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应当考虑卖掉摩根斯坦利买比亚迪- 邹艺湘的博客- 邹艺湘- 和讯博客
中投应当考虑卖掉摩根斯坦利买比亚迪 [原创 2010-04-27 21:25:38]   

比亚迪一季度纯利17.04亿元,同比增255%

2010年04月26日 21:24财华网  财华社深圳新闻中心

比亚迪股份 (HK:01211)今日公布业绩报告称,2010年首季业绩录得开门红,实现纯利17.04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55%,每股盈利约为人民币0.75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26%。报告还指出,今年首季营业额约为12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0%;毛利约为币3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6%。

*******************************************************************************************************

中汽集团利润率排行榜 比亚迪拔头筹
  
2010年04月19日15:34 【作者:王灿彬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9年企业利润率{zg}的是广汽集团、上海集团,还是东风汽车(600006,股吧)、一汽集团?都不是,而是新军比亚迪汽车。
  
随着4月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09年年报,国内10大汽车集团的赚钱能力显露山水,比亚迪汽车以14.11%的销量利润率排名行业{dy},而此前多年位居利润率{gj}的广汽集团只能屈居第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是汽车行业丰收之年,实现营业收入5128.08亿元,实现利润1172.83亿元,销售利润率为7.75%,比亚迪的利润率约为国内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两倍,而国际平均水平是在3%左右。
  
此次统计的10大汽车集团资产要远多于上市公司,因此集团的利润不同于上市公司的数目,10大集团的不少合资企业由于生产多为xx车型,利润率超过比亚迪的为数也不少。

国内xx汽车集团2009年利润排行榜
    
  企业 销售收入(亿元) 利润(亿元) 利润率 销量(万辆)
  比亚迪 214.97 30.33 14.11% 44.84
  广汽集团 1179.30 122.32 10.37% 60.66
  东风汽车 2685.26 262.58 9.78% 189.77
  上汽集团 3419.71 325.92 9.53% 270.55
  一汽集团 3143.81 258.62 8.23% 194.46
  吉利汽车 165.11 11.54 6.99% 32.91
  北汽集团 1115.15 63.43 5.69% 124.3
  奇瑞汽车 239.80 9.32 3.89% 50.03
  江淮汽车 224.82 5.18 2.30% 32.00
  长安汽车 1054.20 23.83 2.26% 186.98
  华晨汽车 484.57 0.77 0.15% 34.83
  
  全行业合计 15128.08 1172.83 7.75% 1364.48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公开数据,仅供参考)

  
比亚迪G3新增智能版售7.79万~10.99万元
  
比亚迪战略车型G3继在3月取得销量破万(批发量)的佳绩之后,又一鼓作气,于4月16日推出“G3智能版”。与原有G3相比,智能版从产品上都进行了全新升级,而7.79万~10.99万元的价格也使G3在同级别车型中xxx突出,这款车的推出将有利于G3今年进一步占领中高级市场,快速实现今年10万辆的销售目标,而G3更宏伟的目标是月销2万辆。
  
比亚迪G3智能版的主要标致之一在于配备的keyless无钥匙系统。与原有的G3相比,比亚迪G3智能版将新增1.5L鑫雅型和1.8LCVT豪雅型,其中鑫雅型搭载4G15S发动机,而1.8LCVT豪雅型则搭载483QA发动机。
  
比亚迪利润率{dy}
  
2009年汽车行业最令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比亚迪的新车销量以成倍的速度增长,跻身国内乘用车10强企业,而在2009年车企赚钱能力排行榜中,最意外也是比亚迪异军突起——其在2009年的利润达到30多亿元。比亚迪总利润不如某些合资企业,也无法和大集团相比,但考虑其去年200多亿元的营业额,利润率高达14.11%。此前{gj}宝座一直为广汽集团把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报告指出,比亚迪在重点汽车企业(集团)中表现最为突出,实现利润增长率超过三位数。汽车业务已经成为在港股上市的比亚迪股份(1211.HK)的主要业务,其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实现净利润37.94亿元,同比增长2.7倍。其中,汽车业务盈利35.13亿元(税前),同比增长近6倍。
  
去年比亚迪的单车出厂价在5万元左右,能有如此之高的利润率让人惊讶。据悉,主要是依靠人海战术,固定资产的投入非常低,10万辆的产能投资在10亿元左右,不到合资企业1/2。“比亚迪现象”已经引起了业内的xx。合资企业增长最快的北京现代的常务副总经理李峰向记者表示,比亚迪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是个值得研究的对象。
  
  
************************************************************************************************

品牌奇葩 比亚迪绽放北京车展
  
2010-04-26 11:38:00 来源: 新诺汽车  
  
沐浴两会春风,美丽的北京又迎来了第十一届国际车展的盛大开幕。热闹非凡的展馆内,观者如云,摩肩接踵,北京车展已经成为消费者朝拜的“圣地”。本届车展,比亚迪三款新车xxxx,以及连年翻番的规模业绩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丰硕成果,无不展现出过人的品牌势力。
  
   运筹帷幄,品牌战略精彩启航
  
2009年,比亚迪以44.8万台的总销量和同比大增162%的{zy1}贡献,成为国内汽车企业总销量增长{gj}的同时,F3也以29万辆的成绩夺取年度总销量{gj}。
  
刚刚过去的三月份,比亚迪汽车销量67698辆,再创比亚迪单月销量的历史新高,蝉联自主乘用车品牌企业国内销量{gj},并首次杀入国内轿车生产企业销量前三甲。上市仅半年时间的G3以10100的辆成绩创下新车进入万辆俱乐部的最快速度;F0凭借13905辆的销量,摘得全国微型轿车单一车型销量{gj};常青树F3销售30502辆,继续蝉联全国轿车单一车型销量王。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以16.35万辆的总销量位列全国第四位,再次成就国内轿车企业的增长{gj}。
  
在产销量连年翻番的推动下,通过持续稳健的品质建设,比亚迪汽车的“品质xx三步曲”成效显著,具备了大力加强品牌建设的产品品质条件,2010年,比亚迪进入自己品牌年。今年,比亚迪产销量目标为80万辆,并将推出五款新车,售价大都在10万以上,实施品牌上攻战略。本届北京车展,比亚迪在1200平米的展台上,共展出了13款车系18辆展车,涵盖新车、畅销车和新能源车,这是比亚迪有史以来的{zd0}参展面积和{zd0}参展规模,既展现了整体实力,又体现了品牌魅力。为参加本次车展,比亚迪做了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从展位预定、展台设计、展车挑选到现场活动安排,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参展规模,无不体现一个目标,那就是全线出击北京车展,全面展现品牌力量。
  
   挺进xx,三款新车xxxx
  
一直被津津乐道的xx车型L3、i6、S6终于在本届车展上激情露面,并举行了盛大的xxxx仪式。被命名为L3的“品牌年”xx车型,将主打1.8L的CVT自动挡,预计售价会在12万元以上,作为一款全面冲高、出击合资品牌的先锋车型,L3的配备相当到位;i6的发布,表明比亚迪的“品牌年”之路并未止步于中级车,中高级车也是比亚迪进军的方向。i6外形大气、空间宽适,配置极为丰富,不论驾乘享受还是安全保护都务求先进和全面。预计售价会在15以上;S6是比亚迪试水SUV的开山之作,线条硬派粗犷,充满越野狂奔的气质。这部设计xx的B级SUV大块头,除了让你充分体验驾驶的激情,还能得到xxx的惬意享受。
  
“L3、i6、S6的发布,标志着比亚迪研发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整车技术上与国际水平的距离再次拉近,我们的产品线今后将全面向xx蔓延。”这个声音告诉人们,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和发展,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具备了与国外品牌分庭抗争的底气。因此有人预言,本届北京车展将可能成为自主品牌向xx挺进、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分水岭。
  
   {zy1}创新,新能源梦想结硕果
  
上周,美国《商业周刊》发布2010年全球创新企业50强,比亚迪继苹果、谷歌和微软之后,跻身创新企业50强第八位。5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比亚迪排名{dy}。这是对比亚迪创新能力的公正褒赏,而此次北京车展上,F3DM双模电动轿车、e6纯电动轿车等新能源汽车产品赢得的高度认可,正是对比亚迪{zy1}创新能力的回报。
  
“科技绿色明天”,为社会提供更节能、更环保的低碳产品,是比亚迪的追求目标。3月底,随着F3DM低碳版的上市,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已经正式向个人用户出售。比亚迪e6纯电动车目前正在进行国家相关检测认证,商业化已进入日程,这将抢先实现人类的电动汽车梦想,比亚迪跨入新能源汽车的领导时代。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比亚迪总是承载梦想前进,比亚迪总是能将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这种追逐梦想并辅助实现的动力就是实现创新并掌握核心竞争力。飞速发展的比亚迪汽车已经收获了市场、赢得了信誉,积累了深厚功底,在得到越来越庞大的消费市场支持的基础上,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2015,中国{dy}”、“2025,世界{dy}”,比亚迪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大放异彩的画卷正快速地铺展开来!
  
**************************************************************************************************

巴菲特坦诚错误 看好中石油比亚迪
  
2010-04-26 17:38 来源:雅虎财经
  
据路透社报道,在一年一度、闻名全球的巴郡公司年会(“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Meeting”)即将召开前,被誉为世界“股神”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宴请了一批来自美国{yl}高校MBA班的100位尖子生。
  
宴会上,巴菲特和未来100名企业精英进行了坦诚的倾心的交谈。在谈到人生中的挫折个错误时,巴菲特坦诚他当然犯过很多错误。比如他以前特别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不敢表达自己。高中毕业后,他曾经去参加“卡耐基”的公众演讲训练班,训练自己的演讲技能。而现在,巴菲特应邀到世界各地演讲自己的投资心经。
  
对于近期高盛欺诈事件,传巴菲特损失10亿以上,人财两失。但巴菲特很坦然,并且仍然充分相信高盛的能力与经营前景。巴菲特称:“人不要怕犯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仍然对高盛充满信心。”
  
另外,巴菲特对中国特别有信心。他表示,中国的增长不会昙花一现,而是一种实实在在、持续性的过程。中国和美国一样有着大量的人才。在过去50年中,美国比中国发展要快很多,是因为美国的经济体制能够让人才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巴菲特也指出,现在的中国也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体制,能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这种体制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巴菲特指出,一国的经济主要靠人的才能的发挥,真正优秀的人是否能获得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从这点而言,巴菲特认为中国还有更多的人的潜力可以释放出来。中国未来的增长是不容置疑的,这个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要把人的潜力xx发挥出来。
  
巴菲特表示曾在中国主要投过两个公司。一个是中石油,还有一个是比亚迪。巴菲特称,他投资中石油时,没有看股价。他认为通常都是先不看股价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巴菲特先是看了中石油的基本资料,于是做了一个估值,发现公司值1000亿美金,但当时中石油股票所反映出的价值只是350亿美金,等于说可以翻三倍,于是,他就买了中国政府能够允许的最多限数。
  
一年半前,巴菲特也投资了比亚迪。巴菲特表示,比亚迪有非常多的技术工程师,也很看好比亚迪公司的管理层,公司CEO王传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巴菲特认为现在美国政府应采取一些更有力的税收政策,不然很难持续下去。巴菲特用自己公司为例,公司雇员的年薪有6万-80万美金不等,他们平均交的税是34%所得税,但作为总裁,他自己却只交16%的税。通过投资赚来的收益税比较低,通过工作劳动得来的收益要缴纳的所得税反而较高。巴菲特认为这是不合常理的。巴菲特称,“我自己都觉得,我交这么一点税是不够的。”(Tracy)

***************************************************************************************************

《外资精点》大摩:调高比亚迪目标价至31﹒1元,评级维持减持

来源:经济通 09年09月01日 11:26 港股通 

《经济通通讯社1日专讯》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表示,维持比亚迪(01211)评级为「减持」,该行低估了比亚迪杠杆式的经营扩张能力,故调高其对比亚迪的盈利预测及目标价,目标价由20﹒2元调高至31﹒1元。

该行表示,比亚迪2010年席市盈率为28倍,受到汽油车盈利上升1倍、手机或电池业务温和复苏,以及电动车盈利贡献少而有所折让,似乎该股股价已反映其盈利增长,但仍希望其有的产品开发。

大摩表示,上半年全面摊薄每股盈利0﹒52元人民币较该行及市场预期为佳,主要受惠于汽油车业务,因其经营毛利率由去年下半年的5﹒4%提升至9﹒8%,另外其双模(F3DM)汽车运转率仍落后,因售价出现大溢价及缺乏基本建设支持。

该行又指,比亚迪拟进军太阳能业务,并建立垂直综合模式,虽然有策略触觉,但认为集团能否于太阳能垂直综合业务能否成功仍言之尚早。(kl)

***************************************************************************************************

比亞迪電動車可能是個大騙局
  
【聯合報╱記者趙惠群/即時報導】 2010.04.26 08:46 pm
   
股神華倫巴菲特替比亞迪老闆王傳福幫腔,讓比亞迪電動車被視為明日之星,不過比亞迪電動車一直未曾在路上跑過,正在進行中北京車展,只秀出三年舊東西,專家懷疑比亞迪電動車只是個騙局,反而吉利和奇車兩大自主品牌不但有新車型推出,也展出可量產的電動車。
  
北京車展開幕當天,日本產業界和媒體組成四十多人團體特別到比亞固攤位仔細觀察比亞迪展示的展示的電動車,不過此次比亞迪仍展出三年前的車款和電動動力系統,甚至日本電動車專家拉開比亞迪展出的一個充電站,竟只是個空殼子。
  
台灣一位產業界專業到場指出,比亞迪拿不出新東西,只是拿出三年前的FD3M電動車,而在北京等大都市會的馬路上,看不到半輛比亞迪電動車,反而是比亞迪的汽油車熱銷不已,教人懷疑比亞迪的電動車是玩假的。展出的車子只是一般轎車牽一條電線,就號稱是電動車。
  
而此浙江的吉利車廠展出多款電動車,包括和台灣裕隆集團酷比汽車合作開發的熊貓電動車,吉利兩款熊貓電動車包括平價的EK-1和全球鷹EK-2,EK-1使用的是率較差但成本也較低廉的傳統鉛酸電池,在大陸的報價在十萬人民幣以下,合新台幣不到五十萬元,而EK-2則使用鐵鋰電池,其系統數據和功率都和酷比的M'Car相同。
  
至於奇瑞車廠,行研發,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零配件都是自行研發而奇瑞車廠則展出九款新能源車,其中以QQ迷你車改造的M1-EV電動車,也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充電時間一般在4-6小時;快充半小時就可達到百分之八十的電量。該車款已準備進入量產,在大陸扣除政府補貼的報價,大約八萬左右人民幣,將比日本日產汽車所推出的平民化Leaf電動車,還要便宜一半以上。
  
顯然在電動車平民化市場的角力,中國大陸的步伐更快且更接近一般消費大眾,只是效率的部分仍有相當大提升、改善的空間。
***********************************************************************************************************

据说在巴菲特入股之前的一个星期正好有一帮研究员去比亚迪调研,结论是比亚迪是个破烂公司,有人甚至认为应该跌到2元港币. 然而,以价值投资著称的巴菲特不止投资了比亚迪,并且对王传福本人赞誉有加,巴菲特的伙伴芒格甚至称赞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复合体。具有相同金融教育背景的人,在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竟然得出如此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本身就是一段金融史上的xx。更有意思的是,不止是王传福和比亚迪的xx故事还刚刚开始,对比亚迪和王传福的评价之众说纷纭也远没有结束。而所有争议的焦点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

习惯上, “固定资产”指的是土地、 厂房、机器设备等比较“固定”的东西,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 也都是这样处理的. “人” 在会计上不是固定资产, 不是流动资产, 根本就不是“资产”而是”成本”. 所以, 当精通会计并且靠分析会计报表吃饭的证券研究员们看到比亚迪的生产线上挤满了“人”的时候, 他们已经没有兴趣再听王传福讲“机器+人=机器人”的xx故事了, 因为他们要赶快回去写报告沽比亚迪的股票.

但是在王传福看来, 比亚迪真正值钱的资产恰好是“人”--- 上万价廉物美的工程师和上十万价廉物美的熟练工人--- 他把人看作“固定资产”. 至于其它的资产, 不论是厂房机器还是现代化的流水线, 在王传福看来都是“流动”资产, 跟钢材橡胶水电没有什么差别, 都是有用的东西, 都是要花钱买的东西, 都是不能自己创造价值的东西. 在王传福看来, 汽车也只是一堆钢铁, 只要有了“人”,  内燃机汽车可以造出来, 电动汽车可以造出来, 储能电站可以造出来, 什么都可以“造”出来, 并且可以造得价廉物美. 所以,在王传福看来,“造人”才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事。

劳动价值论不是王传福发明的(我们都知道这是谁发明的,虽然不曾申请专利), 把员工看作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也不是王传福xx, 事实上, 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 如IBM\微软\google\苹果\高盛, 无一不是“以人为本”的公司,因为人力资本的内在成长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 那么, 为什么王传福的想法和做法那么引人xx, 那么引人赞扬, 却又那么遭人人非议呢? 我认为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和一个主观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 王传福确实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另一个是韦尔奇), 而其它以类似理念成功的企业都是在高科技和服务业领域. ( 不成功的应用当然比比皆是,大多把“以人为本”变成了“铁饭碗”。)     

自二十世纪30年代泰勒博士发明流水线生产模式,并由是亨利福特成功应用到汽车行业以来, 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是所有制造型行业的标准格式(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刻画的就是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场景,“人”的作用只是零螺丝钉而已). 制造业效率的改进往往与流水线的改进, 机器人的应用,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工人数量的减少等等,联系在一起. 王传福在制造业中采用“先造人,再用人造机器和产品”的做法,确实是与当今制造业的潮流背道而驰的. 简而言之, 王传福与当初的亨利福特一样,确实在进行一场制造业的管理革命,虽然他采取的手段与福特恰好相反. 但既然是一场事实上的“革命”, 引来无数的赞叹\疑惑\反对\支持\xx\谩骂\ 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观的原因是, 这场管理革命竟然由一个中国人, 一个大陆中国人, 一个出身微寒却又心比天高的大陆草根来领导, 这让很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 不只是日本人接受不了, 中国人也接受不了. 不只是中国的台湾人和香港人接受不了, 大陆的许多中国人也接受不了. (包括但不限于竞争对手)假如王传福是一个美国人,美国社会当然会欢声一片,因为比亚迪模式有助于解决美国社会最麻烦的失业问题,还有可能促进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的传媒也会兴高彩烈大书特书,因为“美籍华人王传福先生领导世界新潮流”云云.然而,王传福这个在很多人眼里本不应该受人尊敬的大陆草根,却被一个最受人尊敬的美国人推上了{df},于是《巴菲特的错误赌注》便成了许多人的心理平衡剂。

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研究王传福和比亚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然而,这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为比亚迪正确估值,可能得到可观的回报,因为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对比亚迪并不一定适用.一般而言,人们会把比亚迪的估值作两部分,传统业务按传统行业较低的PE标准估值,新的行业按高增长高PE的标准估值.但是,比亚迪恰好是用新的生产方式改造了传统行业,大大提升了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比亚迪传统汽车的税前利润率达到14%,而行业平终利润率只有7%,所以比亚迪仍有降价的空间,所以比亚迪的现金流很充裕.有钱有人有市场,加上自己设计自己生产零部件甚至自己造生产设备,比亚迪要完成今年80万辆的销售任务不成问题.不止销售数量不成问题,随着工程师和技工经验的累积(造人),品质也会得到提升,甚至于价格也可能不降反升(当然可能以G3代替F3,或L3代替F0的方式出现).

价格上升,成本下降,加上销售数量成倍增长, 比亚迪传统汽车的利润增长速度在今后几年之内可能让最乐观的估计也显得过于保守. 比亚迪要在三年之内达到年产销三百万辆汽车,盈利达到三百亿人民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障碍,因为中国汽车业不缺市场,不缺资本,不缺劳动力,一旦突破了技术和品质的瓶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商业模式和管理能力。而评价企业商业模式和管理能力的客观标准就是利润率,或盈利能力。只有利润率高的企业才能加速扩张,充分享受规模效益和净现金流;低利润率的企业如果快速扩展,必定增大财务杠杆,规模和账面利润增长的同时负现金流增长更快。

企业的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力”,包括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土地利用率、设备利用率等等。如果一个经济体系中企业总体的利润率上升,就说明这个经济体系的“全要素生产力”上升。而全要素生产力上升正是一个经济体系能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不二法门。换句话说,如果经济高速增长没有伴随着(总体)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必然带来通货膨胀;如果经济高速增长没有伴随(总体)资本回报率的上升,必然带来金融杠杆的放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如果经济高速增长没有伴随着(总体)土地生产率的上升,必然带来局部的房地产泡沫。所以,中国经济如果要保持持续的高增长,必定要让全要素生产力同步上升,或者说,要让企业的总体利润率上升。(“企业”也包括个体农户和集体合作组织,是指所有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不是指“规模以上企业”。)

单个企业的利润率的上升当然取决于企业内部商业模式和管理能力的改进,而全部企业总体的利润率的上升,则主要取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分配效率,取决于资源能否从低效率行业向高效率行业转移,从低效率企业往高效率企业转移。在一个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社会,这种转移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所以资本市场天生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的功能。(请参看邹艺湘著《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但是,在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的社会,银行信贷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的时候,信贷结构和信贷规模的管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商业组织不够完善,个体经营仍起着主导作用的行业,建立适当的商业组织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人都想投资农业,但找不到投资对象。)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的管理模式就是靠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人财物)来提高效益。如果比亚迪的规模比现在大十倍,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增加一百万人就业,意味着汽车的总体价格要下降,意味着比亚迪的盈利要增长10倍以上(可惜比亚迪没在A股上市)。如果中国有十家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呢?有一百家比亚迪呢?尤其重要的是,如果比亚迪的管理模式能够移植到农业中呢? 比亚迪的前途不在于“铁电池”是否世界{dy},而在于把制造业的管理革命进行到底。同样,中国农业的前途不在于“转基因”把猪养的如象大,也不在于全面普及机械化,而在于将生态农业发扬光大。

生态农业{zd0}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利用荒地,所以扩张起来非常容易;我国的中南部丘陵地区大概有五亿亩(?)荒地(包括退耕还林地),如果其中两亿亩能够建设成生态农场,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城市化带来的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过去10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共才一亿亩(?), 如果两亿亩荒地转化成生态农场, 城市建设用地可以再增加两亿亩, 也不会影响18亿亩耕地红线. (当然,某些地方的楼价可能要跌一半)生态农业的第二优势在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安排当地农民就业,所以很受当地政府和农民欢迎;它的第三个优势在于不仅不破坏环境,反而是美化坏境,如果一个生态农场有足够规模,自然会成为旅游休闲胜地。所以,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生态农业在在中国的发展不是资金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市场问题,更不是土地问题,而是人才问题-----缺乏能当生态农场场长的人!生态农场建设的要点在于既要保持传统农业种养结合的内部循环,又要引入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四十岁以上的农民都有种植和养殖的经验,但缺乏组织管理能力,而在外地读书工作的年轻人可能有管理能力,但又缺乏种植和养殖的经验,并且也不愿意回农村工作。如果中国农业领域中有像王传福一样的企业家,建立像比亚迪一样的商业机构,创造性地策划组织和管理人财物土地资源,提升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前途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无论从金融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研究比亚迪和王传福都很有意义。当然,更多的人包括王传福本人,可能更愿意把王传福当作新能源革命的旗手,因为这个话题更容易引来媒体和公众注意力,也更能够满足个人的价值实现。很多人{dy}次听说王传福和比亚迪不是因为F3和F6,更不是因为手机电池,而是因为“电动车”和“巴菲特”。勿容置疑,“电动车+巴菲特”提升了王传福和比亚迪的知名度,也提升了F3和F6的品牌价值。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正因为王传福头上的“电动车+巴菲特”光环过于光辉灿烂,掩盖了他在传统制造业管理革命中的伟大成就,甚至掩盖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革命中的真正价值。

巴菲特看好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不是什么秘密,但让巴菲特对比亚迪情有独钟的,更有可能是储能电站或储能充电站。王传福曾经说过,电动汽车就是一个小型的储能电站,它属于千瓦级的,比亚迪建造的储能电站是兆瓦级的,而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他们的储能的电量需求量很大。事实上,最近中美能源下属的美国俄勒冈储能电站已经开始使用比亚迪电池组,而国家电网也与比亚迪合作在张北风电场建造1兆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计划2010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比亚迪在惠州已经建成了一个“铁”电池生产基地,据说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又投资50亿在深圳坪山建设全新的铁电池生产基地,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提供电池。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可能还是在于电池,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比亚迪当然可以造电动汽车,但王传福要证明F3DM或E6是全世界{zh0}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亚迪当然可以造储能电站,但王传福要做到这个领域里面没有竞争对手并不是一件可取的事;比亚迪当然可以造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站,但王传福要成为{zd0}的生产厂商并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即使是王传福最引以为傲的铁电池,未来是不是会被超级电容取代,也不是xx不可能的事。事实上,比亚迪的成功从来不是因为“{zd0}”、“{zh0}”、“最有名”或“{zxj}入”,而是因为把很多人都能做的事做得“价廉物美”,把很多人做起来不赚钱的事做得“相当的赚钱”----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什么比价廉物美更重要?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什么比企业赚钱更重要? 对中国经济来说,有什么比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更重要?

时势造英雄,在中国经济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度的“起飞”阶段,在中国传统汽车行业仍然高速增长而新能源行业与世界同步的阶段,比亚迪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只需把成功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发扬光大,把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把“价廉物美”贯彻到底就行了,并不需要刻意追求“{zd0}”、“{zh0}”、“最有名”或“{qwgr}后无来者”。当然,一不小心得了诺贝尔奖,也不是坏事。但科技发明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革命性的成果往往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在它们背后躺着的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创业板的设立对于鼓励创新意义重大,但比亚迪已经过了这个阶段。

比亚迪的传统汽车已经成了赚钱的机器,估计会让很多证券分析员们痛苦并且快乐。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主要目标不应该再是“标新立异”,而是应该把已有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把在传统行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应用到新产业中来,把社会的“新产业”迅速变成比亚迪的“常规产业”。如果比亚迪把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和快速充电设备整合成“太阳能储能充电站”,像IBM一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很多民间资本会趋之若鹜,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中海油、巴菲特,还有楼继伟和中投公司也可能感兴趣。(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中投早已布局新能源。)对于王传福来说,储能充电站的规模和技术显然没有大型储能电站“过瘾”,但从生意的规模来说,储能充电站要比储能电站大许多许多许多倍。

至于为王传福带来无数“光荣与梦想”的F3DM和E6,由于售价太高,相信短期内不会给比亚迪直接带来太多的现金收益。比亚迪如果真的想卖电动车赚钱,一定要发展低于五万元甚至低于两万元的低端电动车。对王传福来说,低端电动车的技术显然没有xx电动车“过瘾”,但是,从生意上来说,低端电动车要比xx电动车大许多许多许多倍。如果能买得起10万元以上电动车的人有100万的话,能买得起2万元电动车的人至少有一亿。考虑到比亚迪的传统汽车太好卖,连畅销的F0都要减产为利润更高的G3和F6让路,暂缓低端电动车的推出,通过“挂羊头卖狗肉”(推介F3DME6的方式提升F3F6的品牌价值),短期而言对提升比亚迪总体的利润是有好处的,对于推广比亚迪的铁电池也是有好处的。

跳过低端电动车,直接进入中xx电动车,通过宣传F3DM和E6来提升比亚迪品牌,通过品牌提升和品质改善来卖传统汽车---这是一条短期利润{zd0}化的道路。前面说到,比亚迪最近几年利润和现金的增长将是非常惊人的。两三年之后,当电动汽车市场比较成熟,充电站网络比较完善,而比亚迪在汽车和电池的产能都足够大的时候,比亚迪可以同时生产价廉物美的E0、E3、E6、E8、E10。。。E100,并且可以同时在A1、A2、A3、A4。。。A10网销售---- 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直奔江南把敌杀!从比亚迪自身的业务发展来说,这样的战略无可厚非,它{zd0}的特点是不依赖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可以xx依靠老业务的现金流来支持新业务的发展,虽然新业务的发展速度会比较慢一点。

但是,由此产生的几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探讨:1)对于比亚迪这种在常规行业超常规高增长,在新型战略性行业超常规低增长的企业如何估值? 2)如果比亚迪在A股上市,是否可以加速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化,是否可以加速比亚迪的发展壮大,王传福是否有这样的管理能力在两条主战线上同时作战? 3)低端电动车和储能充电站是两个潜力巨大而又(暂时)被比亚迪忽略了的市场,在这两个领域里边一定会出现许多小王传福,如何找到他们并帮助他们发展壮大? 4)中投公司是否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投资比亚迪和众多的小王传福们创造的小比亚迪公司,帮助他们成长壮大? 5)如果油价在今年之内超过100美元,对比亚迪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几乎所有的外资证券行都低估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就如他们低估了比亚迪的赢利能力一样),也因此低估了全球石油需求和油价迅速上涨的潜力,所以,油价在短期内升破100美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最近美元走强的同时油价大幅上升就是一个先兆。随着油价的上升,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而经济能够成功转型的关键,是有一大批像比亚迪一样高效率的公司在各行各业迅速崛起,提升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力。从宏观政策层面来说,我认为三件事情对经济转型最重要:1)调整信贷规模和结构xx局部房地产泡沫,2)支持高效率绿色企业超常规发展(请参看邹艺湘博文《中国崛起的绿色战略:高速火车+电动汽车+太阳能充电站+生态农场》),3)在适当的时候让人民币适当升值。

**********************************************************************************************************

2010427日邹艺湘注:

比亚迪汽车的税前利润率达到14%,而行业平终利润率只有7%”这句话的数学含义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是说比亚迪的利润率比行业平均利润率高一倍。但是,这句话的经济学含义却很少有人明白,因为它的含义是“如果比亚迪继续降价把利润率降到7%,那么一半的汽车厂商会消失;如果低价的比亚迪品质继续提升,剩下的另一半汽车厂商还会消失一半”。巴菲特、李书福、郭台铭、丰田显然是明白的,大多数证券分析员包括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员在内显然是不明白的。令人感兴趣的是,中投公司和楼继伟是否有兴趣弄明白,因为这是一场由中国人领导的制造业革命。

80元的比亚迪与8元的比亚迪相比确实贵了很多,但是跟800元的比亚迪相比还是不算贵的。800元的比亚迪市值大概 会是两万亿,我猜这是王传福的理想,现在看来没有什么能阻碍他实现他的理想,因为比亚迪的竞争优势与日俱增,因为他的理想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竞争对手的挑战,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对王传福来说都是一种激励。美国人(也许是希腊人)有句俗话说,如果你要成功,你需要朋友帮助;如果你要非常成功,你需要对手来推动。

高盛的水平跟十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长进,但却比十年前高调了十倍还不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了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他的“天敌”摩根斯坦利已经xx衰败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大摩分析员对比亚迪的系列点评,可以推断摩根斯坦利研究部的总体水平与其他千千万万家证券公司已没有什么差别,xx看不出当年大摩指点江山的雄风了。既然如此,中投公司为什么要继续投资于一家普通行业里的普通公司呢?

“独孤求败”的秀才高盛终于找到了一个有分量的对手-—兵奥巴马,道理肯定是讲不清的,破财总是难免的,换人也是可能的。但是,只要高盛“造人”的内功没有被废,江湖地位就不会动摇。高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自己培养{dj0}人才,所以,无论谁离开公司都不会给公司带来致命打击。有人甚至认为,现任主席布莱克费恩退休对高盛的长期发展也许不是坏事。布莱克费恩是一个杰出的商业{lx},但却缺乏一点保尔森式的政治头脑。(杰出的专业人才往往缺乏政治头脑,据说,上帝是公平的) 

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造人”,在于能够自己培养人才。在王传福看来, 比亚迪真正值钱的资产恰好是“人”--- 上万价廉物美的工程师和上十万价廉物美的熟练工人--- 他把人看作“固定资产”. 至于其它的资产, 不论是厂房机器还是现代化的流水线, 在王传福看来都是“流动”资产, 跟钢材橡胶水电没有什么差别, 都是有用的东西, 都是要花钱买的东西, 都是不能自己创造价值的东西. 在王传福看来, 汽车也只是一堆钢铁, 只要有了“人”,  内燃机汽车可以造出来, 电动汽车可以造出来, 储能电站可以造出来, 什么都可以“造”出来, 并且可以造得价廉物美. 所以,在王传福看来,“造人”才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事。

显然,这与巴菲特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巴菲特认为中国和美国一样有着大量的人才,在过去50年中,美国比中国发展要快很多,是因为美国的经济体制能够让人才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巴菲特也指出,现在的中国也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体制,能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这种体制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巴菲特指出,一国的经济主要靠人的才能的发挥,真正优秀的人是否能获得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从这点而言,巴菲特认为中国还有更多的人的潜力可以释放出来。中国未来的增长是不容置疑的,这个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要把人的潜力xx发挥出来。

两千六百多年前,齐桓公问于管夷吾曰:“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于霸乎?”夷吾对曰:“无害也。”桓公曰:“然则何为而害霸?”夷吾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桓公曰:“善。”

********************************************************************************************

郑重声明:资讯 【中投应当考虑卖掉摩根斯坦利买比亚迪- 邹艺湘的博客- 邹艺湘-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