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的故事_林溪_新浪博客

 

                                   “小门”的启示

    “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我们通过一道道门到达目的地,家有家门、国有国门,每一栋建筑,都有不同风格的门,或雄伟壮观、或简易明快,或华丽辉煌、或古典内敛,每一扇门都在演绎着一种风格、诠释着一种艺术。

     在中国民间,“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中国建筑最讲究的就是门的位置、朝向、大小、颜色,“门”不仅是建筑的艺术体现,还关系到风水、吉凶祸福。因此,围绕“门”演绎出了五彩斑斓的民俗文化也派生出了很多关于“门”的故事。除夕要在门上贴春联、贴“福”字;正月初五破五要“送穷出门”;上元节要张灯祭门;清明门上插柳、端午门悬艾菖;冬至门上糯米圆……“芝麻开门”,“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七夕天门开”, “鬼门关”、 “天子五门”……

    在国外,也有很多的门成为国家标志或历史的纪念,例如最典型的法国凯旋门,已经成为胜利的象征、民族的骄傲。但在印度,却有一扇门很特别,它不是用来满足进出功能的,而是用来教育人的,所有从这扇门经过一次的人,都会有所收获、受益终生,这就是xx的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小门”。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xx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xx,除了培养出了许多xx的学者和它辉煌的建筑历史悠久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一个其它佛学院所没有的极其微小的细节,而正是这一细节,让所有经历过的人都承认,就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无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孟买佛学院正门旁边有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四十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

    这也是孟买佛学院给学生上的{dy}堂课。所有新来的学生,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所以,所有的学生都不得不弯腰侧身进出,尽管很不舒服、也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却达到了目的。凡是有过这样经历的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大门当然能够让我们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都有壮观的大门,或者,有大门也不是我们随便可以出入的。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学会了弯腰和侧身、只有暂时放下虚荣、尊贵和体面,才能够出入。否则,我们就只能被挡在门外。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几乎没有宽阔明亮的大门,几乎所有的门都是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道理也在这个小门里。

    直面人生道路上的一扇扇“小门”,学会弯腰侧身,是一种成功方法、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小门”的故事_林溪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