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包红的“庐山真面目” - 60团11连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包红的“庐山真面目”

2010-04-25 22:15:53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引用


 

包红的“庐山真面目”

     ——新春京剧团拜会的前前后后【八】

戴琛

   这个题目看上去似乎有点夸张。可是如果不这么写,又担心不足以引起知青朋友们足够的xx。

   最近网易博客上已有包红“我与京戏”十篇回忆文章。我的一篇“我所认识的包红”,说的都是包红与京剧几十年来的故事。

  后来,春蚕的文章“我眼中的包红”又给当年的包红四个“封号”,她做了如下描述:

“中等个子,白白净净,体态瘦弱袅娜,举止典雅娴静。她很漂亮”,五官“像经过巧手雕刻出来的,非常精致”。一个“天生丽质的包红”。

“有主见,不随波逐流”,能够“乐观地面对困难“,“懂得那么多做人道理”,一个待人真诚,善解人意的“大姐包红”。

   背药箱下地劳动,敢于下手银针疗病,大胆助产接生,跋涉救死扶伤,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白衣天使包红”。

   坦率地说,在六十团知青中间,像包红那样为人正直善良,做事踏实,一辈子坦坦荡荡,襟怀开阔的还有很多很多。其资料丰富到几乎可为每个人写个长篇连载,写个自传或传记。但是,包红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还是那部经典样板戏《红灯记》。

  春蚕所说的“唱腔婉转、流畅、甜美,把小铁梅演绎的出神入化”的“金嗓子包红”。毕竟还是四十年前的记忆。

   几十年来淡出人们视线和记忆的包红,从去年八二七之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我,一位多年前包红的“粉丝”,过去看样板戏的感受如今只剩下一些尘封固锁的淡淡记忆。四十年前的《红灯记》没有留下任何视频音频资料,连剧照都未能留下一帧。当年的“金嗓子”铁梅如今怎么样了?她的其他样板戏唱的怎么样?她的梅派唱腔是个什么水平?一系列的疑问,一系列的谜。包红和她的京剧蒙着一层厚重的面纱,一直不为人们所知。

   一盒录音带终于揭开了“金嗓子”包红的“庐山真面目”。

   这是一盒盘式旧制录音带,让我感到十分诧异。“京剧包红”居然至今一直使用旧式录音带保存自己的京剧录音资料。她恍如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不会使用电脑,不知道什么电脑音频文件格式为何物,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保存和播放录音文件。我最近刚刚得到这盘多年前的录音资料,盒面工工整整写着京剧唱段的曲目:

   一、  杜鹃山  【乱云飞松涛吼群山奔踊】

   二、  蝶恋花   【绵绵古道连天上】

   三、  龙江颂   【听惊涛拍堤岸心头激荡】

   四、  海  港   【进这楼房常想起当年景象】

   五、  探  谷  【风萧萧雾漫漫星光灿烂】

   六、  西  施  【 水殿风来秋气紧】

   七、  穆桂英挂帅  【 耳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看到这个目录先吃了一惊,有些事儿不能不让人产生感叹,天底下居然会有这么多巧合。除了一段西施,这个目录的六段唱腔和春节京剧团拜会所选的高难度大青衣唱腔xx一样。见到这样的选曲,凡是稍微懂一点京剧的人都不能不顿生一番好奇和敬意。

   为什么?因为这几段唱腔全部为高难度,样板戏的{dj0}经典。

   如果回忆一下中央台所有的京剧晚会或大型演出,就会发现,很少有哪台晚会,哪位演员在舞台上唱过其中的某段?

   不是现在的职业京剧艺术家和演员们不会唱这些经典,也不是导演们不想为观众们安排高难度唱段,而是目前的艺术家们很难把这些唱腔模拟得和原版唱腔十分接近。唱不好就宁可不唱,这是现代京剧职业演员不成文的规矩和守则,也是京剧优秀唱腔一段段陆续成为绝唱,京剧艺术行将死亡的一个标志。从另外的角度看,说明这几个唱段难度之高,技巧之繁杂,对演员嗓音天赋条件要求之严格。

   春节京剧团拜会堂会不是级别{zg},水平{zh0}的“堂会”。可为了追求特色,尝试探索和实践。我们在策划过程中选择了级别{zg},难度{zg}的京剧唱段。包红多年前录制这盘资料时,竟然和我们现在的选择xx一致。除了巧合之外,可以说是我们对艺术标准的理解和识见xx相同。

   我把全部录音听过两遍之后。给三个人同时发了信息。

   我给京剧专家杨晓云老师发了信息:“附上包红的录音资料,请您给予点评”。

   最近两年来,我一直根据杨老师的要求,收集和认真聆听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京剧老唱片。凡是发现好的唱段版本,一般都在{dy}时间和她分享。包红的回忆文章她都看过。她们几十年来都和京剧有特殊“约定”,她也是个医生,新疆的兵团战士。她们二人对于京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十分执着,有很多共同之处。

   第二个信息发给了包红:“您的一盘录音带顶上半场堂会”。

   第三个信息给了潘海迅。他在几天前刚和我讨论揣测过包红的京剧。我很想和他分享喜悦,尽早给他一个准确的信息:“包红的唱段超专业,超水平”。

   我写过几篇关于“杂牌军”唱戏的短文,从特殊的角度出发,对知青和票友们的唱腔赞誉多,不免有誉美之词。可这次面对一位样板戏“大专家”,不敢随便恭维,说的都是大实话。

   和每一次说戏评戏一样,杨晓云老师认真听了唱腔,{yt}后给我写了一份邮件。内容大致如下:

  “反复听了包红的几段录音,总体感觉:好!几段样板戏唱得特别好。尽管【录音质量不好】不太清楚,也可以听出来。她的嗓音高亢嘹亮,纯正甜美;气息饱满,控制极好,行腔吞吐自如;咬字清晰,劲头板糟尺寸和对音乐的处理拿捏得非常到位”。

  杨晓云老师早年跟随专门研究梅兰芳声韵学的卢文勤大师学戏,对于京剧音韵学理论造诣极深。很少听到她对当代的青衣有过如此高度评价。

   她还指出:“包红“嗓子可太好了。特别要提到的是调门儿,除了古道别、进这楼房、听惊涛唱原调降E外,其他全高出原调。特别是风萧萧,原调降E,她唱到F调。挂帅原调E,唱F,后面还翻了个高儿;水殿风来一般都是唱D,唱E,梅先生早年的录音除外。这足以说明,她的嗓子条件太好了,跟你一样【这里顺便夸了我一句】,没挡儿”。

   这段评论让我着实吃了一惊。样板戏以音高,旋律复杂,板式规范著称。现在的京剧演员和高级票友,一般只能降低半个到一个调门来模仿演唱。能够唱到原调,天赋条件就已经出类拔萃了。再高出半个到一个调门。几乎很少见。由此可看到,四十年前包红能从六十团脱颖而出,走遍兵团舞台。她天赋的“金嗓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京剧圈内往往用“没档儿”这个词形容嗓音特别出色的演员。有了这条“金嗓子”,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样的演员和票友无论走到哪儿,一定会让京剧爱好者羡慕不已。

   为了证实杨晓云老师的评论。我找出样板戏《杜鹃山》电影原版杨春霞的唱段“乱云飞”和包红的反复对比。一边听,一边对包红的音色之xx,演唱技巧之精湛惊诧不已,感慨万分。

 “乱云飞”为《杜鹃山》xx重点唱段,几十年来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包红的唱腔除了录音水平和效果差距较大外,几乎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基本上达到了原版的水平。下面做些简单介绍:

   二黄导板{dy}句“乱云飞松涛后群山奔踊”。“乱云飞”三字极为出色。“乱”字头的打开位置,,字腹,收韵从容自如,音色饱满,音程时值准确,收韵xx。“云”字陡然高挑,直上云际。头部,胸腔,鼻腔共鸣震动运用非常充分。一个漂亮的立音稳稳站在云字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级技巧“脑后音”。“飞”字在“云”的基础上突然爆发常人无法具备的“亮音儿”,飘然逸出,气贯牛斗。{zh1}的归韵落在衣音,中规中矩,美轮美奂。可以这么说,这三个字的唱腔已经充分展示了她{jj1}的嗓音条件和声腔技巧。夸张一点说,不用再往下听,也几乎可以打个九十分。

 “松涛吼”的“吼”,如何充分打开,处理收放,这一幺条辙口对很多青衣演员也是个考验。虽然录音资料不大清楚。可还能听出包红的模拟能力和字韵的基本功力十分了得。“群山奔踊”  由低至上,“涌”字突然翻高,声腔在高音区持续运行,听起来响遏行云,荡气回肠。

   回龙 “枪声紧 军情急 ” 一字一音,连串的喷口,节节顿挫,一气呵成,掷地有声。

   至此,我发现在这两分钟内,包红的发音位置没有丝毫下坠。按照我的理解,抛开尺寸,字韵不论。唱好京剧的关键在于位置和气息。位置即发声的高度,决定了演唱者能否模拟和接近与原唱相同的音色。这个难题很多专业演员一辈子也解决不了,对票友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位置即模拟能力,位置决定成败。包红的几个唱段之所以酷似原唱,和她能够控制和保持稳定的发声位置,以及超乎寻常的模拟能力是分不开的。

   此外,气息也决定了演唱质量与成败。好的演员也要经过几十年的修炼始能达到。包红的唱腔轻松自如,气息贯达通畅,xx地展现了她驾驭气息的真本事。只要听听这几段录音,已经可以想见她在舞台上的表现。我学戏多年,一直未能达到此种境界,对她的这番功夫十分敬佩。由此可见,杨晓云老师前面对她嗓音、调门、气息、板槽的评价可谓十分贴切、精当。

   当然,唱好这段“乱云飞”,反复的聆听和实践也很重要。相信她至少反复听过几百遍,已经对这段唱腔烂熟于心。几十年来她和京剧的这番“约定”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我们也应该可以想象得到。

   其实,“乱云飞”还不是包红学唱样板戏{zh0}的唱段。按照我的鉴赏观点,妄自把她几段样板戏唱腔列出难度系数。“乱云飞”难度系数为七,“听惊涛”为八,“进这楼房”为九,“绵绵古道”为十。她后面这三段表现的更为精彩。(将来陆续会在包红的博客转播)

 “听惊涛”难度超过“乱云飞”,“进这楼房”被视为青衣“禁脔”。因为原唱演员李丽芳具备小生特有的音色。旦角很难模拟到位。“绵绵古道”号称技巧繁杂。我几乎很少见到过能够唱好这几个段子的演员和票友。建议爱好京剧的朋友们有机会再好好听听这几段唱。

   在全国范围看,能够演唱这几段的人恐怕屈指可数。北京的吴宜芹,王新民(包红当年的同台搭档,九一五铁梅领唱),湖北的刘易红,四川的李文华。这些票友出色的天赋条件都在很多专业演员之上。所以,春蚕戏称包红在上海被誉为“样板戏皇后”,看起来绝非虚妄之言。

   来不及对包红的这几段做详细的点评。写下以上介绍文字。结束前还有一点余兴未尽。这次仔细听杨春霞的“乱云飞”,纯粹从技术上讲,竟然发现原版唱腔有的地方还不够xx。如“烧我心” 的“心”,这个衣音需要演员有极好的天赋条件和技巧。我仔细听了几遍。由于先天条件不同,杨春霞在这个地方表现不尽xx,在 5 4 3 的3音上位置稍微掉了一点点。后面的鼻音也顶的不够充分。而包红这个地方的衣音气息托的非常扎实,字音从开始到行腔,收腔,几乎无可挑剔。

   当然,这并不是说样板戏可以超越。杨春霞的优势在于音色厚重,包红的清亮圆润,各有特色。要xx神形酷似模拟出杨春霞的唱腔,难于上青天。作为京剧爱好者,按照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按照京剧的规律和章法学唱样板戏。应该值得嘉许。

   我在前时文章中曾推测:“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天赋的好嗓子,深厚的功底,上海地区高级的京剧环境,使她具备了很多一般京剧爱好者难以企及的条件和优势。我虽然还没听到她近年的演唱录音。可凭感觉判断,她的京剧修养和造诣,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京剧{zg}的境界”。听过这几段录音,可以坦然地说这个预言非常准确。

   正值上海“浦江战友”开博之际,以此文投稿。揭开上海知青在京剧领域的“庐山真面目”。包红是上海知青的骄傲,也是604知青,以及爱好京剧的朋友们共同的骄傲。希望她继续践行和京剧曾经有过的,那个充满xx和浪漫色彩的“约定”。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包红的“庐山真面目” - 60团11连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