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深圳亿成安科技有限公司转摘阿里巴巴yichengan的 ...

  船舶雨雾天与夜间导航红外热成像仪、YCA多传感器一体化远距离夜视监控系统、水上交通安全,水上打捞救助夜视监控系统、航道安全远程昼夜视频监控系统、海面动态监测监控系统、边海防远程昼夜视频监控系统、海关边检站远程监控系统、海面溢油探测系统--专业提供。

 

  •  

  •  

  •  

  •  

  •  

  •  

  •  

  •  

  •  

  •  

  •  

  •  

  •  

  •  

  •  

  • 相关阅读: 

  •                                                                               {dy}章    总则

    {dy}条  区划目的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北部,座落在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辖区内海岛众多,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相当丰富。舟山是陆域小市,海洋大市。近年来,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舟山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了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市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的“八八战略”和市委的“六六决策”,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近岸海域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标准,遵循《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稿),在原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通过修编形成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将全市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或者有一定功能顺序的功能区。

    该区划对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有序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全市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区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2年)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1998年)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稿)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0年4月)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修订)

    《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2002年)

    《浙江省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2004年)

    《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5年)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

    第三条  区划目标

    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供指导;为协调海洋开发利用的各种关系、实现海域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涉海的其他各种专项规划奠定科学基础;为贯彻建设舟山“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较为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控制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舟山海域海洋空间资源,协调各产业间用海矛盾,{zd0}限度地发挥海域的潜在功能,确保“十一五”期间及今后重大涉海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

    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具体目标是:在区划时限内基本满足舟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促进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严格实施,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到2010年实现海域开发利用xx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基本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促进舟山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  区划原则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告以2000年编制的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和国家及浙江省对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舟山市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修编。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修编为主,重在调整的原则。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立足和利用原有的海洋功能区划成果,注重和突出修编。以原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根据海域自然属性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调整或删除不符合用海实际和发展规划的功能,增补已经明确的功能。

    (二)自然属性为主,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自然属性为主,科学确定海域功能。同时,兼顾社会属性,考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的关系,兼顾主导功能与一般功能;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实现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三)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开发活动不超过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备择性窄优先原则。在具有多种功能的区域,当出现某些功能相互不能兼容时,优先安排对海区资源和环境等条件备择性窄的项目,以{zd0}限度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

        (五)海陆联动,重点考虑海域功能的原则。注重考虑海陆联动发展的需要,贯穿海陆联动发展的思想,充分结合陆域功能的规划确定海域功能的同时,在区划成果中重点反映海域功能。

    (六)可行性原则。海洋功能区划建立在对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作比较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遵循海洋自然规律,研究自然和社会发展趋势,联系当地实际,从全局和长远考虑来安排功能区,以求得符合科学规律的结果,实现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功能区划确定的功能区必须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七)前瞻性原则。体现科学预见基础上的前瞻意识,在客观展望未来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自然因素变化的基础上,为保持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延续性,为将来更高层次的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和社会发展需求留余地,为未来海洋产业需求保留发展空间。

    (八)保障国防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保证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优先用海要求。

    第五条  区划范围

    本区划范围为市辖的所有海域和海岛,总面积22216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0959.06平方千米,陆域面积1256.94平方千米,区划重点为近岸海域和与海洋开发密切相关的依托陆域。

    鉴于我市和相邻市之间的海域行政勘界工作仍在进行中,本次区划的范围已完成海域行政勘界工作的按勘界后界线确定,未完成海域行政勘界工作的按原习惯线界定。具体范围为:北界沿浙沪分界线经嵊泗花鸟山北面,即31°04′N、122°30′E之点向东延伸至领海外界;南界从普陀西磨盘岛东南方,即29°32′N、122°15′E处向东延伸至领海外界;西界位于滩浒山与嘉兴市的王盘山之间,即从30°40′50″N、121°30′20″E处向南延伸至与宁波市的分界线;东界根据我国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中所列的佘山、海礁、东南礁、两兄弟屿、渔山列岛的领海基点连线外推12海里(即领海线)作为东侧界线。整个区划范围东西长约182km,南北宽约169km。本区划所定的工作界线不作为海域勘界依据。

    第六条  区划成果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文本》;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登记表》;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图件》,其中总体区划图比例尺1:60万,局部区划图比例尺1:16万~1:20万;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告》;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说明》。

     

    第二章  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第七条  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

    舟山市是我国{wy}以群岛设置的地级市,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浙江省的东北部,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介于29°32′~31°04′N,121°30′~123°25′E之间。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辽阔腹地,扼我国沿海“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镇守杭州湾及长三角出海口枢纽位置,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诸新兴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建港自然环境条件,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最为丰富、优越、集中,港口发展{zj1}潜力,建设大型深水港最为理想的地区,具备建设{yl}超大型枢纽港的条件,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第八条  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一)自然环境

    1、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东南褶皱带北部,分属丽水~宁波隆起中的新昌~定海断隆及温州~临海拗陷中的黄岩~象山断拗等大地构造单元内。境内地层分区属华南地层区东南沿海分区。地质构造活动同浙东大陆一样,经过地槽发展阶段,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紧密线型褶皱。经过印支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北东向线型断陷盆地。全新统为本市最发育的第四纪地层,具有分布面积广、成因类型多、厚度大的特点。海岛陆域地貌受北东向、北西向为主的构造控制,群岛总体呈西南~东北方向排列,而各岛群或单个岛屿的走向,则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地势总趋势由西南至东北逐渐降低。

    2、海域辽阔,岛屿、航道众多,海岸线漫长

    舟山是陆域小市,海洋大市。全市区域总面积为22216平方千米,区域内海域总面积为20959.06平方千米,是区域总面积的94.34%。舟山群岛是我国{zd0}的群岛,岛屿数量众多,海岸线漫长。全市辖区内大潮平均高潮线以上面积大于或等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共有1390个,占全省岛屿总数3061个的45.41%。其中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海岛有16个,海岛陆域面积为1071.51平方千米。它北起灯城礁,南到西磨盘岛,西至野黄盘岛,东至海礁,南北岛屿间相距151.8千米,东西岛屿间相距153.4千米。众多的岛屿,形成了漫长的海岸线,全市岛屿岸线总长度为2447.87千米,其中岩质岸线长1855.06千米,泥质岸线长12.75千米,人工岸线长530.0千米,砂砾岸线长50.06千米。群岛的分布有如下特点:群岛呈东西成行、南北成列、面上成群的分布格局;近岸岛屿多且大、地势高,远岸岛屿少而小、地势低;近岸海域的环境受大陆水系的影响较大;岛屿的分布格局,造就了众多大小不等、海况各异的海区和水道。

    3、四季分明的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

    舟山位于中纬度地带,境内气候受西太平洋、欧亚大陆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岛气候——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年温适中,年、日温差小,空气湿润,光、热、水基本同步,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但四季都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全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秋多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加上降水分布不匀,干旱等灾害时有发生。

    4、海水化学、海洋水文特征明显

    舟山海域表层多年平均水温在17℃~19℃之间,表层水温月平均{zg}、{zd1}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盐度的变化和分布决定于以长江、钱塘江等的陆地径流为主形成的沿岸低盐水和以台湾暖流为主的外海高盐水的盛衰强弱;溶解氧表层分布呈块状,底层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舟山海域的PH值变化范围在7.97~8.59之间,变幅较大,水平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全市海域表层活性磷酸盐在春季分布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底层则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特征,秋季含量普遍增大,区域差异减少,分布规律同春季;海域活性硅酸盐的水平分布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低的特征,变化梯度大,且秋季的浓度大于春季,表层大于底层;无机氮中的硝酸盐水平变幅大,等值线密集,浓度由西向东递减,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表层多大于底层。亚硝酸盐的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且含量相对较小;舟山海域除金塘海区(指龙山~大鱼山~岱山~竹湾连线包围的海域)为不规则半日混合潮海区外,其余海区均为半日潮,其中东部邻近外海处如嵊山、绿华、朱家尖、泗礁山、鲁家峙等为正规半日潮,其它海区多为非正规半日潮;由于舟山海域岛屿罗列,港湾众多,地形复杂,波浪运动受地形制约,各处波浪分布特征不尽相同。以东北部嵊山海区{zd0},西部滩浒附近最小。

    5、大陆泥沙来源丰富

    舟山海域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等河流输沙、大陆架再悬浮物质被涨潮流携带而来及海区沉积物的再悬浮。含沙量一般在0.02~0.5千克/立方米,其分布变化的基本特征:一是西部高、东部低;二是含沙量自北至南渐次增加;三是含沙量冬季高、夏季低;四是大潮含沙量一般高于小潮;五是岛屿四周近岸水域大于其周围海区。

    6、海洋生物丰富多样

    舟山海域微生物的丰度较大;叶绿素a的含量西低东高,春季大于秋季;浮游植物的总量明显高于浙江其他地区,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浮游植物的组成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春季其分布呈北低南高的趋势,且明显大于秋季,浮游动物的组成以桡足类为主;舟山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多于浙中、南部海域,共有206种,以多毛类为主;潮间带生物丰富,共有325种,以藻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主;舟山海域游泳生物丰富,种类繁多,水深40米以内区域共有328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春季出现的种类数多于夏秋季,冬季最少。

    7、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由于舟山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控制了舟山海域环境质量的状况。舟山近岸海域环境总体水质状况较差,海域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全市近岸海域无一类海水水质区,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营养盐类,全海域几近全部超标,局部海域石油类、重金属略有超标。其中无机氮平均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超三类水质标准。目前,舟山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海水占35.0%,四类水质海水占25.0%,三类水质海水占15.0%,二类海水水质占25.0%。舟山海域生物环境状况属中污染,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多样性低。舟山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除舟山六横岛测站DDT、PCBs略有超标外,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舟山近岸海域环境主要问题是水域普遍呈现富营养化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使舟山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大增。

    8、海洋自然灾害较多

    舟山市自然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大风、暴雨、强冷空气、雾、干旱等气象灾害,以及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

    (二)资源条件

    1、港口、航道及锚地资源

    舟山市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建港条件相当优越,全市可开发利用的深水岸线资源主要分布在舟山岛、岱山岛、六横岛、衢山岛、金塘岛、桃花岛、册子岛、大猫岛、朱家尖岛、马迹山、大洋山、小洋山等45个岛上。经过多年的建设,港口开发已初具规模。到2004年底止,舟山港已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总数近40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不包括在建项目)。

    舟山群岛是沪、浙沿岸及长江流域各省通海之门户,又踞我国南北海运和江海联运主干线的交汇中心,且和东南亚诸国大港成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具备建设国际枢纽港的地理区位条件。全市各处的深水岸线均有深水航道与外海相连,水运交通十分便利,进出港域的口门众多,拥有不同水深的航道多条,有利于不同船型多方位自由通航。其中可供15~3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有虾峙门航道,可供1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有条帚门、绿华水道;可供5万吨级船舶进出的水道有乌沙门;可供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门水道有青龙山、双屿门、西堠门等。舟山海域星罗棋布的岛屿在形成许多航道的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锚地,各航道和锚地间相互衔接,自北而南,适宜各类船舶锚泊避风的锚地均有分布,现有锚地中适合20万吨级以上船舶锚泊的有绿华锚地、虾峙门北锚地、虾峙门南锚地、马迹山外锚地、洋山港引航锚地等8个;适合10万~20万吨级船舶锚泊的有马峙锚地、绿华山北锚地、陈钱山南锚地等6个;适合1万~10万吨级船舶锚泊的有西蟹峙东北、金塘锚地、大五奎南锚地、五虎礁锚地等6个;适合0.1万~1万吨级船舶锚泊的主要有高亭联检锚地、洋山港内锚地等4个;适合1000吨级以下船舶锚泊的主要有平阳浦锚地、墩头锚地、黄兴锚地、金鸡山锚地等7个。除现在已经开辟的锚地外,舟山海域还有许多适宜开辟为锚地的海域。

    2、海洋渔业资源

    舟山渔场是我国{zd0}的渔场,也是全国{zd0}的河口性产卵场,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渔场。但由于前几年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影响,舟山渔场资源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一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严重。舟山近岸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28种,以鱼类为主,占67.7%,甲壳类、头足类占31.1%,其它占1.2%。捕捞的主要品种有带鱼、鲳鱼、鳓鱼、马鲛鱼、海鳗、梭子蟹和虾类等40余种。

    3、海洋旅游资源

    舟山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舒适宜人,集海岛自然风光、渔乡风情、佛教文化于一体,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境内现有普陀山和嵊泗列岛两处{gjj}风景名胜区,岱山岛和桃花岛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wy}位于海岛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定海。舟山的旅游资源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以海洋海岛为背景的自然景观和以佛教文化为主,融合近代革命斗争史迹及渔乡风情的人文景观,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舟山的海洋旅游资源品种之丰富为全国地级城市所独有,市场开发潜力具大,舟山群岛已成为浙江省海岛核心旅游区,我国长三角旅游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4、海洋滩涂资源

    据调查,全市现有-2.5米(黄海高程基准面,下同)以上的海涂资源共有22747公顷,相当于陆域面积的18.1%,其中等深线-2.5米~-1.5米的面积有5304公顷,-1.5米~0米的面积有5243公顷,0米以上的面积有12200公顷。2002年底止,全市已围成海涂339处,围垦总面积12639公顷。另外,通过人工促淤,还有大批的土地可以围垦。全市的滩涂以淤泥质滩涂为主,主要分布在一些陆域面积较大的海岛近岸,可用于滩涂围垦和滩涂养殖。

    5、海底砂矿资源

    舟山海域海底砂矿资源十分丰富,粗、细沙均有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广。区域分布以舟山岛南侧定海、普陀海域为多,衢山岛北侧的岱山海域次之,嵊泗的马迹山岛南侧也有少量分布。分布区域总面积约453平方千米。

    6、海水资源

    舟山四面环海,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资源,通过海水淡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海岛淡水资源的不足问题。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物质的提取是海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

    7、海洋能资源

    舟山海域水道航门众多,潮流能资源丰富。全市海域潮流能总蕴藏量为481.39万千瓦,且潮流能能流密度高,资源开发环境条件好,是我国潮流能开发最理想的地区。舟山海区冬季常受冷空气大风影响,夏季常受台风袭击,且都有较长的风区,是我国沿海波浪能蕴藏量较大的区域之一。此外,舟山海域宽阔,蕴含着相当丰富的风能资源,其开发利用潜力十分巨大,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第九条  开发利用现状

    舟山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尤为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多年发展,舟山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港口海运业、临港产业和海岛旅游业发展迅速,海洋渔业和海涂围垦稳步增长,海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海洋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0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400亿元,增长20.1%,海洋经济增加值为14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8%,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zg}的城市。

    (一)港口建设

    自1987年舟山港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舟山的港口开发已初具规模。到2004年底止,舟山港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近40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包括25万吨级石油中转码头和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矿砂中转码头。1999年起舟山港货物吞吐量排名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前10位。2004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7359万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9位。

    目前,舟山港口发展势头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已经启动,2020年建成后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1340万标箱;老塘山三期5万吨级码头、册子岛原油中转基地一期工程60万立方米油罐及30万吨级码头已经建成;岙山500万立方米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已开工建设;舟山与宁波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金塘大浦口3个7万吨级和2个10万吨级大型集装箱码头工程已经启动。

    (二)临港产业

    近几年来,舟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以港兴市”战略,加快产业整合,重组产业发展,以融入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为导向,以港口为龙头,构筑深水大港口、临港大产业框架,以临港重化工业、船舶工业、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临港大宗货物加工业、港口物流业、机械制造业等六大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舟山临港产业发展,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富有特色的重要一环,努力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船舶工业。舟山船舶工业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集船舶设计、制造、修理、拆解等比较完备的船舶工业体系。2004年,全市共有船舶工业企业151家,占全省船舶工业企业总数近30%。拥有各种船坞77座,船台(排)100余座,其中万吨级船坞6座,具备制造8万吨级、航修30万吨级、坞修15万吨级各类船舶的生产能力,全市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30.2亿元。此外,还有一批在建(或立项)万吨级以上修造船项目,其中包括中远船务(六横)修造船公司30万吨级修造船项目。

    (2)港口物流业。依托航运业和一批水水中转项目的实施,港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市现有航运企业125家,总运力141.6万吨,沿海运力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目前航运业投资持续上升,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港口开发的加快,舟山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石油、矿砂、煤炭等大宗物资的中转储存基地。兴中公司岙山基地建有25万吨级、10万吨级、1万吨级码头各1座,拥有总容量158万立方米储油罐,年油品吞吐能力在2500万吨以上,2004年油品吞吐量达2460万吨,成为全国{zd0}的商用石油转运基地。宝钢马迹山矿砂中转基地建有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级)、3.5万吨级码头各1座,年矿砂吞吐能力2000万吨。

    (3)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具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比较扎实的行业,目前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700多家,拥有各类冷库400余座,冷藏能力10.6万吨,各类现代化加工生产线200余条,年加工能力约60余万吨。2004年全市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值115.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2%;出口水产品6.17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5.8%。

    (三)海洋旅游业

    舟山现有普陀山和嵊泗列岛两处{gjj}风景名胜区,岱山岛和桃花岛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wy}位于海岛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定海。舟山海岛旅游业开发方兴未艾,在巩固和培育以普陀山为依托的佛教文化、以沙雕节为依托的滨海休闲度假、以沈家门滨港夜排档为依托的海洋饮食文化的同时,多方集资兴建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通过举办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以及开发海岛探险游、休闲度假游、垂钓游、渔家乐、海岛游艇业等旅游项目,不断提高海洋旅游文化品位,提升旅游档次,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到2004年底,全市有国际旅行社1家,国际旅行社分公司3家,国内旅行社77家,旅游星级饭店56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个,“渔家乐”从业人员近800人,“渔家乐”休闲游艇180多艘。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达837.07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1.65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51.18亿元,创汇5974.4万美元。舟山群岛已成为浙江省海岛核心旅游区,我国长三角旅游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是舟山传统的支柱产业,舟山海洋渔业的重点为海洋捕捞。针对近海经济鱼类资源衰退及捕捞渔场不断缩小的现实,舟山渔业实施了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实施渔民转产转业的相关举措及积极稳妥地发展远洋渔业、主攻海水养殖、拓展休闲渔业、建设渔港经济区等,舟山的海洋渔业稳步增长,正在成为全国远洋渔业和国内捕捞的{yl}基地、海水养殖的特色基地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海洋渔业的增长还带动了渔业服务、水产品加工与贸易、渔具制造以及海洋xx、海洋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30.42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75.01亿元,其中地方渔业产量122.70万吨。全市共有远洋渔船273艘,远洋渔业产量19.99万吨,产值13.37亿元。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040公顷,海水养殖产量13.42万吨。同时,为了修复海洋生态环境,防止优良渔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和生物资源进一步衰退,在全市范围内有选择地开展了人工鱼礁建设、人工增殖放流及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工作。

    (五)海涂围垦及水利工程建设

    全市结合重大涉海基础工程建设,在海涂围垦开发及标准海塘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舟山解放至2002年底,全市已围垦滩涂339处,围海造地面积约12639公顷,为舟山人均增加用地120平方米(合0.18亩),使64个小岛(礁)与毗邻大岛相连。围垦的滩涂主要用作耕地、园地、水产养殖、工业及房地产等用地。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2002年止,全市已兴建了各级标准海塘274千米,完成土方253万立方米,石方612万立方米,砼78万立方米,总投资达11亿元。这些标准海塘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海岛的防台御潮能力。

    (六)海砂开采

    舟山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矿砂资源,是理想的建筑用料。开采区主要集中在定海的大猫岛与普陀的桃花岛之间海域。目前,经有关部门批准,已在桃花岛的西面和穿山半岛的东面进行采砂活动,现批准采砂区面积约为200公顷。

    (七)海水利用

    舟山四面环海,岛屿淡水资源贫乏,而海水资源丰富。因此,海水淡化对舟山特别是面积较小的偏远小岛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有海水淡化厂(站)5个。其中一个建于嵊泗县嵊山镇大玉湾的海水淡化站,是我国{dy}套500吨级反渗透式海水淡化站;第二个建于嵊泗县马迹山宝钢矿砂中转基地,日产淡水350吨;第三个建于嵊泗县菜园镇,共分三期建设,日产淡水2600吨;第四个建于虾峙石棚港,规划日产淡水600吨,目前日产淡水300吨;第五个建于岱山浪激嘴电厂附近,日产淡水2000吨。另外,嵊泗洋山小水埠日产1000吨并{zh1}完成日产4000吨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通过了专家论证,{dy}阶段日产1000吨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装置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六横石门大葛藤日产1万吨,今后将扩建至日产5万吨海水淡化工程也已破土动工。

    盐业是舟山利用海水的主要行业,舟山盐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在全省是最为优越的,岛屿周围滩涂平坦开阔,海水盐度高,海风强盛,日照充足,蒸发量大。2004年底止,全市拥有盐田总面积3613.33公顷,其中生产面积3436.8公顷,有大小盐场39个,年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上,年销售量17万吨左右,现有从业人员3203人,是省定点食盐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食盐定点产区之一。目前,全市主要盐场有岱山县的双峰盐场、岱北盐场、海丰盐场、火箭盐场、摇星盐场、桂花盐场等,普陀区的普陀盐场、峧头盐场、泗苏盐场、双塘盐场、红卫盐场、平峧盐场等,定海区的山潭盐场、岑港盐场等。

    (八)自然能源

    舟山拥有丰富的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及风能、太阳能等气象能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是风能资源。在嵊泗的泗礁山已建成我国中型发电机组风力田,总装机容量300千瓦,年均发电能力40万千瓦,于1991年6月安装启用,同年7月与嵊泗发电厂并网,对补充当地的火电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岱山县分别与浙江省水利水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加拿大温德科电力有限公司、浙江绿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风电开发的合作协议,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之中。另外,潮流能资源的开发已有实质性进展,岱山县龟山水道“70千瓦潮流能实验电站”,进入了电站制造阶段。在此基础上,中欧“舟山潮流能发电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第十条  面临的形势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舟山是陆域资源小市,海洋资源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建港自然环境条件,可谓国内难得,世界罕见,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最为丰富、优越、集中,港口发展{zj1}潜力,建设大型深水港最为理想的地区,具备建设世界{yl}超大型枢纽港的条件,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条件,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全市海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海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优势以及陆地资源短缺、急需拓展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省委、省政府已把发展舟山海洋经济放到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并在政策、资金、产业布局等各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提出了“六六决策”,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舟山海洋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超过4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为14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8%,已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zg}的城市。今后,市委、市府将继续紧紧依托区位优势,牢固树立“以港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港、景、渔等特色产业,重点在打造“一个花园、四大基地”上下功夫,把舟山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物资储运基地,现代海洋旅游基地和现代渔农业基地,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海洋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明显提高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舟山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最为丰富、优越、集中,港口发展{zj1}潜力,建设大型深水港最为理想的地区,具备建设世界{yl}超大型枢纽港的条件。同时,舟山地处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的{zx1}沿,也是世界六大经济区域之一,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通过海运可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是全国{zj1}发展前景的海岛港口城市,可以使舟山成为在全国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深水枢纽港。因此,开发舟山海洋资源,大力发展舟山海洋经济,不仅是舟山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海域管理和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1、海洋开发和海域使用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全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但资源开发利用大多以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组织进行,随意性、片面性较大,缺乏全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没有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合理使用海洋资源。各种海洋资源没有严格按照有序、适度、合理的要求得到开发利用,使区位整体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海洋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有待优化

    全市临港工业、港口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发展较好,海洋服务业、海洋生态渔业、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开发产业相对滞后,海洋渔业重点是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积极引导渔民从事二、三产业,积极稳妥地发展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港口、临港工业、滩涂围垦等海洋产业的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3、海洋生态环境有下降趋势

    舟山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是控制舟山海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这一区域处在长三角和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排出的污染物不断加重,使舟山海域海水水质呈下降趋势,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舟山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严重,其主要来源为海上航船和船舶含油污水的排放。入海污染物的增多及海水养殖超容量发展引起的自身污染等,造成舟山海域富营养化日益加剧,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4、海洋自然灾害较多

    舟山海域位于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是海洋自然灾害最为频发、严重的区域之一,因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抗拒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种海洋性自然灾害中风暴潮、赤潮是对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灾害,海洋环境预报监测体系和海洋信息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深圳亿成安科技有限公司转摘阿里巴巴yichengan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