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日记】20100425车佛沟—大垴村—大垴峰—野人沟- 望云飞的日志 ...

【驴行日记】20100425车佛沟—大垴村—大垴峰—野人沟

2010-04-28 01:17:36 阅读16 评论0 字号:

 

本周的出行一波三折,周四上午出行贴发出,晚十时三人行又发帖说:因汽油涨价,车老板要求增加车费,事情谈崩,因故取消活动。周五电话询问原委,其中有三人行意气用事,酒壮豪气,没有给作为车老板的同学情面,也有车主们借旅游旺季哄抬价格,还有各户外圈子的联手xx,事情虽小,关系复杂,意义深刻。随后三人行又想方设法联系车辆,终又恢复活动,因事出反复,一些驴人网络信息不畅,一些另有活动安排,还有些随其他户外周六自驾出行,我等49人两辆车今晨(周日)出发。

大巴车行驶在林石线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多云的天气阳光虽不娇艳,但大山的春色依然生机盎然,山花烂漫,绿芽满枝,忽然间脱去了冬日枯黄色的衣装,满目绿色的春衫更增添了太行的英俊妩媚。前些时还只是绿柳依喃地报着春信,而今,漫山遍野无论什么树都已抽芽吐绿,绿意融融,而且绿的各不相同,嫩绿、翠绿、松绿、墨绿、灰绿、鹅黄绿,形色种种,色态万千,其间再点缀些红黄蓝白的各色山花,真是绿不胜收,美不胜举啊。

石板岩乡向北,过益伏口、龙床口,经车佛口进入车佛沟,驱车沿公路上行,车佛沟岩壁林立,崖高谷深,盘旋崎岖,如能从路基下的沟涧之中徒步上行肯定是一个惬事。正当陶醉在美景之时,前方路边几杆彩旗下两名妇女怀抱婴儿、携领孩童,手持彩旗当道站立,天坤朗朗,沟谷森森,宛若一位英侠,形如绿林好汉,“不交买路钱休想此路过”,三两块钱摆平“响马”,心中的确不知是什么味儿。可怜妇人孩童,怎就想起如此阴险招数;可恨丑母恶妇,天真的孩子竟蒙如此家教;可奈当今社会,旅游开发竟使得深山村妇也如此浮躁;可叹制度缺失,解决两级分化、社会分配不公的系统性机制亟待建立。。。。。。

水泥公路的尽头就是车佛沟村公交的招呼站,继续向前的路是上山的土路,还没有修成水泥路面,路面凸凹不平,一般轿车上不去,去年曾驾车到过这里招呼站对面的农家旅社。今天我们过招呼站后的小石桥,沿曲折的小道上山,不远处有一座青墙金瓦的小庙,面向山下的村庄,护佑着山村的平安吉祥,车佛沟村是一个较大的村庄,房屋建在公路两边的山坡上,足有百十户人家,途中遇到的村民说现在居住的人很少,大都搬迁到山下了。过小庙后沿山道右行,路边的山花绿树惹人喜爱,穿行其间,心悦神爽,渐渐进入山谷。

车佛沟山谷中的山路基本在乱石之间迂回,偶有的几段石阶路格外宽敞,尚能显现出当年此路的辉煌,但大多路段可能由于塌方或山体滑坡被毁,山路只有在大小不一的乱石间缝之中顺势而为,这倒也给驴人们很大的刺激。喘息之余,观赏山势,在沟谷的中段可见一座如石锥般的山峰直刺苍穹,与两边的山峰恰巧组成了“山”字,至此乱石碎道的攀爬更能体验“爬山”的乐趣;崖边的山花,布满山道两旁,岩壁的崖逢中竟也神奇般伸出优美的枝丫,道旁的小草小花也探头含笑;透过沟谷的两扇山崖俯瞰山下的景色,公路如玉带飘逸盘绕,梯田层层黄土裸露还在孕育秧苗,群山环抱的村庄宁静安详,来时的山路清晰可见。

爬过一个垭口,好似来到了山顶,梯田的平整耕种告诉我们这里距村庄不远了,左侧的山坡上,队旗飘扬,驴影闪跃,又一个小的拔高后,古朴的大垴北洼自然村呈现在眼前。北洼村依山而建,十几户房院错落有致,清一色的石墙垒砌,石板屋顶,村前一颗粗大的杏树黝黑的树皮,粗糙沧桑,没有一片叶芽,但满树花蕾绽红、含苞待放,村口一户门前的石磨虽显陈旧,但石盘油亮,院门口的春联鲜红依旧,尽管住户不多,仍能透出田园的生活气息。

沿村后的山道上行,不一会儿就可到达山顶的大路上,沿路向北(右侧),到达一个山梁垭口处有一岔路(左侧),继续直行,当到达第二个垭口大路拐弯时(右拐)走左侧的小道进入松林,沿松林小道可直接到达山腰处的村庄——大脑柳树背自然村(又称闯头),有驴友说大脑村支书住在那里,可解决午餐问题,体能有限的驴友可直接进村,但大多数都选择了松林中向上(左侧)的小路,穿越松林,拨开荆棘,行走在山脊之上。沿山脊右行,渐渐大垴双峰显现,山下柳树背村也清晰可见,山上山下的驴友欢叫呼应而行。

在大垴峰顶之上,队旗挥舞,兴奋的驴人欢呼合影,峰下的山脊上,大老刘组织着人们限量分批登顶,因为峰尖之上的面积狭小有限,仅能容纳十余之人。有人说大垴峰是林州太行的{zg}峰,因而有“太行屋脊”之称,顺应了“太行屋脊”旅游宣传的需要,还有一名驴拿手机GPS定位仪测量——1550米,还达不到四方垴的高度,但无论如何,站在峰尖之上,豪气勃发,远处的峰峦虽云雾遮罩,但也群山环绕,连绵不断,气势壮观。

东面的太行平湖像个羞涩的少女,面罩丝莎、躲在山梁的后面只露出碧蓝的眼睛;那个被扯衣襟的伟岸山梁,身姿健壮挺拔,道路和梯田像层层的绳甲披挂于将帅之身,这应是地图标述的漏子头了;北面山坡上的梯田更是美如诗画,层叠蜿蜒,山腰上的盘山公路清晰可见,曲曲折折,而且折子不像一般的盘山路那样曲折圆润,而是锐角的折叠,那应是张家岩的石柱村了;西面来时的山梁脊背陡窄,如果与昨日队长出行嵩山的“瘦驴背”来比,这里或许可称为“瘦牛背”了;南面的山脚下有一个石砌的小庙,庙门前的空地上已有先行的驴友开始歇息、准备午餐了;石庙的左侧就是我们下行野人沟的山口。

野人沟曾叫做椹子沟或圣子沟(谷歌标注),下山后在询问圣子沟村的村民时也因方言问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而且圣子沟村下面的另一条路却是通向另一个野人沟景区的路,看来,或许是因旅游开发才将椹子沟改名为野人沟的噱头,就如同将南谷洞水库改名为太行平湖一样。我们下行的野人沟没有景区野人沟的石阶护栏、观景亭楼,一切是那么的原始自然,原有石块铺设的路也因塌方流石,年久失修而废弃荒芜,不常行人的小道在沟谷中曲折依势而行,路边连翘丛生,花簇四溢,形成一个xx的花枝廊道,穿行于黄色花海之中,我们倒成了点缀黄色花海的五彩之色。

伴随曲折下行,沟谷两边的岩壁也渐渐耸立高大、彰显出太行的雄浑险峻,回望大垴峰,也似嵌在巍峨峡谷之间的一把石锥。此时,峰峦之上风起云涌,阴云密布,天色暗淡,大有“山雨欲来”之势。翠绿遮掩下的圣子沟村石屋石墙、古朴宁静,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点缀出世外桃园的意境,峰尖的流云也被它置之世外。

沿圣子沟村边公路下行,太行平湖碧波涟漪,游艇悠悠,号称亚洲{dy}的堆石大坝巍然挺立在山口,山口两侧的红褐色岩壁垂直耸立,曾经的吃水部分已被湖水侵蚀而变白,当年的蓄水容量已今非昔比,水位甚至以降至泄洪渠以下的高度,跨过高大的泄洪渠拱形大桥,驴友们已在坝顶的围栏边欣赏湖光美景。此时,阴云压顶,山雨之势迅猛,人们纷纷躲入大坝边的旅游商店避雨。

几滴山雨落下,云开雾散,此时3:40,距与大巴车约定的5:30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驴友们开始歇息、购物,我紧忙来到堆石大坝的北侧,沿大坝中部的石阶下到坝的底部,感受亚洲{dy}堆石大坝的气势与宏伟。大坝北部全部用红褐色的石块垒砌而成,50°倾斜,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有120级台阶,中部有106级,下部没建台阶,估计也应有100级的高度,每级之间有2米宽的平台过渡,站在大坝的{dy}平台处仰望,巍峨壮观,飞云也宛如从坝顶掠过,在这里,没有了在大垴峰顶之上的豪气,深感人之渺小。第二级平台的西头,大坝与山体的交接处,绿树遮掩、彩旗簇拥的崖壁下,有一个进深二十多米的石洞,洞门条石垒砌,整齐讲究,洞内供奉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道教的“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与洞门石刻的“自在逍遥”或许正是点悟人们如何处理峰顶豪气与坝底叹气的关系。

正在坝底思悟之时,坝顶传来呼喊声,原来领队决定沿任石线向南行进,迎接大巴车。任石线向南是一条环湖的公路,一路青山叠嶂、绿水环绕,夕阳的光辉映射在东边的山峦之上,山下翠绿环抱,山上的岩壁光艳峻拔,层层的崭头山花烂漫,犹如山峰佩戴的花环。湖面波光粼粼,湖边绿树如荫,唯有风骨挺拔的柿树,枝杈上还未有丝毫的绿意。

过五龙洞村、黑龙洞村,渐渐的湖中水面退去,干枯的河床裸露,一直走到南湾村,看到了河床对面的车佛口,近10公里的环湖公路,驴人们已感觉到今日的出行已不是开始时认为的轻松线路,迟迟到来的大巴车使我们曾加了今日出行的负荷。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驴行日记】20100425车佛沟—大垴村—大垴峰—野人沟- 望云飞的日志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