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大建筑-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3#航站楼设计介绍

北京四大建筑-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3#航站楼设计介绍

2010-04-26 16:56:23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2008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项目详细介绍

 


水立方――内敛的、诗意的、浪漫的、宁静的;

鸟巢―――热情的、火一样的、激动的、

设计灵感的产生:


据说设计师有{yt}带着自己的女儿在海边游泳,这天海面比较平静,蓝色的海水轻轻的荡漾……,大师顿时灵感出现了,国家体育中心“水立方”的构想诞生了。在后期构思中又产生了“水泡-堆积的肥皂泡”的构成方法,是的现在的水立方从外形到构造都实现了原有的构思-蓝色气泡。

                                                        夜景俯视效果图

 

        方形代表人的智慧 为何把“水无常形”的理念用方形来阐释,“水立方”中方设计师王敏解释说:“方的形状代表中国人最朴实的一种观念;还有从城市规划角度,北京是从方形演化成的城市,在这个格局里,方形代表着人的智慧;另外我们对水的理解更希望它是外表上很宁静的感觉,但是又蕴藏着很多可变的可能性,这是水的特点。” 

       而“水立方”的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很早就将目光锁定在“水泡”上。设计人员发现,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发现的开尔文定律能解释这个问题:14边形的三维结构球体组成的结构接触界面最小。这个理论最终成为其庞大的钢结构体系的依托,代入软件中,成为xx的模型。 

 

 

“水泡-堆积的肥皂泡”模型


一、项目概况

  (一)工程概况

  国家游泳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北京市政府指定的{wy}一个由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标志性奥运场馆。奥运会期间,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奥运会赛后将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大型水上运动中心,能为公众提供水上娱乐、运动、休闲、健身等服务。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奥运公园B区西南角,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并与国家体育场相对于中轴线均衡布置。

东侧为景观路,西侧为景观西面,南侧紧临北顶娘娘庙,北侧为成府路。工程占地62828平方米,赛时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建筑物檐口高度31米,基底面积177米×177米,标准座席17000个,(其中临时座席约13000个,{yj}坐席4000个)。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批准工程投资10.2亿元。工程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计划2007年10月完工。

  (二)项目管理体制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授权,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全权负责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聘请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项目管理人,负责具体建设管理工作。

  设计人:中建总公司国家游泳中心设计联合体(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TW和Arup工程顾问公司);

  施工监理单位: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为;

  建安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建一局发展公司。

  二、设计方案

  2003年6月底,我公司通过国际范围的设计方案竞赛,经过技术预审、专家评审、合同预谈判、公众xx和技术论证,并经上报市政府和奥组委,市政府于2003年7月28日市长办公会议核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TW公司及ARUP公司四家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参赛的“水立方”方案为国家游泳中心实施方案。

  (一)设计理念

  这是一个关于水的建筑。水在泡沫形态下的微观分子结构经过数学理论的推演,被放大为建筑体的有机空间网架结构,从而成为了建筑本身。“水立方”以一个纯净得无以复加的正方形,平静地表达对主场的礼让与尊重,与主体育场完整的圆形相得益彰。

  (二)结构特点

  外墙体和屋面围护结构采用新型钢膜结构体系,该钢膜结构体系由一系列类似于细胞、水晶体的钢网架单元和ETFE(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充气薄膜共同组成。

  三、工程技术难点

  (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结构关键技术

  “水立方” 的结构遵循了自然界最普遍的结构组成形式,采用一种基于三维空间有效分割气泡理论的新型空间结构,形成了国家游泳中心结构的独特性,从分析、设计到施工都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也对空间结构的发展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二)超大面积的ETFE膜结构

  “水立方”设计方案建筑围护结构采用了一种新型的ETFE充气枕,表面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zd0}的ETFE应用工程。ETFE立面装配系统与传统建筑围护结构相比,具有材料重量小、阻燃、建筑外表美观、透光性好等诸多优点。

  (三)室内环境系统关键技术

  由于ETFE材料充气枕与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物理性能方面xx不同,而国家游泳中心对室内环境又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搞清楚这种特殊围护结构的声、光、热特性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性能改进措施,对保证国家游泳馆室内环境要求得到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问题部分已经解决,还有些正通过相关试验进行攻克。

  四、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03年12月24日顺利举行了国家游泳中心开工奠基仪式,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工仪式,标志着国家游泳中心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截止2005年2月,土方开挖、基础工程桩、底板防水已全部完成,包括土方开挖约40万方,基础工程桩4366根、底板防水约4万平米。

  2004年10月开始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现正在进行地下部分结构混凝土施工和肥槽回填,部分区段已达到正负零。目前共完成地下结构混凝土40000立方米,钢筋制安8000吨,分别占总量的56%和61%。

  五、工程建设安排

  2005年4月完成地下结构混凝土施工;

  2005年6月完成地上结构混凝土施工;

  2005年年底完成钢结构的安装;

  2006年8月完成膜结构安装;

  2006年年底完成设备安装,并联机调试;

  2007年10月全部完工,并完成竣工验收。

  国家游泳中心赛后运营设想

  国家游泳中心项目在满足奥运会比赛要求的同时,在设计中为赛后运营做了{zd0}限度的考虑,现有设计将国家游泳中心的赛后使用{zd0}化,将比赛和娱乐有机的结合起来。

  目前在设计中将国家游泳中心主要分成7个运营分区,分别是:主比赛大厅(包括比赛池、跳水池)、热身池大厅(热身池)、嬉水大厅(嬉水乐园)、多功能厅(冰场)、南小楼、北小楼、商业街。

  一、比赛大厅

  其功能是进行临时的、计划的、团体的和训练课程的水上运动训练。在正常运营状态下, 主比赛大厅的辅助设施包括:

  顾客更衣室

  游泳池设备储藏室

  技术, 公告和音响视觉控制室

  游泳池管理和员工区域, 包括更衣室

  馆内医务中心通道

  游泳俱乐部会客室和俱乐部管理区域

  二、热身池大厅

  在正常运营状态,热身池大厅提供的辅助设施包括:

  顾客更衣室,包括家庭更衣室

  到医疗设施处的通道

  泳池设备储藏

  三、嬉水大厅

其主要功能是室内嬉水,主要针对儿童、家庭和冒险者。在正常运营状态下,嬉水大厅提供的设施包括:

更衣室,包括家庭更衣区

  餐饮设施,提供包括食物和饮料

  乘坐型娱乐设施控制室

四、赛后北小楼(私人俱乐部)

其功能是:首层作为餐饮及酒吧,二层至四层作俱乐部及休息餐饮等。在正常运营状态下,私人俱乐部提供的设施有:

  更衣室

  温泉,桑拿和蒸汽室

  有太阳椅的平台和放松区

  私人游泳俱乐部池将在2008年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后安装

  五、赛后南小楼

  其功能是:首层为商业用房,二层至四层为健身及办公用房。在正常运营状态下,赛后南小楼提供的主要设施有:

  开敞式办公空间(可以做它用)

  活动健身场所(篮球、羽毛球、保龄球等,随运营商需要)

  餐饮服务区

  六、商业街

  其功能是餐饮、商业、餐馆、美容美发、xx等。购物、观光和休息。在正常运营状态下,商业街提供的设施有:

  东西向的内部人流通道及疏散通道(可看见嬉水乐园)

  餐饮、服务设施

  商场、购物

  饮水处

  七、多功能大厅

  其功能是:作为滑冰场和冰球场。在正常运营状态下,多功能大厅提供的设施有:

  溜冰场、造冰车存储、展览空间

目前,国家游泳中心的运营方案和运营模式仍在探讨中,我们正在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借此次论坛的机会,欢迎对国家游泳中心运营有兴趣有经验的运营商与我们交流。

“水立方”就像一个美丽的蓝色气泡王国,从外部看,“水立方”已非常接近最终的效果。它高约30米,膜外套共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由“丝瓜瓤”结构的钢支撑,看上去非常“有型”。“气泡”的学名为ETFE(四氟乙烯),材料质量轻且强度大,由于自身绝 水,可以利用自然雨水完成自身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ETFE还具有较好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赵小钧尤为强调“水立方”的安全性能,万一发生火灾,ETFE会在空气中迅速分解成xx无味的气体,场内人群也不会受到烟火的危害。

    3月,奥委会将在馆内进行一项“测试赛”,这也是对所有奥运场所的例行检查。通过测试,在奥运会期间,“水立方”将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项目的比赛任务,奥运会后将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大型水上运动中心,既可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又能为公众提供水上娱乐、运动、休闲和健身等服务。

 

2008奥运会主场馆“鸟巢”设计介绍

 

      鸟巢设计灵感:“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 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让观众看好比赛

       鸟巢设计是从内到外来设计的,因为体育场地是南北向的,且南北向长,那么在观众席的设计时,为了保证各向观众的视距相等,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zh0}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巢”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顶,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向场内的赛事。 9万多人同时观赛,现场的声音之嘈杂可想而知,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能起到声学吊顶的作用,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xx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场内广播。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怎么能增加其舒适度? “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它可以xx模拟出“鸟巢”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模拟出91000人同时观赛时的自然通风状况,并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在图纸上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超过200个轮椅位置。相比普通座椅,这些轮椅座席的高度都做了提升,以保证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而对于听力和视力有损伤的观众,将提供助听器和比赛解说无线广播系统为他们服务。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在“鸟巢”观赛的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让运动员充分发挥水平

决定采用观众席席下送风的空调设计,也就是看台内增设空调送风管道,让凉风从观众的座椅下面吹出来东四环边上有一座体育馆,洁白的圆形屋顶让它看上去既像一枚微张的蚌壳,又像一个倒扣的斗笠。这就是新建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第29届奥运会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将在这里进行。了解羽毛球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对于场馆内部的空调设计有着特殊要求,因为空调带来的风速和风向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

北工大体育馆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自主设计的。为了寻找到最适合羽毛球运动的场馆设计方案,中国设计师们四处“取经”,考察了雅典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甚至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运动场馆,参观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队羽毛球训练馆,还跟着国家队到英国参加了去年初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但是,这些场馆的设计不是不适合羽毛球比赛,就是不可复制。没有可供借鉴的先例,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想办法。   

    经过多次论证,决定采用观众席席下送风的空调设计,也就是看台内增设空调送风管道,让凉风从观众的座椅下面吹出来。每两个座位下面,有三个直径各13厘米的送风口,整个体育馆中,这样的送风口共有1万多个。 席下送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点难。为了避让开送风管道,同时让有限的空间得到{zd0}的利用,中国设计师们反复修改,最终的设计方案与最初图纸相比,几乎所有房间的位置都挪了一遍。不仅在空调上下工夫,连每一扇门的位置都经过精心考虑。在最初的图纸上,为了疏散方便,休息大厅的门和观众席的门都是两两相对的。后来有专家提出,比赛的时候如果两扇门同时打开,会形成穿堂风,影响场上比赛。设计师们马上做了修改,把门的位置错开了。  经过种种改进,现在,羽毛球馆内的风速可以控制在0.2米/秒以下,xx符合国际羽联的要求。除了保证运动员能发挥{zj0}的竞技水平,也能保证观众席的舒适度———观众席的温度在25至27℃之间,场内则是26到28℃。

xx大赛的安全隐患

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把“鸟巢”内部的观众全部疏散出去只需约14分钟。环绕“鸟巢”四周,有12对非常醒目的钢结构大楼梯曲曲折折向上延伸,它们是通往上层看台的必经之路。去过慕尼黑安联体育场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些大楼梯似曾相识———是的,安联的设计师和“鸟巢”的外方设计师都是来自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所以,安联体育场也有这样通向上层看台的大楼梯,只不过基本上是直的,一通到底。其实,“鸟巢”的大楼梯原本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大家很快意识到,一通到底的大楼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外方设计师的方案需要改进。这些楼梯每个都有60多米长,一端连接上层看台的集散大厅,一端连接下面的平台,中间没有任何出口。散场的时候,大家都在向下走,人流密集,万一有走在中间的人绊倒了,会不会引发恐慌,造成观众的踩踏?

   中方设计单位特意找到一家专业公司,采用专用软件对大楼梯进行了非正常状态下的疏散模拟分析,并根据结果改进了大楼梯的设计:首先,将原来一通到底的大楼梯改成一段一段的弯折形状,实际上是把大楼梯分割成了若干部分,防止观众万一摔倒后连续滚落;其次,全程安装摄像头,并有管理人员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马上有管理上的联动,可以临时封闭某一个区域,避免事故发生;再次,每个大楼梯中间都增加了一排扶手;最关键的改动是增开了紧急疏散通道,把大楼梯和下面的楼层连接起来,这些通道平时不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通道将被打开,走在大楼梯上的观众可就近从其他楼层疏散出去,工作人员也可通过紧急通道迅速进入大楼梯进行疏导或营救。

     经过改进之后,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鸟巢”内部的所有观众疏散出去。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把“鸟巢”内部的观众全部疏散出去只需约14分钟;而今年北京国安主场对阵山东鲁能的那场比赛,赛后约20000名观众全部离开球场也用了大约14分钟。

   “鸟巢”以巨大的钢网围合、覆盖着9.1万人的体育场;观光楼梯自然地成为结构的延伸;立柱消失了,均匀受力的网如树枝般没有明确的指向,让人感到每一个座位都是平等的,置身其中如同回到森林;把阳光滤成漫射状的充气膜,使体育场告别了日照阴影;整个地形隆起4米,内部作附属设施,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

    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支持。“鸟巢”采用了当今先进的建筑科技,全部工程共有二三十项技术难题,其中,钢结构是世界上{dywe}的。共八层、12个核心筒,24榀主绗架。从外形和截面尺寸看,没有主次之分,“鸟巢”钢结构总重4.2万吨,{zd0}跨度343米,而且结构相当复杂,其三维扭曲像麻花一样的加工,在建造后的沉降、变形、吊装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相关施工技术难题还被列为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

 

国家大剧院设计介绍

 国家大剧院与人民大会堂遥相辉映

国家大剧院倒映在水面上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公共大厅里面是有4层听众席的音乐厅

国家大剧院公共大厅

国家大剧院公共大厅红木吊顶

 

外部绿化

       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个坐席的歌剧院、2017个坐席的音乐厅、1040个坐席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的椭球屋面将由20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幕组成。巨大的绿色公园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形的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天空。有人将建成后大剧院的外形形容为“一滴晶莹的水珠”。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方案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清华大学配合完成,设计师为法国xx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施工图的国内设计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北京城建集团、香港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联合体,工程监理单位为北京双圆工程监理公司。

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只有0.44毫米厚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通道两侧被规划为艺术博物馆、艺术品商场等。国家大剧院共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工程概算总投资26.88亿元。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舞剧、芭蕾等,有观众席位2416个。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等,有观众席位2017个。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等地方戏剧,有

观众席位1040个。

    在国家大剧院北侧还建有能容纳近1000辆机动车和1400多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既作为国家大剧院的配套设施,又是天安门地区的公共设施。40年!国家大剧院工程曲折历程周总理亲自抓的项目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其实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提上日程,那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58年,中央就已经将国家大剧院批准立项,由xxx总理亲自抓,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并且选址就选在了人民大会堂的西侧。但众所周知,那时我国国力还很弱,在北京市同时建设xx建筑,财力就显得捉襟见肘。并且当时为建人民大会堂而进行的拆迁工作已经十分艰巨,国家甚至动员了当时的建设工程部等部委腾出了一些办公楼来安置拆迁户,这时北京市已实在没有能力再安置为建国家大剧院而拆迁的居民。为此,中央决定暂停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总理说,等以后有了钱、有了条件再建。而这一缓建,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便搁下了。建设国家大剧院一直是周总理未完成的心愿,临终前总理将两项工程托付给当时主抓建设的万里同志,一是北京图书馆,另一个就是国家大剧院。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剧院的建设终于被提上日程。但这时却有很大的争议,引起争议的主要是当初确定的建设地点到底是建国家大剧院还是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这其中还有个插曲:1982年中央决定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已经批准立项并开工,基础已基本做好。但随后全国出现了基本建设规模过分膨胀,中央为压缩基建投资规模,停、缓建一批工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作为当时影响很大的项目,也决定停建。这样,已经挖好的基础就撂这儿了。

    这之后的几年,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很高,每年的两会上,都有文艺界的代表和委员提交议案、提案、建议等,要求兴建国家大剧院。1996年10月在党中央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在这个决议中写到“要有计划地建设国家大剧院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被正式明确下来,1997年将大剧院建设地点确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1998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业主委员会的人员由北京市、文化部、建设部三方人士组建而成,代表国家行使业主权利,承担

业主责任。

    这样,跨越近40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终于拨开云雾,正式开始了。

   方案确定的曲折内幕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所引起的{zd0}范围、{zd0}影响的争议恐怕不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建与不建或建在哪里,而是对于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现已确定的由保罗·安德鲁设计的方案是一座造型新颖、前卫的建筑,建成后将宛如“一滴晶莹的水珠”。然而在北京的中轴线上突然增加这样一个仿佛来自外太空的现代建筑,让许多人难以接受,许多人称其为“大蛋壳”,甚至是“水煮蛋”。面对争议,大剧院业委会党委书记王xx透露,这个方案的确定不是不顾反对意见而草率决定,而是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认真的筛选、论证程序。

    1998年,工程业主委员会对设计方案的招标采取国际竞赛的方式进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zd0}的一次建筑设计方案招标。参赛的有来自10个国家的40多个设计单位,提交了69个设计方案。

方案经过了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并展出以供社会公众参观评选。国内建筑行业专家、剧场技术专家和表演艺术家等专业人士频繁召开座谈会进行论证,并分别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中代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召开正式会议以广泛征集意见。

    在正式召开的专家会议上,与会人士大多数明确表示支持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至此,在较大的专家和群众支持的基础上,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被最终采纳。自1998年4月13日正式发标,至1999年7月22日方案确定,整个过程历时1年4个月,其历时时间之长、征求人数之多、反复比较数量之大,堪称国内之最。

攻关!技术难题一项项得到解决

    根据法国xx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构想,国家大剧院建成后的景观如下:巨大的绿色公园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形的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天空。有人将建成后大剧院的外形形容为“一滴晶莹的水珠”。

     然而,要把法国建筑师的作品从图纸变成现实,却并不那么容易。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zd0}跨度达212米的钛金属覆盖只有0.44毫米厚!可见其技术难度有多大。面对一系列的技术难点,施工者是怎样解决的呢?王xx介绍说,就现在的建筑水平来说,许多技术难题并不是没有方案解决,难就难在尽可能少花钱,找到{zy}解决方案。

难题一:超深基础施工

大剧院地基最深处达32.5米,是目前全国公共建筑中基础最深的,对防水、抗浮及支撑防护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地基施工时为避免不断渗出的地下水影响施工,需要进行“降水”,即不停地将地下水抽走。这样一来,一个问题随之发生:不断抽取地下水,将在大剧院一带的地下形成一个“地下水漏斗”,并以其为圆心和顶点向四周扩散,由于缺少地下水的“支撑”,干燥的土壤势必会被压缩,发生沉降,并导致地基下陷。由于人民大会堂与大剧院近在咫尺,其地基将可能发生沉降,甚至还可能导致人民大会堂地面建筑出现裂缝。而这是{jd1}不允许的。

     施工人员的解决方案是打造了一道达60米深的“地下连续墙”,即用混凝土从{zg}地下水位直到地下60米岩石层处,砌了一道密封的地下隔水墙,将地基围得严严实实,像一个巨大的“水桶”,水泵就在“水桶”里面抽水。这样,无论地基里怎么抽水,隔水墙外地下水也不会受施工影响,人民大会堂地基土壤层的地下水也就不会受到丝毫影响,难题迎刃而解。

  难题二:钢网架结构

大剧院的屋顶是个椭圆大穹体,其内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而成,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可以将北京工人体育场整个罩住,重达6750吨,是国内建筑之最。这样一个钢网架结构的施工难度极大,对其不变形、稳定性、抗风载、抗荷载、抗震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在国内从未有过这样巨型的钢网架结构施工的经验,有些问题只能在摸索中解决。

难题三:屋面的安装

大剧院的屋面有36000平方米,主要由钛金属板和玻璃板拼装而成。钛金属强度大,耐腐蚀,且色泽好,是一种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等航空器的金属材料。屋面将由10000多块约2平方米大小的钛板拼装而成。由于安装角度总在变化,每一块钛板都是一个双曲面,面积、尺寸、曲率都不同。钛金属板的厚度只有0.44毫米,既轻且薄,如同一张薄薄的纸,因此下面必须有一个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衬层,每一块衬层也将切割成与上面的钛金属板同样大小,因此这个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极大。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这么大面积在建筑屋面使用钛金属板的。日本的建筑使用钛板的较多,这一次大剧院将委托日本的一家厂商来制作钛金属板。

难题四:快速安全撤离

    国家大剧院三个剧场总共能容纳5500人左右,加上演职人员最多时达7000人,由于国

家大剧院独特的设计,剧院四周被一个巨型露天水池所围,因此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如何迅速将7000名观众从这个四周被水包围的“蛋壳”里安全撤离,在设计之初,就是设计师们需要解决的棘手难题。

    实际上,国家大剧院的消防疏散通道最终是按1.5万人能迅速撤离的标准设计的。其中,在地下3米和7米处,各有观众疏散通道8到9处,它们从巨型水池底下穿过,直通外部广场。观众通过这些通道,能够在4分钟之内全部安全疏散,这比消防条例中规范的6分钟的时间还要短。

此外,在剧院与露天水池之间设计有一条宽达8米的环形消防通道,相当宽敞,可容纳两辆消防车并排通行,同时还留有两米宽的人行通道,消防队员可通过消防通道及时到达着火点,这样消防人员与被疏散人员可以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

难题五:四季“春水荡漾”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四周是碧波荡漾的水池,柔和的具有金属光泽的壳体在夜晚将被灯光映衬,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景色壮观而富有想象力。但如果冬天水要结冰,光秃秃的冰面多少有点煞风景。夏天,水藻疯长,一池清水很容易变成一窝“绿汤”,因此如何让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控制水池水温,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大剧院控制水景相对温度的难题。就是利用地下水的温差来进行热交换,可以始终将露天巨型水池的水温控制在零度以上几度左右,既环保,耗能又少,水池“冬天水不冻,夏天不长藻”的目标将基本实现。

难题六:屋面壳顶的清洗

    钛金属屋面壳顶的清洗是件麻烦事,有人提出,如果使用人工清洁的方式,会显得笨拙而不美观,应采用先进技术来解决。目前,工程人员正倾向于选择一种高科技的纳米涂料,涂上这种涂料后,附着物将不

会沾到物体的表面,只要用水一冲,所有污垢将全部被冲刷干净。

但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还没有类似的工程实例可以参考,工程人员正在对这种纳米涂料进行试验室强化试验,是否采用还要等试验结果出来以后才能下定论。

难题七:密闭空间的空调

    今年的SARS疫情对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密闭空间的空调安装敲响了警钟。

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封闭建筑,没有对外窗户,在这样的密闭空间,室内空气要xx依靠中央空调来调节,因此对空调的健康功能就提出了一定要求。在SARS之后,大剧院的工程人员对空调的安装、回风系统、新风机组的标准等提高了标准,进一步完善,以确保中央空调符合健康标准。

   设计:新颖前卫

国家大剧院作为我国{zg}艺术表演中心,具有世界{yl}水平的大型艺术殿堂,其建设对我国的各类艺术场馆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这种效应并不仅仅体现一种设计上的标新立异,或其建筑的规模和气势上,更重要的是为大众提供一种艺术享受,那么某种意义上应更多地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面。

国家大剧院在建筑方面的确体现了国际{yl}的水准,开创了国内建筑的先河,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如采用钛金属板这种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等航空器的金属材料作为建

筑屋面材料,大胆的椭圆形外观和四周的水面构成了一个水上明珠的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堪称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xx结合。而真正令国家大剧院能够对国内艺术场馆起到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则是其许多细微之处的人性化设计。作为国际{yl}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内三个剧场的内部装饰和舞台机械、灯光音响方面将采用世界{yl}水准的专业设备,如可进行平面360度旋转和升降的舞台等,这将使观众从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与世界同步的、真正{yl}的艺术享受。

    另外,国家大剧院还将按照国际惯例,本着不拒绝低收入艺术爱好者的思想,首次在几个剧场中设有少量站席,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售出站席门票,这样就使那些热爱表演艺术但收入相对较低的人也不会被拒之门外,可以花较少的钱进入大剧院来欣赏艺术。

    国家大剧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但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品位,还更将通过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使所有来到大剧院的人能够真正地得到艺术享受。

  运作:

悬而未决

    大剧院早已完成了土建部分的封顶,并正在进行屋顶“大蛋壳”钢架结构的吊装,其落成指日可待,但落成后大剧院如何运作和管理却至今仍悬而未决。

据王xx介绍,现在的工程业主委员会将随着大剧院的落成而转变为管理委员会,现有的一些管理人员将根据职能的变化而转变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人员。同时,现在业委会也在为今后的管理运作而开始陆陆续续地进行人员输入和人员培训。但今后究竟以什么样的体制来运作管理,目前国家还没有定论。

    现任大剧院业委会艺术委员会主任的吴祖强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并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提案。“计划中的国家大剧院是一项规模巨大,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设施,如果运作管理得当,将为全国文艺界,尤其是表演艺术提供高水准展示的重要场地,既对首都北京,也对全国,甚至在国际上也会产生极大影响。”

    吴祖强先生认为现在最急迫的问题是尽快确定大剧院的体制和主管部门。“鉴于今后的管理和运营会比硬件建设更加复杂,剧院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若再不抓紧确定,则许多必要工作就将延误,将无法与工程计划密切配合衔接”。距大剧院竣工后正式运营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大家都期待剧院的合理有效运作能有一个好的开始,要启动这么一个迄今为止在中国规模{zd0}的剧院,运作体制的确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设计的{zd0}关注点:

1未完成的总图构思

2梦幻般地空间

3浪漫的水体

4无序的壳体

5庞大复杂的舞台

6麻烦的消防设计

7保险的地下连续墙

8辉煌的歌剧院

9典雅的音乐厅

10传统的戏剧院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建筑工程由国家、民航总局和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共同筹资投建。

        新建的3号航站楼是曾经设计香港机场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先生的作品,专家认为这是一项杰出的设计,具备世界{yl}机场的建筑功能和特色。配上{zx1}的技术系统,3号航站楼将是世界上{zxj}的机常

  3号航站楼T3B屋面为双曲面外形,呈飞行体状;南北方向长约958M,东西方向宽约775M,其投影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屋顶顶标为42M(有正负0.00起算)。在航站楼的指廊和主体连接处,设置一道温度缝,将整个航站楼屋顶钢结构分为了三部分。

  本工程为大面积,大跨度抽空三角锥钢网壳结构,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平面布置呈“人”字型。

总投资:167亿元

       《建筑创作》2004年06期有本项目中方总建筑师邵韦平和诺曼-福斯特合著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专题介绍。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北京四大建筑-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3#航站楼设计介绍】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