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笔记本P4M应用于台式机主板,免费榨取CPU的性能_烟云十六_新浪博客

转载自:

 (有修改)

 

     大多数DIYer而言,DIY以及超频目的都是为了追求{zd0}的{jd1}性能或者{zj0}xxx,下面笔者就以此目的为出发点,为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来替代常规桌面式CPU的移动CPU,并且探讨一下选购和使用上的一些体会,其中有些筛选CPU的方法和使用上的技巧也可以适用于桌面常规CPU,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广州的二手市场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移动版P4和C4,价格相对于桌面版的对应型号来说更为低廉。

  目前在Intel桌面处理器市场扮演主角的仍然是Socket478架构Northwood家族奔腾四/赛扬系列,但赛扬四的低能和奔腾四的高价,使得Intel系列处理器对于DIYer来说显得xxx过低。因此,下面笔者将要隆重为大家介绍更具xxx,更有性能潜力的移动版奔腾四和赛扬四(简称P4M C4M),作为Intel系列处理器的一种另类选择。

高xxxCPU选购(P4M/C4M) 高xxxCPU选购(P4M/C4M)

  P4M/C4M外观图   桌面版本和移动版本外观对比

 

1、P4M和C4M资料介绍

  P4M:官方全称为Mobile Pentium4-M,是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移动版P4处理器家族的一员,它的封装也是Socket 478,可以不做任何改造用于几乎所有的桌面型Socket478 P4主板上。从外观上看,P4M其实就是一个去掉了顶部铁盖的桌面版P4。频率从1.3G至3.06G,二级缓存512KB,默认外频分为400和533两种,默认电压1.3v,均为Northwood 0.13um工艺,与桌面版Northwood处理器的各种参数基本相似,按照笔者个人理解,可以看作是桌面版Northwood处理器降低了核心电压和功耗,标低了额定频率,并增加了适合于移动型电脑用途的节能等方面的功能定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P4M用于桌面型主板上时,由于与桌面型CPU在针脚定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三方面有利的因素:

  (1)功耗明显小于桌面型处理器:

  这一点很有实用性,桌面Northwood P4上到3.5G左右的频率,功率已经达到恐怖的130多瓦,而P4M超到这个频率也只是区区80到90瓦;在如今这个显卡宣称需要480W电源,光驱类硬盘产品一拖N个绝不嫌多的后PC时代,PC电源实在有些不堪重荷。节约一点电源功耗,腾出空间给其他设备享用,同时节约一点电费,这不是美事一桩么?

  (2)默认倍频锁定在12,小部分是16倍频:

  这可是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不管额定频率是多少,用在笔记本电脑上面是多少外频*多少倍频,用到桌面主板就锁定在低至12的倍频!这就给追求高FSB的玩家带来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在0.13工艺限制下,3.6G左右的极限频率范围内,桌面处理器接近1200的FSB只可能出现在2.4C这一个特殊的角色上面,2.6C都{jd1}失去了希望,但太多型号的P4M可以轻松做到。

  (3)默认电压提升到1.575v:

  既然认为P4M是P4的减压降频版,那么如果让它回复“原来”的电压,频率自然就可以超到“降频”之前的“原始”频率了。这一个因素{zd0}的好处就是,即使放到不能调节核心电压的板上,也能够保证P4M的可超频幅度。

  C4M:就是Socket478的Mobile Celeron-M,是Intel笔记本电脑Mobile Celeron处理器家族中的一员,介于P4M和桌面C4之间,它的二级缓存是256KB,默认外频是400,频率在1.4G-2.8G之间,默认电压1.3v,均为Northwood 0.13um工艺。

  C4M用于桌面型主板的时候,与P4M不同的是C4m的默认倍频可以正常地被桌面型主板识别到,另外默认电压会提升到高达1.625v,所以如果不能借助主板或者其他手段降低核心电压,那将会有比较高的发热量。(题外话:有的人不分来龙去脉,错误地认为移动CPU必然好超,必然温度低,其实不然)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性能方面,拥有256KB二级缓存的C4M,性能大幅超越桌面C4,在外频倍频和Revision(修订版本)等影响性能的其他要素一样的条件下,几乎可以达到512K P4/P4M的85%以上的性能(换句话说,512K相对于256K的性能优势远没有256K相对于128K那么明显),称得上是478架构里面xxx{zg}的处理器了;而同为512KB二级缓存的P4M与P4,在倍频外频相同,Revision(修订版本)相同的情况下,性能几乎是xx一致的,并不存在移动一定强过桌面或者桌面一定强过移动的说法。

 

2、性能、xxx以及选购:

  要评估P4M/C4M的性能潜力和xxx,当然要先来大致了解一下影响Northwood架构处理器性能的几个参数,以及它们在制约性能方面各自占有怎样的份量。这里我们暂不考虑超线程因素,超线程对性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读者可以查阅其它文章。

  二级缓存、Revision(修订版本)、最终主频、外频等四个参数基本上确定了NorthwoodCPU的性能。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函数或者公式,所以笔者只能模糊地描述它们对性能影响的程度;

  下面的CPU-z1.22a截图中,用红色的圈指出了这四个参数。

高xxxCPU选购(P4M/C4M)

  *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最终主频和性能几乎成正比,可以认为,同是D1修订版本512K的3.0C性能超过2.4C将近25%,这一点几乎人人都明白;

  *二级缓存的重要性也众所周知,可以粗略描述,同样频率同样修订版本同样外频的512K P4,256K C4M,128K C4性能比例为1:0.85:x(x<0.6);

  *修订版本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参数,实际上它的影响似乎是{zd0}的。一方面,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修订版本越后的CPU运算能力越强,这个差距有时候是巨大的,比如C1/D1/M0版本的200*12的2.4G 512KB P4计算Super PI 104万位比B0/A0版本的(笔者习惯把最早那批修订版本为空的称为A0)200*12的2.4G 512K P4快10秒甚至更多,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于B0版本3G的512K P4了,经常用Super PI测试cpu性能的都知道这意味着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修订版本直接决定了该CPU能超频的极限频率的大致范围。这有个大概的范围可以供参考(少数情
况也会出现,比如某B0可以稳超3G多一点,疯狂加压的情况也不考虑在内):

 

    *{zh1}一个参数--外频的影响明显比其他三个参数小很多,在确定了相同版本相同缓存的情况下,比如D1的512K P4 2.4B和2.4C的性能差距不是太夸张。

  说到这里,很明显不论是选购桌面型还是移动的P4/C4,最首要的原则就是尽量选择C1/D1/M0这三种版本的处理器,以获得尽可能强的性能和更大的超频空间;其次,考虑超频因素的话,尽量选择每种版本里面标称频率相对较低的型号,反正超起来的极限都大致相近,但是价格肯定较低,这样xxx自然高了;{zh1},预算充足的话当然选择高版本的P4M来挑战250以上的外频,整个系统的性能潜力相当可观,预算有限的,选择一个C1/D1修订的C4M也是很明智的,赛扬四的价位,准奔腾四的性能,何乐而不为。

  《 P4M C4M 分类表》(注:部分型号为工程样板,Intel网站无公布)

  

CPU-z可以详细地察看到Northwood架构CPU的各项性能参数。但选购之前,如何考察拿在手中的CPU的指标呢?Northwood架构处理器背面的贴片电容,每类不同修订的处理器都有一种到几种特殊的排布方式,如下图所示,一目了然。

  《 Northwood核心CPU的背面电容排布图 》

高xxxCPU选购(P4M/C4M) 高xxxCPU选购(P4M/C4M) 高xxxCPU选购(P4M/C4M)

C1        D1/M0        A0/B0

  C1/D1/M0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除了排列在中心矩形框内的11个电容之外,另外有一个电容单独排列在矩形框外的边角,区别的是C1的电容在矩形内规则排列而D1/M0是分散的;基本上,15个以上电容的就是A0或B0了。注:一般规律,仅供参考。

  有利必有弊,P4M/C4M系列性能潜力和xxx是比较诱人,但因为没有原厂封装的那片保护铁盖,因此有损坏或烧毁核心的危险。另外移动和桌面针脚定义的差异固然带来了上述的优点,但是也给超频方面带来很多潜在的难度,包括散热器选择,主板的搭配,内存比例的控制,等等方面,都会随时面临着新的挑战,下面小编再次班门弄斧,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拿出来分享。

 

3、散热器的选择

  散热问题麻烦的根源在于P4M/C4M的高度,由于桌面主板设计的时候理所当然地考虑了桌面型处理器具有的那个铁盖的厚度,所以配套的散热装置都是用来适应桌面处理器的,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造成散热器的底部接触不到P4M的裸露核心,或者接触不够充分。

  较好的解决方案是给这些移动处理器加装一个类似桌面处理器那样的铁盖,铁盖可以在市场上二手js那里买到,也可以从废弃的桌面CPU上面拆下来。加装的时候,在铁盖中心部位和CPU核心直接接触的地方涂上厚薄均匀的一层导热硅脂,铁盖四角和四条边可以涂上会凝固的硅胶,这样涂好后放置一段时间就可以把铁盖{yj}地固定在处理器上,还可以保持比较好的散热性能。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熟练度,装得好就一劳永逸,但缺点是装得不好的话阻碍散热,拆开铁盖重新装又有可能磨损CPU核心。

  不加装铁盖的情况下,对于散热器的选择就要特别小心。原则是想尽办法让CPU核心和散热器的底部充分接触。对于传统的普通风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扣具垫纸,12层左右的A4纸为宜。

 

4、内存比例控制的限制和解决办法:

  在P4+DDR的架构里面,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频率的比例关系一直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实际上典型的算法是按照CPU默认外频的不同,每一种默认外频下,对应一到几种总线/内存比例模式,具体的情况如下:

  100外频 DDR266 (3:4是{wy}的模式)

  133外频 DDR266/DDR333 (1:1 4:5 两种模式)

  200外频 DDR266/DDR320/DDR400 (3:2 5:4 1:1 三种模式)

  在CPU默认外频133和CPU默认外频100超到133的两种不同情况下,可供选择的DDR频率是不一样的。后者只有3:4的{wy}模式,所以当CPU超到133外频时,内存频率同时超到了266*4/3=DDR354,并且没有其他选择;对于前者则不然,用户可以选择DDR266和DDR333两种不同的内存频率。也就是说,当前内存可以运行在哪一些频率下不仅取决于当前的CPU外频,还跟主板侦测到的CPU默认外频有关。

  绝大多数的Intel 845系列/865/875系列芯片组的主板的内存频率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算法的基础上的。因此。往往当希望把CPU从较低的默认外频超到比较高的外频时,内存的频率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增长上去而超过了内存条能够承受的范围而导致超频失败,尽管主板和CPU本身是可以超到那么高的外频的。很典型的例子是:一个编号SL6PQ的P4 1.8A(D1修订),其CPU本身通常都可以超到3G-3.6G的频率下,已经从默认的100外频超到了166-200的外频,这样,内存的频率至少都要求能够达到333*4/3=DDR443甚至400*4/3=DDR533,显然对于目前的内存规格来说比较不现实。这种尴尬情况对于P4M这样的CPU来说更是严重,因为P4M的特殊性,低至100*12的默认频率,随便超到2.4G以上的时候就至少需要200的外频,而3G以上更是达到了250以上甚至接近300的恐怖外频。如果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内存频率的需求将会提高到DDR533乃至DDR666甚至直至DDR800!这就成为C4M/P4M系列超频的{zd0}关卡。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至少有两种:

  (1) 选配可以改变CPU的假定默认外频的主板。一种类型是主板有硬跳线可以假定CPU的默认外频而不去理会出厂时的标称外频,比如SOLTEK的86SPE-L和DFI的PS83-BL这种类型的板,但硬跳类型主板美中不足的是,通过硬跳改变假定默认外频的时候也定死了可以选用的几种内存模式;另外一种类型是主板BIOS可以灵活地改变CPU的假定默认外频,比如ABIT的IS7/IC7系列和ASUS的P4P800/P4C800系列,然后就可以自由地选择需要的任意一种内存比例,在ABIT的SoftMenuIII中甚至可以做到把默认100外频的CPU假定为100/133/166/200的默认外频而实
际上当前外频超到250,这样做的神奇效果是把默认100外频的P4M 1.8A超到3G(250*12),而内存比例可以根据所选的假定外频而自由的选择3:4、1:1、4:5、5:4、3:2中的某几种,假如你有DDR800,不妨疯狂一把4:5模式或者3:4模式^_^。

  注意:不同模式下对内存性能要求不太一样,一般来说异步模式对内存的要求更高,更容易不稳定,比如在CPU可以稳超250外频的前提下,200外频DDR400(1:1)能够稳定但250外频DDR400(5:4)未必稳定,甚至250外频DDR333(3:2)都不能稳定;同样3:4 4:5等模式也可能增加不稳定因素,这也是超频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 在已有的主板不能改变CPU假定默认外频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CPU的针脚来更改CPU传递给主板的默认外频信息。如Socket478针脚图中所标示,对于默认100外频的P4M/C4M,拔掉A针脚默认外频就变成了200,拔掉B针脚默认外频就变成了133。当然更谨慎的做法是把需要改动的针脚轻轻地齐根折弯让它贴着底板,只要不插入CPU插槽对应的孔中,效果和拔掉一样,而且还有机会改回来。操作时务必要小心不要搞弯或搞断附近的其他针脚,另外折弯的针脚不要同时接触到附近两个以上的其他针脚以免造成短路。对于默认133外频的P4M,情况更加复杂,这里不再累述,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小心试探……

高xxxCPU选购(P4M/C4M)

Socket478 CPU背面针脚定义图(缺口朝右上角)

5、电压的控制
  (以下电压都指用在桌面主板上面的情况,用在移动芯片组上面的情况不考虑了)

  桌面P4和P4M,默认电压方面分别为1.5v/1.525v和1.575v,而且可以被Intel 845S/D/E/G/PE/GL/GV/GE全系列,VIA P4X266/266A/400/PT800/880全系列,SIS645/650/651/648/655/FX全系列以及Intel E7205/848P/865P/PE/G/875P全系列正确地识别.所以在电压方面,这两款类型的处理器不会带来额外的麻烦;

  C4M的默认电压是1.625v,可以被Intel 845S/D/E/G/PE/GL/GV/GE和VIA P4X266/266A/400以及SIS645/650/651/648 还有Intel E7205/848P/865P正确的识别到,比较特殊的是在部分Intel 865PE/875P和VIA PT800/880以及SIS655/FX这芯片组主板上面,C4M直接插上去无法通过自检!解决的方法是把上面的socket478针脚图里面标注的C针脚拔掉或者折弯紧贴底板.这样就可以顺利通过自检,但默认电压不再是1.625v,而是变成了1.225v.即是-0.4V,旁边那一针是-0.2V,再一根是-0.1V(推荐)。

  

6、几种主流型号主板上的实战案例:

  笔者提供自己在各种主板上使用P4M/C4M系列碰到的各种技术上的难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各位追求极限的网友选配主板时有个预先的参考,并有助于顺利地使用这些另类的CPU。

  (1)首先是升技845E/PE/865PE/875P系列的板,由于SoftMenuIII超频工具设计上极大的灵活程度,这一系列主板对C4M/P4M超频的支持度{zh0},超频方面碰到的障碍降低到最少,{wy}的缺点是同样的cpu核心电压和频率下,该系列主板总是比其他品牌发热量大一点。P4M在这些主板上超频都相当简单,C4M要注意的是用在IS7/IC7系列必须改低默认电压到1.225v才能通过自检,BIOS中可以向上加电压到1.6v,如果需要更高的电压,可以把socket478针脚图中,C针脚左边的两个针脚短接起来以获得1.475v的默认电压,而且可以通过主板自检,这样BIOS中可以加到的{zd0}电压达到1.85v。具体的做法是从UDMA66/100的IDE线中抽取最细的一股铜丝,长度大约是CPU针脚长度的两倍多一点,对折成顶端相连的两半,找到要短接的针脚所对应socket插槽中的两个孔,将对折的铜丝均匀地插到这两个孔中,然后小心地插入CPU。请谨慎考虑,小心操作。

  (2)华硕的P4P800/SE/P4P800系列:它们的设计也比较特别,xx忽略CPU默认外频的影响,在用户设定的外频上,智能判别可以提供内存比例,虽然选择不如升技丰富,但足够满足大多数的超频情况;更方便之处在于无论C4M/P4M直接插在这些板上面都可以通过自检,无需像其他865PE/875P上C4M一样对针脚做改动。遗憾的是该系列的主板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自检的流程似乎与众不同,按照笔者的理解就是先检查CPU传递给它的默认电压值和设定的CPU最终主频,然后在这个电压下对这个主频自检,能够自检通过后才套用CMOS中的其他设定。这种情况造成一个困扰,如果CPU超频到设定的期望主频时默认电压不足够使它通过自检,那么即使CMOS中加再多的核心电压也于事无补。比如:默认电压1.2v的2.3G M P4,超频到3G以上的频率时,尽管CMOS中设置了+0.3v以上的核心电压,但太低的默认电压导致自检失败,无法启动,这种情况下上面的铜丝大法又可以派上用场了。实际上,上面说的C针脚直至它左边的四个针脚都与电压有关,不同的连接方法会带来不同的默认电压,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查阅Intel关于socket478针脚的PDF,相信会有所帮助。

  (3)技嘉的8IPE1000/8IK1100主板:技嘉P4系列的主板设计上都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外频比例锁,比如100外频的CPU,无法超过150以上的外频,即使CPU本身和内存都不成问题。就算偶尔开机显示到156,160之类的外频,重起保存之后最终都是固定在149或者150的外频上。对应于133外频和200外频的超频上限分别为180和275左右。另外,内存比例控制也是遵循最典型的算法。因此,要在这一系列的板上把低外频的CPU超频到比较大的幅度(如100超250),{wy}的出路就是通过修改CPU针脚改变默认外频,避开外频比例锁和过高的内存频率需求。

  (4)Epox 865PE/875P系列主板:对于C4M/P4M,Epox超频方面的障碍除了内存比例也遵循典型算法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默认133外频的P4 2.4B CPU,超频到133-199外频都正常,但外频超过200以上的时候,BIOS会轻易地显示P4 3.6G(200*18),P4 4.5G(250*18)之类,但进到Windows中用软件检测一下就会发现,外频实际上回到了200/1.33=150和250/1.33=187之类。此外,部分版本的磐正865PE/87

 

7、简单总结:

  C4M拥有赛扬的低价格和256K二级缓存性能优良的先天优势,P4M拥有比P4更加低廉的价位、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总线频率,总的来说,这两款移动处理器相对于Northwood架构的桌面处理器具有更高的xxx。使用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预先计算好内存比例和电压,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选购合适的主板或者对CPU针脚进行小小的修改,并且吸收上面提到的6个主板的实战案例中碰到的经验教训,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获得更好的性能,花费更少的Money并且取得DIY的乐趣,呵呵,相信读者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这几天各硬件网站最火热的莫过于Intel的Celeron D处理器评测,实际上,Celeron D处理器可以看作是个采用了90um工艺的C4M处理器,因为有新的工艺支撑,所以比Northwood C4M拥有更好地超频潜力。话虽如此,笔者要提醒大家的是,相对于Proescott恐怖的发热量和超长的流水线,C4M比较容易达到3G左右的频率而保持较低的热量,而且价钱相对低廉,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可以部分代替现在红火的Celeron D。但对于追求更高性能的用户来说,毫无疑问改善散热挑战CeleronD将会是更好的选择。本文提到的一些超频方面的方法也许对CeleronD也有帮助。

  文章的{zh1},笔者要善意提醒大家:购买这些移动处理器,保障方面当然不如行货桌面处理器,会有小小的风险,而且改造过程中有一定的概率损坏,务必要小心操作。

 
其它资料: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笔记本P4M应用于台式机主板,免费榨取CPU的性能_烟云十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