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马国族」、「新马来人」到「一个马来西亚」
「新马来人」是90年代影响马来知识界深远的新概念,也是马来社会准备昂首阔步,拥抱全球化所展现的民族自信和雄心壮志。
他们自我反省,提出求变、求革新、求改造的概念,强化马来社会面对21世纪挑战所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希望。
1993年「新马来人」概念提出之前两年,前首相马哈迪在1991年2月28日发表影响至今的《马来西亚:未来的方向》政策演说,勾勒出2020年宏愿和先进国目标,倡导「马来西亚国族」概念。
大马着名的旅台政治学者曾庆豹认为,「新马来人」被炒热说明马来知识社群成功主控媒体和舆论的范例。
他指出,公共领域的公开论述掩盖了权力的暴露,偷换了权力集团的运作模式。这种以知识作为包装的方式更是危险之致。
马来人/土着在「马来西亚国族」中再次被赋予「中心」地位,「新马来人」是大马国族的「主体」。
新马来人和大马国族概念面市至今超过17年,人民是否真的了解和消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03年马哈迪退位,阿都拉接棒后「现代化回教」和「{zy1}、辉煌、昌盛」口号喊翻天,遮盖马哈迪的雄心万丈。
轮到纳吉2009年上位时,提出比肯德鸡和美录更红的「一个马来西亚」品牌,强调「全民一致性」,认同各种族并存的事实,中心思想是「求同存异」,接包容和接纳彼此的差异。
马哈迪的「大马国族」是2020年宏愿9大挑战的{dy}项,即建立一个团结的马来西亚,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国家和平、领土完整、种族融合、生活和谐、充分合作,塑造一个有政治忠诚和为国献身的马来西亚国族。
虽然「一个马来西亚」的立论基础较薄弱,但却比大马国族更受各族人民欢迎。相对的「新马来人」彷佛送入博物馆,成为无人问津的橱窗展示品。
人民对「一个马来西亚」并不陌生,各种以它命名的事务不断涌现,从软性的歌曲和服装,到硬体建设的宿舍和诊疗所,该品牌无孔不入。
尽管面对反对党激烈批评,安华揭发与以色列有关的APCO公关公司负责纳吉的形象和口号包装,惟冲击此概念的并非民联{lx},而是自家人和党内鹰派人物的不合作态度。
慕尤丁自我标榜「马来人优先,马来西亚人其次」成为各方焦点,背后隐藏着马来人、土着和回教徒,未能切割的三位一体概念,否则无法诠释xx宪法条文下的的马来人。
种族优先或国族优先?在泛政治,种族主义魍魉横行的国度内,很难寻获真心答案。惟,朝野巫裔和巫基政党的竞争,提供我们检视巫裔政治人物对马来人和非马来人观点的机会。
华社应该关注,马来知识界和政党对各种概念论述的经营,从「议题的提出」、「概念的理论」、「观念的操作」到「有效的传播」,说明他们有备而来,在理论层次上的高度自觉性。
相对的,华社在这方面显得严重贫血和苍白,面对「大马国族」、「新马来人」和「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华裔学者和理论工作者的缺席,道出我们在思想层次和诠释能力的衰退,未能有效和对等地与马来知识群和政治精英对话。
Filed under: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