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6 18:31:59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骨质增生,也叫骨刺,或称骨赘。它是在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骨质,是骨关节炎的一种表现。虽然骨质增生是人体常见的一种退行性改变,是人体为了适应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属生理代偿性的改变。是由脊椎退行性变化发展而产生的骨质增生病。但是增生的骨质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即骨质增生症,或称增生性骨关节病。它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程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患者深感其苦,往往多处寻医问药,寻找医治良方而不可得。近几年来,我在临床上发现此病的发病率相当高,要占中、老年疾病的10%左右,就查阅资料,收集xx。加减运用,创新验证,取得了初步经验,在此向大家介绍,以便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借鉴使用。
一、病因病理:
分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病因病理,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是指椎骨、椎间盘,以及周围组织的一系列退行性和增生性变化的结果,临床上常见的代表性变化是脊柱生理弯曲的异常和变形;X线片显示: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的骨刺、椎管变形以及椎间关节的肥大等。
1、椎间盘的退变:椎间盘的变化从20岁即可开始,30岁以后则大多数都已经变性。变性首先是椎间盘发生脱水、干燥,并出现松驰、裂隙、碎裂、褐色素沉着,以致椎间隙变窄,上、下椎体之间发生异常运动。出现脊椎的不稳定或脊柱弯曲异常。组织学上可见到髓核内粘液样物质减少,中心部出现空隙,纤维变粗,而周围部软骨细胞增多,以致和纤维环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继续退化时,出现纤维化增强,发生钙化等。纤维环的纤维软骨细胞因变性而减少,纤维不规整,出现玻璃化,钙化和裂隙等,以致带小血管的肉芽组织开始侵入。软骨闭锁板容易发生裂隙。
椎间盘的水分,特别是髓核内的水分,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青年人约含80%,70岁时约为70%。由于椎间盘含水量减少,而从椎体吸收水分,即吸水功能也降低。这种吸水功能是由髓核的凝胶构造来维持的,构成凝胶的酸性粘多糖,因年龄增加而减少,但胶原却增加。
椎间盘物理特性的退化现象是:对压缩、牵拉、扭转等外力的抵抗力以20-30岁时最强,随退化程度而逐渐减弱。老年人的椎间盘大体上,也有粘弹性样物质的性质,但对负重所致变形的抵抗力较弱,吸收冲击的功能也降低。
2、骨刺的发生:由于椎间盘尤其是髓核的褐色软化与耗损,并使附着于椎体边缘的韧带断裂和耗损,反应性地形成骨刺。但有的学者认为骨刺的形成原因不在于髓核的耗损,而是从纤维环最外层的断裂开始,当椎体和椎间盘的正常连接出现破绽时,由于体重负荷或运动的作用,纤维环向外膨隆,压迫前、后纵韧带,使韧带和椎体附着部的骨膜受到持续性的牵拉,从而产生骨刺。若有髓核耗损或椎间盘产生裂隙时,由于内压减少,前、后纵韧带也少受牵拉,骨刺的形成反而不显著。
关节周围的骨刺形成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关节囊的附着部,血管侵入软骨产生新骨,这是一种表面被纤维软骨或纤维覆盖的松质骨;另一种是在关节囊肌健。韧带附着的骨端形成软骨,以软骨内化骨的机制产生新骨。
这两种骨刺的形成都是起于关节软骨的变性,对施加于关节的机械变化发生反应而形成新骨,故不仅是关节外形的变化,而且由于骨小梁的增加或吸收,在骨质内部构造上也发生了改变。
3、椎间关节的变化:椎间盘变性的结果导致椎间隙失稳,椎间的异常运动以及脊柱生理弯曲异常,可导致后方关节——椎间关节歪斜,从而引起关节面对合不良,关节囊肥厚或陷入、滑膜增生、骨刺形成等退行性变化。同时,在退行性变化的多发部位,棘间、棘上和黄韧带多发生肥厚、断裂、空泡和钙化等。
(二)、祖国医学对骨质增生的认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有如下几种病因病理。
1、外感风、寒、湿邪,损伤脊柱病变:《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指出痹证可因风寒湿邪侵袭而发病。《诸病源论风湿腰痛侯》说:“劳伤肾气。经络既虚,或因卧湿当风,而风湿乘虚搏于肾,肾经与血气相击而腰痛,故云风湿腰痛”。《仙授理伤续断方当归散》云:“损后中风,手足痿痹,不能举动,筋骨乖纵,挛缩不舒”说明腰痛、损伤痿证及筋挛与外感六淫关系密切。
风寒湿病邪侵袭人体,由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变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注入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痹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寒气凝涩,使气血凝滞不通,故疼痛剧烈而成痛痹 ;湿气粘滞重着,故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
2、外力伤害:《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长期慢性劳损是引起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与骨软骨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职业病和振动病、减压病与外力伤害有关。
外力的损伤是根据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而产生,也与脊柱本身的构造有关。脊柱在正常状态下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承担一定强度的力而不受损伤,但超过一定强度的力或承受时间过长,脊柱无法负担则必然引起不相适应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一种损伤过程。一时性超强度的外力包括扭伤、挫伤、撞伤、跌伤等;长时间承受非超强度的外力则为劳损,通常由于姿势不正确,特定状态的持续紧张等,发生在颈、腰段脊柱的机会比较多。这些外力作用于脊柱以后,可以引起受力最集中的局部发生气血逆乱,严重的导致筋损骨伤,血流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形成瘀血凝滞,必然引起脊柱骨骼结构受损,失去滋养,久而久之,脊柱退行性疾病便出现了。
3、年老体衰,肾气虚弱,肾不主骨:脊柱退行性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主要原因,在于肾气渐衰所致。肾主骨、生髓、藏精。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濡养,儿童的骨骼发育畸形,可认为是肾的先天精气不足所致。当人衰老时,肾精渐变衰减,不足以养骨,则可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症。《素问痿论》指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说明肾虚者髓空虚,可致骨痿等症。《诸病源侯论腰痛不得俯仰侯》说:“肾主腰脚,……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故肾虚易致腰部劳损,而出现腰背疼痛、不能俯仰等侯。见于肾虚,骨失去精气的滋养,其正气下降,易受外邪侵犯,而发为骨疽、骨瘤。
4、肾元亏虚,肝血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充髓。肾气盛,肾精足,则机体发育健壮,骨骼的外形及内部结构均正常强健,可耐劳累及一般伤损,不易导致病变。肝为藏血之脏,肝血足则筋脉劲强,束骨而利机关,静可以保护诸骨,充养骨髓,动可以约束诸骨,免致过度活动防xx位。如若肾元亏虚,肝血不足,那么骨骼的发育会出现异常,产生外形及内部结构上的异常。在脊椎可表现为椎体发育不良,峡部不连,隐裂等,稍经劳累或外伤,便致气血壅滞,疼痛大作。更兼筋肉不坚,荣养乏源,既无力保护骨骼,充养骨髓,又不能约束诸骨,防xx位,一经频繁活动,便磨损严重,损伤明显,导致脊柱过早过快地出现退变。
5、气血虚衰,经络损伤:气血是脏腑功能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气血有盛衰,直接导致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
气虚,由于先天“肾元精气”缺乏或后天肺部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足,脏腑、器官、组织出现功能衰退或障碍,见严重的慢性骨关节疾患,或年老、或体弱的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呼吸气短,胃纳欠佳,自汗,脉搏细无力。
血虚,是体内血液不足所发生的病变,其主要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脾胃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所致。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手足发麻、心悸xx、爪甲色淡、唇舌淡白、脉细无力等。此外,还可发生血虚筋挛、关节僵硬等特殊症状。
经络是运xx血,联系脏腑,沟通表里上下,调节各部功能的通路。《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xx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故经络畅通,则气血调和,濡养全身,筋骨强健,关节通利。《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就是说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发生和xx效果,都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筋骨疾病一旦累及经络,则影响它循行的器官的功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脊髓或周围神经损害,可引起肢体瘫痪。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质增生病的症状十分复杂,体征也因其病变部位而异,其共同之处是疼痛麻木等神经反射或神经根受压征象,或椎间关节失稳。僵硬所致的功能紊乱.临证之际,按其疼痛的性质、部位,审证求因,方可作出明确诊断.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一)肾元亏虚,肝血不足有的肾亏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先天秉赋不足,偶受外伤或略感风寒湿邪,便引起肩、腰、腿疼痛,其病势可急可缓,病情发展缓慢而持续。可见腰膝酸软,肢体渐痿,头晕目眩,舌质淡,脉细弦。摄X线摄片可见到关节突和椎体椽的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有骨性椎管的狭小,或有腰骶椎的隐裂,椎体发育的不良、横突的变异或棘突的游离等。较多数的肾亏患者所不同,诊断上必须分清二者的区别,一为肾亏致病,一为久病伤肾,肾虚类同而病机各异。
(二)外力损伤外力损伤致病,必有外伤史可询。或由强大暴力,或由慢性劳损,或有偶发的扭转之伤,突然引起颈肩腰腿的疼痛,其疼痛可先发于躯干,经数日或数月后向肢体放射,日久躯干痛势得减而肢体痛势渐增。经休息和适当xx后可缓解,日久又可发作,部分病人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发病之初,必有瘀血内聚之征象,痛有定处,活动障碍,舌见紫色瘀斑,,脉象弦涩,口渴不欲饮水等。各种症状、体征可在发病之初最为显著,渐次消减,但每遇外邪复发又可加重。X线摄片可见脊柱侧弯,脊椎失稳,骨缝相错,或胸椎紊乱,关节模糊,或腰椎间隙异常,关节间隙不清,甚至有椎体旋转等。诊断必须病史、临床体征、X线摄片三者互参,方保诊断无误。
(三)外感风寒湿邪外感致病,可有急剧气候变化为诱因,也可以因长期处湿居寒而受邪,其发病可急缓,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先有微恙,卒然大作;或自诉不明原因,渐渐加重。疼痛部位可在颈肩或胸肋或在腰部。如疼痛以上身为主,痛无定处,且有恶风,颈项强,xx,关节酸胀等,多为风邪所害;如痛剧,肢体拘急,屈伸活动不利,筋骨关节俱觉痛甚,且有寒从内生之感,得热稍缓,多为寒邪所害;如疼痛绵绵,日久不愈,头重如裹,身体困乏,四肢酸楚,颈项强痛,肌肤麻木,关节以酸为主等等,多为湿邪所害。当然,临证之际兼杂之象颇多,往往难于截然分开。摄X线摄片可见此类患者脊柱各部多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征象,骨桥骨赘也有出现,盖外邪入里,痹阻气血,筋骨失养所致。
三、辨治方药经验:
(一)、颈椎骨质增生病:
1、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后引起脊椎神经根病变,临床症见,头昏、眩晕,两臂麻木等症状。
xx:葛根灵仙汤葛根、灵仙、路路通各30g,全虫6 g,伸筋草、仙灵脾、白芍、狗脊、鸡血藤、木瓜、当归各12 g,桑枝10 g。
方解:葛根、白芍疏利太阴经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全虫搜风通络,除顽痹。白芍、鸡血藤、狗脊、木瓜、仙灵脾补益肝肾之不足,以濡养筋骨。鸡血藤、当归、狗脊、路路通尚能xx通络。桑枝、伸筋草、芳香走窜渗透,行经通络。使药力直达病所。
2、椎动脉型颈椎病:证见颈项强、项肩背疼痛,眩晕,恶心呕吐,xx耳呜,卒倒,视力模糊。检查见颈部肌肉痉挛,活动受限,棘突旁压痛。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有退变,颈椎关节增生,颈生理曲度改变等。
xx:定眩汤天麻、半夏、全蝎、僵蚕各10 g,白芍、丹参、夜交藤各30 g,钩藤20 g,茯苓15 g。
方解:天麻、钩藤、白芍养阴清热,平肝熄风,并解痉止痛。丹参、夜交藤养血xx,xxxx。半夏、茯苓降浊痰,健脾胃。全蝎、僵蚕通络xx、平肝熄风。故本方有平肝定眩、舒筋醒脑的作用,可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3、颈椎综合症:证见颈项强痛、颈项酸胀,头昏脑胀,颈肩膀酸软不适,颈椎轻度骨质增生,上肢有麻木感等症状。
xx:疏风养血汤羌活、防风、薄荷、川芎、当归、丹参、葛根、秦艽、僵蚕、熟地、白芍、甘草
加减:风阳上扰,头昏、耳呜去羌活、薄荷、川芎,加明天麻、珍珠母、制龟板。肾阳不足、心烦不寐者,去薄荷、羌活,加枸杞子、山萸肉、夜交藤。气血两亏,肤泽失调者加灸黄芪、太子参、炒白术、阿胶。风寒湿重,肢体麻木者加蕲蛇、蜈蚣、全蝎。湿热灼痛者去羌活、薄荷,加桑枝、银花藤、丝瓜络、姜黄。
方解:羌活、防风、薄荷叶、秦艽、僵蚕xx通络,止痹除痛;僵蚕可止痉解痉,缓解肌筋挛痛。当归、川芎、丹参xx通经,使经络瘀阻疏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疼痛的解除和病损组织的修复。当归、川芎相伍,尚能xx,扶正以驱邪。熟地、白芍滋阴柔肝,补肝益肾,以治骨质增生之源。芍药、甘草相伍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配僵蚕以增强缓解肌筋挛痛之效。甘草尚能补中xx。葛根生津解肌,入足阳明经,治颈项强痛,为治颈椎病之良病,且能引药上行,直达病所。因此本方具有补肝益肾,xx养血,xx通络之功效。
4、脉络阻痹型颈椎病:症见颈酸困,气短乏力,眩晕。尤以转头伸颈时为著。伴耳呜耳聋,腰脊酸楚,或肢体发软,步履艰难。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xx:xx壮督汤葛根60 g,黄芪50-100g,丹参30 g,仙灵脾20 g,骨碎补,杜仲各30 g,土鳖虫、白芥子各10 g。
加减:xx加川芎、白芷;头晕加天麻;四肢麻木加路路通;胸背痛加瓜蒌、薤白;心悸加远志、菖蒲;天气变化痛者加灵仙、细辛。
方解:本方中黄芪大补阳气,葛根升举清气。仙灵脾、杜仲益肝肾,壮督脉;骨碎补xxxx;土鳖虫、白芥子祛瘀化痰;丹参、地龙xx通络。故有补阳气,强壮督脉,通络蠲痹之功。
5、痰瘀阻络型颈椎病:证见xx头昏,颈项强直痛,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沉着,筋掣肉目闰,健忘xx,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涩。
xx:加减桂枝葛根汤白芍、葛根各50 g,鸡血藤30 g,地龙20 g,桃仁15 g,桂枝、半夏、南星、白芥子各10 g,甘草15 g。
加减:xx加川芎、白芷;头晕加天麻;四肢麻木加路路通;胸背痛加瓜蒌、薤白;心悸加远志、菖蒲;天气变化痛者加灵仙、细辛。
方解:方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解肌xx。重用葛根转输津液,解除颈项强直。配半夏、南星、白芥子化痰祛湿。桃仁、鸡血藤、地龙xx通络。甘草调和诸药。故本方具有调和营卫、祛瘀化痰、xx通络之功效。
(二)、腰椎骨质增生:
1、骨质增生证:证见腰膝酸软,腰背强直,,劳累后加重,X光xx见,腰椎有唇样骨质增生。
xx:升降定痛汤黄芪100 g,怀牛膝、丹参、自然铜(先煎)各30 g,茯苓、白术、杜仲、桃仁各20,红花、大枣、升麻各10 g,桑寄生、鸡血藤、川断、破故纸各15 g,甘草5 g。
加减:气虚严重者加党参或太子参30 g,肾虚较重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或狗脊各20 g;外感风寒湿邪,阻痹经络而腰痛加重者加独活、秦艽各15 g、防风20 g、桑枝、忍冬藤各30 g;热象明显者加银花、蒲公英各30 g;寒象较重者加附子或制川乌、制草乌各10 g。颈椎增生者加葛根、菊花、桑枝各10 g、姜黄15 g。
方解:黄芪、白术、茯苓xx健脾。桑寄生、破故纸、川断、杜仲滋补肝肾,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xx化瘀通络。升麻为升提之要药,怀牛膝引血下行,二药合用一升一降,可通调气机,使气血通畅,消瘀止痛,达升降止痛之目的。自然铜有接骨止痛之效。甘草、大枣调和诸药,且有补气之功。所以全方有xx健脾、xx、xx化瘀通络、升降止痛之效果。使脾气健,气血生,肾气充,瘀血散,疼痛除,气机通而达xx目的。
2、腰椎管狭窄证:本病是因肾气肾精的不足,致发育上骨骼的畸形或异常,椎孔比正常偏小,先天之精不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致使人体过早过快地衰老退变。再加上持续的劳累和过多的腰部活动,易在肾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由于经络之气血运行失常,经络瘀痹阻滞而发生疼痛。腰椎管狭窄证所致的腰腿痛,病情痼久,痛有定处,状如烧灼针刺,并有肢体麻木,是属于瘀痛。以中老年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行走发飘,四肢无力,甚至手及下肢麻木和间歇性跛行,顽固的坐骨神xx等。脊椎造影,CT扫描和断层摄影可见到椎管内来自各方向的狭窄因素
xx:腰痛逐瘀汤:独活、秦艽、防风、当归、乳香、没药、桑寄生各20 g,川断、杜仲、枸杞、葛根、白芍各30 g,桂枝、地龙、赤芍、川芎、炙甘草各10 g。
加减:肾阳虚者制草乌、肉苁蓉各10 g,肉桂6 g。肾阴者加生地、龟板各30 g、山茱萸10 g。
方解:本方选用川断、杜仲、枸杞分别配合xx阴、肾阳药xx虚;用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白芍等xx祛瘀;再用独活、秦艽、防风、桂枝、桑寄生疏风温经通络;地龙走窜经络引药行经,葛根发表升阳,炙甘草温中补气。诸药共奏xx壮腰、xx祛瘀、通络祛邪除痹之功效来改善微循环,xx无菌性炎症,同时不同程度地延缓了小关节软骨细胞的退变,有效地控制了硬组织机械压迫的进行加重,使构成腰椎管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3、肥大型脊椎炎:脊椎肥大型脊椎炎,以骨质增生为主要临床特征。“腰者”,肾之腑也;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亏损,则会产生腰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患椎后关节上下关节突有不同程度的肥大增生,黄韧带和小关节囊增厚变性。
xx:益肾化瘀散结汤水蛭6 g,牛膝、狗脊各15 g,姜黄、桃仁、鹿角霜、灵仙、白附子各10 g,甲珠、乳香、没药、菟丝子、独活、杜仲、川断各20 g骨碎补30 g。
方解:方中鹿角霜、骨碎补、狗脊、杜仲、川断、菟丝子均能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肾气旺盛,则肾精充足,筋骨强健,不易损伤,骨质增生难成。骨质增生可至局部经络瘀阻,经络不畅,正常的代谢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化瘀软坚散结,尽可能xx增生之骨刺。水蛭、川牛膝、姜黄、桃仁、甲珠、乳香、没药都能祛瘀通滞,疏通经络血脉,软坚散结,疗痹止痛。使局部气血循行畅通,改善代谢和病变组织的营养状态,有利于病损组织的恢复。骨质增生患者,往往兼有风湿痹痛之征,或因风寒湿的侵袭而诱发疼痛。故在治本的同时,也必须治标,标本同治,则奏效快捷。独活、灵仙、白附子既能xxxx,又能增强xxxx止痛之功。诸药配伍共奏益肾化瘀、软坚散结、xx止痛之功效。
4、增生脊椎炎:此型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腰椎体前后缘有唇样骨质增生,有时可扩大到椎间关节周围,{zh1}形成一个环形的骨嵴;骨嵴可在一个间隙中发生,也可经在几个间隙中间发生(开始为单发,以后为多发)。骨质增生甚至可以突入脊椎管和椎间孔,椎板和椎弓根也可有骨赘形成,使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和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压迫症。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者常继发于脊柱先天性畸形,侧弯,骨析和结核之后;原发者多见于颈椎及腰椎等活动度较大的节段。发病年龄晚,病情进展慢,病情表现轻,而X线摄片显示骨质增生象严重,是本病的三个临床特征。
xx:通经逐瘀汤桂枝、桃仁、川芎、红花、土鳖虫、甲珠(研末吞服)各10 g,当归、牛膝、秦艽、独活各20 g,白芍、丹参、路路通各30 g,灵仙、刘寄奴各15 g。
加减:湿重者加白术、苡仁各30 g,气虚者加黄芪30 g,寒象明显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 g。
方解:独活、灵仙、秦艽能xxxx,舒筋活络。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刘寄奴、路路通、土鳖虫xx逐瘀,软坚消肿。桂枝温通经脉;白芍缓急止痛。
(三)、足跟刺:本病主要是由于足跟骨损伤后,逐步形成足跟骨骨刺增长。临床症状主要是行走时足跟疼痛,疼痛性质为锥刺样痛。X线摄片显示足跟骨骨刺。
xx:益肾定痛汤熟地、首乌、白芍、炙甘草 各30 g,鹿角胶、枣皮、杜仲、川断、当归、丹参各20 g,独活、牛膝、灵仙各10 g
加减:阴虚甚者加知母、旱莲草、女贞子、龟板等。阳虚者加附子、淫羊藿等。
方解:熟地、首乌、鹿角胶xx益髓。枣皮、续断、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灵仙、独活搜少阴伏风,宜肾经寒湿,通经止痛。当归、丹参、牛膝养血xxxx止痛。白芍、灸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柔筋,缓急止痛。
(四)、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因肝肾已虚,复加长期劳伤损及筋骨而成。肝主筋,肾主骨。主要见于有过肘关节损伤病史患者。临床表现以肘关节局限性疼痛,可放射到前臂或放射至肩关节处。X线摄片显示见肘关节增大变粗。
xx:加味白芍木瓜汤白芍、鸡血藤各30 g,灵仙、木瓜、丹参、川断各20 g,甘草10 g。
方解:本方中重用白芍xx气,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和血xx。川断补肝肾强筋骨,丹参xx化瘀。药理证明丹参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肾主骨的物质基础与微量元素锌和锰有关,而川断与丹参含有较多的这两种元素,为骨关节病的修复提供了物质基础。诸药合用,可标本兼xx效满意。
(五)、各类骨质增生通用方:
xx养血化瘀汤
xx组成:熟地30 g、盐杜仲30 g、川断30 g、白芍20 g、牛膝15 g、黄芪50 g、淫羊藿10 g、当归15 g、红花10 g,鸡血藤30 g、肉苁蓉20 g、金毛狗脊20 g、木香10 g、土鳖虫20 g、三梭15 g、莪术15 g路路通30 g。
方解:熟地填骨髓,生精血,益肝肾。盐杜仲、牛膝、淫羊藿、狗脊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当归、白芍、红花、土鳖虫、三梭、莪术、路路通xx逐瘀止疼。黄芪扶正补气。肉苁蓉xxxx,填精补髓。木香xx止痛。
(六)、外用方:
骨刺散:灵仙30 g,血竭15 g生马钱子30、生二乌各20 g五加皮20 g、姜黄30 g木瓜15 g、牛膝15 g、红花10 g、桃仁20 g香附30 g、三梭30 g、皂刺30 g羌活30 g、独活30 g、乳香20 g、没药20 g、三七20 g茜草15 g、川芎15 g、炮甲30 g、灵脂15 g、防己15 g细辛10 g、秦艽30 g白芥子20 g赤芍20 g莪术30 g路路通30 g冰片30 g杜仲30g川断30 g、菟丝子30、女贞子30 g。
上述xx共研细末,用开水加少量白酒,将药末调成饼状,局部外敷。也可干粉末制成药袋外敷局部。
(七)药枕方:
组成:当归、羌活、藁本、刺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地龙、血竭、菖蒲、灯心、细辛、桂枝、丹参、防风、莱服子、灵仙、乳香、没药、冰片。
制法及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填入布袋中制成药枕。睡眠时将药枕置于颈项下作枕头用,每天枕用不少于6小时,连用3——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