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贮存和利用需要哪些景观措施?

  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在景观设计中对海绵城市项目最为重要的内容,那么,我们景观设计师们在做海绵城市项目的雨水系统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这里我们从雨水资源的利用措施、雨水的收集、净化、贮存四个方面分别利用案例来介绍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集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渗滤池、低洼绿地、梯田、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

 

渗滤池:结合池塘、洼地设置渗滤池,池塘与洼地维持少量水位,除有集水功能外还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放的水域还能提供亲水及视觉美化的效果。


渗滤池

花畦:池底覆以土壤并种植吸附污染物的湿生植物,具有调节与改善水质的功能。


植草沟:用植被覆盖的集水、排水渠,主要用于疏散暴雨径流以及移除污染物,提升水质,保留乡土植被维护景观品质,提供生物栖息的空间,且植草沟设置及维持保养的费用低于传统的地下管线。


渗滤沟:渗滤沟是利用卵石、碎石等空隙为雨水提供滞蓄空间的方法,在地面设卵石沟或卵石槽导引地表径流至卵石间的孔隙。


渗透性铺装:采用渗透性地面铺装是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有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的优点。


绿地生态水渠

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道路渗滤沟

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收集和利用。


根据具体位置及路幅宽度不同,渗滤沟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主园路渗滤沟:路幅宽6m,行人较多,雨水稍有污染,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②硬质广场路面: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广场中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③3m宽园路:渗水砖路面+渗滤沟+穿孔集水管;④山体渗滤沟:内侧做渗滤沟,隔一定距离结合地形设置渗滤池或贮水池;⑤木栈道:栈道下方设置低洼绿地;⑥停车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结合植草砖停车区,尽可能让雨水下渗,此处雨水污染较大,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


土壤渗滤净化

 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人工湿地净化

 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用水泵进行循环。


生物处理

 参考中水处理流程,结合人工湿地设计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冲厕、盥洗排水的净化系统。


人工湖

 结合景观水景要求设计人工湖,包括初级净化池、次级净化池、清水池。雨水收集利用时主要从清水池用泵抽取,供附近的冲厕用水以及补充山地绿化灌溉用水;少量溢出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湖水的常水位标高比溢流口低10cm,而驳岸的标高则根据常水位来设计这样处理可以使降雨蓄存量增加,保证至少单次降雨量在50mm以下时不会产生溢流,既保持了平时湖水充盈的亲水效果,又为雨季蓄水打下了基础。在人工湖设计有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池,这些种植池在丰富湖区景观的同时,也承担着沉积雨水带来的泥沙的作用。为保证湖水清洁,防止水质恶化,中水处理系统对湖水进行循环处理,同时为公园里其它绿地喷灌系统提供水源,使得汇集的雨水得以充分利用。


地下贮水沟

 结合生态集水渠设计地下贮水沟,既是集水沟,也是贮水设施。贮存的水过滤后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供给附近低标高厕所冲厕以及绿地灌溉,贮存沟内溢流出的雨水排入下游净化池中。


地下贮水池

 根据景观场地设计及绿化灌溉就近原则,设置2种形式的地下贮水池:①自动滴灌式贮水池:主要设置在阳光草坪高位坡地上,抽取清水池中雨水,贮存在坡顶土层下方贮水池中,结合滴灌系统,利用重力作用灌溉下游草坪;②山地贮水池:水源主要来自高位集水沟收集过滤的雨水,必要时用水泵抽取清水池雨水补充;贮存的雨水主要用作附近低标高厕所冲厕以及绿地灌溉;利用溢流管将山地贮水池连成一个系统,水量过多则通过溢流管逐级下流,{zh1}排入清水池中;缺水时通过水泵抽取清水池中雨水,逐级提升至{zg}位贮水池中。

   整个雨水规划中的几个大型雨水滞留区都很好的结合地形设计,由于地势东高西低,在场地的西边缘{zd1}洼处,规划了一个可作为公园绿地使用的大型滞水区域,下暴雨时可滞留大量雨水从而起到防洪作用,平时是可进入的休闲绿地,雨水顺应东高西低的地势沿地表可形成溪流景观。

郑重声明:资讯 【雨水收集、贮存和利用需要哪些景观措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