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风景名胜介绍- プAnswerぜ的日志- 网易博客

宜昌风景名胜介绍

2010-04-26 16:56:18 阅读8 评论0 字号:

 1、宜昌市简介 

   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古称夷陵,有2400多年的历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全市现辖六县、三市、四个城区,人口400万,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宜昌西接长江三峡,溯流直达巴蜀,东连两湖鱼米之乡,顺江畅达宁沪,自古便是鄂西川东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峡口明珠”之美誉。

  宜昌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西汉初年置县为县治,名夷陵县,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土特产品柑桔、香菇、柿子等产量丰富。宜昌市风光集峡、山、水、洞于一域,发展旅游业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xx的“高峡平湖”,面积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坝横跨峡江之上,犹如水上长城。

  随着万里长江  {dy}坝---葛洲坝工程的建成和中国{zd0}的工程---三峡工程的正式兴建,宜昌已成为中国的热点城市,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zd0}水电能源的中心,内陆经济发展的中转港口,海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的聚集地,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城市。

  宜昌是战国时期xx诗人屈原和汉代名妃王昭君的故乡,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胜古迹。宜昌东北部的当阳、枝江、远安一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魏蜀大战和吴蜀间的夷陵大战都发生在这里,留下了长坂坡、关陵、关公显圣处、麦城、回马坡等三国遗址。宜昌西南的长阳、五峰一带,以巴文化、土家族风情和山水风光见长。

  宜昌这座美丽名城,风光旖旎,是素以三峡旅游为城市,享受沿江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2、葛洲坝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即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距宜昌市镇江阁约4000米。大坝北抵江北镇镜山,南接江南狮子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全长2661米,坝顶高70米,宽30米。

    大坝中央有27个泄水闸,每秒可排泄11万立方米特大洪水。大坝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总面积一半以上。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已建和正在建的水利工程中{zd0}的一座,也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这座巨大的现代建筑,已成了宜昌市的一个主要的参观点,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葛洲坝位于长江三峡出口、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坝上距西陵峡口南津关2.3公里。长江水出南津后,江面豁然开朗,江面由300米骤然展宽至2200多米。江水被江中的葛洲坝和西坝两个小岛分为三股,从右到左分别称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只在洪水期过水。葛洲坝水利枢纽就修建在这里。

    葛洲坝工程主要由船闸、发电厂、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大坝组成。大坝全长2606米,{zd0}坝高63.8米,参观者来到大坝跟前,不能不为这个历时十年的巨大、宏伟的工程而赞叹。这座工程共需开挖回填土石方1.13亿立方米,这等于是把一座高山搬走。浇灌混凝土共达1113万立方米。如果说一辆卡车可运6立方米混凝土的话,那么这么多混凝土就需要200多万辆卡车才能运完。所需金属共7.76万吨。这些金属用来造船的话,可造万吨轮七八艘。

    葛洲坝的功能之一是防洪。大坝上游16.8亿立方米,控制坝上游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大坝刚建成,于1981年7月出现了百年来{zd0}洪水7.2万秒立方米的考验,然无恙。

    葛洲坝另一功能是发电。整个工程有两座发电厂分设在二江和大江上,共装机21台,总271.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167亿度,是世界大型水电站之一。葛洲坝有两座单级船闸和两条航道,可以通过万吨级的轮船,为当今世界{zd0}的船闸之一。 

3、长江{dy}坝   
 
    为了进一步开发长江水利资源, 国家在宜昌市三斗坪建造超巨型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成后,水位将上升100米,高峡出平湖。

    据统计,在三峡的库区内,被淹没的有{gjj}保护文物一处,即白鹤梁(是古代的一部珍贵的千年水文资料),省级保护文物5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10余处,届时四川省丰都的鬼城将成为鬼岛,石宝寨将成为江中楼阁,张飞庙将被迁,奉节将全淹,白帝城将成为孤岛。

    从峡谷景观来看,夔门雄风大失,巫山朝云暮雨有无变化尚难预测,西陵峡则风平浪静。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有失必有得,如三峡大坝建成后其雄伟壮观的大坝长达2000米,犹如一座横跨长江上的“水上长城”,这必将成为吸引中外游人的新景观。

    另外,长江两岸众多支流风光奇特,过去由于山水阻塞“藏在深闺人未识”,水位抬高后定会开发出更多新奇异常的景点。再有,水位抬高,长江两岸沟壑进水,此时可望出现很多水上蓬莱,从而造就出第二个景色秀丽的千岛湖。 
 
    4、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   
 
    坛子岭的来历: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的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以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个影像,后被百姓称为黄牛岩。那大禹也追踪神牛远行,遗留下了一尊巨石作为纪念。人们深受感动久久不肯离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结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岛——中堡岛。船上的肥猪则投入江中,变做24座礁石,而那坛美酒则放在了左岸,幻化成流传至今的坛子岭。据说,每逢晴朗天气,微风拂过,峰间江中,酒香醺醺,还真令人心醉。

    万年江底石

    江底石,花岗岩质地,重达20多吨,我们习惯称为“万年江底石”,“万年”并不是说它只存在一万年或几万年,“万”只是个概数,说明它的历史悠久,实际上,经科学家们考证,它距今已有8亿年的历史了。人们可以从它身上了解长江古老的过去,让人们站在它面前感慨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石头上还有一些钻探机留下的钻孔,它们是最早的一批水电专家、地质勘探者在考察坝址时留下的。它凝聚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慢慢成为现实,使无数中国人不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开拓新的未来。这块石头就是从围堰基坑里挖出来的。可能有些朋友会问这块巨石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它像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这是它的本来面目,挖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经过长期的江水冲刷而形成的。至于它的形状像什么,那就让各位自己去想象了 。

    截流石

    截流石,重达28吨,把它放在这里,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是镇水的标志。成 1981年葛洲坝大江截流用的石头只是它的1/2,这是放大了8倍的截流石。那么到了2003年,咱们把右岸的导流明渠截断的时候就又要用到这种规模的截流石。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形状很有特色--是三角形四面体。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呢?现代的治水或水能的利用是以科学为依据的,工程中采用三维体中最抗激流,稳定性{zh0}的四面三角体,当把它抛下水后,它那尖尖的棱角就迅速地插入水下的淤泥中从而能够很好的阻挡水流对它的冲击。它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象征物。截流石的下面是一个直径达20米的下陷式广场,仔细一看是一个八卦图,象征着四面八方的人支援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工程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旁边,有三层阶梯,我想中国人的思想都与“三”字有关,如三三得九,九九归一,而我们三峡工程更是与“三”字有缘的。因此,它不仅反映了现代工程水利学,也反应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和哲学思想。

    三峡坝址基石

    三峡大坝基础岩石是古老结晶岩基底的一部分,其主要岩石为元古代闪云斜长花岗岩,为基性岩浆岩侵入体,岩体厚度约14公里,形成至今约8亿年,灰白色至浅灰色,中粗粒结构,局部中细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田角闪石等组成,岩石坚硬,完整,透水率低,微新岩石其挖压强度为90~110MPa,变形模量30~40GPa 。三斗坪坝址属于地质构造上稳定,坝基岩体质量优良,外国专家评论说:“这是上帝赐给中国的一块宝地” 。

5、张飞擂鼓   
 
    张飞擂鼓在西陵峡一旁,有一圆柱形石台,从江边拔地而起,台面直径约8米,上有张飞擂鼓石像。相传为三国蜀汉武年间(公元221年至223年)张飞任宜都(今湖北宜昌)郡守时所筑擂鼓台遗址。 
 
    6、昭君井   
 
    昭君井又称楠木井。在昭君故里附近。井水清澈碧绿,四季不竭,冬暖夏凉,清甜可口。井台经石筑成,中嵌楠木,清晰可见,旁立石碑,上刻“楠木井”三字。

    相传此井为昭君当年汲水处。原先水量微少,稍旱即枯,昭君出世后,井水陡增,澄碧清亮,村人纷传是昭君出世惊动黄帝,令黄龙搬来龙水所致。后昭君之母忽梦黄龙欲逸,井水将涸,村人即从酉蜀秀山采来楠木,嵌于井口,锁住了龙头,而使井水丰裕,长年不竭,楠木井因此扬名。井水温度冬季可达30摄氏度,夏凉如冰,用以冲泡昭君村出产的白鹤茶,清香可口,人称龙泉茶,深受游人喜爱。 
 
    7、昭君台  

    昭君台在昭君故里对面妃台山。相传是昭君幼年拾柴劳作之处。人宫前她留恋家乡,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宫后,乡人“筑台而望”,至今犹存台基遗迹。

    据记载,汉时在此立有昭君祠,唐建有昭君院,宋立有昭君故里碑,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曾重修昭君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秋,在此重立昭君故里碑,如今碑文尚存。建国后,重修了昭君亭、昭君坊和昭君故里碑,建筑风格古朴雄健。登台四望,山峦重叠,云蒸霞蔚,满坡桃李柑橘,拥翠堆金,台前溪水澄澈,宛如碧罗绶带,飘曳于九曲峡谷之间,风物俊秀清丽。 
 
    8、长阳人遗址   
 
    长阳人遗址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西南45公里、赵家堰下钟家湾附近,关老山南坡。为一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约2米,阔约6米,平面呈不规则状。

    1956年以来先后发现人类的上颌骨和牙齿及共存的古脊椎动物等化石。经鉴定,人的上颌骨和牙齿比之北京猿人具有显著的进步性质,但也存在着原始特征。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约10余万年,故定名为“长阳人”。洞穴处于高山丘陵盆地,四周山峦起伏,怪石嵯峨,三五村舍,疏林掩荫,半隐于山坳之中,别具情趣。 
 
    9、白羊寨   
 
    白羊寨在兴山县城西北25公里。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李来亨联明抗清的重要遗址之一。“永历七年(1653年)李来亨等率众至兴山”,以茅麓山为据点,以此寨为门户,并于寨东北坡七里坪“垒石为门”设置哨卡,联合其他抗清力量,坚持斗争达“一十二年”。

    康熙三年(1664年),遭清军围攻,虽英勇抗击,终因众富悬殊,退守茅麓山,力竭矢尽,全家自焚。现寨内尚存帅府、演武厅、凤舞营、跑马场、火药局、确窝子、磨坊岭等遗址,尤其以李来亨于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所立“圣帝行宫碑”为珍贵。四周岩壁陡峻,关隘森严,营寨故垒,犹依稀可辨当年风貌。

10、圣帝行宫碑  

    圣帝行宫碑在白羊寨山顶上。系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将领李来亨于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在关帝庙前所立。高4.8米,宽近1米,篆额“圣帝行宫碑”,底为长方形碑座,巍峨挺拔,极为醒目。碑文通过农民军信仰关羽的祀奉,以张巡、岳飞等历史人物为表率,赞颂忠悬日月的仁人志士,抨击寡廉鲜耻的叛将贰臣,号召人们发扬民族气节,坚定“镌虏妪民”意志,同心协力抗清御侮,向暴力统治奋勇冲杀。
 
    11、坛子岭景区   
 
    坛子岭景区是三峡工地的制高点,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zj0}位置。坛子岭因外形象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景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整个景区包括观景台、浮雕群、钢铁大书、亿年江石模型室和绿化带等,综合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表达了人水合一、化水为利、人定胜天的鲜明主题。   

    坛子岭是了解三峡文化、观赏三峡美景、宣传三峡工程的旅游景区,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jj1}场所。目前,三峡坛子岭已成为三峡工地的代名词,xxx、李鹏、朱容基等党和{gjldr}都曾登临。中外游客游览三峡工地,坛子岭是必选和{sx}景区。作为一处旅游景区,坛子岭的交通便利,游览设施齐全,安全、卫生、通讯状况良好,旅游商品丰富,综合管理完善,环境保护有力,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在三峡工程施工期间,年接待人数已达40至50万人,其中外宾在10万人以上,国家旅游局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殊荣。
 
    12、白果树瀑布   
 
    白果树瀑布是长江三峡西陵峡口新辟的以飞泉驰名的旅游景点,它距宜昌市34公里,位于宜昌县晓峰乡泰山庙。在长约5公里的峡谷中,绝壁夹天,深潭无底,飞泉竟悬,一条主体瀑布和若干分支瀑布形成了气势磅礴的瀑布群,主体瀑布宽约数十米,清泉从百余米高的陡峭山崖飞流直下,接天连地,水天雾海,蔚为壮观,即使久旱不雨,这里依然是飞泉不绝,被誉为“中国第四,湖北{dy}。”游人称赞说:“朝游白果树,一山日头一山雾;午游白果树,一身凉爽一身舒;暮游白果树,一片晚霞一片露。”

    景区方圆数百里,泪淌河穿行其中,群峰峙立,重崖叠嶂,两崖之间,仅四五米宽,仰头望崖,仅见一线天光,古木森森,幽静xx,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泉石上走,鸟鸣山更幽。”飞鸟成群嬉戏清潭,常有高猿长啼、獾猪出没,悬泉瀑布飞溯其间,荡起数十米的水雾,随日出日没,瞬息万变,时而七色彩虹,时而串串银珠腾空。景区内,石笋林立,奇洞异石,珍贵药材,古稀树木,随处可见。现在,白果树瀑布风景区已发展成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气宇轩昂的牌坊,富丽堂皇的别墅,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凌空飞架的索桥、瑰丽别致的亭台轩阁,还有游泳池、钓鱼台,尽善尽美的人文景观和“山光悦鸟性,漂影空人心”的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令游人神往。 
 
    13、白马洞   
 
    白马洞位于宜昌市西北的南津关,长江三峡西陵峡口。它面临奔腾的长江,左邻闻名遐迩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右倚秀丽的下牢溪,与名扬天下的峡口名胜三游洞隔溪相望。相传,白马洞是因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龙马西天取经路过此地,白龙马曾在此山洞寓居而得名。有关白马的佳话,早就在古夷陵一带流传。   

    白马洞风景区景色宜人。步入景区,由13块巨大的汉白玉筑成,重98吨,高6.68米,长8.8米白马石雕矗立牌楼正中,有如骏马引颈嘶鸣,又似龙驹回首而卧。穿过牌楼,沿林中小径而下,便到了白马洞口。洞口碧波荡漾,飞阁流丹。洞内河道蜿蜒,幽深莫测。洞长2100余米,总面积10000平方米,有“白马匿踪”、“琼阁仙音”、“净瓶洒露”、“观音显圣”等11个景区,37个景点,景中有景,洞中套洞,乘舟入洞探奇,可见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幌若神游梦中。舟行200米水尽陆现,又见溶洞重重叠叠,交错延伸,既有盈尺小径,又有宏厅巨殿,穹顶溶石变幻莫测,千姿百态;足下景观扑溯迷离、目不暇接,大有时而如登九天,时而如临地府之感。在{dy}层主洞尾部的陡壁上,有一组雪白的巨大钟乳石贴壁而挂,它四蹄欲动,银综将耸,恰似一匹栩栩如生的“白马”。踏青石板前行,路旁矗立着一根“玉柱擎天”钟乳石,它上连天,下接地,浑然一体。它通体纯白,如冰似玉,独傲群芳,是白马洞内又一奇观。

14、金狮洞  

    在举世闻名的长江西陵峡口,位于湖北宜昌县晓溪塔17公里处新添一大绝景,艺术迷宫——金狮洞。   

    金狮洞深1853米,宽48米,呈丁子形,洞口与洞底高差达59米,分上、中、下三层,已开发的空间约20多万立方米,经中法洞穴考察团专家考证,该洞是距今约100万年历史的石灰岩溶洞,其石质之嫩润,物象之奇美、景点之密集、布局之精巧,实属国内少见。金狮洞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堪称全省之冠,可以和全国知名的溶洞媲美,曾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作过专门报道。   

    漫步洞中,大自然的匠心巧手,把千奇百怪、气派非凡的钟乳石变成了新鲜娇嫩、美不胜收的人物景观与幻觉想象交织的神话世界。洞内玉柱挺立,金钟倒悬、亭台叠起、翠屏挡风更有祥云瑞气、地魔天仙,令人目不暇接、深思飞扬。长年不干的神水井、栩栩如生的金公鸡、载歌载舞的仙舞厅、云雾缭绕的五指峰、金枝玉叶的灵芝树、层次分明的镇妖塔、火焰四射的八卦炉令人如痴如醉心动神摇。尤其是雄师金光闪闪,威风凛凛,形象逼真,有诗曰“一身金狮毛蓬松,两盏银灯眼通明,如钩如戟运利爪,似鼓似雷发哮声。” 
 
    15、宜昌南津关   
 
    南津关位于西陵峡东口,“三峡至此穷”,和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样,是三峡尾端的xx门户。   

    南津关两岸地势险要,陡壁直立,江面狭窄,犹如细颈瓶口,锁住滔滔大江,素有“雄关蜀道,巍巍荆门”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南津关下游三公里处,江面由300米左右展宽到2000多米,南津关以下的长江,虽比三峡远为宽阔,但两岸山势未尽,故人们常把荆门山视为三峡的东口, 川鄂两省的咽喉,史称“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锁荆襄一方之局”。 
 
    16、石门洞   
 
    石门洞又称龙王洞。在宜昌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筐覆山。因洞口原有两石如门,故名。石洞中一水潭,约有14平方米,水清如镜,不盈不涸,冬温夏凉,有“龙潭仙揪”之称。昔日洞内有佑圣宫、卧云楼、观音寺、龙王殿等建筑,被誉为“桃源仙灵之窟宅”。历代骚客至此作诗题词铭之于石颇多。现古建筑颓废,尚有清代学者王柏心所写《游石门洞记》,书法家邓石如所书《列岫丛青》以及同治年间(1862-1874)《重建石门洞灵济殿并各殿启》等一批碑刻,立于潭侧。其中《列岫丛青》碑,字迹遒劲沉雄,尤为游人赞赏。洞外,山石褶皱,显苍泛绿,古色盎然,颇富异趣。 
 
    17、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xx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游洞命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这一年,大文学家白居易、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和元稹在彝陵(今宜昌市)不期而遇,结伴至此洞寻幽探,赋诗遣兴,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以记其事,此即“后三游”。北宋嘉元年(1056年),大文学家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进京赴试,途经彝陵,也慕名至此洞一游,并赋诗遣兴以记其事,此即“后三游”。除苏氏父子外,北宋另两位大文学家欧阳修、黄庭坚及南宋大文学家陆游,都曾来此洞畅游,并留有墨迹。   

    从此,三游洞声名益振。成为文人骚客向往的胜地。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不仅是xx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1958年3月1日,xxx为实现xxx“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三游洞四周,不仅江山壮丽,而且古迹众多。其中,最xx者为三国蜀汉的遗迹,可洞顶一带的刘封驻守营垒和张飞擂鼓台,即属此类。它们虽为传闻,但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倍添游趣。

18、桃花村   
 
    桃花村原名桃树坪,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口北岸的宜昌市南津关。她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占地面积80余亩,南临长江,西与白马洞比邻,东面有长江索道,远眺可见葛洲坝、三游洞。因当地由古至今以桃花闻名于世,故有桃花村的美名。   

    相传,西汉元帝时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王昭君应选入宫,乘船自长江三峡而下,在南津关弃船,换乘龙凤驿车北上。桃树满山,桃花盛开,昭君被这里秀美景色所吸引,在桃花村游玩数日后才北上。现在桃花村还保留着许多与昭君有关的“昭君池”、“泉水音”、“思乡桥”、“昭君渡”等23处名胜古迹及景点。   

    桃花,中国名花之一,在周xx始栽培,距今有3000多年,汉武帝时传到国外。每当春意盎然、和风送暖的时节,桃花村里40多个品种、近2000株桃花竟相盛开,五颜六色。分外俏丽,美不胜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桃花的赞美之诗令游人感怀万千,赞誉桃花村是三峡画廊中的一幅奇绝美景。   
    1997年,桃花村管理处与南京中景实业公司共同投资百余万元在圆内兴建了大型“水浒”人物、动物雕塑展,全景24组,169余尊,选材于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撷取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采用了传统的仿古雕刻手法及重彩工艺效果并借鉴了绘画、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栩栩如生的再现了水泊梁山好汉108将的千姿百态的形象,人物造型各具神韵,无一雷同,其表现手法及规模在全国均为xx。
 
    19、下牢溪    
    下牢溪发源于宜昌县牛坪垭,自北向南流经柏木坪、白马岭、覃家庙、姜家庙,至南津xx入长江,全长26.7公里。   

    下牢溪清澈见底,碧澄如玉,溪流蜿蜒曲折入层峦叠嶂之中,两岸奇峰竟秀,翠林藏莺,繁花戏蝶,飞泉鸣琴,一步一景,幽静美妙,秀丽动人。   

    相传远古时期,治水英雄大禹之父鲧,为惩治xxxx,将其锁在下牢溪底,溪名因此而得。游客行至下牢溪幽谷之中,仰望两岸重山峻岭,石门、石鼓、老虎岭、羊圈洞、狮子垴,一个个鬼斧神工之作,使人目乱神迷,如同进入神话世界。深居峡谷之中的下牢溪xx浴场,可容千人同时使用,浴场旁有依山而建的楚家山寨、仿巴楚古式风雨桥,把游人带入世外桃源。不远处的狮子垴森林浴场四周有各种珍贵树种和奇花异草百余种,游人可在此享受四季美景的森林浴。 
 
    20、宜昌玉泉寺   
 
    玉泉寺在王泉山东麓。东汉建安年间(196一220),普净禅师结茅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隋开皇时,智者禅师继倡立法门。当时与栖霞、灵岩、天台等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唐贞观僧人法度又增建,北宋景德中又重修,并改额为“景德禅寺”,规模达到“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被誉为“荆楚丛林之冠”。

    元、明、清都有所修营。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毗卢上方、东西禅堂、般舟堂、藏经楼等,其中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21米,七开间,立柱72根,梁架斗拱用材硕大,天花藻井彩画斑斓,整个建筑结构犹具元代风格。殿前有重1.5吨的元代铁釜、铁钟。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线条流畅,相传为唐代画家吴道子的杰作。寺内古柏、银杏,枝叶茂密,并蒂莲开千瓣,于寺增辉。 
 
    22、古龙溪漂流风景区   
 
    古龙溪漂流风景区位于宜昌县黄花乡丁家坡,是长江三峡风景线继神农溪漂流、小小三峡漂流之后的又一探险猎奇的胜地。古龙溪漂流全程12公里,九滩十八弯,滩多浪急,洞穴幽绝,泉流飘悬,风景俊秀,漂流中凌波逐浪、穿峡飞滩的惊险场面,永生难忘。xx溶洞古龙宫千姿百态,景色绝奇,珍稀树木中华纹木虬劲苍翠,迎亲花轿新鲜离奇,俊俏的土家阿妹,憨实的山寨儿郎,粗犷豪放的跳丧舞,目睹巴楚文化的风彩,让游客叹为观止。

23、xx塔   
 
    xx塔在宜昌市南部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始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砖石叠砌,八棱七层,高约42米,层层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装饰。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西向大江,石额刻“xx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

    塔内有145级石梯盘旋至顶。登临塔顶,俯瞰宜昌港,舳舻相接,帆桅如林;对江五龙山,五峰连峙,苍翠欲滴,状若五龙蜿蜒临江。每当朝阳初起时,塔光山影倒映江面,宛如一条巨型钢鞭,压在五龙之上,因而又有“鞭打五龙”之称。 
 
    24、香溪  
 
    香溪又称昭君溪。由发源于神农架的九冲河与龙口河汇流而成。上起兴山县城西北皂角树,流经昭君村前,至秭归县城西7.5公里香溪口汇入长江,全长37公里。相传西汉元帝时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入宫前在此面水而居,常在溪边烷洗,因洗涤了香罗帕,致使溪水芳香四溢,因名“香溪”。

    溪水湛蓝碧透,溪底彩石斑斓;两岸峰峦峻秀,宛如画屏;沿河绿荫夹岸,芳草萋萋。每当阳春三月,溪涨水暖之时,常见状如团伞,轻若罗绍,色呈粉红或蔚蓝之桃花鱼,张弛浮游于碧水之中,与夹岸桃花,争艳比美。清人有诗云:“花开溪鱼生,鱼戏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描述花影鱼踪,交相辉映的景色,颇富诗情画意。
 
    25、兴文塔   
 
    兴文塔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南门外稻场拗山上。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传说五峰城及其周围地脉轻浮,毗邻长阳城及其周围地脉凝重,地气外溢难出栋梁之才,因建此塔以镇之。

    塔基石建,身砖砌,顶铜制,七层六角,通高30余米。底层塔门上嵌长3尺许,宽2尺余石额,镌“兴文塔”三字,左右嵌石条,刻“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对联,并注建塔时间与人名。字体遒劲苍古,人多临摹。二层至六层,六面设石质圆窗,顶层六面置圆门,刻以各种花纹,设计精细,结构缜密,风格古雅,姿态稳健。 
 
    26、奥陶纪地质公园  
 
  湖北宜都奥陶纪地质公园还在设想中,是一处不算作景点的景点。但那里的奥陶纪石林确是一处实实在在的世界奇迹。

  2002年10月,宜都市主管科技的副市长、武汉化工学院教授陈金芳,在湖北宜都王家畈乡看到了一片形态各异,如同百兽聚会的石林。对化石历来比较敏感的陈教授立即咨询了有关专家,鉴定这片石林为距今4.5至5.2亿年的奥陶系沉积岩。国土资源部502地质调查所的专家汪啸风为之拍案称奇:“宜都大面积的奥陶系地层是很珍贵的地质遗迹,”“奥陶纪石林系地层岩溶强烈发育形成,一般高度在1米左右,而宜都的石林高达10米以上,且如此完整,目前在地质学中尚无记载。”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童金南认为:宜都大面积的奥陶系地层举世罕见,堪称古奥陶系地层的“博物馆”。

  奥陶纪距今4.4--5亿年前,宜都10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均有奥陶系地层分布,具观赏性和科考价值的石林有8处。其中面积{zd0}一处就位于王家畈乡绿竹溪村的将军山和罗家包上,连片发育的石林多达2000多亩,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均在4米以上,{zg}的达10多米,山上怪石林立,有的如骆驼俯首、大象嬉水、天马行空等景观,惟妙惟肖,形态万千;有的似大海波涛汹涌;有的密如刀丛,高耸入云;更有众多石峰、石芽、石门、石柱,排列组合成若干石巷,宛若地上迷宫,峰回路转,嵯峨嶙峋,美不胜收。

  宜都市已将被发现的8处石林和前不久发现的奥陶纪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帽子尖地层剖面列入保护范围,组成专班科研考察,着手申报筹建国内{dy}家奥陶纪地质公园。 

27、高岚风景区  
 
  高岚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境内。往南约30公里是长江三峡的西陵峡,风景区以高岚河与夏阳河汇合处的两河口为中心,面积20余平方公里。往北不远便是传说有野人出没的神农架。目前,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前往游览的人还不多。

  高岚风景区的范围,大体上是一条约15里长的山沟,两边是姿态万千、奇拔秀丽的山峰。山沟里奔流着一条清澈的小溪。而在小溪旁,则是一条平坦的公路。旅游者可以沿着这条公路边走边欣赏两旁山景,也可以坐在车上缓缓前行,观赏四周的景致,这同坐船游漓江有异曲同工之妙。漓江被人们称为山水画廊;高岚,也是一个山水画廊。只不过高岚的水小,不能行舟;但是,高岚的山峰却更富变化,秀丽动人。国家已决定在三峡兴建一座巨在的水坝。大坝以上将成为一片人造海洋。整个三峡的水位将被提高数十米。高岚风景区最精彩的景色是奇峰林立。这些山峰,有许多酷似动物的形状,因此有些山峰以动物命名,如骆驼峰、孔雀岭、鸳鸯石、猿猴岭等等。其他的山峰也很奇,其中有一座称为棋盘峰,是一座略呈圆形的几十米高的、四周是悬崖峭壁的山峰,而在峰顶,有一方石酷似棋盘,甚至有方格,有棋子。

  形象逼真的睡佛山:作为高岚山峰代表的却是一座称为睡佛山的峰峦。远远望去,犹如一位大肚弥陀佛正在仰天酣睡。“佛”的前额、鼻子和嘴的轮廓都非常清晰。比起昆明西山的“睡美人”山来,这座佛山形象更逼真,逗人喜爱。有一部介绍高岚风光的电视片,摄影师感到这座山峰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景观,应该用较多的胶片来表现,于是他用旋转拍摄的方法,使这位“睡佛”从酣睡中慢慢地站立起来。

  这里的山峰满目青翠,峰顶上往往也长出一些硕大的树木。在悬崖峭壁之间,有不少细小的瀑布和流泉。一场大雨,就变成千百条飞瀑,直冲山涧,这种景色在别处是难得见到的。

  游览高岚风景区可以同时游览秭归的屈原故里和王昭君故里以及秭归县城外的长江边上的屈原纪念馆。王昭君是西汉文帝时宫女,文帝把她出嫁匈奴,历史上称之为“昭君和亲”。王昭君在汉匈两族的和好、增进民族团结上,是作出了贡献的,因此受到历史的好评。她的故里就在秭归往兴山去的路途上。据说,香溪这条河名称的由来也与王昭君有关。传说王昭君出塞前回故乡省亲,喜欢在这条溪水上洗脸,从此溪水就常年芳香,被称为香溪。 
 
    28、屈原祠  

  位于秭归县东1.5 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曾辅佐怀王,任左徒、三间大夫,后遭谗去职。因楚国政治腐败,秦兵入侵,攻破邹都,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自投泪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有神鱼将其尸体驮回他的故里秭归,在城东五里安葬,是地名“屈沦”。祠系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建。宋、元、明、清,屡坏屡修,后改额“清烈公祠”。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 年),北宋改名为清烈公祠,元、明、清屡坏屡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时,将它迁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碑坊,高14米,正中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大殿系钢盘混凝土结构,有明清风格,翠瓦飞檐。高耸于崇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大殿后的屈原墓,乃人们营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门阙、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间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诸峰历历在目。每逢端午佳节,这里都举办龙舟竞渡。届时,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织,热闹异常,别有一番盛况。

  秭归城附近还有屈原故里,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气绝不亚于屈原祠,可作为屈原祠的辅游点。

29、兴山明妃村  

  从秭妇顺着秀丽的香溪,就来到西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兴山县西北的明妃村。
  王昭君是屈原的老乡,汉朝昨与山属秭归。明妃村座落在兴山县城北七里的山台上,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景色像画一样。美景出美人,在这里出生的昭君,因才貌出众,被选入汉元帝宫中。传说皇帝选美,先看画像,一些宫中美女,便贿赂画师把自己画漂亮一点。昭君不肯贿赂画师,画帅毛延寿就故意杷他的像画画丑,使她终不得宠。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上呼韩邪单于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元帝答应了。王昭君自愿请求远出塞外,嫁到那天寒地冻、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大不一样的匈奴去。成亲那天,汉元帝为他们送行。王昭君骑在马上,抱着琵琶,弹奏着自己谱写的曲子。自从昭君出寒以後,匈奴和汉朝长期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打过仗。昭君年老的时候,立下一个遗嘱,要求她死后把她安葬在归化(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外,坟慕要座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家乡。

  在昭君故乡,有关于昭君的遣井,井水清澈,井旁立有宋代古碑。相传昭君入宫的前{yt}早晨,曾把一根楠木枝投入井中,从此井水一直不干。井底现在仍然浸泡著一根千年不朽的楠木。

  明妃村里还有梳妆台、昭君台、珍珠漂等旧址遗迹和新建的昭君宅。昭君宅座落在梳妆台旁,房屋为砖木结构,彷明、清时期的样式,古色古香。

  离昭君故里三十公里的高岚风景区的山水,也和昭君连在了一起。那形状像个少女的昭君岩,形象是那么逼真;那叫骆驼峰的双脊,又是那么相像。这一石一峰巧合地连在一起,真叫人不能不相信这真的是昭君骑著骆驼从塞外回乡省亲的化身。

  在下羊河与高岚河的汇合处,有一蕞蕞的赭色石柱,有粗、有细、有尖、有圆,叫做“红人笋”。八笋旁,生长着高大、挺拔、珍奇的名贵树种白腊树,白色的树干和绿色的树叶,给美妙的高岚风光平添了诗情画意。下洋河南岸,群峰突起,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那“睡佛山”,远望就像一位巨大的佛,醉卧山顶,光头赤脚,帽子放在一边,神态十分自在。 

   30、秭归玉虚洞 
 
    位于秭归县香溪镇东2公里的谭家山麓,为石灰岩溶洞。其历史悠久,相传远在唐天宝五年(746年),即被四川猎人发现,从此探奇者不绝,成为西陵xx的风景点。

  玉虚洞洞口呈半月状,青石上刻有“玉虚洞天”四字。入洞向右行,循石阶而下约50余级,即可达正厅。正厅轩敞,略具长方形。高约50米,长约85米,宽约40米,全洞共3600多平方米,宏敞壮丽,浑如地下宫殿。洞中清泉长滴,气候宜人,钟乳石是正厅的主要景观,它们千姿百态,无所不肖,其附于四壁者如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其挂于洞顶者如旗幡宝盖、宫灯画屏,仿佛一座地下宫殿,陈列着无数奇珍异宝,令人眼花乱,目不暇接。最令人惊叹者,是一根高约10余米的巨大钟乳石,其形如龙盘石柱,十分奇异。洞内外摩崖石刻和碑刻其多,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宋朝谢崇初所题,最长的碑刻为清甘立朝、甘立亭兄弟所撰《游玉虚洞记》。

  洞下的香溪河,水质上乘,可煮佳茗,唐“茶圣”陆羽早有定评。
 
   31、关陵

  在当阳市区西北3公里许。系蜀将关羽陵墓。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与孙吴交战,败退于临沮,被杀。吴主孙权将其首级运至洛阳送给曹操,同时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此。当初此陵仅具土坟,南宋淳熙十年(且183年)始建祭亭,元至元年间,增修墓道墓门。明成化三年(1467年)创建庙宇,其后曾重修、增修。陵园内现有牌坊、红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启圣宫、春秋阁、柏子洞、八角亭和左右碑廊等建筑。楼阁参差,殿堂森严,丹垣环绕,规模宏伟。墓家在寝殿后,高7米,周70余米,以石为垣,上加石雕栏杆,墓前碑亭,亦甚古朴。这里还保存许多明、清两代名人碑刻,其中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所作之诗文石刻尤佳。陵园面临沮水,四望平旷,园内古柏参天,风景幽丽。
 
    32、麦城   
 
    麦城在当阳市区东南21公里的沮水西岸。传为春秋时楚昭王所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人伐楚,伍子胥为攻此城,于其左右筑驴、磨两城,故有“东驴西磨,麦城自破”的谚语。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将关羽,遭吴袭击,溃退于此,故有“关云长败走麦城”之传说。千百年来,城因洪水浸蚀冲刷,流沙覆盖淹没,日渐荒废。现仅存部分夯土城垣,长100余米,宽10余米,高近10米。气势沉雄,颇为壮观。

宜昌风光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宜昌风景名胜介绍- プAnswerぜ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