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金三角”的国际化战略思考
——民族产业遭遇集体尴尬 “白酒金三角”能否扭转乾坤?
本刊记者 孙延元
2009年9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主题为:“为何外国人能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打败中国茶商?”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众多媒体纷纷转载。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仅为平均每公斤2美元,印度茶叶的均价是2.7美元,而受到高度好评的斯里兰卡茶叶均价为3.4美元,中国茶叶如中国没有自主品牌的其他产品一样,在国际市场上只是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
在中药产业,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在递交的提案中指出:日本和韩国通过对由我国低价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返销我国,已垄断国际植物药市场约百分之九十份额,这使历史悠久的中药产业面临非常尴尬和巨大挑战。日本人扬言:在21世纪将“汉医汉药”将改为“东方医药”……。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越来越强大是不争的事实,更多的“爱国人士”也越来越喜欢讨论和拷问:“什么产业最能代表和传播中国文化(或价值观)走向世界”?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白酒、中药、中餐、茶叶、陶瓷、丝绸、武术等几大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产业,人们却不会提出是家电、汽车、IT、日化、服装等这些强势的新兴产业。“传统”和“新兴”,协会是中国经济走向国际的“新领军”呢?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美国的高科技、电影和快餐,法国的葡萄酒和服装,瑞士的钟表,日本的电器、德国的机械、韩国的美容等,所向披靡,享誉全球,他们因产业技艺的精湛、资本实力的强大、品牌价值的塑造,发展到输出产业精神和国家文化或价值观,并最终征服了全世界的消费者,二战以来,这些国家无一不成为令人称羡的富国和强国。星转斗移,进入格局变幻的21世纪,被誉为“醒来睡狮”的东方大国——中国,其产业优势和资本模式将是什么?中国将输出什么样的产业精神、民族文化和品牌价值观,来征服世界消费者,并最终实现真正的强国之梦?
“白酒金三角”呼之欲出
2007年9月28日,位于长江上游的川黔接壤地带,以泸州—宜宾—遵义三地组成、方圆大约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掀起波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主任李国强在“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第21次联席会议”上正式宣布:利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条件,开辟和打造以泸州为中心的“中国名酒金三角(泸州—宜宾—遵义)国际旅游专线”,并将“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人民政府驻上海联合工作处”列为2008年度10大工作重点之一。这片植被茂密、山青水绿,景色秀丽,具有保护良好的独特生态环境的地区,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中国白酒金三角”。
据考察,以泸州—宜宾—遵义组成的长江上游地区,山水相连,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地域性资源,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同时,这片三角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名胜众多,经济发展稳健快速,具有发展国际旅游文化产业的条件和基础。从地图中不难看出,川黔交界处,有一条誉为“中国{dy}美酒河”的赤水河,由贵州仁怀市茅台镇流入四川古蔺县二郎镇,再经合江注入长江,流域周边,聚集了茅台、董酒、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习酒等名酒企业,成为中国最xx的美酒聚集地。
2009年初,由四川省提出“构建中国白酒金三角”设想后,该话题开始在整个川酒行业内持续发酵,并引起全国白酒行业的关注。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已将该调研报告递交省政府审批,并欲将“白酒金三角”方案上报国家相关部委,争取国家支持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一个时期以来,川酒各企业竞相谋划,欲在这一轮发展机遇中赢得先机。
在“白酒金三角”方案中,川酒同时提出整合“六朵金花”,联手“三匹黑马(“丰谷”、“高洲”、“江口醇”)”及川内新兴白酒品牌,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目标,显示出川酒的雄心壮志和抱团精神,并具体规划出“129工程”,即:把四川白酒业打造成1,000亿元的产业,建设宜宾、泸州两大全国性白酒生产基地,打造9户以上全国20强白酒企业。四川提出的时间目标是:2012年将川酒打造成“千亿产业”,2015~2020年,让四川的白酒产量达到全国的百分之六十,让四川的精品酒占到全国精品酒的百分之七十,未来10年,四川的白酒产业将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
自从2007年正式宣布开辟“中国名酒金三角”以来,以茅台为领军企业的黔酒产业,彰显出更加斗志高昂的雄心壮志,规划建设了占地12,100亩的仁怀茅台白酒园区,建成后销售收入将超200亿元;与此同时,遵义市借助革命老区的旅游牌,2008年~2009连续两年隆重举办了“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依托国酒茅台这个xxxx,整合省内的白酒企业资源和经销商资源。茅台等黔酒的积极造势,使“名酒金三角”计划更加声名远扬。据悉,2009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郎酒4家白酒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盈利100多亿元,占据全国白酒行业总收入的1/3。人们期待,不久的将来,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5万平方公里区域,其价值和地位将如同法国的“波尔多”一样,吸引全球目光,成为白酒的“世界窗口”。
民族产业遭遇集体尴尬,白酒板块能否扭转乾坤?
在传统产业中,哪个产业更有国际竞争力?更能传播中国文化或价值观呢?有“国酒”之称的白酒真能挑起民族产业国际化的大梁吗?
在当今“资本铺路、文化输出、品牌制胜”三位一体的年代,由“世界品牌实验室”连续六年发布并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500{zj1}价值品牌排行榜》也许能给我们一种判断或启示。该排行榜几乎囊括了本土所有耳熟能详的xx大品牌。从公布的评判标准、程序、机构,以及对xx部门的影响力和国情上看,还是客观、公正、可信的,“500{zj1}价值品牌”基本上反映了目前产业化特点、未来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发展状况。
白酒品牌一枝独秀
从排行榜中看到,在民族传统行业,医药、白酒、陶瓷三个产业最注重品牌价值的打造,上榜品牌的数量也多,分别是28个,15个,11个。餐饮业上榜品牌只有4个,茶叶、丝绸、武术等一个没有。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是,在几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的传统行业中,只有白酒产业的“品牌价值”一枝独秀,遥遥{lx1},15个上榜品牌总价值达到1,280.92亿元,其中“五粮液”、“茅台”两大品牌位列前22名和33名,分别达到398.18亿元和273.33亿元。“云南白药”、“养生堂”等28个医药品牌总价值为819.15亿;“惠达”、“东鹏”等11个陶瓷品牌总价值为211.45亿;“全聚德”、“小肥羊”等4个餐饮品牌总价值254.27亿元。深入研究发现,“五粮液”一个品牌的价值接近11个陶瓷品牌的2倍,等于医药品牌前8强的总和。
白酒行业中,不仅有“五粮液”、“茅台”两个{dj0}品牌跻身前50强,“郎酒”、“泸州老窖”、“沱牌”、“洋河”四大品牌也跻身前100强,而其他传统行业的品牌都在100强以下。可以看出,正如瑞士钟表业所秉承的产业精神一样,白酒业尽管不是一个大行业(2009年销售收入大盘接近2,000亿),但是,白酒是一个最为重视传承酿造技艺,并致力打造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的行业,这从品牌价值总量上,可以深刻感受到该行业“品牌战略”的高远眼光和雄心壮志。
“陶瓷国际”风光不再
与白酒品牌价值的强势相比,{zj1}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陶瓷产业,显得弱小不堪。历史上,中国瓷器响遍全球,如雷贯耳,欧美人把“中国”跟“瓷器”联系起来,写作China,意思是“瓷器之乡”。但是,中国陶瓷缺乏国际xxxx,多数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现有品牌名气小,价值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
“中餐大盘”一盘散沙
中国{zd0}的民族传统产业是中餐业,2009年餐饮业销售总收入接近2万亿,远远高于白酒、医药、陶瓷等传统行业,但是,众所周知,中餐很难形成产业化,品牌意识非常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与“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sjj}的餐饮品牌和企业实力相比,不在一个层次上。
“茶叶国饮”难成气候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技艺、并曾被奉为“国饮”地位的茶业,2009年再次遭遇尴尬,9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主题为:为何外国人能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打败中国茶商?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众多媒体纷纷转载。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仅为平均每公斤2美元,印度茶叶的均价是2.7美元,而受到高度好评的斯里兰卡茶叶均价为3.4美元,中国茶叶如中国没有自主品牌的其他产品一样,在国际市场上只是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我们不仅要问,历史悠久的中国茶业为什么没有像外国的咖啡业一样风靡全球,而只在家门口“兜售”和“表演“呢?我们甚至还要问:今天,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酿造工艺的白酒产业,意气风发,蓬勃向上,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怎样才能避免步中国茶业的后尘呢?
“中药国际”一声叹息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成药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约1,600亿元,与白酒产业的总盘子基本相当,不是一个大行业。纵观当今国际医药市场不难看出,中药产业明显落伍了,不但在国内的销售额低,在国际市场也仅占到百分之三~百分之五的份额,且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与中国中药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通过以上民族传统产业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不难看出,民族产业的振兴和国际化道路,屡遭挫折,任重而道远,与在历史上曾经的国际影响力相比,倒退的迹象,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白酒产业应该从中医、中餐、陶瓷、茶叶、丝绸等产业的国际化尴尬中接受什么教训和启示呢?其实,说白了,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国粹产业”,多年来在国内都还没有做强做大,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而明显的企业价值观、品牌文化和产业精神,国内消费者的心智都没有征服,谈何国际化呢?
今天,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最为重视酿造技艺、品牌价值和文化传承的白酒产业,是否做好了准备?两个白酒大省及“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10余个强大品牌,联合打造“白酒金三角”的目的,是在做“深挖洞,广积粮”的国际战略储备吗?面对民族产业国际化的集体尴尬,卧薪尝胆的白酒产业将凭什么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并笑到{zh1}?
“白酒金三角”将向世界输出什么?
作为“白酒金三角”的主要倡导和实践者之一,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每时每刻都在为民族产业的振兴和国际化道路鼓与呼。2009年初,他在白酒界首倡提出了“传承国酒文化,推动国学复兴”的战略概念和伟大思想。
张良在本刊《顶峰思想》中发表《中国白酒的软实力》一文认为:白酒的属性,决定了文化将是决定产业发展壮大的玄门,所以,统治和xx白酒消费的一定是文化。在当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国际化的竞争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都是不可回避和迫在眉睫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目光的聚焦点,中国经营传统产品的企业如果商业视野仍然局限于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将越来越有限,最终可能消失。所以白酒行业要想在众多的产业中生存并脱颖而出,并最终走向国际市场,必须打造独特而不可模拟的竞争优势,尤其要传播一种产业和文化价值观。
张良的话很有远见卓识。多年前,一位法国外交部长曾说过:“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这句话经国内外媒体报道后,引起热议,流传很广,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个国人。那么,具有“国粹产业”之称,并积聚了白酒产业{zy}势资源的“白酒金三角”,将向世界输出什么样的产业价值观和“中国元素”呢?
我们认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应像法国“波尔多”和美国“硅谷”一样,让地理、资金、技术、人才、品牌、文化、商业模式等在这个“金三角”内集中“发酵”,创造出更大的力量、价值和声势,形成“核爆炸”,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白酒金三角”应该传播“一硬一软”两种“文化”:一是核心技艺文化,即世界{dywe}的生态健康酿造工艺;二是品牌文化,即和谐共生、仁礼相存、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这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高度升华,最终输出一种全人类共同期待的“普世价值观”——即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联合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从2,500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中寻找良性生存之道”——这将是白酒代表民族产业走向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