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的模拟

千分尺的模拟

2010-04-25 11:04:50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千分尺,又名螺旋测微器。其基本原理尽管非常简单,但由于一个轴向运动,一个螺旋运动,两个读数,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就感到比较困难了。螺旋一转动,脑子就转不过来了,读数自然也就糊涂了。这在多次的高考xx中每次都有大量的错误就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变抽象(由于螺旋测微器的螺旋结构部分在内部,从外部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就显得抽象了)为直接形象,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经常使用的带有螺旋的笔杆、笔帽,用毫米直尺量出几个(5个或10个都行)螺丝的轴向长度,然后从测量过长度的几个丝的、有标记的螺丝的一端旋进(或旋出)到另一端,这样旋进或旋出的轴向总长度就是前面已经测量过的长度。这个长度除以螺丝的个数,就是每个螺丝的轴向长度(这个长度也叫螺纹间距),即螺帽每旋转一周沿轴向前进或后退的距离。

然后再在笔帽沿圆周等角度(或等弧长)标上几个(4个、10个都行),刻度记号,在笔杆上的某一位置也标上一个标记,让笔帽的的0刻度线与竹杆上的刻度对齐,再让学生旋转笔帽一个刻度,问学生:笔帽沿轴向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是多少?(就是一个螺纹间距的几分之一)。这是因为,笔帽旋转一个圆周,笔帽进退的轴向距离就是一个螺纹间距。这样,学生对千分尺的原理也就有了清醒的认识。

然后,再去讲螺旋测微器的原理我使用,以及读数,误差分析,学生学习起来也就非常简单了。其效果比老师在课堂上比划过来比划过去、或者拿着大的模型的效果要强得多。

物理教学并不是物理知识的简单传递,所用的手段也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仪器实验,更重要的是要灵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手边、常见的物体、物件,使学生从亲身、具体地物体运动、变化中自然地得出抽象的、一般的规律、原理,而且从中掌握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这也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千分尺的模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