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转型如何看待“政府与市场”?

时下,只要谈及钢市供需、转型升级、调结构、去产能……等,毫无疑问都会强调:充分市场化,市场说了算,政府少干预。

这些观点,耳熟能详;但在新的改革背景下,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我们还注意到,在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及转型升级的战略大调整期,业界及舆论皆存在某些指责:去产能是“一刀切”、是“搞摊派”、是“行政干预”、是“计划经济老一套”。

表面看,这些问题并不新,但现实影响深重,它将渗透并作用于改革当事者的灵魂深处,直接关系到对中央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甚至影响当前钢铁行业走出困境的信心及勇气……

因此,有必要厘清以下几层重要关系——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行政手段是否必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怎么摆?

要厘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是靠什么手段能做到这一点?“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减少对“僵尸企业”的补贴,不靠行政命令、单靠市场行吗?不管用哪种手段,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点。

中央明确要求,钢铁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中央已经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并不是政府就不管了,是放管结合,二者是有机统一,不是相互否定;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仅通过市场化手段,钢铁行业产能易增难去。钢铁行业国企占比较高,供给的价格弹性处于非对称状态。价格下跌周期中,供给具有刚性;而在价格恢复周期中,供给弹性极强。在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时,囿于反周期的扩张性政府项目存在、社会责任导致的生产刚性以及国有企业强大再融资能力,使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优胜劣汰效应。但在产品价格上升周期,企业逐利性开始显现,民营企业融资多元性的特点又会提振其复产能力。

还有两点必须认清,不能有丝毫含糊,这就是:

反腐倡廉之下传统政商关系及经济“内生机理”已改变。现在很多企业受制于资金及市场,但却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对此,xxx说:“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是典型的吏治腐败,这样的干部应该追责!”他强调:“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有作为。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要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失职渎职发生重大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该处分的要处分,该撤职的要撤职!”

当前阶段下治国理政及国有企业改革凸显了某些新特征。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在改革中,必须认真把握两项重要原则: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先由党委(党组)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涉及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委(党组)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经理班子作出决定;涉及国家出资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的资产转让,确需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之间非公开转让的,由转让方逐级报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

应当如何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看到改革的本质,引导好钢市的社会心理预期?

周所周知,今年以来尤其是“黑色系”产品价格多次出现较大幅度市场波动,“过山车”现象频频出现。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因素使然:市场供求,政策导向,舆论观点,心理预期。

过往钢市的实践表明,在市场总体供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钢市价格的波动往往和“政策导向”有着极其重要的必然关联。

因此,在面对未来钢市之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机构及有关协会要更加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社会、舆论、机构的误读空间,并及时纠偏。近年来,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期不是很稳定,乐观情绪与悲观论调并存。由此可见,我们对经济现状和市场行为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存在“观点偏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就显得十分重要。

钢铁行业的成绩和不足都是客观存在的。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预期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无关痛痒,它来自现实,又影响着现实。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更加复杂多变,导致预期不确定性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加强钢市预期引导。

认清大政方针的本质不能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央从来没有变过,而且多次重申,内涵越讲越清楚,我们要准确把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新自由主义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但是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它所主张的彻底私有化、全面市场化、{jd1}自由化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取向的,但却与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市场化有着天壤之别。

要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必须实事求是,拿捏好分寸。对学术上、专业性的不同意见,要允许各抒己见,鼓励从专业层面展开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对稳定钢铁行业发展预期及钢市供求预判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当前媒体几乎普遍把产能过剩的原因归于供需失衡,而大规模供需失衡的原因是政府干预,强调要把市场化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手段。其实,事实恰恰相反,产能过剩正是{jd1}自由化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任何一个有经济史知识的人,都会记得历史上令人震惊的一幕:美国大萧条期间,一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家庭陷于饥饿,另一方面农场主把“生产过剩”的牛奶倒在路上,宁可亏损,也不降价销售。如此的“非理性行为”,只有一个原因,就是{jd1}自由化市场经济的生产,不是为了满足民生的基本需要,而只是为了追逐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历史观察已经表明,工业化经济越复杂,市场的不稳定性越大,要求政府干预的力度和广度也与时俱进。

尽管钢铁行业改革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仍需要有新姿态,知国情,识大局,讲法治,重务实,别任性;对中国改革大势、基本国情特征、社会民生取向等,绝不能迷失。否则,转型升级或步入一种脱离国情的教科书“市场经济”教条之迷途。

郑重声明:资讯 【钢企转型如何看待“政府与市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