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才是选择镜头的硬道理_深圳知青_新浪博客
变焦{zd0}的限制在于{zd0}光圈,而对于长焦变焦镜头,还有一个限制就是重量。这些限制在变焦范围的一端比另一端更严重。例如,70-300mm f/4.5-5.6G ED-IF AF-SVR Zoom-Nikkor 是一个非常好的300mm f/5.6 的镜头。它的防抖功能在用户拍摄野生,又不想使用时非常有用。但在短焦距那一端,它就是一个约737克的70mmf/4.5 的镜头。用户可以对其他在{zd0}光圈和体积、以及变焦范围之间做出平衡的变焦镜头中做出类似的比较。

 

    这个时候,定焦镜头出场了。它们只有一个焦距长度,所以可以更小、有更大的{zd0}光圈而且锐度也稍微高一点。如果用户有足够的在主体周围移动的自由,并且将主体充满画面,定焦镜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近些年来,推出了{zd0}光圈为f/1.4 的28mm、50mm 和85mm 焦距的定焦镜头,它们的速度和分辨率无人能比,但都不是AF-S 镜头,在/上都不能自动对焦(笔者还真的很不介意在使用超快镜头的{zd0}光圈时用手动对焦,因为无论怎样,笔者都会很小心、很小心地对焦的)。


尼康50mmf1.4大光圈定焦镜头

    如果用户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购买有f/2.8的{zd0}光圈的300mm和400mm镜头,或者500mm或600mm f/4的超级长焦距镜头,它们都有AF-S内置对焦马达。有f/2.8{zd0}光圈的广角和短长焦变焦镜头也是很贵的。

的兼容性对用户来说都基本不是问题。用户可以在任何尼康相机(无论是胶片的还是数码的)上使用任何自动对焦的镜头,而且可以使用它们所有的功能。用户还可以使用手动对焦的镜头,当然要手动对焦了,这对很老的镜头(1977年以前生产的镜头)有一定的条件,这些镜头需要做一些很小的调整才能和新的相机(最近30年内生产的相机)兼容。

    直到2006年后期以前,{wy}真正的兼容问题是那些老的、没有电子部件的相机只能使用有一个真正光圈环的镜头。现代的G型镜头(名称中有一个字母G)没有光圈环,而相机必须设定f值。所有的尼康数码单反都可以用电子的方式设定光圈,对于G型镜头如此,对非G型的自动对焦镜头也一样只要光圈环被锁定在最小f 值的位置,这都要感谢镜头接口上的电子触点(见图1)。所以,在/出现之前,用户可以在任何尼康数码单反上使用所有的自动对焦镜头,而且可以使用它们所有的功能。


图1 对于所有自动对焦的镜头来说,
相机与镜头的通信是通过镜头底部的电子触点来进行的

    令人奇怪的是,D40和几个月后D40X的推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这个新的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只能用于那些有内置对焦马达的镜头。尼康的这种镜头都有一个AF-S或AF-I。除了D40以外的尼康数码单反相机本身内部就有一个对焦马达,它通过电磁连接转动镜头内的螺丝,像没有自动对焦马达的镜头提供自动对焦的动力。

    所以,随着D40的推出,尼康令人不解地引入了D40/D40X和很多很近的镜头,包括那些第三方厂家生产的镜头间的兼容问题。如果想从、或购买镜头,用户需要先做很多研究,看看所想要的镜头有没有内置对焦马达,因为第三方厂家不会在它们的镜头上标明AF-S和AF-I。

笔者说的情况可能对用户来说不是个大问题。作为一个新的/ 拥有者,用户可能还没有一大堆(可能有兼容性问题的),也不会去买很多的新镜头(因为几个精心挑选的镜头可以满足大部分拍摄情况的需要),那么在购买新镜头时,用户应该选择新的型号,即AF-S型镜头。


使用AF-S DX Zoom Nikkor ED 18-55mm F3.5-5.6G II镜头拍摄

    有一个小小的喜讯要告诉用户。和别的数码不一样,D40/D40X可以不用对镜头做任何修改而使用,1977年以前生产的手动对焦/手动曝光的镜头。当然,必须对它们用手动对焦,而且曝光时也不能依赖D40/D40X的内置测光表(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先试拍,然后根据试拍的直方图来增加或减少曝光)。而对于其他尼康数码单反来说,这些古老的镜头必须经过修改才能装在相机上,而不会损坏那个D40/D40X所缺少的自动对焦针。

    这只是很小的一点好处(除非用户从亲戚或朋友那里继承了一些很老的镜头),但有时却很方便。例如,笔者经常被一些朋友要求在自己的D40上用他们的古董镜头来看其光学质量是否值得被修改来适合他们自己的数码单反。笔者自己也使用一个1960年代的55mmf/3.5 Micro-Nikkor镜头进行微距。不管怎样笔者都要手动对焦,而且从液晶显示屏上查看图像然后做相应的曝光调整对笔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用户可以从eBay或其他渠道发现很多很便宜很不错的老镜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兼容性才是选择镜头的硬道理_深圳知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