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4 15:35:34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谈学案设置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摘 要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自己尝试的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学案教学是教师设计学案,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自学,课堂上去解疑和巩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学案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 激励措施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的设计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这就是怎样设置学案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占有充足而必要的具体材料,这仅是为了开展思维活动的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设置成学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所以学案教学不是学生单纯的自学,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并学会学习。
如何科学地设置学案,要正确运用课本材料,设置出一套好的学案,有利于对教材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1学案的设置
课标导引与三维定向,课程实施与教学互动,基础训练与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与合作学习,知识结构与自我反思。
1.1课标导引与三维定向,即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清楚目标,就知道了学案设置的方向。
1.2课程实施与教学互动,这是学案设置的重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学案上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在课堂上形成互动。
设置问题有“四性”和“四度”。
⑴下面以“动物的运动”一节课为例谈谈设置问题的“四性”。 ①准确性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例如,在讲述“动物的运动”一节时,有学过的{dy}节各种动物,思考:动物与植物最明显的不同?动物为什么运动?即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方式有哪些?按环境分开,看谁设计的好? ②具体性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例如,“动物的运动怎样?”这类的提问,使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应将问题具体化,可提问“运动系统包括哪几部分、骨连结有哪几种?”等。 ③启发性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回答的问题。“关节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那些结构与牢固灵活相适应?”这样设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不仅能使学生认识教材内容组成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分析和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趣味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zh0}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如按照课文中〔演示实验〕的方法步骤做实验,可提问学生“脱臼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在运动时怎么做?只有运动系统能完成各种动作吗?自己做一下屈肘和伸肘的动作,并感觉上臂前后的肌肉有什么变化?”这样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⑵ 设置问题的“四度”
①难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即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②跨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如在学习“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通过复习提纲,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使同学好奇的去了解这一节课
③梯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如在这样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密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间,不是把课本上的所有的知识都设置成问题?让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时,可利用操作的间隙,根据实验技能训练要求让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在实验前,为什么要给植物遮光1~2天?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摘下的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以前曾学过用什么方法鉴定种子内贮藏有淀粉?这类问题提出以后,老师不要解答,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解决,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3基础训练与自主探究,学案上应有巩固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要选少而精的练习题,自主完成探究性问题。例如,学习了与关节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后,可选一题进行练习。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于此功能无关的是这样一道选择题。
1.4能力提高与合作学习,知识结构与自我反思。这就是要设计一些拔高的题,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要学会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问题,所以要有探究的问题。设计知识结构框架,{zh1}能自主完成,有自主反思的空间。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
2.1课下利用学案,积极主动的自学
以前,让学生自己预习时,他们总是把教材上的文字读一遍,没什么收获,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还是比较好的同学,学习不主动的同学根本就不看,学习上很被动。整体上学习就上不去。现在设计了学案,并把要求告诉给大家,不仅要把完成的学案交给老师看,而且还要评比。评出学案{zh0}的,还要给小组加分,评出最差的要扣小组的分,往往是加分多扣分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利用学案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2课上利用学案,主动合作又巩固
上课时,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案,说出这节课的重难点,学习目标,每个小组分到问题导学的一部分,合作讨论,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给大家讲解,并怎样提问巩固这一部分。下面实施了以后,评比那组讲解的好,那组巩固的好。这样使学生既主动学习又学会合作学习。遇到有实验时,也是利用学案预习好,再把器材实物发给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并讨论有关的思考问题。比如,动物的运动,有观察关节的结构的演示实验,把关节发给同学以后,他们很兴奋,急于知道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有关的问题。当遇到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要给解释清楚,但到了下节课,同学会相互提问重点和老师讲解的地方。这些完成以后,老师要限定时间做达标检测,要求学生说出答案并解释其中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学习效率提高了,知识巩固的也好。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几点肤浅的见解和体会。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科学地设置学案,积极的引导,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大大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光宇.2008.学案教学法.中国教师.(4):8
【2】 赵加琛 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