。一般工人月工资20个大银,2个银元可以买一担米,一人每月生活费2个银元。台湾一位曾在广州读书的老人家十分怀念其年轻时代在广州的读书生活,把它与20世纪90年代台湾的学生生活相比,认为二者“相差无几”。

 

    刚开始时,因启动资金不足,迫于无奈,猪棠只能在道友、赌鬼、及嫖客身上榨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黄、赌、毒实行放水养鱼的策略,以增加财政收入。他的政策是,对正正经经的工商业轻税薄赋,对黄、赌、毒则重征赋税。后来很多文章对此政策进行无情的鞭挞,真他妈的虚伪到家了。起码在猪棠时代,他还没本事搞出个“xxxx”的名词来。

 

    广东发展经济资金来源没什么很特别的来路,和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一个样,投资很大部分靠华侨华人兜里的钱。以猪棠之精明,当然懂得怎么去忽悠侨商的银子,他把引入侨资当作 “发展国内经济、救济百业之要首”。1933年2月15日,海珠桥通车典礼,广东国货展览会同日开幕。猪棠利用这一机会,派省港大新公司总经理蔡昌前往港澳,邀请和组织一班阔佬回穗参观,以吸引他们回乡兴办实业。2月25日,一个以香港糖商总会会长莫应桂为团长的“港澳华侨回国参观团”抵达广州,成员包括港澳一些行业商会的主席、董事,各公司的经理和教育界、报界代表共100多人。

 

    通过一系列吸引侨商的活动,侨资源源流入广东。刚好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华侨在外投资无路,砸什么亏什么,连存进银行,也是险过剃头,没准一觉睡醒,银行就道闭关门,故华资纷纷回国。不计私人银行,1933年广东经官办银行汇入的侨汇就达粤币2亿5千多万元,占全国侨汇总额的84.26%。1935年,广东侨汇及华侨投资达5亿5千万元。

       

   资金充裕之后,猪棠觉得手头松爽,掀起建设的狂潮。其势之生猛,据说不亚于邓伯伯南巡后的广东。“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猪棠时代便意识到了。为适应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主持下的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规划,经省、县、乡分头兴建,至1935年,广东公路计有干线17条,支线326条,总长度达4000多公里,居全国之冠,不仅贯通全省重要集镇,而且连接赣、湘、桂、闽四个邻省边境。沟通粤澳的岐关车路也在1936年修成全线通车。其时广东全省计有1278辆官营长途汽车和私营汽车,从事客运和货运。

 

     

     30年代梅县的班车

 

    铁路建设方面,最令人兴奋的是修筑多年的粤汉铁路,在1936年全线通车。这条交通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广东和其他各省的经济交流,直接提高了广州作为外贸港口城市的地位。广东境内几条铁路的维修与管理,也得到改善,客货运量不断提高。

 

    都以为东北张家父子经营的空军实力强劲,其实广东空军才是全国之冠。自从花县一役,他的空军炸垮了土匪张的xx后,猪棠对航空真的是情由独衷,几年里花巨款建立了6个中队的空军,共有100多架飞机,同时他又强调要发展民航。原来粤港澳三地间的交通往来,除了依靠铁路,就是依靠内河航运。1930年12月,广州至香港首次通航;1932年夏,广东成立西南航空公司,从国外购置了一批飞机,增开国内和国际航班。

 

     

   

     

     广东的空军

 

    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无不对教育重视非常,猪棠发财归发财,他是明白教育的。他在《广东三年施政计划》中明确规定“三年计划系以经济为重心”。复又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本,是{yj}的事业。今日的教育问题,是我中华民族的生死问题。”,阐明:“物质建设,精神建设,须均衡发展,不宜偏重物质建设。”

 

   “陈济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对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和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批提拔重用”。这不是我说的,是解放后任华南工学院院长(现今华南理工大学)的罗明燏罗院长说的话,罗原来是广州市工务局的一个技佐,罗技佐帮猪棠设计了梅花村公馆(现在产权归广东省X联。就是去年吃水果吃了上百万经费的那个单位),从而得到猪棠的赏识,后来调任韶关飞机制造厂任监理。

 

    这一时期,广东的中小学校普遍增设职业课,开办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和成人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当时,广东的教育经费占全省预算的10.8%。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等10所高等学府的基本建设均得到扩展,还扩建了岭南大学、广东陆军军医大学、广东国医学院、省立专科学校等。另外,省立农业、水产、美术、音乐等4所专科学校也在着手筹办。文教事业的兴盛,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

 

    

     中大的北门,现在面目全非了。

 

中大的偟亭,除了背景现在全换成建筑,草地凉亭基本一模一样,没什么改变。

中大怀士堂,现在叫小礼堂。建筑师佬样子,周围改变了面貌。

    广东是沿海省份,境内则以山地和丘陵为主,20世纪30年代,粤省在农林渔业建设上也颇有建树。渔业方面,兴建了上川岛渔场,并筹建广海、闸坡、北海等十几个渔业区。林业方面,省府办了5个模范林场,植树面积3万余亩;比如现在广州的闹市区“农林下路”以东到天河,当年就是林场,否则怎么会有农林下路、农林上路等名称。另全省30多个县开办了林场,加上私人造林,全省植树总面积达20万亩。农业方面,靠着新坦沙的形成和垦殖手段的提高,共垦荒4.9万余亩,同时兴修和维修了一批农田水利设施。而最突出的成绩则是设立实验研究所,改良和引进优良种子,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使广东粮食连年增产,1935年输入洋米减至5000万元,比10年前少了一半。

 

    在此期间,猪棠在全省范围内兴办了一批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基础工业、军事工业。基础工业中较具影响的有南石头钢铁厂、火力电厂、自来水厂、南石头造纸厂等。军事工业方面,有当时中国{zd0}的手榴弹制造厂和造炮的琶江兵工厂,并扩建了洋务运动时创办的石井兵器厂。而广州本市工业发展,他划分了两个工业开发区,一是河南的纺织工业区,二是西村工业开发区,兴办了水泥厂、肥田料厂、汽水啤酒厂、硫酸厂、电解厂、燃料厂、造纸厂等。其中水泥厂的设备购自荷兰;硫酸厂和电解厂的设备购自美国;肥田料厂的设备除少量自造外,多数购自英、美,在当时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因而,仅水泥厂年利润便高达1700万元。河南工业区内主要是纺织厂,有棉织厂、丝织厂、麻织厂、毛织厂等。这类工厂通常规模较大的国企(省营企业),有的厂员工近两千。

   

    至于广州人津津乐道的猪棠对广州的市政建设,我反倒不愿意多谈。一城一地的建设成就,无非是财富的聚集与吸纳,除了起到经济窗口作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平衡无补于事,就象今天的上海,我对其毫无兴趣。

 

     

    刚落成的海珠桥

 

     

    30年代广州全景

   不过基本的民生问题,他还是做得不错,如中山图书馆、市政府合署工程、海珠桥的落成,今xx在受惠于人民,确实是他的功绩,谁也抹不去。广东民谣“落雨大,水浸街。”就是描绘原来广州市街道的乱七八糟,每年台风雨一来,市区内涝成河,宛如现在天河电脑城一带,大客车都把你整死火。广州原有内街不下6000条,而且迂回曲折,房屋参差凌乱。从1930年起,猪棠严重违反人权,大搞暴力拆迁,三年内扩展街道1356条,广州市的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先后修成西湖路、清平路等24条马路。到1936年,广州马路总长达134公里,并制定了交通规则。市内新增公共汽车公司5家,开辟经营路线19条。全市行驶的汽车,1933年时达2000辆,比1929年增加1180辆。凭良心说,这些建设成就,在当时是全国之冠。

 

    猪棠主政之初,广东的国营企业只有5万元资本,8年间全省新建国营现代企业20多家,为全国各省同类企业之冠,总资本达7000万元。民营企业也从几百家发展到2000余家,其中新式企业达350余家;总资本从1929年的654万元,发展到1936年的1500万元。这是在世界经济xxx不景气的阶段取得的成绩,极为不易。

 

     兴办现代工业的同时,商业也同步发展,广州建成了惠爱路(今中山四、五、六路),上、下九路和西濠口商业区;各方集资兴建和扩建一批旅馆、茶楼、酒店和戏院。猪棠还鼓励小商小贩摆摊设档,虽然有碍市容观瞻,但增加了不少服务业网点,使市场空前活跃,也不知道后来的黎市长是不是学了他这招。十多年前,广州的围墙全改成小商铺,违章建筑到处都是,那时是“走鬼”们的黄金时代。

 

   

    还得弄出这张日本鬼子拍的照片,可见当时的发廊妹与后世的没多大区别。

 

    广州的“发廊”也是这一阶段出现的。民国成立后,汉人剪去长辫,女子仍留长发,以梳辫或梳髻来作未婚、已婚的标志。“五四”运动喊出妇女解放的口号,剪去辫髻、废除缠足渐成时尚。随着西风东渐,不断出现新的发型,挥发铺开始增设为女子恤发、电发的营业项目。广州稍为高级的理发铺,都会向香港订购电发器械,并派专人去香港理发铺学习。广州最早兼营恤发、电发的有{wy}、一新、美化3家理发店,不过所有的理发师都是男的,在当时这对招揽生意有碍。进入30年代,粤地女子恤发、电发日多,各大理发店开始争相雇用女理发师。不过女理发师再怎么多,也多不过80-90年代广东的“发廊妹”,那才叫是满街都是!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广东十虎之——坐地虎:陈济棠(七) - 连阳标统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