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对聋人及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反思_拼命三郎0532中国_新浪博客


有一段时间一位聋人大学毕业生,有本科学历,不愿透露姓名的他毕业于一所知名度较高的学校,有着较强的专业技能,自身素质也比较好,他毕业后曾试图去寻找和所学专业相关的网页设计工作,但当用人单位得知他是聋人后,嫌他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与健听人无法沟通,把他推到门外,使他不得不面临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我经常听到广大聋友,特别是聋人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伤心不安的诉说。近几年在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聋人就业就更加难上加难。据了解,目前残疾人总数为495.90万,其中听力残疾120.30万,占24.26%;言语残疾7.40万, 占1.49%;而聋人这个弱势群体经济收入很低,生活非常困难。已就业聋人均收入每月最少是三、四百元,{zg}是五、六百元,而无业聋人每月只有一、二百元的救济金。聋人收入与当地人均收入标准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聋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全省120.3万聋人中月薪达一千以上的不足一百名。近几十万聋人无业或打短工,没有任何养老、医疗、住房保障其收入每月只有三百至四百元。据调查,即使能就业的也是依靠父母、亲朋好友帮助就业的较多。还有很多聋人迫于生计,和自身要求不严格,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确是国内大多数城市聋人就业情况的缩影,也是我们聋人的就业状况。
  一、造成我省聋人就业的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dy},沟通困难是聋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聋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有口不能说话、有耳听不到声音。在不需要听说的时候,很难看出他们有什么残疾。但是,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他们中的大多数使用的是特殊的语言—手语。目前手语在我国的聋人群体之外普及率很低,所以沟通困难是制约聋人就业和发展的极大障碍。聋人从特教学校和高等学校毕业之前,虽然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宣传,主动和相关单位联系,特别是一些化工单位、制造业和印刷业单位,也曾有意向接受聋人,但是由于沟通困难,多则不到半年,少则到单位试用几天,结果都因沟通困难而被拒绝。用人单位的有关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在操作上,他们说的或比的(指手语)我们不清楚,我们说的他们也不明白,因此无法聘用。
  第二,社会对聋人认识不够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我国大多数聋人一直生活学习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由于社会对聋人了解的途径很少,因此必然存在社会对聋人认识不足的偏见。其表现为:{dy}种认识是认为聋人无知无能,什么也不会。其实我国的聋校教育起源于1887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出现了许多聋人书画家、篆刻家、书法家、漫画家、作家、企业家等等。但是,由于宣传认知不足,至今为止还有很多人竟然会为聋人识字、画画而感到惊讶。这说明社会对聋人的认识很有限。另一种认识则是认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聋人就会和健听人xx一样了,不用特殊的交流方式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事实上不管聋人接受什么教育,即使是获得博士学位聋人的现实是不能改变的,聋就听不到声音,就需要用特殊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比如:手语、书面语等)。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各种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生存能力等等)和素质,大量事实证明聋人大学毕业生比一般聋人的素质和工作优秀不知多少倍。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接受他们参与工作,再加上一些辅助的交流方式、管理方法,那么就能使聋人大学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作用、创造财富。
  第三,聋人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在毕业的前夕,大多数聋人同学经常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就要毕业了,你准备给我们安排什么工作?让我们一个月拿多少钱?”面对聋人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差距,我们在和他们交流时曾提出了“根据你自己的能力,你设想一下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希望拿到多少月薪?”学生的回答出乎我们的预料。近70%的同学回答自己想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或者去大、中型企业当职工,希望能拿到1000到1500元的月薪。还有的同学说自己想当技术师、设计师、老板、工程师等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聋人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少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缺乏对就业难度的心理准备,缺乏对自身缺陷的估计,特别是一些聋人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估计过高,对社会的期望过高。他们认为上了大学就不能从事普通的劳动,就不能到一般的岗位工作,他们全然不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更何况他们呢。清华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表示,自己愿意“零工资上岗”,因为能把一个企业从下到上所有岗位都体验一遍,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北京大学的毕业生还能去开店卖肉,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生能去开美发美容店做生意,请问我们聋人大学生怎么能和xx大学毕业的健全人的知识层次、技能水平相比呢?所以北大的校长就曾说过“北大毕业同样可以做普通劳动者,这样的职业是为了从实践中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同时也纠正大学生的浮躁心态,让他们走出象牙塔,以低姿态进入市场,解决“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对于这些道理,我们许多聋人大学生很长时间将无法达到真正理解。
  第四,聋人家长对聋人就业问题认识不够由于我国手语普及率很低,甚至很多聋人家长就无法和自己的聋孩子正常沟通与交流。他们把孩子成长的全部责任都寄予学校,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上了大学的聋人就业就应该由残联和学校全部负责。事实上,在我国,为了保证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国家早已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家长们xx可以借助于政策优势和学生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就业。比如家长可以对招聘人员反复介绍自己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帮助孩子展示聋人大学生的才华,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此外家长要多一些渠道掌握就业信息,不怕吃苦,不怕碰钉子,多多帮助孩子应聘,这样就业的机会就可能大一些。还有一些极少数家长由于过分溺爱迁就孩子,生怕孩子吃苦而放弃就业,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做法。
  第五,现有聋人中、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过少我国聋人中、高等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都有很大的发展,政府在扶残助学中也增加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初中教学质量不高。普通健全中学生能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写完千字作文,绝大多数聋人学生用二、三倍的时间也做不到这点。目前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聋人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目前五所质量较高的聋人高等学校(包括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山东省特殊教育学院和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的专业范围较窄,只有绘画创作、服装设计、电脑美术和电脑软件操作专业为主,而这些专业与健全人设置的专业没有任何特色,作为聋人,虽然视觉能力、动手能力、模仿能力确实较强,但是,他们的设计思维确因文化基础较差而与同专业的健全大学生相比,而远远处于劣势,加之他们交流的困难,无法和用户交流设计意图,因此仅靠专业实力就业难度很大。目前五所聋人高等学校毕业生综合能力与健听人大学生相差较远,建议应增设类似培养“高级兰领”那样的高职聋校和加强设置操作技能的专业,从而培养出一些聋人技师,这样市场的需求量就会很大。特殊教育质量不能保证,加上普通高校扩招数量过大冲突聋人就业的困境,严重阻碍聋人就业,因此必须加大特殊教育的改革力度,改变特殊教育落后的现状,建立适合聋人就业的有特色的专业,大力提高聋人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第六,聋人文化知识素质偏低是就业的极大障碍由于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相对比较落后,聋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基础就和健听人拉下了很大的差距。进入高等教育以后,以专业(艺术类)学习为主,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学,大多数聋生由于自学能力较差,到大学毕业时,和健听人的文化差距就更大了。大学毕业后的聋人如果还到普通福利工厂从事简单劳动他们心理上会觉得很委屈,但如果离开福利工厂就业,由于写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又很难胜任工作。比如;毕业前就业应聘于某市兄弟食品公司的一位同学也因为不适应工作一个月后就要求离岗了。他们都曾为自己做了“白领”而高兴,公司的负责人也是真心的想留下他们,为聋人平等参与创造条件,但大家的努力都因互不适应而告终。
  第七,福利企业发展滞后,导致聋人就业无法保障大批本来实力就弱的福利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使大量聋人失业,也使许多新毕业的聋人大学生就业无门,新闻媒体经常报告这类情况。福利企业历来是安置聋人就业最多的途径,适于聋人就业特点。福利企业分两类,一类是由政府主办的民政福利企业。但因近年来市场的冲击非常大,有很多福利企业被淘汰出局;有的已经处于半死不活勉强维持的尴尬境地;效益好一点的福利企业相当少,也已是人满为患,而且再招收聋人的可能性不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福利企业的主管部门比较混乱,聋人职工的《残疾人证》是由残联核发的,但福利企业的招工条件又归民政部门管理,而福利企业的安置对象是否符合减免税的范围又由税务部门说了算。总之,一个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要想在福利企业就业成功,还要费一番周折。另一类是私营福利企业,即“挂靠式”福利企业。私营福利企业的聋人职工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大多数处境不容乐观。不仅劳动强度比健听同行大,而且收入比健听同行少很多,往往还没有“三保”。属于劳动力密集性质的服饰、化工、印刷、机械加工的私营企业中,聋人职工的处境更差,不仅收入比健听同行低,而且被老板无谓拖欠工资时有发生,他们还面临随时被辞退的处境。有个私营企业老板为了逃避交税,招一些聋人职工,捞个福利企业名称,享受国家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却让聋人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给聋人的报酬少得可怜,有的甚至接近低保。其中个别企业只是招其名不招其人,利用这些聋人的《残疾人证》获取国家多项优惠政策,聋人并没有到企业实际上班,每月仅得到100元左右的生活费,也不给他们上“三保”。
  第八、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备,对残疾人培训的层次和多元化急待提高,残疾人就业法规不够完善,保障不够有力聋人就业大部分都是靠父母及亲朋好友帮忙,真正靠自己独立找工作的极少。一些地区虽然私营企业较发达,但聋人就业率依然不高,而且就业分布面也较窄,具有中专学历的聋人大多数从事程序简单的工作。此外劳动力招聘市场上很少有面向聋人的招工信息,针对聋人的就业培训机构也相对健全人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和含技术量高的工作岗位上也将有聋人的参与,所以各级残联内部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对广大聋人进行多元化培训,才能让他们多一种掌握技能,聋人的就业范围才能逐渐扩大,就业层次才能逐渐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保护残疾人就业权利方面,缺乏刚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这些现实困难都阻碍了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
  九、聋人在面对就业中必须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在我所认识的聋人当中,我发现有些聋人较普遍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如自卑、多疑、固执等。这些问题使得一些聋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常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误解、烦恼和痛苦。长此以往,就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治,也不利于聋人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进步,更不利于就业和工作,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由于聋人自身生理缺陷和本身文化素质较低而导致的。
  我认为,克服聋人的心理障碍首先是要学习,要多多看书看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弱点,主动地在思想上加以克服。比如要克服自卑,就必须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坦然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并且要自信“听不见”给自己带来只是不方便,但其他方面并不比别人差,健全人能做到的,我们经过加倍努力也能做得到。其实,这也是有不少聋人朋友已经用自己的顽强努力向世人证明了的,也是被很多健全人所承认的。再比如“怀疑”,由于聋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还由于有些聋人喜欢用眼睛来“看”问题,即所谓的“察言观色”,以此来推想,猜测别人的意思,暗里调嘴学舌,加之他们对别人抱着戒备和不信任的心理,在了解事情不全面的情况下,往往产生一些主观的,片面的看法,甚至误解,无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烦恼和不安。为此,聋人朋友应该把心胸放宽些,应以豁达,坦然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才能有较地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良好的心态,融入主流社会。
  以往,聋人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程序简单的工作,随着社会进步的发展,脑力劳动和含技术量高的工作岗位也有了更多聋人的身影。聋人的就业范围扩大,就业层次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广大聋人在所投身的行业努力工作,涌现了许多能人和尖子。目前聋人教师在全国各地已越来越受关注,他们在聋学生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认真教学,在聋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健听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还有如辽宁电视台、江苏理工大学、天津某工业开发区政府都安置了聋人做网络中心管理员;浙江工业大学则有聋人做电脑维护员;清华同方和诺基亚各有聋人软件工程师,他们的工作业绩和创造价值,令人信服,许多聋人在本单位被树立为楷模。南京五星级喜来登酒店安置6名聋人,从事大堂地面、门、窗、烟灰缸、桌面、卫生间保洁等工作。酒店为方便他们工作,在他们上岗处竖立个牌子,上写:“本岗点是残疾人公益岗,请您尊重和支持残疾人的劳动”。客人们都很尊重他们,该酒店也由此展示了他们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程度。事实证明,与健听人比较,聋人工作起来更专心,他们的工作质量更让人信得过。
  二、聋人具有许多健听人所没有的长处
  聋人知道找工作不易,所以他们更珍惜自己工作的机会,对企业或他所服务的部门更忠诚,责任心更强,更具有认真精神。由于听不见,他们较少受外界的干扰,他们比一般人工作起来更专心。由于听不见,眼睛成了他们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长久的磨练使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很会“察言观色”,对事物的领悟力比较强。除了物质上的效益之外,安置聋人还会体现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聋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极大的促进。
  以上这些言论来自于一个网名叫“龙霖”朋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对聋人及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反思_拼命三郎0532中国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