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说宋代官窑瓷器特点及宋代官窑瓷器鉴别
深度解说宋代官窑瓷器特点及宋代官窑瓷器鉴别
宋代的“官窑”与明清时期的“官窑”在概念上有着不同的指向,所指的内容不同。宋代官窑瓷器是指一个具体的专门生产御用瓷的帘口,北宋官窑的窑址由于黄河的原因现在还没有确定,南宋官窑的窑址有两处,都在现在的杭州,一是修内司官窑,二是郊坛下官窑。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生产皇帝的御用瓷器,只有这两处窑口烧制的瓷器才叫“官窑”。明清时期的“官窑”是指景德镇烧造的一种特制御用瓷器,不指某一个具体的窑口,只要是奉旨烧制,哪个窑口烧出来的都是“官窑”。


 北宋官窑在文献中称为“汴京官窑”(俗称“旧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法取证,因为北宋的官窑遗址很有可能在黄河泛滥中被淹埋在地下,无法探知其余址,又没有发现其他具有明确纪年的北宋窑址烧造过官窑遗存,所以北宋官窑窑址现在仍然是古陶瓷考古中的空白,窑址随北宋王朝的灭亡而终结。
北宋官窑瓷器和汝窑相差无几,造型,制造工艺均接近汝窑。器身光素无饰,常使用棱纹和凸弦纹作为装饰。在造型与仅有的装饰弦纹的位置安排十分考究,旧官窑的釉色与纹片是古今收藏家最钟爱的特征之一。在焙烧过程中,工匠利用胎土中含铁成分高的特点,在器口和底足部分施釉稍薄,形成特有的“紫口铁足”特征,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北宋官窑器物的器型种类较少,除了盘、葵口洗以外,多为仿古青铜的造型。如贯耳瓶、贯耳樽、兽耳炉、笔洗等文房用具。盘、洗等器物都是用支钉法进行烧制,器底留有很细小的支钉痕迹,其他器物用正烧法,瓶类器物的底足与其他器物底足相比稍高一些。


北宋官窑收藏的金律:
北宋官窑器物的胎质细腻呈灰色,有深、浅之分。釉质精细,釉面有天青色、粉青色和翠绿色,釉面通体布满大片纹。官窑由于烧制的器物的口沿釉薄而透出紫颜色。从故宫博物院所藏传品看,被认为是北宋官窑的这批瓷器的胎体是紫黑色的,施釉很厚,银润如堆脂,施釉后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的地方隐约露出紫胎色。北宋官窑器物底部因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因此会留下五枚紧靠足墙的圆形支钉痕迹。底足无釉处露出深酱色的“炉胎釉”,形成典型的“紫口铁足”。所以,紫口是北宋官窑器物的一大特点。
宋高宗南渡后,皇室在杭州另立新窑。一是修内司官窑,二是郊坛下窑。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乌龟山一带,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近年在杭州老虎洞发现的官窑窑址,出土大量精美瓷器和窑具,为南宋官窑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对于南宋官窑,同时的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曾有几句简单记载:宣政国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南宋官窑收藏的金律:
南宋宫廷建立了钧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南宋官窑分为两种:厚胎薄釉和薄胎厚釉。早期的瓷胎比北宋官窑瓷胎薄,胎骨中因含铁的成分较多,所以胎色为黑色或灰黑色,一般称“黑胎”。釉厚的瓷片从断面可看出施釉痕迹,一层一层很清晰。早期的南宋官窑器釉层不厚,釉面滋润,有玉质感,釉色有天青、粉青、青灰和近似蜜腊黄等色,其中釉色以天青色为正色,并有深浅之分,通体施釉,器型美观。南宋晚期官窑施釉较厚,在瓷片的断面上,可看出多次施釉的痕迹,有的釉层竟然厚过瓷胎骨,釉色沉静滋润,比早期产品更具有玉质感。不管薄施或厚施釉汁,都能显出莹润的质感。用放大镜观察釉中的气泡,真品南宋官窑的气泡存在与汝窑正好相反,呈现的气泡小而密度大,俗称“聚沫攒珠”,这是鉴定南宋官窑的重要特征…
(提示:由于本文字数过多,字数受限制。阅读更多请移步点击查看原文)
原文:http://relx22.cn.qiyeku.com
文章选自: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众号:gzxinchang)。


郑重声明:资讯 【深度解说宋代官窑瓷器特点及宋代官窑瓷器鉴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