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千醉千寻- 千醉千寻- 和讯博客
转贴2---国人出国门见闻与经历 [转贴 2010-04-28 09:10:32]   

罗马尼亚这个坏包

罗马尼亚当地时间4月21日,尼罗市场管理方对市场实行强制性彻底拆除。罗马尼亚华人维权委员会负责人、温籍侨领潘继东接受记者采访时,愤怒指斥:“不讲道理……,法院还没宣判的时候就把它拆掉了,这本身就是犯法……,市场的老板在操纵政府。”据悉,当地警方已对此事立案调查,中国驻罗使馆也已向当地政府交涉。

澳洲养老院

澳洲政府对养老院的补贴很高,打算住养老院的老人,需要在老龄护理评估(Aged Care Assessment)部门进行评估,首先确定老人需要基本护理(Low Level Care)还是xx护理(High Level Care)。前者老人一般的行动都可自理,而后者就需要很多日常琐事,比如喂饭和个人清洁的护理。随后社会福利部(Centrelink)再对老人的财产评估。

如果符合补贴标准,政府拨款就和老人一同进入养老院了:基本护理者每周150澳元,或高级护理者300澳元。除外,每周265澳元的养老金中的85%交给养老院,作为服务费、住院费、饮食费等。
养老院的主要对像是社会的中下阶层收入者,因为有钱人家会花高价雇用私人护士

美国印象

玻璃门

刚到美国的老爸老妈们对儿女的房子总是赞赏不已。每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卫生间也有好几个,感觉方便、舒适。但他们对落地的玻璃门窗总感到不习惯。一位从中国南方大城市来探亲的老妈说,她老是担心要是有人打破玻璃门进来怎么办?儿女给她解释,这个小区几十年来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即使有人进来,又能偷走什么?所有东西都已经保险,也不用担心有很大的损失。({wy}的担心是有人偷走我家的几台笔记本电脑。倒不是电脑有多贵而是里面的数据很重要。)另外未经许可擅自闯入私人住宅在美国可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很少有这样的亡命之徒,小城市尤其如此。儿女不管怎么解释老人还是放心不下。与我再次核实儿女的解释后,还是可以看出她难以释怀的表情。

大杯饮料

带老爸老妈去快餐店吃饭,他们很快发现无论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饮料都可以免费续杯。快餐他们多数不爱吃,但免费续杯这一点让他们颇感新鲜。不过他们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可以无限制免费续杯,为什么多数美国人愿意多花钱买中杯甚至大杯饮料?可能是小杯,中杯和大杯之间的价钱差别不大,不过39或49美分。要不就是美国人都懒,嫌续杯麻烦?这好像也不太对。快餐店的饮料机都放在柜台外面,喝什么饮料喝多少都随便取。这个问题平时还真没有细想。我个人平时吃快餐很少喝碳酸饮料,常常只喝免费的冰水,也没有去问过其他人,所以这个答案“还真没有”。

过节送礼

过节送礼在美国也很普遍,但老爸老妈们马上发现美国的送礼与中国有些不同。他们说,你们在这里送礼的对象好像都是收入比较低的人,例如送礼物给小孩的校车司机,打扫大楼的清洁工,公司负责收发邮件的人,大学院系的秘书、职员等,但从来没有见过给领导送礼的。多数情况礼品也不贵重,无非是一张15-20美元的购物卡或者一盒巧克力等。过节邻居间也互相送礼,如自己烤的糕点或一瓶葡萄酒(10美元左右)。这样的观察至少比较符合我们这个小区邻居们的送礼情况。

我的解释是,送礼主要表达送礼者的感谢之意。中国人也讲“礼轻情意重”嘛,不一定非要贵重的东西才是“礼”。另外,领导们工资比我们高,为什么要给他们送?其实想想过节给领导送礼,自己都觉得怪怪的,而且他们也觉得不自然。如果为了谋点私利,去给某位领导送礼,这也解决不了问题。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给领导送礼很可能是下下策。无论公司,大学或政府机关,能够一人独断你命运的领导很少。因此送礼的概念在美国很不太一样,领导们很难因为收了礼而改变自己的决定。换句话说,美国领导的权利其实也很有限。送礼绝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这样的解释我自己都觉得缺乏说服力。没有在美国工作的经历的确很难厘清美国雇员与领导的关系。

陌生人的问候

一些来探亲的父母外出常常有素不相识的人报以微笑或致以问候。我认识一位来探亲的老爸,每天在前门外的草坪上打一套陈氏太极拳,早晚都坚持锻炼。过往的行人、邻居主动跟他打招呼,有的还停下来看看他的一招一式。他问儿女说,你们不是说刚搬来这里不久吗,为什么好像这里的人都认识你们呢?儿女回答说,住这个区他们大多数还不认识,但这里的陌生人见面都会问一声好。据说老人在国内就性格腼腆。无法听懂别人的问候他觉得很过意不去。他后来不再单独在前门打太极,而是到后院去锻炼了。

还有一次,儿子带他开车去附近山顶看风景。半路上他看到一片彩色的树林就要求儿子停车观景。儿子把车停在路边后,他们一起下车站在路边的空地看远山那片红黄相间的森林。不久后面经过的车都会停下来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他们担心这对父子可能是迷路或者汽车抛锚。得知他们是在观景才又继续上路。老爸困惑地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停下车来关切地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儿子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领养残疾儿童

老爸老妈们最为吃惊的是一个收养了五个残疾儿童的家庭。这一大家人就住在我们这条小街的尽头。让中国老人吃惊的是这对夫妇并非不能生育。这对白人夫妇自己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在外地工作。而他们收养的儿童都来自越南,而且每个领养来的小孩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身体残疾都弱智都有。更让国老人不解的是,这对夫妇过去20多年一共从越南领养了十四个小孩。原来那些小孩长大后有了独立生活能力都已经搬走。为人父母的都知道,照顾一个健康小孩已非易事,何况残疾儿。而且这些年他们如何能够做到照顾那么多残疾儿童,而且都来自越南?

这些问题我也没有细想。因为这样的美国家庭我就知道不少。我的一位同事和他太太工作后不久就领养了两人黑人小孩,一个五岁,领养前他们就知道他患有自闭症。另外一个领养时已经14岁,还患有糖尿病。此前他已经辗转在几个家庭寄养过,养成不少坏习惯。顺便说一下,我的这位同事和他太太都是白人,今年才30多岁。他们为了这两个领养的小孩一再推迟要自己的小孩。上周同事告诉我,他太太也许明年会生{dy}个小孩。老爸老妈们听我讲起这些家庭总有些将信将疑。也许下周我应该带他们去拜访一下那些领养了小孩的邻居或同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否?

2004年8月27日,美林集团亚太地区负总裁马蓉在“2004年中國财富管理论坛上”发布{zx1}报告:2003年中國百万(美元)富翁已经接近24 万,比上一年猛增12%。这个增幅不仅大大超过中國9.1%的经济增长率,也顺利地为中國赢得了又一项世界{dy}:全球百万富翁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正如这份《全球财富报告》的名称所要显示的那样,美林显然是想借此说明中國正在成为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个特别能够满足虚荣心的头衔也正是许多中國人特别想得到的。而这种虚荣心由一个国际投行巨头所赐予,则更显得其确凿无疑。然而,就在这个令人陶醉的报告发布前几天的8月24日,在离我的住宅不到30米的地方,一位46岁的男人跳楼xx了。原因是:他每月300元的下岗工资已经无力支付他女儿的学费。几乎是在同{yt},南京市区的另外一个小区中一对父子因为同样的原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我们很难将上面两起悲剧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因素,但不管如何,贫困以及贫困所带来的人类尊严的丧失肯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此类悲剧事件屡见不鲜,已经很难成为轰动性的新闻。但上面两起xx悲剧的独特性在于,它发生在中國南京——中國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说明,由于贫困所导致的xx现象已经开始向中國的城市蔓延。这个趋势与近年来中國不断攀升的xx率相吻合。很清楚,这类耸人听闻的xx事件已经不再是中國下层階級出于生存恐惧所杜撰出的预言。


  如果美林的《全球财富报告》渲染的是一个财富不断膨胀的中國,那幺,上面两起xx事件则以令人难忘的方式呈现了另外一个中國——一个马尔萨斯式的古老世界。千真万确的是,它们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我们不想在一部分人的暴富和另外一部分人的{jd1}贫困之间建立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几乎天天发生的让人难以安枕的人道主义灾难,却不能不让我们去思考:在中國财富分配的黑箱中究竟发生了什幺?



 

郑重声明:资讯 【转贴- 千醉千寻- 千醉千寻-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