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风云人物——林遵

南沙风云人物 ——林遵

2010-04-28 10:58:00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林遵将军是我十分敬重的xx将领之一。三十多年前,林遵将军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笔者当时任参谋。按惯例,值班人员每天早晨在作战指挥室进行交接班。当笔者向坐在椭圆形海图台后的舰队首长们汇报{yt}情况时,无意中发现大多数首长都放松地斜靠在椅背上,唯有林副司令正襟危坐,身板笔直,目不斜视,认真地听取汇报。当时我惊叹他不愧是正规海军学校毕业出来的高材生,在任何时候都注意军人的仪容仪表。就这一点,令笔者肃然起敬,至今不忘。

林遵(1905—1979),又名林尊之。福建省福州市人。1905年生于福建福州,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父亲林朝曦曾供职于北洋海军,并参加了中日甲午海战。由于祖辈的影响和近代中国海军发祥地的熏陶,青年时代的林遵对海军便情有独钟。1924年,19岁的林遵满怀振兴中国海军、洗雪甲午之耻的雄心壮志,以优异成绩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28年从海校毕业后,在南京鱼雷枪炮训练班和“通济”舰当见习生。第二年(1929年)考取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先后到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大学和其他几个专科学校学习海军战略战术和各种专业知识。1934年10月毕业回国后,曾任“宁海”舰和“海容”舰枪炮长、福州海军学校队长,“宁海”舰航海官,“启强”舰副舰长等职。1937年4月被国民政府派赴英参加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任特使团海军武官。5月赴德国管理海军留学生,准备接收中国购买的潜水艇并在柏林学习潜水艇水下通讯技术。因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5月下旬带领10多名学员离德回国,任国民党海军永绥军舰代副舰长,第五游击布雷大队大队长,国防部研究院海军研究员,参谋总长办公室海军参谋。194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海军副武官,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

林遵的阅历十分丰富,可以说他的一生是光辉xx的一生。概括起来,他的军旅生涯中最为闪光的有两件事,载入了中华民族史册,让国人永远记住了他:

1、代表祖国接收南海诸岛

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政府积极策划收回东沙,南沙及西沙群岛。1946年10月,国党政府决定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舰队进驻

当时国民党政府决定,先派舰队收复南沙及西沙群岛,收复完成后, 行政上交由广东省管辖。因此,接收南沙及西沙两群岛的工作,就交由中央內政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执行。中央內政部的执行单位是方域司,其主要职责在国家领域的勘测及国家疆界的确定。广东省政府的职责在南沙岛屿的水文、气象、生物资源调查及未來建设计划。

为了加强水文地理专家队伍,中央政府调借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作为内政部接收南沙群岛专门委员,主要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内政部方域司的曹照孟协助此项工作。广东省政府派出省水利局专家麦蕴瑜為接收专员。除內政部方域司和广东省外,参与单位还有空军总部、联勤总部、海军总部等。海军的职责最为重大,要选派主力作战舰船,除接送中央及地方专员完成接收任务外,还须装载国家疆土标识的石碑材料、水文、气象仪器、医疗器材、日用物资等,并保证武装登岛的成功。

为此,中央政府委任林遵上校为进驻西沙、南沙的海军舰队指挥官,于10月29日率护航驱逐舰“太平”号、猎潜艇“永兴”号和“中建”、“中业”两艘登陆舰组成的舰艇编队,离开上海吴淞码头出征远航。途经舟山群岛、台湾海峡,到达海南岛的榆林港。为抢时间迅速接收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决定兵分两路,他率“太平”、“中业”两舰前往南沙群岛。经过艰苦的航行,于12月12日到达南沙群岛中{zd0}的岛黄山马峙(即太平岛),随即乘艇环岛实地察看。1946年12月15日接收人員准备工作就绪,分别在该岛竖立了刻有“太平岛”三字的“主权碑”。其中一座大型石碑立于岛的西端,高约5尺,宽三尺,竖立于二层石阶之上。石碑正面上端刻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岛”三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另外一座较小的石碑,高约5尺,宽不足一尺,立于岛之东端,石碑正面朝东,上刻“南沙群岛太平岛”,背面刻“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碑北面刻“太平舰到此”,南面刻“中业舰到此”。这天,工作人员在太平岛上竖起旗杆,全体登岛人员举行了庄严的升旗典礼,然后太平舰、中业舰在海面上鸣炮,炮声悠扬,向世界宣示中国在这里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至此,接收仪式顺利完成。

12月15日,林遵率舰队北上,途中巡视了南泰岛、中业岛、南子岛和北子岛,又驶向西沙群岛,巡视了中建岛。月底率四艘军舰回到广东。春节后返回上海。完成了接收西沙、南沙,在南海诸岛行使我国领土主权的历史使命         

 2、率海防第二舰队起义,催生了人民海军

1947年1月,林遵任国民党海军点验委员会副主任,翌年1月被任命为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担负国民党长江下游的防务。1948年10月开始与中共地下组织建立联系。当年秋天中共党组织派当时任国民党《中国海军月刊》社社长的郭寿生,动员林遵率第二舰队起义。郭先后三次与他会晤,并得到了林遵同意起义的许诺。以后中共党组织又多次派人和他联系。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南京危如累卵,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眼看大势已去,凭江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已不可能,便企图将第二舰队撤出长江。1949年4月22日深夜,桂永清紧急召见,命令他指挥驻泊在南京的30余艘舰艇,在草鞋峡江面集结后,尽快驶出长江下游。如果违令不走,则派空军轰炸。林遵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23日晨即召集各舰长和艇队长会议,向大家讲明了形势,按多数人意见留下,并即派人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后,率领海防第二舰队的护卫舰2艘,炮舰5艘,登陆舰2艘及{dy}机动艇队艇只11艘,第五巡防艇队的艇只5艘,共计30艘舰艇,官兵1271人,在南京笆斗山江面举行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主力占领了南京。就是在这{yt},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央指示,在江苏泰州城边的白马庙决定成立解放军{dy}支海军xx——华东xx海军。当天,华东xx海军宣布成立,张爱萍将军出任司令员,4月23日就定为人民海军成立日。林遵所率起义的30艘舰艇和1271名官兵,成为其重要的骨干力量。此即人民海军建军日的来历。

5月18日,xxx主席、朱德总司令来电慰问林遵将军和他率领的全体起义官兵,称赞他们的起义是“南京江面上的壮举”,“是值得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8月28日林遵等原国民党高级军官,在北京受到了xxx、朱德、xxx的接见。

  3、建国后致力海军建设

 1949年9月,中央军正式委任林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xx海军{dy}副司令员。当月,林遵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y}届全体会议,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1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授会主任。1952年任军事学院海军系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57年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7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当选为人民代表,曾出席过{dy}、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林遵积极参加人民海军的建设,尤其在海军初建阶段主动承担了训练技术骨干的任务,亲自编制教学大纲和训练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地举办短期训练班,培养技术骨干。后来长期从事院校工作,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亲自参与制定计划,审阅教材,向学员讲辅导课,翻译外文资料,为海军培养了大批人才。1975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时已身患重病,因此更加珍惜时间,不知疲倦地视察防区,深入各个军港码头、基地、工厂、仓库、xx,并出海参加舰艇演练。1975年底和1976年初,短短几个月,视察了东海舰队防区的大小单位60多个。还参加海军在上海召开的新型舰艇定型鉴定会议和海军装备会议。在患病住院期间,仍关心着海军的发展和建设,关心着祖国的统一大业。对在台湾的故旧十分怀念,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并为此做了不少工作。1979年在上海逝世。

   后人在回顾林遵奉命率舰队接收南沙诸群岛这段历史时,不少人认为功劳不在林遵本人,而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命运将林遵推向了南沙历史的前沿,作为海上编队指挥,作为踏上南沙太平岛的中国{zg}军事长官,历史不偏不倚地为他记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南沙风云人物——林遵】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