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 综合考虑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中国要低碳化,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受当前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约束,空间有限;但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方面,大有可为。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与决定因素 何谓低碳经济?首先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界定。如果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来说的,那么它是一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附加值比较高;二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比较高。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有关。在农业社会(现在世界上很多最不发达的国家仍基本处于农业社会),人们非常贫穷,很少有商品能源的消费,也很少有碳排放,尽管社会产出并不高,但相对于无穷小的碳排放,表现出的碳生产率非常高。但这并不是我们所理想的低碳经济状态,因为其社会发展水平很低。到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劳动力比较密集,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这个阶段,虽然商品能源的消费仍然较低,但碳生产率相对于农业社会已经下降了很多,也还不是低碳经济。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能源密集度高的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和高耗能的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的投入和消费增长快、规模大,因而碳排放非常高,相对来说碳生产率较低,这也不是低碳经济。只有到了更高级的知识密集型工业化阶段,整个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人文发展水平、碳生产率都非常高,才进入低碳经济的形态。 技术进步是低碳经济的决定因子或者说是控制因素之一。碳生产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比如说同样生产一吨钢,中国在20年前要1.3-1.4吨标煤,现在才不到0.7吨标煤。再比如说建筑节能,以北京为例,过去很多建筑是木窗户,后来是钢窗户,再后来是单层玻璃的铝合金,现在是双层的断桥铝,房屋外面加了节能层,建筑节能水平提高了很多。发电技术方面,十几二十年前,发一度电至少要400克标煤;现在中国的平均水平大约330克标煤,{zxj}的超临界发电机组只要290克标煤。 能源结构也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主要是在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化石能源指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消费得越多,则碳排放量越高。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商品能源中化石能源的市场成本{zd1},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越高,发展的成本就越低。这就涉及到一个资源禀赋问题。 资源禀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文资源禀赋,即知识和资本。像法国,在发展核电上有其技术、资本优势,核电在其整个电力结构中占的比例超过了2/3,除了自己消费,还卖到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二是自然资源禀赋。零碳能源方面,像北欧的挪威、瑞典,它们水资源丰富,水电占70%、80%;南美的巴西也是如此。风力发电,风太大或太小都不行,三级到五级{zh0}。欧洲的风速比较均匀,风力利用小时比中国多。一般来说,年有效风力小时数达到2300小时,风力发电才算经济可行,而中国一般在1900小时左右。含碳能源也存在资源禀赋问题。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中,煤的含碳量{zg},每吨标煤含碳量是0.68吨,排放 2.5吨二氧化碳;一吨标煤热量的石油含碳量大概是0.5、0.6吨,排放约1.9吨二氧化碳;而一吨标煤热量的天然气只排放1.4吨二氧化碳。由于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较匮乏,这就限制了我们的能源利用。自然资源禀赋还涉及到森林覆盖率问题,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森林可以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在平衡状态,森林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大致相等,因而从原则上讲,绿色植物属于碳中性。森林覆盖率越高,碳汇能力就越强。 低碳经济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消费者行为。没有人的消费,就没有碳的排放。美国的生活质量、收入水平与欧洲国家差不多,但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比欧洲要高出一倍。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因为美国是高消费、高排放的浪费型生活模式:建筑节能标准还没有中国高;几乎没有公共交通,全是私人汽车;夏天房间里温度调到 18度,冬天调到25度;喝水是把冰倒满之后加一点水。而欧洲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建筑节能标准也非常高。生活方式不改变,碳排放就降不下来,所以消费者行为非常关键。 二、对于低碳经济的几种误解 对于低碳经济,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 {dy}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其根据是,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碳生产率都很高,人们不消费、没车开、交通困难,当然是低碳状态。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生活质量。 这种误解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在较高人文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以使用零碳的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丹麦基本上是风电,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电。这些国家碳生产率很高,生活水平也很高。可见,生活质量并不是用碳排放的多少来度量的。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第二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中国有的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因为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这xx是误解。因为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一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否则社会没法运转。要是没有钢铁、水泥、建筑材料,高速公路怎么建?房子怎么建?即使像英国、意大利那样,房子都建好了,但也有个寿命期限,一二百年之后还得重建。所以,低碳经济{jd1}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提高碳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