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从今天开始我们栏目将会推出特别系列节目——《xx美日贸易摩擦》,我们将会围绕发生在上个世纪的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来展开评论。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中间隔着太平洋的国家,在过去的50年当中,它们之间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较量,在这场较量当中,贸易争端首当其冲。从纺织品到钢铁、从家电到汽车,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美日之间的角力?这场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博弈会给今天带来怎样的启示?我们将会在节目当中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何帆和张鸿。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来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今日话题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将来关注您的留言。
好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战后50多年的时间当中,日美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
纺织行业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龙头,1美元衬衫等出口纺织品成功席卷美国市场,开始对美国纺织产业构成威胁,也引发了日美之间的纺织摩擦,日本一部电视剧《官僚的夏天》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当时的景象,最终日本让步,两国在1971年签订了日美纺织品协定,纺织品贸易摩擦得以平息。
此后,美国人发现,身边的日本货还在增加,两国贸易摩擦从纺织品扩大到彩电、钢铁、机械、化工等领域。1976年,日本向美国出口彩电占美国市场的40%,美国部分电视机厂家要求限制从日本进口,对日本倾销行为提出诉讼,日本再一次采取了单方面的自动限制对策。在1977年,与美达成维持市场秩序协定,三年有效期内,每年对美国出口电视机限制到175万台,同比削减了40%,上世纪80年代后,经济实惠的日本小汽车开始抢滩美国市场,每四辆中就有一辆是日本车,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家”,开始迎接日本的挑战,从1979年到1992年,有关汽车贸易摩擦的谈判,几乎就没有间断过。
90年代初期,美日的汽车贸易赤字占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的3/4,199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甚至亲自挂帅为美国汽车充当推销员,并警告汽车问题已经成为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此后,日本决定从当年起,把对美国的轿车出口量由230万辆降为165万辆,并以行政命令形式将新定的出口限额分摊给日本各大汽车生产商,进入2000年,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基本上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解决,单个产品,单个行业的激烈贸易冲突趋于平息。
主持人:看到刚才这个短片,我们仿佛看到的是日本产品在过去的这五十年当中进入美国市场的一个时间表,各式各样的产品,从钢铁到汽车,到电视机,日用品,等等这些xxxx的日本产品就在美国市场上所向披靡了,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在你们的分析和观察当中,日本产品到底是靠什么可以如此驰骋美国市场?
张鸿:首先这个日本政府非常看重贸易,在二战以后,日本一直把出口作为国家战略,他们是提出的口号叫“贸易立国”,而且我看一个史料说,当时他们的内阁有一个特别的叫出口会议,就是主持人是首相,每周都有很多的大臣,相关大臣,然后咱们来讨论怎么才能扩大我们的出口,当时提出的口号叫“不出口毋宁死”,所以你看他们把出口……
主持人:这是{wy}的目标,特定的目标。
张鸿:把出口当做了自己生死存亡的一个特别大的事,但是你光下决心是没有用的,还得有一个好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二战以后,日本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他是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给他很多钱,然后让他去发展,然后他生产的东西给谁呢,给美国,他都出口美国了,而且呢,他又是个战败国,战败国他没有军事,所以他不需要掏钱,而你看美国在冷战期间他大量的搞军备竞赛,很多的钱投到那去了,那日本就可以专心的去干他的这些民用工业,所以很快他的速度就增长到可以和美国抗衡。
主持人:其实在很多领域我们看到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是所向披靡的,但是在他们大举杀到美国市场的这个过程当中,伴随他们的就是争端不断的贸易摩擦,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日本到底为什么还依然拥有这样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被贸易摩擦所拖累?
何帆:在美国人看起来,日本之所以出口这么好,他们就想这肯定是有秘密武器,日本人肯定是吃了兴奋剂,然后成绩才这么好。
主持人:反正他们是特制的。
何帆:对,但是其实美国人忘了,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兴起,首先是拿到了美国发的请柬,然后他才可以发展起来。
主持人:就是这个市场其实是有需求。
何帆:对,因为在二战之后的时候,一直到1952年之前的时候,日本是美国的占领国,然后在这段时间的时候,日本其实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后来的时候为什么这个能够发展起来,{dy}步就是我们知道在50年代初期的时候,爆发了这个朝鲜战争,那这个时候美国就开始大量的来采购军火,而且很多是就近从日本买的,这就等于给日本很多企业{dy}批的订单;那后来到70年代,为什么其他的像电子产品,半导体,汽车,钢铁,日本的这些一个一个的产业都能够兴起了,其实他也没有什么秘诀,他就是孩子到该长个了,然后营养比较好,然后勤于锻炼,你比如说他们这个,一个是储蓄率比较高,那储蓄率高,你当然你国内的投资就可以比较高了,另外一个来说,他有比较好的产业政策,就是他的政府,他的这个政府官员跟美国比起来要少,而且呢这个机构也不像美国那么臃肿,所以他们有更多的能够来集中在重点发展一些产业里头,那么另外呢,就是日本在战后的时候也高度重视像教育,科技,像这些,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大家知道的成功的秘诀,只不过日本做得比较用心而已。可是呢等到后来,日本拿到请柬去参加美国办的这个舞会,结果美国一看,他在这个舞会上大出风头,抢了美国自己的风头,所以美国开始下逐客令了,就开始要制裁日本了。
主持人:我在你的这个评述当中解读到了“意外”这两个字,就是对美国来说,日本的崛起好像是很突然的一件事,因为你看在所有的这个有关日本的描述当中,都会讲到,他们这个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等等,而且他在二战当中还是被人打败的,但是在二战之后,日本的这个经济神话让日本迅速的崛起,那面对这样的一个突然崛起的新的对手,美国到底会如何来应对呢?我们一块来看下面这个片子。
1992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已达到500亿美元,面对日本人暴风骤雨式的出口,美国开始抛出一个个反击武器,{dy}招,实施公开的贸易政策,一方面是对日本实行报复和制裁,另外自己也开始实行战略性贸易。1987年3月,美国对日本四种电子产品,征收{bfb}的惩罚性关税,日本政府此后向美国承诺,开放国内商品,资本和劳务市场,允许美国企业参加日本机场的建设;
第二招,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美国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武器是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1974年,美国修订贸易法中的第301条,规定当别国有不公正或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时,美国可以采取制裁措施进行报复,此后,美国又拿出超级301条款,提出不经过世界贸易组织的许可,采用单方面措施对日本出口的豪华小汽车征收{bfb}的关税,经过拉锯式的谈判,两国最终达成协议,日本放宽对国内汽车配件市场的管制;
第三招,开展政府间谈判,政治外交手段并用,美国还不断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来实现经济谈判所得不到的利益,迫使日本在金融,汽车,钢铁,航空运输,农产品等领域与美国达成协议,强制日本从美国进口商品,扩大其在日本市场的份额,针对贸易摩擦,日本也在积累经验,通过自主出口限制,扩大对外投资,规避和转移冲突,以及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手段缓解摩擦。在2000年,日本还掉头向东,与亚洲多个国家建立稳固的经济贸易关系。
主持人:在刚才这个短片当中,大家看到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他们为了进入或者说占领对方的这个市场,真的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通俗的说,就是双方都较上劲了,我们要问问这个较劲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为什么一定要遏制住日本?
张鸿:他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就是美国的很多的企业出口出不去了,那他效益就下滑,效益下滑的话影响到美国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失业率会上升,很多人找不着工作了,那就麻烦了,这就直接关系到工会。工会你知道美国政府是惹不起的,他们有强大的在国会里面游说的能力,尤其是随着产业的升级,这个工会的级别越来越高,最初的时候可能是纺织品,纺织品的工会可能会没有那么强的实力,但是你知道后来,变成了钢铁,变成了汽车,这些领域的那个工会,那都在美国的这个总统选举当中都被称作票箱,就是他们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时候他就某种程度上转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所以必须政府要解决这个问题,在贸易上面有一个数据的标准,是如果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他的顺差占到了这个国家的这个贸易总额的25%到30%的话,那这就可能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了,而从90年xx始,日本的这样的一个贸易顺差占到美国的贸易额的,按美国统计{zg}达到了58%,按照日本自己的统计{zg}也将近40%,所以他显然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很可能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主持人:其实他们的这个较量应该说给两个国家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张鸿:对。
主持人:何帆在你看来这个影响比较凸显在什么方面?
何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去看,美国在80年代以后,对日本进行的很多贸易制裁,现在看起来都像是一场闹剧,因为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日本不是还是对美国贸易顺差嘛,为什么现在美国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他找到了新的替罪羊,现在开始说中国,中国的出口不公平,等等,还是原来的老调子。那么当时的时候在1987年的时候,在日本的电视上曾经这个不断的播放有一个画面,就在美国的两个国会的议员,在美国国会里头用锤子把一个东芝的收音机砸得粉碎,理由是什么呢?说东芝违反了当时有一个国际条约,说我们都不能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够给苏联出口高科技的产品,他说东芝违反了这个条约,但是日本人不这么看,日本人说那还有别的国家呢,挪威有一家公司还刚刚卖了一大批电脑给苏联,那你怎么不砸他们的东西,怎么砸我们的东西。所以我们制造出来一些高质量产品,我们招你惹你了,我们又没有逼着美国人来买日本的产品,后来的时候美国国会又进一步的,就是制裁在两年到五年之内呢,禁止所有这个美国的企业用东芝的这个产品,但是这个就引起了很多美国的企业,包括美国的一些进口商,还有一些美国的企业的反对,因为后来你就发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种经济的相互联系是太紧密了,你制裁了东芝的产品,很过美国企业他的成本就会上升了,所以就会吃不消了,其实你看当时的那个情况,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帮着美国,那么一个呢,日本在出口一些廉价的产品到美国,使得美国企业的成本很低,那么另外的话,日本在买美国的国债,这个时候使得美国利率比较低,所以这个低的利率又保证美国能够实现一个经济复苏,所以美国在当时的时候,他经济形势相对不错,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日本的支持的,可是美国人他并不这么看。
主持人:不知道当时这个局面是不是日本希望看到的,因为我们梳理一下日本的历史,你会发现,日本这个国家他好像从历史到现在,一直都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求这个兴盛之道,力图能够突破西方所主导的一些经济或者说贸易的这样的游戏规则,但是到了1990年代,他们贸易战失落之后,开始了所谓的失落的十年,也让日本的经济进入了一个低迷期,那么这样的一个失落的十年,到底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启示?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经济全球化,应对贸易摩擦,成为世界性话题,机制与平衡,贸易摩擦能否妥善规避?《今日观察》系列节目——xx美日贸易摩擦。
主持人:欢迎各位回到节目现场,继续收看今天的《今日观察》,在前面的节目时间当中我们截取了日美贸易当中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其实我们如今再来放大这样的历史的时候,你会听到很多专家和学者发出的自己的一些评论,我们马上来看一看他们的观点。
对于日美贸易摩擦问题,相关领域专家也纷纷发表观点。
商务部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李光辉认为,在日美长期的贸易摩擦中,日本常常采取以柔制刚的手法,日本在对美贸易摩擦谈判过程中,表面看来,貌似柔弱,常常采取低姿态,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实际上在过去的日美贸易摩擦中,在市场上日本处于优势,在贸易谈判上美国处于优势,一方面日本的产品不断的冲击美国产品,占领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在摩擦谈判上,日本采取拖磨兼用的手段。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敬认为,在日美经济摩擦中日美两国对摩擦问题采取了多种对策,在双边贸易关系中,常常采取的对策是美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其对美国的出口和开放国内市场,在双边投资关系中,常常采取的对策是提倡资本进出的自由化,在日元和美元的动向上,强调促使日元升值。
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认为,美国号称自己是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其实它在面临自身内部的矛盾,产业受到外来竞争和压迫的情况下,在面临国内经济,政治等各种问题的时候,会采取一些非市场经济的手段,对竞争对手实施打击,如何总结日本企业的经验和教训?躲避美国随时可能进行的打击?同样是值得思考的。
主持人:刚才很多学者都是从自己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我想在我们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也在审视这段历史,那么究竟哪些收获或者说哪些启示是我们今天需要去汲取的?
张鸿:就是贸易摩擦其实很正常,日本除了到{zh1}80年代的时候有一点冲动,然后可能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但是在长达几十年和美国的贸易摩擦的斗争过程当中还是总结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dy}呢,我觉得值得总结的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拖”字诀,就是能拖就拖,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他的是纺织品,然后对美国产生了冲击,然后美国就来说你纺织品你必须得限制出口,你不能到我这来了,这个时候日本就说我们来谈,我先限制我的一点出口,然后咱们这个协议慢慢再签,后来就这么拖着呀,然后一拖好几年,等拖到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个时候美日终于签了这个协定,签了完了以后说我的纺织品不再出口这么多了,但是事实上在这几年日本在干什么呢,在做产业升级,就是纺织品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了,所以他又升级,然后到{zh1}是电视机什么汽车,他玩儿的都是这个,所以你看到日本美国出口是不断的在升级当中,到{zh1}每一个,对美国的相关产业的威胁越来越大;第二个就是软抵抗,我看史料里边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就是当年美国前总统里根跟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就说,说你们这个出口太多了,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这进口点东西,一年能不能补一点,补500亿的缺口。
主持人:让我们的贸易稍微平衡一点。
张鸿:对,能稍微平衡一点,中曾根说,好啊,我回去发动我们买你们的东西,然后回日本发动大家说,每年每个人要买100美元的美国货,然后还提供了一个清单,甚至在电影院还播着美国货的广告,号召大家去买这个洋货,但是他推荐的都是什么呢,都是这个胡萝卜擦皮的这个东西,还有就是猫进门的时候门槛,然后让猫更方便的翻进去。
主持人:就是附加值特别低的一些东西。
张鸿:不是,它不光是附加值的问题,它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幽默,特别搞笑的一个事,本来日本国民就特别相信自己的产品,不太愿意消费美国的东西,这样一弄反而他们会觉得,哦,美国的产品原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就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看到没有,在长期斗争过程当中人家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主持人:那何帆你怎么来看这短距离我们现在并不太遥远的贸易战?
何帆:我们现在看到历史又在重演,不长进的还是美国,美国在当年我遇到什么情况,就是他从贸易顺差突然变成贸易逆差了。在1980年的时候,美国还有14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到1985年的时候,他的贸易逆差就超过了一千亿美元,所以这个时候他没有去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从顺差变成逆差,就急于去寻找替罪羊,那为什么美国会陷进一个贸易逆差呢?有外部的原因,你比如说当时的时候拉美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所以拉美国家的经济不行了,所以拉美国家原来从美国进口的产品现在就减少了。那么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尤其是农业,我们的劳动生产力大幅度在提高,我们也不从美国买那么多粮食,所以他又少了一个大的主顾,那这时候呢,还有一个呢,就是更根本的是美国自己的原因,因为美国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财政赤字,那他的财政赤字从80年的时候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到1983年的时候,三年之后,就已经上升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因为他的财政赤字很大,那就影响到他的长期的利率,他在长期的利率有点太高,长期利率提高之后就使得他的汇率升值的幅度,就是美元升值的幅度就很大,然后又使得他进出口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所以这个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美国自己的问题,你自己有这么大的财政赤字,但美国,美国的习惯就是每一次当自己生病的时候就去找别人,让别人去吃药,那他自己干什么呢?他自己不是吃药,他是嗑药,他服一些xx,比如说一个就是他频繁的用这个“汇率”的这个大棒子,到处去挥舞着汇率的棒子,施压,要求别人你要升值,那么另外一个就是他实际上每一次都是在做赤字财政,然后债务的负担越来越重,这不仅把美国经济拖垮,然后{zh1}也使得世界经济的风险越来越大。
主持人:从历史到现在我们似乎看到的都是一些似曾相识的剧情,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将会如何来评论今天的这个主题,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王柯(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教授):表面上看来日美贸易摩擦的问题{zd0}的原因是美国的过剩的消费引起来的,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常常会出现一种,日本称它为经济的政治家现象,是什么呢,就是说经济界出现问题找政治家,政治家希望借经济问题来发言,实际上日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根本上的问题在于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提高,而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日本采取了什么方法呢,尽量发明一些新的产品,以保持自己出口的能力,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含量;第三个方法运用得最多,就是在当地生产,在美国大量设厂,为了保持低成本,向海外大量转移工厂,这样一做,日本让美国的企业更加缺乏竞争力。
陈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我的看法是日本没有走出美国设给它的陷井,所以日本的发展模式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放弃政治和外交上的自主权,在商品市场上发展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发展出口导向的工业,这一条我认为日本在走到80年代的时候,非常成功,但是在对美国市场有相当大的份额以后,就获得美国非常大的阻力,然后就逼得日本到其他市场上去寻求发展,所以我认为日本实际上只是在产品的研发和行销上面,找到了和美国竞争,而且施以美国压力的办法,但是它有一个{zd0}的困境,是它没有办法突破美国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这个教训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想如果在国与国之间要展开经贸往来,那么贸易摩擦也许就是不可避免的,那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怎么来正确的看待这样的贸易摩擦才是一个理性的态度和观点?
张鸿:最理性的态度就是不要被对方忽悠,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充斥着一些这样的声音,就是我们日本未来十年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他的兄长,成为他的哥哥,然后我们日本将能买下整个美国,这话都听着熟,是吧。
主持人:对。
张鸿:对,这是美国忽悠的,美国呢,就是不断的有人说,说你看看冷战结束了,这个胜利的不是我们美国人,而是你们日本人,你们日本将成为老大,然后日本威胁论,结果日本人自己就弄不明白了,这叫被“捧杀”,还有一个是“棒杀”,就是美国的国会经常动不动会有一些议员说,说我们的这个失业全都是日本人搞的,全都是他们这么大的出口把我们这些人弄惨了,后来你看日本在应对的时候,他们也有很多的游说团体跑到美国的国会去应对,不管是“捧杀”还是“棒杀”,都要求一个国家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然后才能想出应对之策。
主持人:除了这样的一个心态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让我们来理性的面对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
何帆:一个就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来说,其实我们还是要,每个人还是都要信奉自由贸易,因为从贸易我们都能够得到利益,但是现在来捍卫自由贸易变成了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因为当一个国家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一个很自然的反应就是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去寻找替罪羊,所以这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情况,中国呢现在也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受害国,那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是我们现在中国要举起来自由贸易的旗帜,我们要变成自由贸易的{zd0}捍卫者,与此同时的话,其实我们也可以以史为鉴,比如说从日本的情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