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誉并非都是光鲜的。有着中国铅都之誉的济源,正遭遇着金属铅污染的烦恼。“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正在显现。
  去年8月以后,陕西凤翔、湖南武冈等地相继发生“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之后,济源认识到了铅锌产业对环境带来的压力,果断出击,不仅关闭了一批涉铅小企业,而且对铅企周围的儿童采取了医疗救治。
  这对于以铅锌产业为经济支柱的济源来说,铅隐患所带来的打击,是难以承受之重。打击小企业,保护大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扶持先进生产工艺,成为涉铅企业治理中政府主导性的原则。
  在涉铅企业周围群众的救治中,政府的态度也应当肯定。不仅给予了一定的医疗救治,而且还启动了村庄搬迁举措。
  搬迁,让人远离铅污染,这是合乎情理的抉择。不过,当地居民却希望政府搬迁企业。搬人还是搬铅?在决策没有实施之前,仍然需要政府再思量。
  然而,现实是,在人没有搬迁之时,小的涉铅企业已有复产了,大的涉铅企业更在原地扩产。铅进人退,还是人进铅退?对于济源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课题。
  看涨下的复产
  没有一丝复产的迹象,但是,济源市个别小涉铅企业在铅价看涨的背景下,已经开始生产了。
  大门虚掩着,院内无人,空寂的样子,只有大门前“济源市永强电解铅厂”的牌子,解释着这里是一个生产电解铅的工厂。
  4月19日,在知情人指引下,沿着灰蒙蒙的济源市济水大街西行5公里,来到“已经复产多时”的济源市永强电解铅厂时,记者颇为疑惑消息的真伪。
  记者以铅锭经销商的名义拨通老板姚永强的电话。姚永强表示,他在济源市里办事,让记者等他。
  姚永强是九里沟(当地一个知名景区所在地)里从事铅生产中最富有的人。他在济源市承留镇、思礼镇,还有九里沟,甚至三门峡市都有他建设的多家铅工厂。
  姚老板回来了,与三位商人一起看完了货后,才顾得上接待记者。姚永强介绍,他的这个厂子“每天生产几十吨,一年也就一万多吨吧”。
  “可以先打500万元过来(让我使用),然后,我给你们每吨让利100元。”姚永强强调。
  知情人士透露,永强电解铅厂正月初六就开始复产了,仅停了年前三四个月。正是因为铅价慢慢地涨价,而在生产电解铅的过程中,电解出的阳极泥中的贵金属锑,价格更是翻了好多倍。
  “(济源的铅)经销商都发了,在上一轮铅价大涨时,他们每吨可以赚2000元。不过,现在税务部门正在查他们呢。”姚永强显然对经销商们没有好感。
  对于“经销商”担心签订了长期订货合约,企业会不会在政府的治理中有被关停的风险,姚永强显得信心十足。“这个没有问题。”
  知情人士介绍,不仅永强电解铅复产了,在承留镇、思礼镇、克井镇三大小铅企业布局的所在地,都有小涉铅企业复产。“除了三家大(指济源市三大铅企豫光金铅、万洋集团等)的,还有三四家小的(企业)复产了。”
  济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3万吨规模以下的小铅企业关掉了。”
  可是,济源市环保局一位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目前,仅有三家大铅企在生产。32家关停的电解铅企业、合金铅企业,“目前,我们还没有组织开展(涉铅企业)达标生产这一块工作。”
  改良工艺下的原地扩产
  有的小铅企复产了,大铅企也跟着扩产了。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利冶炼)在工厂原地实施了三期技改工程底吹炉车间建设。
  4月19日,记者采访金利冶炼时,恰逢济源市一个负责人到金利冶炼视察三期技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来自金利冶炼网站的消息称,3月12日,作为金利冶炼第二套富氧底吹炼铅项目正式在原厂地开建。第三期技改工程底吹炉车间的产能达10万吨。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流动资金为5亿元。
  据了解,金利冶炼烧结机工艺产能为6万吨。除去减少的6万吨,金利冶炼实施的三期技改工程,实际上为金利冶炼多增了4万吨产能,达到18万吨。可是,济源市环保局人士向记者表示:“按照国家2007年的重金属防控标准,允许老企业达标排放后生产,但是不允许在原地扩大再生产。”
  技术过硬是金利冶炼实施原地三期技改的理由。因为在金利冶炼看来,其氧气底吹熔炼——液态渣直接还原炉炼铅技术,具有金属回收率高、能耗低、硫利用率高、环保无粉尘等优点。但是,记者在现场目测,这一项目距离承留镇孔庄村的直线距离不会有1000米。
  承留镇孔庄村是距离金利冶炼最近的一个小村落,1400多人。“你要是夜晚来,灯光下,你会看到路面上耀眼的铅粉。”孔庄村民孔巨(化名)告诉记者,“以前家里不敢开窗户,现在好些了。”
  搬人?
  在济源高调治铅之时,个别小铅企的复产与大铅企原地扩产,对治铅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没有政府人士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
  倒是对整个济源市治铅工作的成效,上述济源市环保局相关人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现在整个涉铅治理工作是有序的。群众还是比较稳定的。”群众的稳定,还是政府在整个治铅工作中应对得当。
  记者看到了济源市政府治铅的公开信息显示,当地政府采取了10项举措,铁腕治理铅污染。其中不仅对涉铅小企业进行了关停,还对承留镇、克井镇与思礼镇三大铅企周边所涉10个村庄14岁以下儿童进行排铅xx。更为重要的一条是“启动铅企业周边防护距离内的群众搬迁工作”。
  这一举措背后,不仅是政府听从了环保专家的意见,还顺应民意的呼吁。来自网络民意的呼声让人心痛:“身为柿槟人,有点悲哀啊,虽然咱富了,脸上有光彩了,可是咱整天吃的是啥,呼吸的是啥,喝的是啥……要不豫光(金铅)搬走,要不咱搬走……”
  时至今日,搬迁进展如何?“学生都转到异地上学了,群众搬迁也在着手做。”上述人士表示。
  在知情人士看来,群众搬迁工作处于缓慢推进的状态。这其中,群众的态度是个难题:“有的群众明理愿意搬,有的群众不愿意搬,众口难调。”
  比如柿槟村,是济源出了名的“亿元村”,在当地人的眼中,柿槟村是最富裕的村庄,可是,这个依靠豫光金铅暴富的村庄与豫光金铅相邻,村办企业年产值达八九亿元。
  如果人搬走了,饭从何来?傍着豫光金铅这个“大款”的柿槟村人陷入到了两难境地。就是在金利冶炼公司,1700多名职工,也有一半的职工是当地村民。
  搬铅?
  搬人难,能不能搬企业?上述接受采访的环保局人士显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直呼:“搬企业的费用太高了,没有三五个亿,能说搬就搬?”
  这位人士表示:“上个周,省环保厅里来验收了正在生产中的三家大铅企的生产工艺,全都达标了。”据介绍,目前,豫光金铅、金利冶炼与万洋集团三家铅企使用的是富氧底吹炼铅新工艺。
  不过,他又强调,虽然三家铅企的排放标准达标了,但是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铅企的排放标准xx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可却与国家对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着距离。
  差距多大,这位人士并没有给予解释。但是,他表示,国家在防控污染工作中,其标准也在不断变化。2007年前,国家有关重金属污染防控标准在500米以外,2007年后,增长到了现在1000米以外。
  济源“铅经济”特征鲜明。不仅以豫光金铅为首三家铅企成为国内五大铅冶炼企业,其铅工业收入占据了济源经济的将半份额。2008年的经济数据显示,铅企主营业务收入达254.6亿元,占济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的40%。
  显见,铅企搬迁让济源必须承受经济下滑的风险。
  事实上,在儿童血铅事件吸引人们眼球之时,铅污染对土地与水质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生态破坏带来的治理成本与铅企的产出孰高孰低,这一笔未来发展的账,谁认真思考过? 记者 李传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