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阴柔的洛可可建筑(1630-1790年)_山崎殳_新浪博客

1、定义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文“rocaille”(由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与意大利文barocco(巴罗克风格)合并而来。洛可可建筑风格是在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后来被新古典风格所取代。  

 2、背景

 

 


 

 

 

 

 

 

 

 

 

 

    

 

         路易十五时期,法国封建贵族势力逐步衰落,宫廷生活从凡尔赛宫转移到各自的府邸。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de Pompadour)等人引导着法国上层社会时尚潮流,宫廷艺术风格从豪放、庄严和华丽转向弯曲、柔美和轻巧。

          贵族们欢娱的场所——大剧院
    洛可可风格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1919年在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签署了结束一战的合约之一《巴黎和约》。     博主山崎殳在凡尔赛镜厅内,头顶是壁画与水晶吊灯,左侧为签署和约的地方,右边窗外是修建整齐的欧洲园林的代表——凡尔赛园林。
 

3、特点

 

    由于贵族们不再营造建筑,所以洛可可风格不显现在建筑外观上,而出现于室内装饰上,逐步扩展到家具、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洛可可在艺术上追求欢愉、亲切、优雅和功能性,摒弃严谨、尊贵、宏伟和纪念性。

 

                                     路易十五和他的床

     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在法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建筑、家具、绘画和雕塑等都体现出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在保持着巴洛克错综复杂特点的同时,汲取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的要素。
 
    在室内装饰上主要表现为,以纤弱的脚线、壁板、画框等划分墙面,而非古典主义的柱式构件。以柔美的璎珞、卷草与浅浮雕取代圆雕、高浮雕、壁龛等。                蓬皮杜夫人宠爱的画家布歇的作品《牧羊女》

    以情爱、享乐和乡野风光为主题的壁画取代宗教和战争题材,以花壁纸、纺织品、粉刷和木地板取代大理石。室内墙面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粉刷,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建筑部件多为不对称的弧线和S形线,以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主题,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做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的东方织锦。象牙白色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 

      巴黎苏比兹府邸(Hotel Sbubise)的由热尔曼·博夫朗设计的(Gabriel Germain Boffrand,1732)椭圆形客厅,墙面有白色镶板,镶着金色的细线图案,三面镜子、四个窗户,草茎、花叶、枝蔓和涡状线条组成的图案,环绕着不规则形状的油画周围,粉红色楣柱、浅蓝色天花板,客厅充满了女性气息。

 

    波斯坦巴伐利亚的维斯教堂(Wies church)


无忧宫(Schloss Sanssouci)是洛可可风格在欧洲建筑中体现的例子。

无忧宫中的中国馆。

        在德国,法国与德国的艺术家居维利埃、诺依曼和克诺贝尔斯多夫(Cuvilliés, Neumann,Knobelsdorff)影响了慕尼黑附近阿玛琳堡(Muenchen,Amalienburg)的室内装饰。 

             阿玛琳堡中的厨房,墙壁上的彩色瓷砖是德国本地产的。    交错的扇贝形窗户和镀金镜子的上部,是精美绝伦的波浪形镀金植物,它们沿着檐口的脚线攀援而上,镀金的鸟儿从其间飞向圆形屋顶。
   

    巴伐利亚奥托(Ottobeuren Abbey-basilika,Bavaria)教堂的洛可可大厅,流动的建筑空间充满了生气。


 德国维尔兹堡宫殿外部
      维尔兹堡里面最豪华的皇帝厅


   诺依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设计的德国维尔兹堡宫殿的楼梯(Würzburg Residenz Treppenhaus ),充分利用了跨度巨大的空间,创造了优美的曲线。

 

5、发展             英国托马斯· 齐彭戴尔(Thomas Chippendale)的作品

       

    洛可可风格对英格兰的银质工艺品、瓷器、丝绸影响得比较深,托马斯· 齐彭戴尔(Thomas Chippendale)将这种风格应用于英国的家具设计中。英国洛可可与18世纪早期的哥特建筑复兴相联系的。

    德国天主教地区、波希米娅和奥地利等地很快接受了洛可可风格,将其广泛应用于教堂与宫殿。在意大利,波洛米尼与瓜里尼的晚期巴洛克风格为都灵、xxx、拿波里和西西里的洛可可风格定下了基调,同时托斯卡纳和罗马的艺术更追求巴洛克风格。

    18世纪60年代早期,伏尔泰(Voltaire)和雅克·弗朗西斯·布朗德尔(Jacques-François Blondel)批判洛可可艺术的浅薄与堕落,预示着洛可可风格的完结。1785年,洛可可在法国逐步被雅克·刘易斯·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的具有秩序与严谨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所取代。

       伏尔泰              雅克-弗朗西斯(大卫画)     大卫自画像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拿破仑加冕图》,原作在凡尔赛宫,罗浮宫展示的是复制品。

           博主在大卫的原作前留影,可惜拍摄得不清楚。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浮华阴柔的洛可可建筑(1630-1790年)_山崎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