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天域博物

TY801

名称:中国的皇帝

时间:1845年(道光25年)

类别:纯手工填色的雕刻版画

作者:Pannemaker(德国)

规格:26×16.5cm

注解:这是一组纯手工上色的雕刻版画(存五张),全采用昂贵的矿石颜料及珍稀金属,以营造出强烈的物理性“粉”质的视觉享受。“粉”色极尽细腻艳丽,即是当今相专业的美术人士,也很难辨别出各种颜色的具体名称,及其属性。其中图案部分的白色,并非借助纸张本身的色泽,而是使用了自十九世纪以后被禁止用于艺术创作的“铅白”,更现稀贵,惟有如此方能将“粉”质的视觉物化效果在艺术品中显现出来,这类题材,在当时已为人们视作艺术品收藏,十九世纪欧洲的皇室成员、贵族富豪及各大皇家博物馆是主要收藏队伍。

收藏:天域博物

 

TY802

名称:中国的大臣

时间:1845年(道光25年)

类别:纯手工填色的雕刻版画

作者:Pannemaker(德国)

规格:26×16.5cm

注解:这是一组纯手工上色的雕刻版画(存五张),全采用昂贵的矿石颜料及珍稀金属,以营

造出强烈的物理性“粉”质的视觉享受。“粉”色极尽细腻艳丽,即是当今相专业的美

术人士,也很难辨别出各种颜色的具体名称,及其属性。其中图案部分的白色,并非借

助纸张本身的色泽,而是使用了自十九世纪以后被禁止用于艺术创作的“铅白”,更现

稀贵,惟有如此方能将“粉”质的视觉物化效果在艺术品中显现出来,这类题材,在当

时已为人们视作艺术品收藏,十九世纪欧洲的皇室成员、贵族富豪及各大皇家博物馆是

主要收藏队伍。

收藏:天域博物

 

TY803

名称:中国的士兵

时间:1845年(道光25年)

类别:纯手工填色的雕刻版画

作者:Pannemaker(德国)

规格:26×16.5cm

注解:这是一组纯手工上色的雕刻版画(存五张),全采用昂贵的矿石颜料及珍稀金属,以营造出强烈的物理性“粉”质的视觉享受。“粉”色极尽细腻艳丽,即是当今相专业的美术人士,也很难辨别出各种颜色的具体名称,及其属性。其中图案部分的白色,并非借助纸张本身的色泽,而是使用了自十九世纪以后被禁止用于艺术创作的“铅白”,更现稀贵,惟有如此方能将“粉”质的视觉物化效果在艺术品中显现出来,这类题材,在当时已为人们视作艺术品收藏,十九世纪欧洲的皇室成员、贵族富豪及各大皇家博物馆是主要收藏队伍。

收藏:天域博物

 

TY804

名称:中国的僧侣

时间:1845年(道光25年)

类别:纯手工填色的雕刻版画

作者:Pannemaker(德国)

规格:26×16.5cm

注解:这是一组纯手工上色的雕刻版画(存五张),全采用昂贵的矿石颜料及珍稀金属,以营造出强烈的物理性“粉”质的视觉享受。“粉”色极尽细腻艳丽,即是当今相专业的美术人士,也很难辨别出各种颜色的具体名称,及其属性。其中图案部分的白色,并非借助纸张本身的色泽,而是使用了自十九世纪以后被禁止用于艺术创作的“铅白”,更现稀贵,惟有如此方能将“粉”质的视觉物化效果在艺术品中显现出来,这类题材,在当时已为人们视作艺术品收藏,十九世纪欧洲的皇室成员、贵族富豪及各大皇家博物馆是主要收藏队伍。

收藏:天域博物

 

TY805

名称:中国的帆船

时间:1845年(道光25年)

类别:纯手工填色的雕刻版画

作者:Pannemaker(德国)

规格:26×16.5cm

注解:这是一组纯手工上色的雕刻版画(存五张),全采用昂贵的矿石颜料及珍稀金属,以营造出强烈的物理性“粉”质的视觉享受。“粉”色极尽细腻艳丽,即是当今相专业的美术人士,也很难辨别出各种颜色的具体名称,及其属性。其中图案部分的白色,并非借助纸张本身的色泽,而是使用了自十九世纪以后被禁止用于艺术创作的“铅白”,更现稀贵,惟有如此方能将“粉”质的视觉物化效果在艺术品中显现出来,这类题材,在当时已为人们视作艺术品收藏,十九世纪欧洲的皇室成员、贵族富豪及各大皇家博物馆是主要收藏队伍。

收藏:天域博物

 

TY806

名称:清顺治帝

时间:1667年(清康熙2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AthanasiuKircher(法国)

规格:40.8×26.5cm

出自:《中华全图》

注解: 这是一组纯手工雕刻版画(存三张),如此大幅的中国内容的17世纪纯手工雕刻版画在

国内很少见到。作者AthanasiuKircher,没来过中国,他是跟据当年罗马教会收到在华传教士的文字描述,加自己的想象绘出的这幅画像,同时附有2幅皇后和嫔妃画像。这些画像后多次被翻刻,但均与原作有别,并有的将三幅印在一起。初拓原版极为少见,弥足珍贵。

收藏:天域博物

 

TY807

名称:清顺治帝皇后

时间:1667年(清康熙2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AthanasiuKircher(法国)

规格:40.8×26.5cm

出自:《中华全图》

注解:这是一组纯手工雕刻版画(存三张),如此大幅的中国内容的17世纪纯手工雕刻版画在

国内很少见到。作者AthanasiuKircher,没来过中国,他是跟据当年罗马教会收到在华传教士的文字描述,加自己的想象绘出的这幅画像,同时附有2幅皇后和嫔妃画像。这些画像后多次被翻刻,但均与原作有别,并有将三幅印在一起。初拓原版极为少见,弥足珍贵。

收藏:天域博物

 

TY808

名称:南京城

时间:1667年(清康熙2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AthanasiuKircher(法国)

规格:40.8×26.5cm

出自:《中华全图》

注解:这是一组纯手工雕刻版画(存三张),如此大幅的中国内容的17世纪纯手工雕刻版画在

国内很少见到。作者AthanasiuKircher,没来过中国,他是跟据当年罗马教会收到在华传教士的文字描述,加自己的想象绘出的这幅画像,同时附有2幅皇后和嫔妃画像。这些画像后多次被翻刻,但均与原作有别,并有将三幅印在一起。初拓原版极为少见,弥足珍贵。

收藏:天域博物

 

TY809

名称:白河军营

时间:1843年(清道光23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英国)

规格:27×21.5cm

出自:《古老中华帝国的风景、建筑和风俗》

收藏:天域博物

注解:白河今天的北运河,通县至天津段,早年因两岸多有白沙,少生草木,故名:白河。明清时期的皇帝都在白河设置兵营要塞以防御京师的安全,天津卫白河岸的兵营要塞就是防御京师安全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在明朝时期兵力最多时达到过2万余人。按理说,天津白河兵营的兵力应该十分雄厚,防御体系也应该十分坚固。恰恰相反,1793年,英国使团代表马戛尔尼拜见乾隆帝时,在北京、天津、东南沿海做了大量的调查,包括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歌及动物植物的种类等等。对我国沿海的军事力量更是作了深刻的了解,当时的炮台、兵营、要塞他们都看过,认为中国xx的防守实力是不堪一击的,可说是空如虚设。1840年英国对发动了xx战争,英军也正是通过这里打进了北京。

 

TY810

名称:天津大戏台的

时间:1843年(清道光23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英国)

规格:27×21.5cm

出自:《古老中华帝国的风景、建筑和风俗》

收藏:天域博物

注解:1793年,直隶总督为迎接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在天津总督府前临时搭建了这个大戏台。这一盛景被马戛尔尼使团中一个叫威廉·亚力山大的人用素描的形式记录下来,后被另一英国画家托马斯·阿罗姆据原始素描所制铜版画。

 

TY811

名称:天津看京剧

时间:1843年(清道光23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英国)

规格:27×21.5cm

出自:《古老中华帝国的风景、建筑和风俗》

收藏:天域博物

 

TY812

名称:天津街头的江湖郎中

时间:1843年(清道光23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英国)

规格:27×21.5cm

出自:《古老中华帝国的风景、建筑和风俗》

收藏:天域博物

注解:江湖郎中本意古代一些小说中所写的那些行走江湖的又兼通医术的侠义之士,为人治病不图利益,行侠仗义,专好抱不平,而且是身藏不漏,不喜欢与他人争名夺利的江湖人士,后多拿来比喻招摇撞骗、误人的治病行走江湖的游医。

 

TY813

名称:算命先生

时间:1843年(清道光23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英国)

规格:27×21.5cm

出自:《古老中华帝国的风景、建筑和风俗》

收藏:天域博物

注解:算命先生,古时一种社会底层的人物为了生存,自称或粗通一些《周易》、八卦、会看手相面相、能解灾避祸的人,以此招摇撞骗、凭三寸不乱之舌经营算命生意而赚钱为生的人。说白了就是一些江湖骗子、游手好闲的小文化人、生活无着的盲人等等。某种意义上说算命先生有时也可起到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是今天你在繁华城市的立交桥下、偏僻的街巷内偶尔也可看到。

 

TY814

名称:放纸鹞(风筝)

时间:1843年(清道光23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英国)

规格:27×21.5cm

出自:《古老中华帝国的风景、建筑和风俗》

收藏:天域博物

注解:纸鹞,又称鹞子、纸鸢、风筝等,纸鹞是最古的称谓。我国早在公元前5~4世纪就有记载。据说远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巧匠鲁班,还研究并制造了能飞的木鸢,其后是“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在唐代,纸鹞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慢慢在地民间世代流传,至今仍是普通大众健身娱乐的一种运动方式。

 

TY815

名称:运河岸斗鹌鹑

时间:1843年(清道光23年)

类别:纯手工雕刻版画

作者: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英国)

规格:27×21.5cm

出自:《古老中华帝国的风景、建筑和风俗》

收藏:天域博物

注解:斗鹌鹑,也称“冬兴”。古时汉族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每年初冬举行。源于唐代,当时宫中多饲养鹌鹑取乐。又为官宦富豪、纨绔子弟消闲取乐和xx的活动,后流行于民间。斗时,先贴标头分筹码,然后捉对相斗。每斗一次称一圈,故又称“鹌鹑圈”。这种娱乐活动今天我是很难看到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收藏:天域博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