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火焰
痛苦来自于贫穷、疾病、饥饿和孤独的折磨;执著是他对艺术的强烈求索和守望。
梵高有许多“自画像”。画的主体最突出的,是由于饥饿而发亮的眼睛,让我不得不心生悲愤:他生前贫困交迫,一无所有;死后却让一些人因拥有他的作品而成巨富。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悖论和生存怪圈啊!
而他那深邃而又朗澈、坚毅而又忧伤、善良而又激狂、幻想而又渴望的目光里,到底蕴藏着什么?他洞穴一样的眼睛里闪烁怎样的渴望与迷茫?我不能想象梵高所处的时代,为何会如此?梵高的意义在于,他和塞尚、高庚一样,以生命的全部,担起十九世纪末后期印象派画风,从而席卷整个西方。
这一切,也是在他死后。
在他的小屋里,常常“连一星点干黑面包屑、一粒咖啡豆”也找不到。甚至很多日子,他“只能以开水充机”。极度的饥饿使他形体消瘦、虚弱,但他并没有放松对于艺术本真的追求和创造。请不起模特,就只好饿着肚子到火车站三等侯车室作人物速写,在那里一坐就是{yt}。饥饿的折磨使他不得不靠自己心爱的女人同别人睡觉换取几个土豆和一块面包裹腹。这又是造成他心力交瘁、精神失常的重要因素。在一次发作中,他用一把剃刀割去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大量的失血,让他差一点死去。
但他从不怀疑自己的愿望。既使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仍不知疲倦画画,真诚守护心中的艺术圣神。他对下层人民有深切的同情,这在《吃土豆的农民》等画中有所体现。作品以灰暗的调子为主,描绘出农民贫苦简陋的生存状态。这幅作品似乎怎么也不可能同印象派联系起来。但其中所坦率的着色、明亮的色块,以及不拘细节的xx,却具有丰富的内在表现力,显示出他的艺术天性有别于传统画风。
一八八六年是梵高转变画风的最为关键的一年。这年三月,梵高去了巴黎,在那里他亲眼见到了印象派作品,最初的刹那,他感到一种炫目的力量将他整个身心握紧,很快就被迷住了。从此,他的调色开始转变,从传统的灰暗调子,变为太阳的光谱:热情,奔放,狂烈。他以令人目炫的太阳光束,织就火焰般的色调,笔触粗犷旋转,颤抖激越。他对一切都充满悲悯情怀,他画出了《向日葵》、《拉克洛风光》、《星月夜》和《汤基大爷》、《戴草帽的农夫》、《邮递员罗伦》、《加歇医生》等等这些被人们所熟悉、代表后期印象画派的作品。
梵高的爱情生活更是不幸。他一生爱过四个女人,但最终都远离了他。有一次,为了证明自己爱的执著,不惜当众用燃烧的蜡烛把自己的手背烧出一个黑洞。尽管如此,却依然换不回“道德败坏”、“疯浪子”的恶名。他身心俱瘁,为了艺术和女人,他活得劳累xx!
生活处处都是窘境的梵高,心情到了极度消沉地步,加之时常精神病发作,他对自己的生存开始怀疑起来。正在这时,一对兄妹愿出400法朗买他的一幅《红色的葡萄园》,对此他欢欣鼓舞,对购买他画的这对兄妹感激涕零。这是距离他xx头两个月的事情,也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光景,更是他活着的时候卖出的惟一的一张画。
有些四、五流的画家在当时画坛上露头露脸,梵高却不能。他渴望同这个社会相沟通,但无人理睬。他只能以麦田为伍,画乡下劳作的农民,画贫苦的织工,画阿尔的太阳,画博里纳日风景。他一生留下了600余幅油画、800余幅其他种类的画。但由于贫穷,常常是连一块急于下笔的颜料也换不来,连一块裹腹的面包也没有,他的这些作品,生前一文不值。
在难捱的饥饿困苦和病痛缠身中,他绝望了。或许,死亡是他{zd0}的解脱{zh0}的归宿。这是1890年7月的一个明媚的午后。他走上奥弗市郊的一座山岗,走过神圣的天主教堂时,分明听见了里面的诵唱,像群神在歌唱灵魂的出游。当他接近了公墓对面一片即将收割的麦田时,被眼前景色惊住了——远处丘陵起伏的轮廓与古老的一座一座农舍,错落有致地摆开,那金黄的麦田,犹如一片被夕阳映耀的翻卷潮水的大海,那大海又燃烧成熊熊大火,一群乌鸦灰烬一样上下翩飞。火光中,梵高分明看见自己的童年,看见他成长为一名教师和传教士,在平淡的生活中携妻带儿,幸福地活着……
他融进眼前的景色里了——他必须要留住这样的梦景!他必须要融入这片大火:就在这里!因为别处的世界已向他关闭,他只能在这里,把自己交给死亡。
他用一把xx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37岁。多么好的年龄啊,就这样流逝了。
有时候我在想,一个天才艺术家,他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不能没有心爱的艺术。如此成就了梵高也毁灭了梵高。梵高的一生,在痛苦与执著中打磨,又在无尽的打磨中消殒生命。他身处光明的太阳下,却得不到光明的眷顾。上帝死了吗?陪伴他的为何只有农舍和麦田?他的自画像为何每次瞻仰都会令我震撼:那双充满焦虑、疑惑、真纯、迷茫的眼睛,到底在诉说什么?
梵高的意义,在于用色彩填补着一个思想的极境,是身处逆境中腾跃的精神火焰,烛照艺术天地,于苦难中锻铸操守和独立的生命品性和人格魅力。他画的《向日葵》,主以“橙黄”、“铬黄”、“土黄”、“柠檬黄”纵横交织,酣畅淋漓地绾结一处,体现阳光里的饱和色调,使画面整体充溢“火”的主题。太阳是火。大地是火。植物是火。血液是火。思想是火。生命是火。精神是火。火在天地间沸沸扬扬。火无所不在。天上的,地上的,胸膛里的,到处荡涌着这金黄。有如交响的华彩,奏出天地激情。
梵高的画以思想诠释艺术之本义。为了绘画,他以超常的意志投入孤寂的劳作中。他让自己燃烧起来,发疯画画,用画笔倾诉对这个世界的渴念和向往。他的画,总有一种火焰在腾起、在燃烧。梵高用贫困交迫的一生诠释的思想,竟被艺术史学家称为上一个世纪末的代表色,19世纪的90年代,被绘画史称为焦燥不安的“黄色时代”。
梵高生前贫穷如洗,死后的画价值无法估量。我不知道这是梵高的尴尬还是人类的尴尬?我不知道死后的梵高在九泉之下,会不会知晓百年之后他的作品竟喂养了一个又一个贪婪者!我不知道他生前靠白开水、几个土豆裹腹的创作,竟为后人换来金碧辉煌的宝殿!我更无法知道也无法明白这样的人生怪圈,困惑了多少个像梵高一样的艺术家!
当我每每凝睇梵高的眼睛,有如看见大师为自己设定的人生之谜。而若不是被生活所迫,梵高会是怎样的一个样子?而把大师逼上绝路上去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那个畸形时代。梵高,以他那令人惊奇的色块和飞旋的笔触,给印象派画坛注入了新鲜的思想血液。梵高的一生,风风雨雨走过,坎坎坷坷迈过,心中的泪濡润的,是一片光可鉴人的思想之火焰、精神之火焰。这思想之火焰、这精神之火焰,于百年的时光里依然灿烂如初。
哦,梵高。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