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实的Brahmos导弹

名不副实的Brahmos导弹

2010-05-02 06:49:54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名不副实的Brahmos导弹

 

       根据印度快报2010年3月30日的报道,印度政府上周拨款1160亿卢比(约合26亿美元)采购一批Brahmos导弹。这次采购将首次为空军配属Brahmos导弹,此前Brahmos导弹已经在印度海军和陆军服役,此外还将为陆军新组建至少两个新的Brahmos地对地型巡航导弹团。这个报道在经过俄罗斯《纽带》网站转手后,可能是国内俄语翻译质量不佳,再到中国就成了印度政府拨款采购地对地型Brahmos巡航导弹,并用于装备印度空军所辖的地面xx。恰好国内转载的这则新闻都在4月1日发布,无意的愚人节笑话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印度军方对Brahmos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每次发射成功后都要引以为荣,宣称这是技术{lx1}{dywe}的导弹,这次巨额的采购更证明了印度xx对Brahmos导弹的信心。不过种种迹象表明,Brahmos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rahmos导弹及存储发射筒

       Brahmos这个绕口的词是布拉马普特拉和莫斯科的截取,这两条河流是印度和俄罗斯的重要河流,恰好对应Brahmos导弹项目上的印俄合作之意。Brahmos导弹项目向上追溯,可以到1983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开展的综合导弹项目,此前印度导弹依赖外国进口,综合导弹项目是印度导弹国产化的奠基石,不过由于印度基础工业薄弱,技术能力不足,印度自产导弹的意图严重受挫。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印度xx发现了巡航导弹系统的巨大威力,但这对于反舰导弹都无力研制的印度来说似乎太远了些。随着苏联解体的经济困境,俄罗斯导弹设计局出现了捧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而印度反舰导弹的发展又不顺利,在印俄双方友好历史关系和展开战略合作的国际背景下,1999年双方签署了一项协议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反舰导弹,设计代号PJ-10,将以原有的SS-N-26/P-800红宝石反舰导弹为基础开发。印度方面为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俄罗斯方面为机械制造工艺科学生产联合体(NPO Mashinostroyenia),根据协议印俄建立合资公司布拉莫斯宇航公司进行开发,印度方面出资1.2623亿美元占据50.5%的股权,俄罗斯方面出资1.2375亿美元持有49.5%的股权。作为Brahmos导弹的基础,红宝石反舰导弹早在1983年就开始研制工作,到1999年实际上已经完成开发准备服役,机械制造工艺科学生产联合体作为苏联时代导弹研制生产的巨头对于开发反舰导弹也可以说是轻车路熟,因此Brahmos反舰导弹的研制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障碍。实际上,最早的Brahmos导弹就可以看做是红宝石导弹根据印度工业基础降级的版本,方便印度参与研制和进行生产。

SS-N-26 Yahhont反舰导弹,Brahmos导弹以此为开发基础

2001年6月12日Brahmos反舰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2003年2月12日进行了首次舰上发射,截止2005年4月15日进行了9次成功发射,这些成功试射极大的增强了印度军方的信心。2005年印度海军开始换装Brahmos导弹的准备工作,印度海军计划对老式的D51 卡欣II级驱逐舰和新近服役的德里级驱逐舰换装Brahmos导弹,戈达瓦里和布拉马普特拉级护卫舰也将换装,新建的班加罗尔(后改名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和什瓦里克级护卫舰以及采购的特拉瓦级护卫舰一开始就将装备Brahmos导弹。 2006年印度海军正式装备Brahmos导弹,这种导弹也从此成为印度海军的主力反舰导弹。

       Brahmos导弹作为红宝石反舰导弹的派生型号,可谓苏联超音速反舰导弹技术的集大成者,印度海军对Brahmos的青睐也就可想而知了。Brahmos导弹长9.2米,直径0.7米,重量约3吨。它{zg}速度2.8马赫,可以携带一个300千克的弹头达到290千米的{zd0}射程。当然,Brahmos导弹仍是传统的亚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动机对比SS-N-22/P-270反舰导弹并没有技术飞跃,这个{zd0}射程也是高空弹道才能达到的,根据布拉莫斯宇航公司的官方资料,Brahmos导弹的正常巡航高度为15千米之高。如果采用全程低飞弹道,Brahmos导弹的射程就要减少到100千米左右了。Brahmos导弹采用P-270导弹改进的主被动雷达导引头,P-270导弹随着现代级驱逐舰出口到中国,在早期的报道中提到P-270有对沿岸大RCS的典型目标如港口油库进行攻击的能力,可见其X波段雷达导引头分辨能力十分有限,无法滤除地面的复杂回波。Brahmos导弹采用固体助推器加液体冲压发动机的动力配置,目前服役的陆军版Brahmos导弹采用了垂直发射方式,海军版在老式战舰上使用传统的倾斜发射装置,在新舰上使用垂直发射装置。研制接近完成的空军版Brahmos准备装备在Su-30MKI战斗机,IL-38和Tu-142巡逻机上,空军版Brahmos的助推器要小一些,这与携带飞机提供了一定的初始速度有关。Brahmos导弹按计划还将装备在印度海军的潜艇上,相关系统正在进行研制。Brahmos导弹将广泛装备于印度海陆空军的多种平台上,这也是印度xx一个自豪的理由,毕竟从导弹研制生产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生产三军通用导弹,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类似于S-300系统的导弹,Brahmos导弹的发射筒也是储存和运输的容器,这比老式冥河的裸露布置在导弹的可靠性上提高很多,也降低了维护成本。继承了苏联时代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设计,Brahmos导弹也具有齐射加目标分派从而实现饱和攻击的能力,这对于冥河导弹这种只有个位数火力通道,导弹稍多就会互相干扰制导的情况提高很多。不过,时过境迁,冷战时期只美国具备完善的舰队攻防的能力,西欧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新一代舰载防空系统,不过随着F-100,F-124/LCF和地平线系列战舰的出现,超音速反舰导弹往日雄风不再。冷战后美俄欧防空技术的大扩散,Brahmos这种传统高空弹道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威胁也大大减弱,倒是如挪威NSM之类的隐身亚音速反舰导弹,具备全程掠海和航路规划能力,装备新一代数字化导引头,其威胁越来越大。Brahmos导弹虽然是一种不错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但是在现代防空系统并不占优势。与此同时,印俄合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即使一再要求,但直到2008年印度也没有得到俄罗斯转让Brahmos冲压发动机的许可,雷达导引头技术的装让也不顺利,至少目前看来,印度生产的Brahmos导弹,即使不是更差的贴上印度制造的塑料标签的话,也只能说是组装而已。

反舰导弹的另一个发展趋势的高超音速,不过高超音速需要超燃冲压的技术突破,5马赫以上亚燃冲压发动机的效率大大降低,亚燃冲压本身无法达到太高的速度,即使是技术最为成熟的美国,在高飞(HyFly)计划上努力多年,但是高超音速打击导弹仍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印度在超音速的Brahmos上尝到了甜头后,选择了超音速的发展方向。2004年Brahmos宇航公司提出了BrahmosII高超音速导弹的计划,预计达到5~7马赫的高速度。根据印度媒体报道,2008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试验室中实现了5.26马赫的高超音速,具体细节很不清楚。从亚燃冲压的Brahmos导弹都一再要求转让冲压发动机技术看,这只能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早期测试,有没有实现正推力都很难说,距离成熟更是遥遥无期。按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海军的P-15B驱逐舰将装备BrahmosII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预计BrahmosII导弹将在2013~2014年出现,不过超燃冲压固有的高技术难度,这个时间推迟是必定的。6年来Brahmos II导弹的发动机没有什么消息,这在侧面也可作为一个佐证。

展出的巴基斯坦Raad雷鸣巡航导弹

       除了传统的反舰任务,印度在Brahmos导弹上还派生出陆攻巡航导弹的版本,同为超音速导弹,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多年前中国C-301超音速巡航导弹的钓鱼工程。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印度的无奈,印度的老对手巴基斯坦巡航导弹发展很快,走到了印度的前面,700公里射程的巴布尔(Babur)巡航导弹2005年就进行了试射,350公里射程的空基雷鸣(RAAD)巡航导弹2007也进行了试射,这对印度构成了很大压力。印度研制的无畏(Nirbhay)巡航导弹尽管设计指标要好一些达到了1000公里的射程,但是到了2010年的今天甚至还没有进入系统整合的阶段,试射和服役更是遥遥无期。面对巴基斯坦巡航导弹发展咄咄逼人的压力,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悍然发现,如果单纯等待无畏巡航导弹研制成功的话,印度将很快单方面受到巡航导弹威胁,开发一种新的巡航导弹抵消巴基斯坦的巡航导弹打击能力迫在眉睫。由于巴基斯坦方面即将试射巡航导弹,印度却无力短时间开发出全新的巡航导弹,于是预定用于反舰的Brahmos导弹就被赶鸭子上架,成了陆攻巡航导弹。2004年12月印度陆军Brahmos巡航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2007年3月再次试射,分别攻击了地面目标,2007年6月Brahmos导弹交付印度陆军使用。这种导弹改进了反舰型巡航导弹的导引头,使之能实现对陆地目标的攻击。

Brahmos导弹的X波段导引头,X波段用于攻击陆地目标天生的精度不佳

虽然Block I型Brahmos导弹在宣传资料和印度网友的帖子中被吹得天花乱坠,不过从布拉莫斯宇航公司公布的录像看,Brahmos Block I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很弱,靶标是平坦地面上孤零零的房子,还装有角反射器,对于复杂地形下的目标,Brahmos巡航导弹识别能力不足,这也是老式主动雷达导引头的通病,即使是新式主动雷达导引头的RBS-15MK3反舰导弹也只有有限的对陆攻击能力。2008年,印度海军使用Brahmos Block I导弹进行了首次有海到陆的试射,这是Brahmos导弹的第15次试射,也是印度海军历史上{dy}次陆攻巡航导弹的试射。由于来自P-270的主动导引头缺乏分辨能力,更专业的Brahmos Block II巡航导弹被开发出来,据传使用先进的Ka波段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代替了分辨能力差的X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Ka波段导引头可能来自KH-25MAE导弹,KH-25MAE导弹的毫米波导引头具备在4公里距离上发现坦克的能力。

KH-25MAE的Ka波段导引头,据传Brahmos Block II导引头与此相关

2009年1月Brahmos Block II导弹打靶失败,曾引发印度陆军的抗议,声称除非证明Brahmos可靠否则不会继续装备,好在后继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布拉莫斯宇航公司称导弹击中了一组建筑中的小房子,目前为止Brahmos Block II陆攻巡航导弹在印度陆军进行了3次成功发射,验证了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毫米波导引头波长短精度高,作为一种全天候xx制导技术在对陆攻击导弹上应用不少,如美国AGM-114海尔法和派生而出的欧洲硫磺石,AGM-88E反辐射导弹以及俄国的KH-25MAE导弹等。不过Brahmos Block II巡航导弹末段速度快,导引头探测距离短,导致反应时间不足,其高空弹道在先进防空导弹的拦截下突防效果也并不乐观。目前服役的陆攻巡航导弹如美国的BGM-119战斧,AGM-158,欧洲的风暴阴影和金牛座,普遍是采用中段地形匹配/GPS制导加末段红外成像制导,具有好的多的性能。印度海军的P-15B驱逐舰上,仍然使用亚音速的无畏远程巡航导弹,可知印度军方眼中陆攻型Brahmos导弹无法取代真正的陆攻巡航导弹。

       Brahmos导弹作为印度自行生产的先进导弹,比原有的冥河和海鹰反舰导弹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加以软硬件的改进后也形成了印度迫切需要的对陆攻击能力。不过,布拉莫斯导弹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超凡能力。作为反舰导弹高空弹道的话面对现代舰载防空系统比亚音速导弹还好拦截,即使掠海弹道面对舰载红外系统也更容易探测;作为巡航导弹,即使采用了毫米波制导性能也无法令人满意,射程,精度,突防能力无法兼顾。不过对于对手巴基斯坦这样缺乏先进防空导弹的国家,Brahmos导弹仍然如冷战时代的苏制超音速导弹一样构成了致命的威胁。Brahmos导弹固然言过其实,不过对于印度还是一件很有效的武器。

           着眼未来的X-37验证机

 

根据美国Spaceflightnow网站的消息,美国空军将于2010年4月20日进行X-37B飞行器的首次发射,使用Atlas V 501。X系列验证机向来吸引人们的眼球,X-37B被很多媒体称为太空战机,甚至有人称之为人类首架太空战机云云,更是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不过说起X-37验证机最初是NASA与波音公司签订的合同,目标是验证轨道飞行试验和先进再入技术,通过新技术的运用降低航天成本,即使现在的X-37B也仅仅是轨道试验飞行器(OTV),距离实战还有很长的距离。

此次准备发射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

言归正传,1998年NASA的马歇尔研究中心提出了Future-X计划,发展为后来的X-37。1999年7月7日NASA正式和波音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4年的协议开发X-37验证机,NASA发展X-37目的是验证下一代航天飞机的技术,为拟议中的轨道航天飞机(OSP)提供技术与验证。1.73亿美元的项目经费NASA和波音平摊,其中波音公司出现金6700万美元,另有1600万美元实物投资。1999年8月1日美国空军后来参与进来并投资1800万美元,希望进行在轨飞行270天的试验,验证太空飞机长时间轨道驻留的可能性。

早期的X-37结构图.使用了xx可存储的JP-8+H2O2燃料

2000年5月19日,波音将X-37的85%缩比例测试机X-40A交付给NASA,X-40A将用于地面和空中测试,其中包括验证导航系统的空投测试,X-40A缩比例测试机的引进将降低X-37的测试风险。2001年3月14日,X-40A进行了首次无动力投放试验,CH-47支奴干直升机将其吊升至15000英尺随后进行了自由飞行,这是X-37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随后2001年4月12日到5月19日间,X-40A进行了6次投放试验,总计7次投放试验为X-37的试飞进行了电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和先进机体等很多技术的验证,搜集了大量信息。2002年,美国空军停止追加经费,但NASA和波音签订3.01亿美元合同继续进行X-37试验机的研制工作,包括预计2004年进行的一系列着陆试验和更晚进行了的在轨试验。2003年,美国空军要求下NASA恢复了270天在轨试验的项目。2004年,由于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重返月球计划,NASA退出一系列近地轨道项目转向登月计划, X-37也转交给美国国防先进技术局(DARPA)进行开发,X-37从此成为机密项目。2004年X-37转交给DARPA 后,2006年11月17日,美国空军宣布将以原有的X-37A为基础发展出X-37B验证机,称之为轨道试验飞行器(OTV),X-37B由美国空军的 快速反应能力办公室主导,NASA和AFRL也参与了相关工作,波音公司仍然作为主承包商。按照美国空军官方说法,X-37B的目标是“对可重用太空飞行 器技术进行太空试验,降低风险,使用方案开发,用于支持太空长期发展计划”,从描述上看仍然着重于技术验证分析认为X-37有发展为美国{dy}个实用的军事太空飞机的潜力,从快速反应能力办公室的论文看,SMV基本就是以X-37B为基础的,X-37B也是X-20后xx航天飞机的再次尝试。

美国空军的X-37B飞行器,外形变化不大,但结构相对X-37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动

X-37验证机长度27.5英尺/8.38米,发射时重量5.45吨,翼展15英尺/4.57米,试验货仓长度7英尺/2.13米,直径4英尺/1.22米,可容纳227千克的实验设备。所谓好事多磨,轨道飞行前的无动力投放试验原计划采用B-52飞机携带,不过鲁坦设计的白骑士飞机在X-Prize竞赛中大出风头,{zh1}X-37决定采用白骑士携带投放。

携带X-37的白骑士飞机,白骑士因获得X-Prize而声名鹊起

2005年6月21日,X-37首次由白骑士飞机携带升空,首次投放试验预计在2006年2月中旬进行,但是暴风雪影响下未能实现,3月份又出现了高空风继续推迟,随后虽然升空但是数据链出现故障白骑士飞机只好携带X-37返回,到了2006年4月7日,X-37进行了首次无动力投放自由滑翔飞行,不过很糟糕的是着陆时出现异常导致X-37冲出跑道导致机头受损,实验只能说部分成功,8月18日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当年9月26日进行了{zh1}一次试验,后两次试验中据信至少有一次实现了成功着陆。轨道试验也不顺利,原计划中X-37将被航天飞机携带进入太空释放进行轨道测试,不过研究指出使用航天飞机携带X-37费效比太差,外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的影响,决定改用Delta II 7920火箭发射,随后由于整流罩问题改用Atlas V或是DeltaIV火箭发射,预定2006年试飞。虽然{zh1}决定用Atlas V火箭2008年发射,不过又几经推迟到2010年才发射,这也就是今年4月要进行的首次X-37轨道试验。

Atlas V 501构型火箭,其5米直径整流罩可将完整的X-37B装入无需折叠机翼

X-37原计划具备在轨飞行21天的能力,动力装置配备了AR2-3发动机,使用xx可存储的高纯度过氧化氢和JP-8煤油作为推进剂,推力约31千牛,可满足轨道机动和轨道返回所需。不过随着NASA转交X-37项目,X-37B的推进剂从xx可存储的过氧化氢和JP-8燃料换成了技术成熟的MMH和N2O4燃料,这个可存储燃料组合技术成熟目前得到广泛使用,尽管MMH有剧毒,不过X-37B的验证重点不是新型燃料,这样减少新技术使用从而降低开发风险的行为实属正常。根据NASA X-37项目经理苏珊?特纳的介绍,作为一种无人验证机,其工作重点是推动技术进步,这将是{dy}种进行轨道飞行试验的试验机。尽管航天飞机投入飞行已经有了将近30年的历史,但是作为载人飞行器,从安全性考虑无法进行一些特定试验,这恰恰是X-37的领域。NASA和波音公司则希望通过X-37项目验证能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如再入和着陆过程中的自动机动与操作技术,参与X-37项目的美国空军希望以此为平台开发太阳能电池阵,xx指向等技术,这些技术是美国空军开发空间机动飞行器(SMV)所需的;

使用太阳能电池阵的X-37,这可增加在轨时间,这也是美国空军试图验证的项目之一

X-37B除了自动返回着陆系统外,使用的新技术还包括高动压高温环境下在机体迎风面上使用的共形可复用绝热毡,耐高温的新型陶瓷前缘防热瓦,新的碳-碳化硅防热材料,适于长期在轨运行的轻型起落架,适于快速更换设备的模块化机体,用于全程确定状态速度的GPS/INS系统,高性能共形有源X波段通信天线,自主在轨非合作交会技术等,应美国空军要求在轨时间也要达到270天之多。X-37B即将验证的新技术对于美国空军继续推进SMV的试验具有很深远的影响,有翼的X-37B的继续发展对于世界范围内有翼可复用飞行器也是个不小的鼓舞。

SOV+SMV+MIS+CAV构成了完整的MSP

从血缘上说,X-37的缩比例X-40A来自美国空军早期的SMV计划,发展到X-37B又成为SMV的技术验证机,可谓重归家门。国内不时看到X-37B是FALCON计划一部分的说法,也有X-37用于2小时全球快速打击的新闻,这些误传流毒甚广。事实上SMV是xx航天飞机(MSP)的一部分,而MSP和FALCON是不同的两个计划,SMV自然也和FALCON无关。MSP包括用于快速发射的可重用空间作战飞行器SOV,可重用的轨道机动飞行器SMV,还有SOV的上面级:通用航空飞行器CAV和将载荷送入高轨道的模块化入轨级MIS。SMV是一种可重复使用,可长期在轨并进行轨道机动的飞行器,并具备返回地面后72小时内重新升空的能力,它本身不能独立对陆打击,实际作战需要携带CAV来实现。作为SMV技术验证的X-37B,本身是一种验证机,同时使用Atlas V火箭来发射,不可能用于快速打击。至于太空战斗机的传闻,其实也是将技术验证的X-37B与计划中的SMV混淆的结果。

2003年ORS公布的SMV路线图,X-37的进度已推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SMV的实用还有待时日

就X-37B本身来说,尽管和早期SMV的尺寸基本一致,但是本身主要用于技术验证,其相关技术也远未成熟,如SMV要求12个月的在轨维持能力,而X-37B只会逐步验证270天的在轨能力,更不要说发射SMV的SOV运载工具实用还遥遥无期,SMV各种作战能力所需要的载荷也在研制中远未成熟。对于进行技术验证的X-37B,更需要xx的是它各项新技术的进展,这些新技术逐步成熟之日,真正的太空战斗机SMV才会登上历史舞台。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名不副实的Brahmos导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