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研究

动力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0-05-02 20:36:43 阅读161 评论3 字号:

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改性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LiFePO4)和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三元材料。日本和韩国目前主要开发以改性锰酸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为正极材料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如丰田和松下合资成立的Panasonic EV能源公司、日立、索尼、新神户电机、NEC、三洋电机、三星以及LG等。美国主要开发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如A123系统公司、Valence公司。而德国等欧洲国家主要采取和其它国家电池公司合作的方式发展电动汽车,如戴姆勒奔驰和法国Saft联盟、德国大众与日本三洋协议合作等。但目前德国的大众汽车和法国的雷诺汽车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也正在研发和生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国内目前普遍选择磷酸铁锂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甚至是证券公司等市场分析员都看好这一材料,将其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下列两点:首先是受到美国研发方向的影响,美国Valence与A123公司最早采用磷酸铁锂做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其次是国内一直没有制备出可供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使用的具有良好高温循环与储存性能的锰酸锂材料。但磷酸铁锂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根本性缺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磷酸铁锂制备时的烧结过程中,氧化铁在高温还原性气氛下存在被还原成单质铁的可能性。单质铁会引起电池的微短路,是电池中最忌讳的物质。这也是日本一直不将该材料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因;

2、磷酸铁锂存在一些性能上的缺陷,如振实密度与压实密度很低,导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低温性能较差,即使将其纳米化和碳包覆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3、材料的制备成本与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电池成品率低。磷酸铁锂的纳米化和碳包覆尽管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是也带来了其它问题,如合成成本的提高、电极加工性能不良以及对环境要求苛刻等问题。尽管磷酸铁锂中的化学元素Li,Fe与P很丰富,成本也较低,但是制备出的磷酸铁锂产品成本并不低,即使去掉前期的研发成本,该材料的工艺成本加上较高的制备电池的成本,会使得最终单位储能电量的成本较高。

4、产品一致性差。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磷酸铁锂材料厂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磷酸铁锂的合成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有固相磷酸盐、铁的氧化物以及锂盐,外加碳的前驱体以及还原性气相。在这一复杂的反应过程中,很难保证反应的一致性。

5、知识产权问题。目前磷酸铁锂的基础专利被美国德州大学所有,而碳包覆专利被加拿大人所申请。这两个基础性专利是无法绕过去的,如果成本中计算上专利使用费的话,那产品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此外,从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经验来看,日本是锂离子电池最早商业化的国家,并且一直占据着xx锂离子电池市场。而美国尽管在一些基础研究上{lx1},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大型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因此,日本选择改性锰酸锂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更有其道理。即使是在美国,利用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厂家也是各占一半,xx政府也是同时支持这两种体系的研发。鉴于磷酸铁锂存在的上述问题,很难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如果能够解决锰酸锂存在的高温循环与储存性能差的难题,凭借其低成本与高倍率性能的优势,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将有巨大的潜力。

 

附件:电极中的各种材料及其基本用途特性

1、导电剂类

     碳墨类导电剂,属无定形碳,导电性能良好,有强吸附性,比表面积大,约为60-100 m2/g,其本身没有容量。

    人造石墨类导电剂,导电性较碳墨类稍差,但比表面积较小,为10-30m2/g,本身有容量,约为290mAh/g,其加工性能较好。
  
     另外还有xx石墨类,因其本身导电性良好,也可作为导电剂,又因本身容量较高,也可作为负极材料。而纳米级碳纤维,导电性能良好,加工性能良好,但价格昂贵。

2、电极材料

   就一般锂离子二次电池而言
 
   正极材料:钴酸锂,本身克容量135-150mAh/g,压实密度3.65-4.00g/cc,放电平台高,加工性能好,良好的循环性能。

   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xx石墨改性类等等。

   普通人造石墨:克容量290-310mAh/g,压实1.45-1.55g/cc。
 
   中间相碳微球:克容量310-320mAh/g,压实1.55-1.60g/cc。

   xx石墨改性:克容量320-340mAh/g,压实1.55-1.65g/cc。

3、胶类:

    对于俗名为PVDF的高分子胶来说,其化学名为聚偏氟乙烯,其粘度的大小受分子量、官能团位置及加工工艺影响。一般来说,对于相同加工工艺、相同官能团位置,则其分子量越大其粘度越高,但随着粘度的增高,其对浆料的沉降现象也就更为明显。

   而CMC和SBR则为水性体系中所配合使用的胶。 CMC(羧甲基纤维素纳):本身有粘接性能,但在水性体系中其最基本作用还是分散材料及SBR。 SBR(丁苯橡胶乳 ):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与CMC混合使用,其粘接性能较好。

电池表现良好性能需要满足的几个条件

对于材料来说,要使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无非要达到以下几个条件:

1、材料本身结构的xx性,颗粒大小的均一性,颗粒外观的平滑性。

2、活性物分子在电极中的均一散布

3、活性物分子与导电剂的良好接触

4、顺畅地传导网络

5、与电解液良好的浸润程度

6、针对各种材料性能的良好工艺条件。

电池基本制作方法及顺序

1、搅胶

PVDF:按照所要配置的浓度称取足量的PVDF干粉,放入干燥烘箱内,以70-80度恒温烘烤30-60min,再称取足量的NMP入配胶容器中,将容器固定,再匀速分散地将PVDF干粉加入容器中,边搅动边溶解,直到加完PVDF干粉,将容器尽量密封,搅拌3-4h,待干粉xx溶解,可慢搅以除去胶中的气泡或是将其溶液倒入固定容器中,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即可。

此胶忌水,其浓度一般为12%。

CMC:方法步骤基本同上,只是该溶液体系为水性,其溶剂为去离子水而非NMP,且该溶液体系浓度一般为2-3.5%。

2、搅油性材料

将材料取足量于160度真空烘箱真空烘烤4h,取出材料待其冷却后再行搅拌,一般步骤如下:

2.1    加入导电剂SP,用足量NMP将其润湿,并快搅10-20min。2.2    向{dy}步中加入其它导电剂,快搅10-20min。

2.3    加入活性物及胶,用勺子搅拌,后将其置于搅拌器上高速搅拌,直至看到浆料表面较为光滑,转而将其固定于搅拌器上搅拌2h(此步要求浆料要高速稠搅,达到分散之目的)。

2.4    调节其固含,慢搅30min以便除尽汽泡。2.5    取下浆料,过滤。

3、搅水性材料

3.1 加入导电剂SP,用少量NMP将其润湿,并搅拌10-20min。

3.2     向{dy}步中加入其它导电剂、活性物及CMC与适量的H2O,用勺子搅拌,后将其置于搅拌器上高速搅拌,直至看到浆料表面较为光滑,再将其固定于搅拌器上搅拌1.2-1.5h(此步要求浆料要高速稠搅,达到分散之目的)。

3.3    向第二步中加入适量的H2O调节稀稠。

3.4    向上一步浆料中加入足量的SBR,中速搅拌至SBRxx溶解,大概30min左右。(加SBR时要求低温慢速)

3.5    加入浆料含水量10-15%NMP(含第1步中加的NMP),慢搅除气泡,30min左右。

3.6    取下浆料,过滤。

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及影响

1、烘料目的、时间及温度。

电极材料:为除去其中的水份、油脂及尘灰,烘烤条件一般为160度4H。

胶:主要除水份,烘烤条件一般70-80度烘烤30-60min。

草酸:除水份及结晶水,烘烤条件一般70-80度烘烤20-30min。

2、导电剂的使用原则。

导电剂一般混合使用,采用取长补短法则。

3、配料时加料顺序之区别与优劣。

导电剂与胶添加顺序、草酸添加顺序、NMP在水性料中的添加顺序等等。

4、导电剂添加量对电池的影响。

导电剂加少对容量、循环、平台、高低温放电性能及大电流放电、安全性能、内阻等均有影响,

5、胶加少及加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6、配料时急速冷却有何影响。

7、在油性负极配置中为何加草酸以及草酸的加法与及量如何。

   加草酸有两个目的:除去铜箔表面氧化层及在铜箔表面形成腐蚀沟,增加浆料对铜箔的附着性。其用量一般为PVDF用量的2%。

8、CMC、SBR在水性料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CMC与SBR均有粘接性,在浆料中配合使用,其中CMC在此时主要起分散作用,SBR则主要起粘接作用。

9、配水性负极为何加NMP以及用量方法如何。

    水性负极中添加NMP主要是增加负箔表面张力,使浆料表看来更为光滑,且为了避免拉浆时的收边现象。不过,加料时应注意:SBR与NMP均为高分子有机物,快速或高温均能使两种材料发生反应,出现果冻状且伴有气体产生,表现为浆料中的小气孔。

10、固含、粘度和胶种类之间关系。

11、拉浆时烘箱温度高低如何。

拉浆进温度过低极片未xx烘干致后序掉粉,温度过高,极片掉粉或出现明显裂纹、及有收边现象。

12、拉浆面密度不均匀或偏大偏小。

    拉浆面密度不均匀分为几个方面:极片前后面密度不一致,两边面密度不一致,极片搅料不均匀导致拉浆时面密度不一致,材料本身性能不稳定致拉浆面密度不稳定,另外还有极片面密度偏大或是偏小。

13、对辊压力调试。

    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从粒子的微观结构来讲,二是从电极外观来说。

14、制片过程中与制片完后极片烘烤条件设制。

    极片烘烤目的是为了去除水份,但对其温度及时间却有控制,在制片过程中极片烘烤温度为130度,而在制片完成后极片烘烤温度为90度。

15、极片的储存条件。制片完成后,极片要储存在密封干燥环境中。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动力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研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