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红茶在传统上是西方知道的{wy}的茶。西方人比较喜欢红茶。红茶的产地主要有中国、斯里兰卡、印度、肯雅等地。
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发酵是指茶叶在空气中氧化。发酵作用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因此,红茶的茶叶呈黑色,或黑色中参杂着嫩芽的橙黄色;茶汤的呈深红色;香气扑鼻;由於少了苦涩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
红茶 亦称“全发酵茶”。始源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先有星村小种红茶,继而产生工夫红茶。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品质特点为红汤红叶。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主产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中国的主要出口茶类。
小种红茶 18世纪后期创制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的熏烟红茶。产于桐木关者称 “桐木关小种”;产于崇安、建阳、光泽三市县高地茶园者,统称“正山小种”;武夷山附近所产,以崇安星村镇为集散地者,称“星村小种”:福安、闽侯、屏南、古田、政和等县所产,以低级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熏烟仿制者,则称“人工小种”或“烟小种。”工艺特点是须用松烟熏制,从而形成小种红茶的品质特征。正山小种条索肥厚,色泽乌润,茶汤红浓,香高而使,带松烟香,味醇厚具桂元汤味。主销英、德、荷兰、瑞典等国。
工夫红茶 亦称“条红茶”。创制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的条形红茶。因制工精细得名。由小种红茶演变而来。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已有“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的记载。经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制成。主产于安徽、云南、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及台湾。主要品类有祁红、滇红、闽红、川红、宜红、宁红、越红、湖红、苏红、台红等。中国传统商品茶,19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远销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祁红 产于安徽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的条形红茶。产品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zy},故统称“祁红”。与祁门毗邻的江西浮粱所产红茶历史上也称祁红。唐咸通三年(862),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载: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明清年间祁门盛产绿茶。1875年安徽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乡经商,因羡红茶在国际上畅销,而国内生产甚少,遂在东至县尧渡街设立茶号仿制“闽红”。1876年又在祁门历口、闪里扩大红茶生产。与此同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日顺茶厂”批量生产红茶获成功。采摘一芽一二叶至一芽二三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精制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制成。分祁红工夫一至七级。条索紧细苗秀,香气清鲜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浓郁的玫瑰香是祁红特有的品质风格。外销欧洲英、德、法诸国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美国等。
云南工夫红茶 亦称“滇红”。产于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的工夫红茶。1939年研制。采摘云南大叶种一芽二叶开展、一芽三叶初展和同叶质嫩度的单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分本身、长身、圆身、轻身四条主要加工路线,经筛分、拼合而成。条索紧直肥硕,色泽油润,金毫显露,苗锋秀丽,汤色红艳透明,滋味醇厚回甜,香气馥郁持久,叶底红匀明亮。毛茶分为六级12等,成品茶分为特级、一至六级。主销广东、辽宁、内蒙古、北京、上海、新疆、西藏,外销俄罗斯、东欧、西欧、北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滇红 即“云南工夫红茶”。
滇红特级礼茶 亦称“凤庆特级礼茶”、“滇红特级工夫红茶”。产于云南凤庆的工夫红茶,1958年研制。凤庆产茶历史悠久,有树龄800年以上的山茶树。1639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到过凤庆,《徐霞客游记》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1900年清末顺宁(今风庆)知府琦磷提出在顺宁境内广植茶树。顺宁茶业自此始。以采摘凤庆大叶茶一芽一叶和少量初展的一芽二叶,经室内匀撒薄摊自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显露,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国务院定为国家外事礼茶。
霍红 产于安徽霍山、六安的直条形工夫红茶。1950年研制。当时多为黄大茶改制。鲜叶采摘标准、制茶工艺、产品规格和等级均与祁红类似。条索细紧,色泽乌润。汤色红浓,香气鲜甜,滋味甘醇,质量略逊于祁红。1970年以后改制舒绿。现已停产。
闽红工夫红茶 亦称“闽红”。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坦洋工夫的统称。
政和工夫 “闽红工夫红茶”之一。产于福建政和、松溪及浙江庆元高山茶区。选用大白茶良种与小茶品种拼和制成。毫香显露,香气高爽,茶汤浓醇。近年因改制绿茶,产量渐减,年仅数吨,成为稀品。
白琳工夫 “闽红工夫红茶”之一。19世纪50年代前后创制于福建福鼎太姥山麓的白琳、翠郊、磻溪、黄岗、湖林等村。以白琳为集散地而得名。原以小叶种为原料,20世纪初改用福鼎大白茶良种。采摘一芽二三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制成。紧结纤秀,含大量橙黄毫芽,呈金黄色,乌黑有光,毫香突出,滋味清鲜甜和,汤色浅红亮,叶底鲜红带黄。主销美、德及俄罗斯等国。
坦洋工夫“闽红工夫红茶”之一。产于福建福安、寿宁、周宁、霞浦等县。相传19世纪中叶创制于福安县坦洋村,故名。采摘一芽二三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制成。条索细长匀整,色泽乌润,香味清鲜甘醇。主销英、德、东欧及俄罗斯,
坦洋金针 产于福建福安社口镇的针形工夫红茶。1991年研制。采摘适制红茶品种茶树的一芽一二叶。经摊放、萎凋、揉捻、发酵、精揉、筛分制成。条索紧直纤巧似针,乌润油亮,毫色金黄;香清鲜高雅,滋味醇厚,汤色红艳明亮,主销北京、天津、济南、太原等地。
川红工夫 亦称“川红”。主产于四川宜宾、筠连、高县、珙县等地的工夫红茶。以宜宾“早白尖”品种所制最有特色。细嫩显毫,乌黑油润,香气橘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明亮。外销英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
宜红工夫 亦称“宜红”。产于湖北宜昌、恩施的条形工夫红茶。湖北红茶最早始于鄂南。1840年蒲圻(今赤壁市)羊楼洞就有红茶庄号五十多家。1854年长乐(今五峰县)渔洋关和鹤峰县五里坪等地先后始制红茶。新中国建立初期,湖北宜红主要分布在五峰、长阳、鹤峰、恩施、宜都、宜昌、建始、宣恩、利川,以及湘西的石门、慈利等县。1951年在宜都县建立国营宜都茶厂。收购各县红毛茶进行精制加工,经汉口口岸出口,故名“宜红”。采摘一芽二三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分一至五级。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汤色红亮,香气甜纯高长,滋味醇厚鲜爽。主销东欧及俄罗斯。
九曲红梅 亦称“九曲乌龙”。原产福建武夷山九曲的细条形红茶。色红香清如红梅,故名。太平天国期间,福建农民北迁,有的落户杭州市郊湖埠大坞山,以生产红茶谋生,“九曲红梅”遂传名于市,成为名品。主产于杭州市郊的湖埠、上堡、张余、冯家一带。采摘细嫩芽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和烘焙制成。条索细紧,色泽乌润,香高味醇,汤色红艳,叶底红明。主销杭洲、上海。
红牡丹 主产安徽东至官港一带的花朵形红茶。1991年研制。4月中下旬采摘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初展。经萎凋、揉捻、发酵,理条、扎花、造形、烘焙制成。分一级和二级。选标准茶条70枝为一朵,捆扎造形。外形圆而扁平(直经约5厘米,质量4.5克左右),色泽乌润,金毫显露,甜香鲜长。滋味醇厚。冲泡在玻璃杯中,像一朵盛开的红牡丹。主销中国香港地区,外销美、德等国。
宁红 产于江西修水、武宁、铜鼓三县的工夫红茶。以发源于修水漫江乡宁红村而得名。清代叶瑞延《纯蒲随笔》:“(宁)红茶起自道光季年,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教以红茶做法。”1891年曾获沙皇太子“茶盖中华,价高天下”横匾。采摘一芽二三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制成毛茶,再经精制筛分、风选、拣别、拼配制成。分一至七级。外形紧细,香高味醇。主销俄国、东欧以及英、美、德、法等国,国内黑龙江、广东亦有一定销量。
宁红金毫 产于江西修水漫江乡一带的工夫红茶。1985年研制。采摘“福鼎大白茶”良种一芽一叶初展,经自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精制筛分制成。不分级。外形紧细。金毫特显,光灿油润,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汤色红艳光亮,杯边显金圈,叶底红亮。主销法国。
泉港龙爪 主产于江西铜鼓的条形红茶。研制于明嘉靖年间,曾列为贡茶。《铜鼓县志》:“每年送礼部荐新茶芽二十三斤八两。”但早已失传,后经仿制恢复生产。采摘细嫩芽叶,经萎凋、揉捻、发酵、整形、初烘、摊凉、复烘、去末、拣剔制成。形似凤爪,紧实微弯,色泽乌润,汤色红亮,蜜香高长,滋味甘醇。主销南昌等城市。
金毫茶 产于广东英德的条形红茶。1991年研制。采摘英红9号茶树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经萎凋、揉捻、发酵、初烘、提毫、足干制成。分特级、一至三级。紧秀丰硕,锋苗毕露,色泽润亮,金毫满披,内质香高,锐郁持久,具有自然玫瑰香,滋味浓厚鲜爽,汤色艳亮,叶底柔软红亮。主销深圳、广州、肇庆、韶关及港澳地区。
红茶与绿茶不同,绿茶随着时间会失去味道,而红茶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而保持不变,这样就能适应长途运输。这也许是红茶传到西方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