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户外,一时兴起,去百望山晃晃。 xx路上还好吧,大概半个小时到了山门下,已近中午,售票门口长队一条,幸好速度挺快,5分钟后,就进大门了,北门而入。拾级而上,长长的诗墙,现代人的具多,言之甚虚,一扫而过。迎面桃花艳艳,树下拍照,风吹过,风飘然而落,一幅“落风人独立”的样子。桃花似乎已然正在退出春天。 顺着小道,其实正道水泥路很伤膝盖,因无朋友相随,只好一段一段挑着走小道了。路上以家人团队为主,哄小孩子的,同学群,三五成群的,悠闲自在,比起香山的赶大集,好了不少。呵呵。没办法,中国人多,没了空间,似乎有太多的人情味,无所不在,挥之不去,这也是我不大出门的原因吧。 一路攀行,不到半个小时,已然到了200米左右的山顶,亭子仍在装修。四处都是钢筋。仍掩不住时光的痕迹,红墙斑驳,突然间想起朱门来,寺庙、皇宫、候府等都是采用朱红色,有避邪之用?回头仔细找一下。哈。 向上走时的台阶,让我想起黄河游览区的台阶,那时走的心惊胆颤,古楼吱吱呀呀的声音中,同学惊慌失措的样子,还是一男生,哈哈。 不曾想山顶有一水池春水,在这仍是光光的山上,似乎是一奇迹,清凉冰冷,虽然飘着点垃圾,还好还好。一直觉得,水才是山的灵性所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山顶四处眺望,远处的桃花一片片,山仍是干的,估计是虚势待发吧。周围已然被城市淹没,因此百望山非山,而是城市公园吧。在一片建筑中,百望山最终会成为城市一山丘吧。 下山时,顺便逛了几个亭子,亭上的花纹,比颐和园的保存的要好些,就拍了些。总觉得这些画要告诉我们些什么,除了装饰,以前看过颐和园中的,每个画是一个故事,有一个关于张良求师的图,可惜当时并未带相机,而此处的亭画似乎是景观画为主。不知此画是哪个年代的,希望是最初的,从亭子的结构,木质的,以及朱漆斑驳的状态来看,有点年头,画也似乎有些精细。不是学历史的,考究似乎无从谈起,略说些观感而已。 山上的草也不多,比起路两旁的树,以及国图前的绿草相比,已然一幅秋天的样子,估计这是市区的温室效应的功劳吧,只是随便拍了几张春天的影子,哈。 出了北门就去国图了。 照片位置:http://photo.163.com/komayi/list/#aid=200998069&m=0&page=1 有兴趣看看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