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饭堂吃饭的时候,遇到管教学的一位老师。他主动给我的课做了一个点评。
让我很开心的是,我所追求的风格和对课文秉持的理念都被他看到了,并被他欣赏,当老师的{zd0}喜悦莫过于此。以前,看一本书说:“呼唤与被呼唤很少能相互呼应。”从这一意义上讲,我是幸福的。
其实,代表年级上这样的一堂研究课,原本也轮不到我上。但最终选择上课,我理解为是一种顺势而为,这与我目前的生活理念相吻合。因此,虽有压力,但却还是欣然接纳之。
现在这种年纪,有这么多年的的工作实践,做课更喜欢的是自己一人的“孤独”,做出自己认为最妥帖、最舒服的知识点的处理和人文的理解。
首先,是看了一堂崔峦先生点评的一堂课。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 ,可以看到更美的风景。看完课后感觉:轻松、流畅。但厚度不够。尤其在人文内涵的落实环节较薄弱。我始终觉得一堂给人留下东西的课,就是教师由文本的理解而引申出人文的准确解读与思想的xx。于是, 又看了深圳一位老师的参赛课。她在人文的解读方面做了努力,但对阿切尔由一个人用别针在邮票上刺小孔的举动受到启迪,从而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的行为仅仅解读为:善于观察、留心身边的事物还是心存不过瘾。
记得几年前在听本校一位年轻老师执教本课时就对此种同类的解读心存遗憾,那么,现在我来执教这课如何既深入浅出又能准确牵引出此课的人文精髓呢?由此,想到了凤凰卫视给中国一家xx企业打的一句广告词:“思想构筑未来!”其实,多年来常听到这句话,因为我喜欢看凤凰卫视的节目,因此这句话常常不绝于耳,并且每听一次就感觉有一种激荡人心的情愫在心中蔓延。
我突然就感悟出,《邮票齿孔的故事》所要传递的更应该的是一种创新的思想,那种敢想别人没想、敢钻研别人不敢钻研的创新思想。想到这儿,我豁然开朗,但那句广告词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实属太难,而创新的思想却是播种的时间越早越容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于是,我修改了那句话,以老师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话引入。这句话修改为:“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课堂上,我以红色字体在屏幕上出现这句话。课堂的结束,全班同学以齐诵这句话而结束。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话,与其说是寄望我的学生,还不如说是同时铸造自己。
在孩子们齐诵的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一种很舒畅的信念在与他们一起升华。伴随这种升华的还有自己的心灵成长,而这种成长的助推来自一个人物所传递的一种境界与精神——认真地生活、用心地做事。如此朴素,却又如此令人感怀笃实,如果说这是凤凰的涅槃,那么请让我轻轻地地说一句:“生日快乐!”——因为今天是一个人物的生日。
噢,忘了说那位老师评语的关键词:亲切、思路、行云流水。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