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遭遇三大障碍

王先庆: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遭遇三大障碍

2010-04-27 00:13:17 阅读397 评论1 字号:

 《广东改革参考》2009年第4期 

引言:广东经济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但现行部门管理体制仍然处于工业经济时代。政府部门的设置和政策主体几乎全是围绕着工业制造业服务。虽然现在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重视服务业发展,但本质上大多是用发展制造业的旧思维来搞现代服务业,围绕着制造业来谈服务业。显然,这样的理念、体制和决策思维,是难以真正搞好现代服务业的。如果说,广东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于制造业,停滞不前,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对过时的理念、体制和政策三大障碍所导致的,换言之,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遇到的{zd0}瓶颈和障碍,就是理念、政策及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一、服务业发展与体制变革的关系

(一)现代服务业的正解和误解

(二)服务业发展与体制革命:基于产业成长的视角

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对制度变革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各个行业的改革进程无法一致,这样,形成了中国服务业独特的内部结构变迁路径,而且服务业制度变革与服务业内部结构变迁之间的正向关系十分明显。服务业改革开始于阻力最小的部门,即商贸流通业,这使商贸流通业在改革前期成为最重要的服务业部门。而之后,其他服务部门的制度变革,其增长速度逐步提高,使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逐步下降。房地产业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而研发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部门,由于受到制度的限制,发展相对较慢。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制度变革尚不彻底,因而限制了服务业的供给,使服务业的总量与内部结构均不甚合理。

(三)服务业发展与体制变革: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

服务业发展是一个许多内部化非交易的服务活动向外部化交易转化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服务业与高度市场化有着xx的联系。大量文献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与迅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体制性障碍造成的。在服务业扩张中,政府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的管制决定了市场进入的机会,并决定了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程度。目前,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调控存在着既“越位”又“缺位”的现象,致使服务业中存在大量的行业垄断行为,例如医疗、教育等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业垄断,从而压抑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外,消费制度不健全:对服务产品的消费存在大量公私不分的情况,许多服务产品的消费由公款支付,从而扭曲了服务产品的市场价格。因此,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在突破体制性障碍上下功夫,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发展

(四)服务业发展潜力释放与体制变革

现实表明,服务业相关制度变革还是很大的潜力,如果持续进行包括即工商、国土、产业、交通、税收、价格、市场管理、人事、资源、教育、环保、消防等各类体制的制度改革,足以将使现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10-15个百分点。

 

二、现行体制与部门设置仍然“重生产,轻服务”

(一)广东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与部门设置不利于服务业发展

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长的推动下,广东服务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总体而言,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不相适应。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受到了强大的体制压抑。广东现行的部门机构设置,本质上是惯性化地向生产制造业倾斜,忽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忽视商贸、酒店、旅游、餐饮、物流等最基础的服务业。例如,尽管这几年政府部门天天喊重视物流业,但实际上各部门对所有的货车都是如临大智敌,以各种理由限制和阻碍货车的运行。

还如,对于酒吧、网吧、休闲保健等行业,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它的意识形态功能,贬低和压抑它的服务功能,动不动就提出停业甚至关闭、取缔;对于金融、保险等行业,我们又往往过分强调它的宏观调控功能,忽视它的服务功能,政府严格管制,不准民间资本进入。笔者以为,必须xx上述这些对服务业发展不利的歧视性制度障碍,否则,服务业就不可能得到良性发展。

整体而言,与国家各部委、其他省市的部门体制改革相比,广东省的部门机构设置是最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服务业内部的产业联系被人为地打乱,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和整合,产业布局得不到协调,从而使服务业发展成长遇阻。

(二)原因

广东各地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时,几乎都是把金融、物流、外包、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业等作为现代服务业列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除肇庆等少数城市把旅游业列入现代服务业外。显然,这如同20世纪80年代各地盲目而狂热地发展所谓“高新技术产业”一样,如此不顾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产业演讲规律的一窝蜂地发展类似于动漫、创意、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那么,真不知这样的结局将是如何?

从上面的情形看,一切源于对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和关系存在着巨大的误解,即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发育成长起来而在我国还缺少市场基础和产业发展条件的一些新型服务业错当成了珠三角急需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而把珠三角刚刚开始发展、有一定市场基础但却更需要急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却误当成了需要淘汰或放弃的传统服务业。这里的“现代”表面上冠以“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层次”的漂亮外衣,实际上却大多只是时髦、新奇和虚幻,其{zd0}的误区在于把欧美的“现代”当成了珠三角的“现代”。而实际上,由于珠三角在过去三十年工业化浪潮中,存在着整体的“重生产,轻服务”倾向,服务业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所有的服务业都没有得到有效培育和发展,因此,作为“服务业解放运动”首先就是解放和发展那些长期被压抑、扭曲和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所谓“传统服务业”。进一步说,这些传统服务业才是珠三角最迫切需要大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如果不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卫生服务业、教育服务业、xxxx业、广告服务业、咨询服务业这些生产、经济和社会需求{zd0}的服务业,靠前述的那些所谓创意、外包等所谓现代服务业来提升珠三角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将使之从2008年40%多提升到2020年的60%,那应该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三)危害

1、抑制了服务业的产业选择和成长机会

2、打乱了服务业内部的相互联系

3、弱化了服务业的要素进入和资源供给

4、阻碍了服务业的对外扩张  

三、未竟的事业:广东机构改革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广东部门体制设置一直与国家部委设置保持着不对应的状态。固然,这体现出广东的特色和个性。但无论特色如何,在大方向和原则上,不应该与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长阶段相背离,不能缺少灵魂。考虑到广东经济已经整体进入服务化时期。未来广东的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不是取决于技术、产量规模等,而是取决于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性和质量。而这{zh1}的大变革:逐步建立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体制体系

(一)破除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误区

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对“现代服务业”的误解的根源在于对于产业演进一般规律的漠视和误解。且不说金融、会计、法律、会展、物流等被一些政府部门官员津津乐道的现代服务业其实大多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而商业、餐饮、酒店、广告、休闲等被被一些政府部门避之不及的“传统服务业”其实无一不充满现代气息,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现代中式快餐、大型健康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商业步行街等,无一不在中国只有十多年历史。而且恰恰相反,这些所谓的“传统服务业”才是珠三角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核心和命脉。为何从货运中脱胎换骨的物流业就是现代服务业,而基于电子商务和连锁组织基础上的商业服务业就成了传统服务业?多么荒唐的逻辑!更为核心的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新的概念,更不是为了出一批新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发展服务业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产业环境相适应。就珠三角而言,发展服务业是为了经济的大转型,为了适应工业化后期生产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为了财富、就业以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早日建立起内需主导型的经济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新型的现代服务业都适合于珠三角发展的,并不是每一项时髦的所谓现代服务业都必须发展的,正如不是所有的区域和城市都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样。

(二)直面矛盾:广东体制改革必须寻找新突破

现行广东的体制充满矛盾。一方面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中,在全国{zj1}超前性,即将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整体合并,但另方面却又单独将外经贸厅单独保留,从而使国际贸易、投资与国内贸易继续高度割裂。

实际上,这种超前是建立在对服务业轻视和不发达的基础上,并不是服务业充分发展和已经具备自主成长能力的基础上。xx无视服务业比制造业更需要政府推动的规律。

只要广东的外经贸厅没有拆并,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就意味着没有根本性变化,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以刺激出口为导向的“生产型体制”就还起着根本性作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王先庆: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遭遇三大障碍】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