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200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集2

引用 200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集2

2010-04-22 22:21:41 阅读15 评论0 字号:

 

引用


(十一) 说“屏”

                                 陈从周

1,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3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通读全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特点外,主要介绍了屏风的                 

屏风的            和屏风的                                   3分)

2、仔细阅读第4段,说说要发挥屏在建筑美上的作用,应注意什么?(3分)

答:                                                                        

3、仔细频度第5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4、文中引用了古诗词,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1、(3分)作用(安置在室内外)、种类、在设置上应该主要的问题。

2、(3分)因地制宜,(造型轻巧,色彩不俗,绘画富有诗意)(1分),设置得体……等(2分)

3、(2分)闲暇之余,依靠画屏或抱膝看屏,欣赏屏风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给人以闲适娱乐文化之美,是一文化的休憩。(意思包含休息与文化即可)

4、(2分)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诗意和韵味,突出了屏的文化底蕴。(大意相同或言之有理即可

 

 

(十二)电子时代的阅读

许知远

① 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的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印刷品的文字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一种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电子媒体似乎颠覆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吗?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电视哺育大的人忧虑。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讲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② 电视使我们肤浅,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视节目必须抛弃深度。一位评论家傲慢的结论无疑正戳中了我们的痛处:“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③ 阅读是高贵的,这已经是上千年的传统了。在中世纪,高高的城墙将教土的生活与民众区分开,那些高贵的教士知道如何阅读,如何直接与上帝的训诫沟通。阅读的能力象征着权利。谷登堡的发明打破了这一切。经过谷登堡印刷术印刷出漂亮整洁的《xx》,打破了教会对于上帝的专一的诠解权。它或许还直接促进了中世纪的结束。但是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特权却保留了下来。无疑这种自以为是的特权传统是重要的,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④如今,电视正对这种传统进行一场几乎是颠覆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是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我们靠着“还珠格格”这样的东西成长,这是一个快乐却令人忧虑的成长过程。而接着呢,计算机将培养我们新的阅读习惯。这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图书馆,你可以找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它们参差不齐,同时你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它。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将依靠这些庞杂的资料成长。据说,计算机是对电视的一次逆反,计算机是互动的,它不像电视一样单向的流通信息,它可以让使用者有所反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上的阅读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人了参与性。但这一切变化的前提依旧是,我们正从占支配地位的识字文化返回到口语文化。而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则更加推断,在未来的电子社会中,对于由口语控制的信息体系来说,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因为无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们不受过去的规范来限制,所以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容易地学习新技术。

⑤我们习惯上的阅读可能即将被唾弃。尽管,我们可能依旧在昏黄的灯光下,懒懒地躺在床上,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乐。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幅动人的图景可能即将像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董一样让我们留恋。而我们的那些孩子们呢?我们还可能理直气壮地去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不读一读古典名著?

                                 (选自《 那些优伤的年轻人》

1、从本文看,印刷品文字、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阅读各有什么特点?( 6 )

答:                                                                      

                                                                         

                                                                         

                                                                            

2、第④ 段中加点的“这种传统”指代什么内容?其价值体现在哪里(3 分)

答:                                                                     

                                                                         

                                                                          

3、作者举加拿大科学家和克卢格曼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 分)

答:                                                                     

                                                                         

                                                                          

4、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结合上面的文章,探究儿童语言贫乏的原因(3 分)

据新华社郑州2 10 日电(记者  訾红旗)   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 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 … 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xx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指出,现在儿童语言史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赶人们的担忧。

在去年郑州市组织的一次作文比赛中,阅卷老师看到,现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也越来越现实。小人说大人话现象十分普遍,说出来的话让你大吃一惊,却又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现象,儿童文学领域中{zg}奖项“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奏文君颇有感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吸引孩子的东西实在太多,今天的小读者已经成长为视听的一代。

答:                                                                     

                                                                         

                                                                          

                                                

 

答案:1、(1)印刷品文字:适合思考,给予大脑足够的时间解构它。(2 )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或“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 (3)互联网:参与性;口语文化;使人无知。(评分:共6 分。每点2 分,概括恰当即可。)

2、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待权。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评分:共3 分,{dy}问2 分.第二问1分。)

3、说明了电子媒体抑制我们的思考。(答“说明了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以及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也可)(评分:2 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主要是因为许多孩子整日留在电视机前,很少去翻阅书籍,视听等电子媒体抑制了孩子们的思专;电视使人肤浅,使人变成了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另外,过多地留恋于网络快餐文化,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发展的源泉。(评分:共3 分。原因合理且与选文有关即可)

 

 

(十三)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gj},创造了奥运田径史上的奇迹,成为奥运历史上最xx的赤脚大仙。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们的踪影,高科技跑鞋成为运动员们的必备武器。

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它们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好。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穿上它们,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他脚上的跑鞋轰动了全世界:那双鞋只有115克!它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这双跑鞋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它由极其特殊的透明塑料制成,像是一件来自童话世界的艺术品。它总重量只有99克,是有史以来最轻的运动鞋设计前,设计师们特意拍下琼斯比赛的英姿——在到达终点线前琼斯的脚后跟从不着地。针对琼斯的这一技术特征,设计师大胆启用了无后跟设计,“水晶鞋”穿到琼斯的脚上可谓天衣无缝,鞋子几乎成为琼斯双脚的一部分。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红色闪电震惊世界,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跑出1291的惊人成绩。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许多高科技秘密: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使刘翔的技能得到了{zh0}的发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又有谁脚蹬新的追风战靴挑战人类的运动极限呢?我们将拭目以待。(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2、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跑鞋有哪些特点?(4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   1994年,俄罗斯撑杆跳高选手布勃卡在玻璃纤维、合成树脂及超柔软、超强度纤维等材料制成的高科技撑杆的帮助下,将世界记录提高到6.14米。这相当于跳过了一只长颈鹿。

材料二   2000年,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澳大利亚“飞鱼”索普身着一身联体的、模拟鲨鱼皮肤的高科技泳衣,劈波斩浪,一人卷走3枚xx和2枚银牌。

                                                                         

                                                                         

 

答案:11点出说明对象   2点明高科技跑鞋的作用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点1分,共3分)

21材料特殊  2重量轻   3避震效果好   4附着力强   5有回输功能。(答出4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3、举例子。以刘易斯、玛丽安·琼斯和刘翔的跑鞋为例,具体说明高科技跑鞋的特点和作用。(指出说明方法,1分;结合文意分析作用,2分。共3分)

4、示例:高科技能够帮助运动员赛出好成绩。(2

 

(十四)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

                                罗祖德

① 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程度,我们称其为上界面;二是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下垫面或地生态。一旦暴雨骤降落或梅雨连连,降到地表的水超过了蓄水的容量和排水的能力,河、湖有没有足够高和坚固的堤坝保岸拦水,于是河湖横溢,导致洪水泛滥。实际上,上界面()和下垫面()共同构成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机制。即使暴雨倾盆,甚至是百年一遇,只要地面生态好,有足够的蓄、泄和防的能力,也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相反,即使雨量不大,地生态不佳,蓄不下,泄不出,有无良好的堤坝防护,也会“阴沟里翻船”,酿成灾难。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这天地之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专家把灾害定为天、地、人这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或者说“天灾八九是xx”是颇有哲理的。

③ 那么,近年来我国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④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濯濯童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⑤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⑥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⑦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胡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⑧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

                                       (选自《好望角》,有删改)

 

1、本文属于           (类型)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2、文章第④ 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2 分)

答:                                                                       

                                                                         

3、根据文章“天灾八九是xx”的观点,说说哪些“xx”导致近年来我国洪灾频繁?( 3 分)

答:                                                                       

                                                                         

 

答案:1、事理;逻辑顺序。(每空l 分,共2 分)

2、① 举例子,文中举了太湖流域的例子。② 列数字,“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 条,现在只剩下219 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 条”。(每种说明方法及举例l 分,共2 分)

3、人类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才导致这样的恶果。

① 滥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山地蓄水功能大减。

② 围湖造田,侵河成地,湖泊河流面积日益缩减,蓄水量大减。

③ 拦河作坝,河流泄水不畅,泄洪能力锐减。

④ 人类活动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破坏力越来越强;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人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3 分,每点1 分.写出3                     

  

(十五)请重视“弹性水库”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xx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解释下面词语。(2分)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                                                           

③“弹性水库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主要说明它在                                  方面的功用。(3分)

3、如果给本文再加一段结束语,你打算写些什么?(不超过50字)(3分)

答:                                                                       

                                                                         

                          

 

答案:1、(2)“降雨机”:比喻树(林)具有(在天旱时)放出水分的特征。1   3)“弹性水库”:比喻树林具有雨季蓄水,旱季吐水(xx根据外界形势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1

2、树林   1分; 蓄水抗旱(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或防止水土流失)  1分;    改善小气候(或气候) 1

3、略(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3

 

(十六)太空”清洁工”

①辽阔的太空,有很多人造航天器围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不停地探索着宇宙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③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曾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很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专门xx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象机,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近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中立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xx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降落时间,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⑤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xx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                                                              

                                                                         

                                                                         

2、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2)

                                                                          

                                                                         

3、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4、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

                                                                         

                                                                         

 

答案:1、(2分)太空“清洁工”(如答成“太空垃圾和太空清洁工”的1分)

2、(3分)示例一:“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示例二:“太空垃圾”是指遗留在太空中的失去地面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残骸。(意思对即可)

3、(2分)太空“清洁工”的特点(1分)及其用途(功能、功用)。(1分)(如答成“xx太空垃圾的方法”得1分)

4、(3分)示例:“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1分)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2分)(选出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得1分,分析恰当得2分)

 

(十七)红红绿绿环保袋

①在悉尼和墨尔本街头,我常常见到人们挎一个或者拎一个鲜绿色或玫瑰红的长方形的大袋子,颜色十分鲜艳。友人阿森告诉我,这是“环保购物袋”,通常简称“环保袋”。

② 阿森的话,给我解开了环保袋之谜。我当年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我明白,超市场免费供应的那种透明塑料袋,通常是用聚乙烯塑料或者聚氯烯塑料制成的。聚乙烯塑料、聚氯烯塑料成为垃圾后,难以分解,给环境造成了污染。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提倡用环保袋取代聚乙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这种环保袋,是用无纺布做成的,成为垃圾以后,易于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在美国,2007年推出的时尚环保购物袋,是用丝绸和小牛皮手工制作,可以折叠成钱包大小,价格高达960美元,乏人问津。英国推出的“我不是塑料袋”的时尚环保购物袋,售价15美元,也无法普遍推广。澳大利亚的环保袋走大众化之路,价格不到1美元,得到了普遍推广。

其实环保袋的成本不止99分澳币。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推动以环保袋取代塑料袋的工作,特地降低环保袋的价格,以求能够让普通百姓乐于接受。考虑到在澳大利亚生产环保袋,成本很高,澳大利亚政府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环保袋。所以,澳大利亚街上流行的环保袋,大都是中国制造。不过,中国虽然为澳大利亚生产了大量的环保袋,在中国本土,环保袋还没有成为“时尚”。

⑤悉尼市政府以及广大市民的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我们确实应当加强环保观念,爱护我们的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文∕叶永烈  选自2007720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本文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分)

2、本文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发表看法(3分)

相关链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自20086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知发布后,有部分人议论: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限塑)给顾客带来不便。

你对“限塑”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3分)环保袋(给1分);用无纺布做成的(给1分),成为垃圾以后,易于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给1分)。

2、(3分)主要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2分),更清楚地说明澳大利亚环保袋时尚、价廉物美。(给1分)

3、(2分)我国政府已采取措施,控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给1分),塑料购物袋所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控制(给1分)。

 

(十八)绿色住宅

    所谓绿色住宅就是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居住建筑。绿色住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合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较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较少。绿色住宅从规划选地、设计、建材选用到住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是绿色的。

    绿色住宅要选择建成后对周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的地段,充分尊重自然地貌和原有绿化,并与城镇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在设计上,绿色住宅采取节能环保和人性化的原则。一方面,要注意住房高质量的通风、采光、隔热、隔音性能的开发。如采用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房间的墙壁或天花板上设有通风口,经过加工净化的空气在通风设备的驱动下,穿过通风口,进入居室。房屋的向阳面设计宽大的窗户,可使室内获得更充足的自然光,冬季能为室内供暖;背阴面的窗户安装特殊玻璃,不但可防寒隔热,同时也对室外噪声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另一方面,绿色住宅要求尽可能使用节能设施。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公共供暖供冷系统,这样能节约大量电能,减少大气污染。

再者,绿色住宅应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月月有花,四季常绿。绿色住宅还应配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计休闲、文体活动场地。

绿色住宅要尽量选择绿色建材。如现在有一种新型环保用砖,该砖以发电厂排出的飞灰为重要原料,抗压强度在8兆以上,其防水、隔热、隔音和耐震强度均超过一般红砖;还有一种木屑制砖,该砖的重量只有普通砖的一半,但强度却是普通砖的两倍。使用这些建材还有抗震减灾、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

 要真正拥有绿色住宅,还需要人们健康的生活方武作担保。

    (选自《绿色家园》)

1、文章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绿色住宅的特点。理清层次,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

2、请写出文中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

                                                                          

                                                                         

3、体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绿色住宅要求尽可能使用节能设施。

                                                                         

                                                                          

4、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写一段绿色住宅

                                                                         

                                                                         

                                                                          

                                                                         

 

答案:1、在设计上,采取节能环保和人性化的原则;绿色住宅要尽量选择绿色建材。

2、作比较。用木屑制砖与一般红砖作比较,说明木屑制砖的强度高。

3、说明绿色住宅不但要使用节能设施,而且要更多的使用节能设施,能用即用。

4、示例:我是绿色住宅,我的周围环境美观,推开门窗,绿色跃入视野,鲜花芳香扑鼻。我为自己配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醒人们注意环保;我拥有休闲、文体活动场地,欢迎人们来和我共享美好生活

 

(十九)看科技的奥运

                                       朱言   齐明

    ①今天,奥运竞技场已经成了现代{jd0}技术的展示舞台。2008 年的奥运会上,我们将能够看到什么?

    ②通过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奥运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将达到100%。奥运工程积极采用雨洪利用、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技术,将实现多年平均雨水综合利用率超过80%。此外,奥运村再生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将随着奥运村建设的推进,逐渐得到应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节约电能60%。

③奥运村将全面采用世界{zxj}的太阳能光热技术,为运动员洗浴提供热水。此外,奥运村内的路灯照明也将由太阳能供电。国家体育馆100kw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于20078月完成电站安装调试,9月进行试运行与课题验收。按照“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计划,国家体育馆将于200711月、20081月举行体操、蹦床、轮椅篮球等一系列赛事。太阳能将成为这一系列比赛的主要能源。

④北京市有关部门正运用科技手段改变一些名花的花期,目的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让世界各国友人看到最美丽的鲜花。目前,北海公园在对荷花、菊花的花期进行实验调整。通过杂交培育、筛选引进等技术手段,颐和园大约70%的桂花可在奥运会期间开放。

⑤在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的总机房,电子显示屏上不时闪现“好运北京”比赛场馆周边监测站的情况。与此同时,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自动无人看管监测站收集来的数据,也正通过计算机传输到总机房。该监测站的数据,代表着周边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状况。除了采用地面观测这种常规手段以外,空气监测还采用了多种非常规的手段来采取空气样本,这主要包括铁塔观测、飞机观测、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监测等方法。

 

1、  本文从哪四个方面说明了2008北京奥运会是科技的奥运?(4分)

                                                                         

                                                                                                                                                                                                                           2、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3、通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B.第③段告诉我们,为奥运村运动员洗浴血所提供的热水来源于太阳光热技术。

C.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结构,说明了北京奥运会也是战士现代科技{jd0}技术的舞台。

D.第④段中,加点的“大约”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在各学科的学习和积累中,你还知道北京奥运会哪些设计体现了它是“科技的奥运”?(2分)

                                                                         

                                                                          

 

答案:1、示例:(1)污水处理  2)太阳能光热技术  3)调整花期   4)空气监测

评分标准:(4分)每方面1分。

2、举例子  列数字   评分标准:(2分)每种说明方法1

3C  评分标准:(2分)

4、示例:奥运火炬;或种灯;奥运主体工程“鸟巢”;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评分标准:(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二十)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xx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zx1}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yt}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不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xx。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2、第②段画“    ”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段,分析其中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4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5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2分)

                                                                         

                                                                          

 

答案:1逻辑顺序(2分)

2、  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大意对即可,2分)共4    

3、  “可能”表估计,推测。(1分)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1分)共3  

4、  内容: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弊。写法:把气温升高的利与弊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气温升高的弊大于利,(大意对,答出一方面即可,4分)

5、措施:减排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建人工湖,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等。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200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集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